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 · 曹風 · 鳲鳩
鳲鳩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儀一兮。
其儀一兮,心如結兮。
鳲鳩在桑,其子在梅。
淑人君子,其帶伊絲。
其帶伊絲,其弁伊騏。
鳲鳩在桑,其子在棘。
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其儀不忒,正是四國。
鳲鳩在桑,其子在榛。
淑人君子,正是國人。
正是國人,胡不萬年?
淑人君子,其儀一兮。
其儀一兮,心如結兮。
鳲鳩在桑,其子在梅。
淑人君子,其帶伊絲。
其帶伊絲,其弁伊騏。
鳲鳩在桑,其子在棘。
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其儀不忒,正是四國。
鳲鳩在桑,其子在榛。
淑人君子,正是國人。
正是國人,胡不萬年?
《國風·曹風·鳲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
現代學者多以爲這是一首讚美淑人君子德行的詩。
全詩四章,每章六句。
第一、二章頌揚“儀”之體,即“淑人君子”的華貴風采;第三、四章頌揚“儀”之用,即內修外美的“淑人君子”對於安邦治國佑民睦鄰的重要作用。
各章都以鳲鳩及其子起興,然後轉入對淑人君子的頌揚,既切題旨又意味深長。
現代學者多以爲這是一首讚美淑人君子德行的詩。
全詩四章,每章六句。
第一、二章頌揚“儀”之體,即“淑人君子”的華貴風采;第三、四章頌揚“儀”之用,即內修外美的“淑人君子”對於安邦治國佑民睦鄰的重要作用。
各章都以鳲鳩及其子起興,然後轉入對淑人君子的頌揚,既切題旨又意味深長。
鳲(shī)鳩(jiū):布穀鳥。
亦作尸鳩。
一種常見的鳥,上體灰褐色,下體白色而具暗色橫斑,其顯著特點是雙音節叫聲,並把卵產於別的鳥巢中爲它孵化。
其子七:舊說布穀鳥有七子,早晨餵食從頭到尾,下午餵食從尾到頭,始終均平如一。
淑人:善人。
儀:容顏儀態。
一:始終如一。
心如結:比喻用心專一。
朱熹《詩集傳》:“如物之固結而不散也。
”
帶:大帶,纏在腰間,兩頭垂下。
伊:語助詞,相當於維,是。
弁(biàn):皮帽。
騏(qí):青黑色的馬。
一說古代皮帽上的玉製飾品。
棘:酸棗樹。
忒(tè):偏差,差錯。
正:長,領導,指榜樣。
一說糾正。
聞一多《風詩類鈔》:“正,法也,則也。
正是四國,爲此四國之法則。
”
榛(zhēn):叢生的樹,樹叢。
胡:何。
朱熹《詩集傳》:“胡不萬年,願其壽考之辭也。
”
亦作尸鳩。
一種常見的鳥,上體灰褐色,下體白色而具暗色橫斑,其顯著特點是雙音節叫聲,並把卵產於別的鳥巢中爲它孵化。
其子七:舊說布穀鳥有七子,早晨餵食從頭到尾,下午餵食從尾到頭,始終均平如一。
淑人:善人。
儀:容顏儀態。
一:始終如一。
心如結:比喻用心專一。
朱熹《詩集傳》:“如物之固結而不散也。
”
帶:大帶,纏在腰間,兩頭垂下。
伊:語助詞,相當於維,是。
弁(biàn):皮帽。
騏(qí):青黑色的馬。
一說古代皮帽上的玉製飾品。
棘:酸棗樹。
忒(tè):偏差,差錯。
正:長,領導,指榜樣。
一說糾正。
聞一多《風詩類鈔》:“正,法也,則也。
正是四國,爲此四國之法則。
”
榛(zhēn):叢生的樹,樹叢。
胡:何。
朱熹《詩集傳》:“胡不萬年,願其壽考之辭也。
”
布穀築巢桑樹上,養育許多小小鳥。
賢明高尚的君子,儀容始終最美好。
儀容始終最美好,內心堅定有節操。
布穀築巢桑樹上,小鳥嬉鬧在梅枝。
賢明高尚的君子,腰間大帶系素絲。
腰間大帶系素絲,頭上帽兒黑皮飾。
布穀築巢桑樹上,小鳥歡叫酸棗間。
賢明高尚的君子,儀容如一不改變。
儀容如一不改變,各國學習好標杆。
布穀築巢桑樹上,小鳥歡叫榛樹間。
賢明高尚的君子,全國民衆好長官。
全國民衆好長官,祝他長壽萬萬年。
賢明高尚的君子,儀容始終最美好。
儀容始終最美好,內心堅定有節操。
布穀築巢桑樹上,小鳥嬉鬧在梅枝。
賢明高尚的君子,腰間大帶系素絲。
腰間大帶系素絲,頭上帽兒黑皮飾。
布穀築巢桑樹上,小鳥歡叫酸棗間。
賢明高尚的君子,儀容如一不改變。
儀容如一不改變,各國學習好標杆。
布穀築巢桑樹上,小鳥歡叫榛樹間。
賢明高尚的君子,全國民衆好長官。
全國民衆好長官,祝他長壽萬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