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徐州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東二十里,常與泗水增減,淸濁相應(其五)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
何時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何時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這組《浣溪沙》詞是蘇東坡四十三歲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
元豐元年(西元一〇七八年)春天,徐州發生了嚴重旱災,作爲地方官的東坡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
得雨後,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
東坡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組詞《浣溪沙》,共五首,這是第五首。
作品描述他鄉間的見聞和感受。
藝術上頗具匠心,詞中從農村習見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了淳厚的鄉村風味。
清新樸實,明白如話,生動眞切,栩栩傳神,是此詞的顯著特色。
這組詞文風樸實,格調清新,不取艷辭,不采僻典,以詩的句法入詞,是這組詞的主要藝術特色。
它完全突破了「詞爲艷科」的藩籬,爲農村詞的發展開創了良好的文風。
辛稼軒農村詞便直受到東坡詞影響。
這組詞將農村題材帶入北宋詞壇,給詞壇帶來了樸素清新的鄕土氣息,對詞的題材,有開拓意義。
用形象生動的筆觸描寫農村風光.反映農民的情緒,爲農民的喜悅而欣慰,對農民的痛苦寄以同情,這些在中國詞史上東坡是第一箇卓有成績的。
同時,在藝術描寫上也很有特色,很好地做到了情景交融。
善於抓住特定情況下的景。
抒發此時此地的情。
善於運用平常的景表現樸素而又豐富深厚的情。
在語言上也清麗自然,洗盡華靡見眞淳。
元豐元年(西元一〇七八年)春天,徐州發生了嚴重旱災,作爲地方官的東坡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
得雨後,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
東坡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組詞《浣溪沙》,共五首,這是第五首。
作品描述他鄉間的見聞和感受。
藝術上頗具匠心,詞中從農村習見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了淳厚的鄉村風味。
清新樸實,明白如話,生動眞切,栩栩傳神,是此詞的顯著特色。
這組詞文風樸實,格調清新,不取艷辭,不采僻典,以詩的句法入詞,是這組詞的主要藝術特色。
它完全突破了「詞爲艷科」的藩籬,爲農村詞的發展開創了良好的文風。
辛稼軒農村詞便直受到東坡詞影響。
這組詞將農村題材帶入北宋詞壇,給詞壇帶來了樸素清新的鄕土氣息,對詞的題材,有開拓意義。
用形象生動的筆觸描寫農村風光.反映農民的情緒,爲農民的喜悅而欣慰,對農民的痛苦寄以同情,這些在中國詞史上東坡是第一箇卓有成績的。
同時,在藝術描寫上也很有特色,很好地做到了情景交融。
善於抓住特定情況下的景。
抒發此時此地的情。
善於運用平常的景表現樸素而又豐富深厚的情。
在語言上也清麗自然,洗盡華靡見眞淳。
浣溪沙:詞牌名。
原爲唐代教坊曲,《金奩集》入「黃鐘宮」,《張子野詞》入「中呂宮」。
唐聲詩唐代配樂之近體詩亦有「浣溪沙」調名,歌詞爲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紗女」調名,歌詞爲五言四句形式。
從字義上來看,「浣」,洗滌、漂洗也;「沙」,古通「紗」,故所「浣」者,「紗」也。
敦煌出土之唐寫本《雲謡集·雜曲子》及五代後蜀趙崇祚《花間集》所録毛平珪、閻處士、毛熙震、李德潤詞,調名均題爲「浣紗溪」。
據南朝宋孔靈符《會稽記》載:「勾踐索美女以獻呉王,得諸暨羅山賣薪女西施、鄭旦,先教習於土城山。
山邊有石,云是西施浣紗石」。
今浙江諸暨市南近郊的苧蘿山下浣紗溪畔有浣紗石,上有傳爲東晉王右軍所書「浣紗」二字,卽所傳春秋時越國美女西子浣紗處。
一説浣紗溪卽浙江紹興南二十里若耶溪。
總之,調名「浣紗溪」的本意卽詠西子浣紗之溪。
又,近人梁啓勛《詞學·調名》云:「《浣紗溪》,杜少陵詩『移船先生廟,洗藥浣紗溪』。」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絶句三首》詩有「移船先主廟,洗藥浣沙溪」之句。
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無浣紗溪,況且梁啓勛所引詩句,其中的「生」「紗」二字尙有異文,故梁説僅備參考。
最早采用此調的是唐人韓致堯,通常以其詞《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爲正體,另有四種變體。
正體雙調,四十二字,上闋三句,三平韻;下闋三句,兩平韻;過闋二句多用對偶。
另有仄韻體,始於南唐後主。
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爲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別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闋各增三字,韻全同。
張子澄詞有「露濃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韓澗泉詞有「芍藥酴縻滿院春」句,名《滿院春》;有「東風拂欄露猶寒」句,名《東風寒》;有「一曲西風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後黃花菊自開」句,名《霜菊黃》;有「廣寒曾折最髙枝」句,名《廣寒枝》;有「春風初試薄羅衫」句,名《試香羅》;有「淸和風裏緑蔭初」句,名《淸和風》;有「一番春事怨啼鵑」句,名《怨啼鵑》。
耦耕:傅子立注引《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龍楡生箋:「《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鄭注:『耜(sì)廣五寸,二耜爲耦。
』」
薰:傅子立注:「《廣韻》:『香草曰薰。
』又『薰』,薰陸香也。」劉尚榮按:「《廣韻·巻一》:『薰,許云切,香草。
』《重修本〈廣韻〉·巻一》:『薰,香草。
《韻略》曰:「薰陸香,出大秦國。」』傅子立當本宋陳永年等重修本。」龍楡生箋:「《説文》:『薰,香草也。
』《南方草木狀》:『薰陸香出大秦。
』」
「使君元是此中人」句:傅子立注:「公自謂本田野間人。」劉尚榮按:「《東坡後集·巻三·書晁説之考牧圖後》:『我昔在田間,但知羊與牛。
』《東坡題跋·巻二·書淵明詩》亦自稱『余之世農。
』傅注或本於此。」
原爲唐代教坊曲,《金奩集》入「黃鐘宮」,《張子野詞》入「中呂宮」。
唐聲詩唐代配樂之近體詩亦有「浣溪沙」調名,歌詞爲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紗女」調名,歌詞爲五言四句形式。
從字義上來看,「浣」,洗滌、漂洗也;「沙」,古通「紗」,故所「浣」者,「紗」也。
敦煌出土之唐寫本《雲謡集·雜曲子》及五代後蜀趙崇祚《花間集》所録毛平珪、閻處士、毛熙震、李德潤詞,調名均題爲「浣紗溪」。
據南朝宋孔靈符《會稽記》載:「勾踐索美女以獻呉王,得諸暨羅山賣薪女西施、鄭旦,先教習於土城山。
山邊有石,云是西施浣紗石」。
今浙江諸暨市南近郊的苧蘿山下浣紗溪畔有浣紗石,上有傳爲東晉王右軍所書「浣紗」二字,卽所傳春秋時越國美女西子浣紗處。
一説浣紗溪卽浙江紹興南二十里若耶溪。
總之,調名「浣紗溪」的本意卽詠西子浣紗之溪。
又,近人梁啓勛《詞學·調名》云:「《浣紗溪》,杜少陵詩『移船先生廟,洗藥浣紗溪』。」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絶句三首》詩有「移船先主廟,洗藥浣沙溪」之句。
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無浣紗溪,況且梁啓勛所引詩句,其中的「生」「紗」二字尙有異文,故梁説僅備參考。
最早采用此調的是唐人韓致堯,通常以其詞《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爲正體,另有四種變體。
正體雙調,四十二字,上闋三句,三平韻;下闋三句,兩平韻;過闋二句多用對偶。
另有仄韻體,始於南唐後主。
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爲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別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闋各增三字,韻全同。
張子澄詞有「露濃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韓澗泉詞有「芍藥酴縻滿院春」句,名《滿院春》;有「東風拂欄露猶寒」句,名《東風寒》;有「一曲西風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後黃花菊自開」句,名《霜菊黃》;有「廣寒曾折最髙枝」句,名《廣寒枝》;有「春風初試薄羅衫」句,名《試香羅》;有「淸和風裏緑蔭初」句,名《淸和風》;有「一番春事怨啼鵑」句,名《怨啼鵑》。
耦耕:傅子立注引《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龍楡生箋:「《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鄭注:『耜(sì)廣五寸,二耜爲耦。
』」
薰:傅子立注:「《廣韻》:『香草曰薰。
』又『薰』,薰陸香也。」劉尚榮按:「《廣韻·巻一》:『薰,許云切,香草。
』《重修本〈廣韻〉·巻一》:『薰,香草。
《韻略》曰:「薰陸香,出大秦國。」』傅子立當本宋陳永年等重修本。」龍楡生箋:「《説文》:『薰,香草也。
』《南方草木狀》:『薰陸香出大秦。
』」
「使君元是此中人」句:傅子立注:「公自謂本田野間人。」劉尚榮按:「《東坡後集·巻三·書晁説之考牧圖後》:『我昔在田間,但知羊與牛。
』《東坡題跋·巻二·書淵明詩》亦自稱『余之世農。
』傅注或本於此。」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