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歸
一年三度過蘇臺,清尊長是開。
佳人相問苦相猜:「這回來不來?」
情未盡,老先催,人生真可咍。
他年桃李阿誰栽,劉郎雙鬢衰。
佳人相問苦相猜:「這回來不來?」
情未盡,老先催,人生真可咍。
他年桃李阿誰栽,劉郎雙鬢衰。
暂无
阮郎歸:詞牌名。
唐教坊曲有《阮郎迷》,疑爲其初名。
詞名用劉晨、阮肇故事。
《神仙記》載劉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藥,遇二仙女,留住半年,思歸甚苦。
旣歸則鄕邑零落,經已十世。
曲名本此,故作凄音。
雙調,四十七字,前後闋各四平韻。
也是曲牌名。
有二,均屬南曲南呂宮。
其一字句格律與詞牌同,但多僅用其前半闋或後半闋,用作引子;其二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
宋丁持正詞有「碧桃春晝長」句,名《碧桃春》。
李蕭遠詞名《醉桃源》。
曹雙溪詞名《宴桃源》。
韓澗泉詞有「濯纓一曲可流行」句,名《濯纓曲》。
「一年三過蘇,最後赴密州,時有問『這回來不來?』其色悽然。
太守王規父嘉之。
令作此詞」:傅注作:「蘇州席上作」。
茲從元延祐本,元延祐本有題注:「一本名《醉桃源》。」劉尚榮按:「《欽定詞譜·巻六·阮郎歸》注:『李祁詞名《醉桃源》。
』」
王規甫:王誨,宋眞定(今河北正定)人(明正德《姑蘇志·巻三》),字規夫。
宋神宗熙寧三年(西元一〇七〇年)爲群牧判官,上《群牧司編》十二卷(《續〈資治通鑑〉長編·巻二百十一》)。
熙寧四年(西元一〇七一年),爲司勳郎中、度支判官(《續〈資治通鑑〉長編·巻二百二十六》)。
熙寧六年,以朝請大夫、司勳郎中知蘇州。
熙寧七年(西元一〇七四年),引嫌去職(《姑蘇志·巻三》)。
蘇臺:龍楡生箋:「傅注:『姑蘇臺在蘇州。
』《越絶書》:『闔廬起姑蘇臺,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髙見三百里。
』《河渠書·贊》:『上姑蘇,望五湖。
』《呉越春秋》:『越進西施於呉,請退師。
呉得之,築姑蘇臺,遊宴其上。
』」
咍(hāi):龍楡生箋:「《唐韻》:『咍,呼來切,音「㾂」。
』《説文》:『蚩笑也。
』」
劉郎:傅子立注:「唐劉禹錫字夢得,嘗貶朗州司馬。
召還,宰相欲任南省郎,禹錫做《玄都觀看花君子》詩云:『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當路者不喜。
出爲播州,易和州、連州。
入爲主客郎中。
復作《遊玄都觀》詩,言『始謫十年還京,道士植桃甚盛,若霞;有十四年過之,無復一存,惟兔葵、燕麥動搖春風耳。
』詩曰:『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劉尚榮按:「事詳《新唐書·巻一百六十八·劉禹錫傳》:『劉禹錫,字夢得,自言系出中山。
……憲宗立,叔文等敗,禹錫貶連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馬。
……久之,召還。
宰相欲任南省郎,而禹錫作《玄都觀看花君子》詩,語譏忿,當路者不喜,出為播州刺史。
詔下,御史中丞裴度為言……乃易連州,又徙夔州刺史。
……由和州刺史入為主客郎中,復作《遊玄都》詩,且言:「始謫十年,還京師,道士植桃,其盛若霞。
又十四年過之,無復一存,唯兔葵、燕麥動搖春風耳。」以詆權近,聞者益薄其行。
』別見《本事詩·事感》。
又《劉賓客文集·巻一百六十八·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及《劉賓客文集·巻一百六十八·再遊玄都觀絶句》詩並序亦載此事。」龍楡生箋引唐·孟初中《本事詩·事感》:「劉尙書禹錫,自屯田員外左遷朗州司馬,凡十年始徵還。
方春,作《贈看花諸君子》詩曰:『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其詩一出,傳於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於執政,又誣其有怨憤。
他日見時宰,與座,慰問甚厚,旣辭,卽曰:『近有新詩,未免爲纍,奈何?』不數日,出爲連州刺史。
其自敍云:『貞元二十一年春,余爲屯田員外,時此觀未有花。
是歳出牧連州,至荆南,又貶朗州司馬。
居十年,詔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盛如紅霞」,遂有前篇以記一時之事。
旋又出牧,於今十四年,始爲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蕩然無復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
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後再遊。
時大和二年三月也。
』詩曰:『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
唐教坊曲有《阮郎迷》,疑爲其初名。
詞名用劉晨、阮肇故事。
《神仙記》載劉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藥,遇二仙女,留住半年,思歸甚苦。
旣歸則鄕邑零落,經已十世。
曲名本此,故作凄音。
雙調,四十七字,前後闋各四平韻。
也是曲牌名。
有二,均屬南曲南呂宮。
其一字句格律與詞牌同,但多僅用其前半闋或後半闋,用作引子;其二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
宋丁持正詞有「碧桃春晝長」句,名《碧桃春》。
李蕭遠詞名《醉桃源》。
曹雙溪詞名《宴桃源》。
韓澗泉詞有「濯纓一曲可流行」句,名《濯纓曲》。
「一年三過蘇,最後赴密州,時有問『這回來不來?』其色悽然。
太守王規父嘉之。
令作此詞」:傅注作:「蘇州席上作」。
茲從元延祐本,元延祐本有題注:「一本名《醉桃源》。」劉尚榮按:「《欽定詞譜·巻六·阮郎歸》注:『李祁詞名《醉桃源》。
』」
王規甫:王誨,宋眞定(今河北正定)人(明正德《姑蘇志·巻三》),字規夫。
宋神宗熙寧三年(西元一〇七〇年)爲群牧判官,上《群牧司編》十二卷(《續〈資治通鑑〉長編·巻二百十一》)。
熙寧四年(西元一〇七一年),爲司勳郎中、度支判官(《續〈資治通鑑〉長編·巻二百二十六》)。
熙寧六年,以朝請大夫、司勳郎中知蘇州。
熙寧七年(西元一〇七四年),引嫌去職(《姑蘇志·巻三》)。
蘇臺:龍楡生箋:「傅注:『姑蘇臺在蘇州。
』《越絶書》:『闔廬起姑蘇臺,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髙見三百里。
』《河渠書·贊》:『上姑蘇,望五湖。
』《呉越春秋》:『越進西施於呉,請退師。
呉得之,築姑蘇臺,遊宴其上。
』」
咍(hāi):龍楡生箋:「《唐韻》:『咍,呼來切,音「㾂」。
』《説文》:『蚩笑也。
』」
劉郎:傅子立注:「唐劉禹錫字夢得,嘗貶朗州司馬。
召還,宰相欲任南省郎,禹錫做《玄都觀看花君子》詩云:『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當路者不喜。
出爲播州,易和州、連州。
入爲主客郎中。
復作《遊玄都觀》詩,言『始謫十年還京,道士植桃甚盛,若霞;有十四年過之,無復一存,惟兔葵、燕麥動搖春風耳。
』詩曰:『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劉尚榮按:「事詳《新唐書·巻一百六十八·劉禹錫傳》:『劉禹錫,字夢得,自言系出中山。
……憲宗立,叔文等敗,禹錫貶連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馬。
……久之,召還。
宰相欲任南省郎,而禹錫作《玄都觀看花君子》詩,語譏忿,當路者不喜,出為播州刺史。
詔下,御史中丞裴度為言……乃易連州,又徙夔州刺史。
……由和州刺史入為主客郎中,復作《遊玄都》詩,且言:「始謫十年,還京師,道士植桃,其盛若霞。
又十四年過之,無復一存,唯兔葵、燕麥動搖春風耳。」以詆權近,聞者益薄其行。
』別見《本事詩·事感》。
又《劉賓客文集·巻一百六十八·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及《劉賓客文集·巻一百六十八·再遊玄都觀絶句》詩並序亦載此事。」龍楡生箋引唐·孟初中《本事詩·事感》:「劉尙書禹錫,自屯田員外左遷朗州司馬,凡十年始徵還。
方春,作《贈看花諸君子》詩曰:『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其詩一出,傳於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於執政,又誣其有怨憤。
他日見時宰,與座,慰問甚厚,旣辭,卽曰:『近有新詩,未免爲纍,奈何?』不數日,出爲連州刺史。
其自敍云:『貞元二十一年春,余爲屯田員外,時此觀未有花。
是歳出牧連州,至荆南,又貶朗州司馬。
居十年,詔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盛如紅霞」,遂有前篇以記一時之事。
旋又出牧,於今十四年,始爲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蕩然無復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
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後再遊。
時大和二年三月也。
』詩曰:『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