阮郎归
一年三度过苏台,清尊长是开。
佳人相问苦相猜:「这回来不来?」
情未尽,老先催,人生真可咍。
他年桃李阿谁栽。
刘郎双鬓衰。
佳人相问苦相猜:「这回来不来?」
情未尽,老先催,人生真可咍。
他年桃李阿谁栽。
刘郎双鬓衰。
暂无
阮郎归:词牌名。
唐教坊曲有《阮郎迷》,疑为其初名。
词名用刘晨、阮肇故事。
《神仙记》载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留住半年,思归甚苦。
既归则乡邑零落,经已十世。
曲名本此,故作凄音。
双调,四十七字,前後阕各四平韵。
也是曲牌名。
有二,均属南曲南吕宫。
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同,但多仅用其前半阕或後半阕,用作引子;其二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宋丁持正词有「碧桃春昼长」句,名《碧桃春》。
李萧远词名《醉桃源》。
曹双溪词名《宴桃源》。
韩涧泉词有「濯缨一曲可流行」句,名《濯缨曲》。
「一年三过苏,最後赴密州,时有问『这回来不来?』其色悽然。
太守王规父嘉之。
令作此词」:傅注作:「苏州席上作」。
兹从元延祐本,元延祐本有题注:「一本名《醉桃源》。」刘尚荣按:「《钦定词谱·卷六·阮郎归》注:『李祁词名《醉桃源》。
』」
王规甫:王诲,宋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明正德《姑苏志·卷三》),字规夫。
宋神宗熙宁三年(西元一〇七〇年)为群牧判官,上《群牧司编》十二卷(《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十一》)。
熙宁四年(西元一〇七一年),为司勋郎中、度支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二十六》)。
熙宁六年,以朝请大夫、司勋郎中知苏州。
熙宁七年(西元一〇七四年),引嫌去职(《姑苏志·卷三》)。
苏台:龙榆生笺:「傅注:『姑苏台在苏州。
』《越绝书》:『阖庐起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见三百里。
』《河渠书·赞》:『上姑苏,望五湖。
』《吴越春秋》:『越进西施于吴,请退师。
吴得之,筑姑苏台,游宴其上。
』」
咍(hāi):龙榆生笺:「《唐韵》:『咍,呼来切,音「㾂」。
』《说文》:『蚩笑也。
』」
刘郎:傅子立注:「唐刘禹锡字梦得,尝贬朗州司马。
召还,宰相欲任南省郎,禹锡做《玄都观看花君子》诗云:『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後栽。
』当路者不喜。
出为播州,易和州、连州。
入为主客郎中。
复作《游玄都观》诗,言『始谪十年还京,道士植桃甚盛,若霞;有十四年过之,无复一存,惟兔葵、燕麦动摇春风耳。
』诗曰:『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尚荣按:「事详《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八·刘禹锡传》:『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
……宪宗立,叔文等败,禹锡贬连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马。
……久之,召还。
宰相欲任南省郎,而禹锡作《玄都观看花君子》诗,语讥忿,当路者不喜,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为言……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由和州刺史入为主客郎中,复作《游玄都》诗,且言:「始谪十年,还京师,道士植桃,其盛若霞。
又十四年过之,无复一存,唯兔葵、燕麦动摇春风耳。」以诋权近,闻者益薄其行。
』别见《本事诗·事感》。
又《刘宾客文集·卷一百六十八·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及《刘宾客文集·卷一百六十八·再游玄都观绝句》诗并序亦载此事。」龙榆生笺引唐·孟初中《本事诗·事感》:「刘尚书禹锡,自屯田员外左迁朗州司马,凡十年始徵还。
方春,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後栽。
』其诗一出,传于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执政,又诬其有怨愤。
他日见时宰,与座,慰问甚厚,既辞,即曰:『近有新诗,未免为累,奈何?』不数日,出为连州刺史。
其自叙云:『贞元二十一年春,余为屯田员外,时此观未有花。
是岁出牧连州,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
居十年,诏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盛如红霞」,遂有前篇以记一时之事。
旋又出牧,于今十四年,始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後再游。
时大和二年三月也。
』诗曰:『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
唐教坊曲有《阮郎迷》,疑为其初名。
词名用刘晨、阮肇故事。
《神仙记》载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留住半年,思归甚苦。
既归则乡邑零落,经已十世。
曲名本此,故作凄音。
双调,四十七字,前後阕各四平韵。
也是曲牌名。
有二,均属南曲南吕宫。
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同,但多仅用其前半阕或後半阕,用作引子;其二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宋丁持正词有「碧桃春昼长」句,名《碧桃春》。
李萧远词名《醉桃源》。
曹双溪词名《宴桃源》。
韩涧泉词有「濯缨一曲可流行」句,名《濯缨曲》。
「一年三过苏,最後赴密州,时有问『这回来不来?』其色悽然。
太守王规父嘉之。
令作此词」:傅注作:「苏州席上作」。
兹从元延祐本,元延祐本有题注:「一本名《醉桃源》。」刘尚荣按:「《钦定词谱·卷六·阮郎归》注:『李祁词名《醉桃源》。
』」
王规甫:王诲,宋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明正德《姑苏志·卷三》),字规夫。
宋神宗熙宁三年(西元一〇七〇年)为群牧判官,上《群牧司编》十二卷(《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十一》)。
熙宁四年(西元一〇七一年),为司勋郎中、度支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二十六》)。
熙宁六年,以朝请大夫、司勋郎中知苏州。
熙宁七年(西元一〇七四年),引嫌去职(《姑苏志·卷三》)。
苏台:龙榆生笺:「傅注:『姑苏台在苏州。
』《越绝书》:『阖庐起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见三百里。
』《河渠书·赞》:『上姑苏,望五湖。
』《吴越春秋》:『越进西施于吴,请退师。
吴得之,筑姑苏台,游宴其上。
』」
咍(hāi):龙榆生笺:「《唐韵》:『咍,呼来切,音「㾂」。
』《说文》:『蚩笑也。
』」
刘郎:傅子立注:「唐刘禹锡字梦得,尝贬朗州司马。
召还,宰相欲任南省郎,禹锡做《玄都观看花君子》诗云:『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後栽。
』当路者不喜。
出为播州,易和州、连州。
入为主客郎中。
复作《游玄都观》诗,言『始谪十年还京,道士植桃甚盛,若霞;有十四年过之,无复一存,惟兔葵、燕麦动摇春风耳。
』诗曰:『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尚荣按:「事详《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八·刘禹锡传》:『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
……宪宗立,叔文等败,禹锡贬连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马。
……久之,召还。
宰相欲任南省郎,而禹锡作《玄都观看花君子》诗,语讥忿,当路者不喜,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为言……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由和州刺史入为主客郎中,复作《游玄都》诗,且言:「始谪十年,还京师,道士植桃,其盛若霞。
又十四年过之,无复一存,唯兔葵、燕麦动摇春风耳。」以诋权近,闻者益薄其行。
』别见《本事诗·事感》。
又《刘宾客文集·卷一百六十八·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及《刘宾客文集·卷一百六十八·再游玄都观绝句》诗并序亦载此事。」龙榆生笺引唐·孟初中《本事诗·事感》:「刘尚书禹锡,自屯田员外左迁朗州司马,凡十年始徵还。
方春,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後栽。
』其诗一出,传于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执政,又诬其有怨愤。
他日见时宰,与座,慰问甚厚,既辞,即曰:『近有新诗,未免为累,奈何?』不数日,出为连州刺史。
其自叙云:『贞元二十一年春,余为屯田员外,时此观未有花。
是岁出牧连州,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
居十年,诏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盛如红霞」,遂有前篇以记一时之事。
旋又出牧,于今十四年,始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後再游。
时大和二年三月也。
』诗曰:『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