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质,字含文,东莞莒人。
父熹,字义和,武敬皇后弟也。
与兄焘并好经籍。
隆安初,兵革屡起,熹乃习骑射,志在立功。
尝至溧阳,溧阳令阮崇与熹共猎,值虎突围,猎徒并奔散,熹直前射之,应弦而倒。
高祖入京城,熹族子穆斩桓修。
进至京邑,桓玄奔走,高祖使熹入宫收图书器物,封闭府库。
有金饰乐器,高祖问熹“卿得无欲此乎”熹正色曰“皇上幽逼,播越非所。
将军首建大义,劬劳王家。
虽复不肖,无情于乐”高祖笑曰“聊以戏卿尔”行参高祖镇军事,员外散骑侍郎,重参镇军军事,领东海太守。
以建义功封始兴县五等侯。
又参高祖车骑、中军军事。
高祖将征广固,议者多不同。
熹从容言曰“公若凌威北境,拯其涂炭,宁一六合,未为无期”高祖曰“卿言是也”及行,熹求从,不许,以为建威将军、临海太守。
郡经兵寇,百不存一,熹绥缉纲纪,招聚流散,归之者千余家。
孙季高海道袭广州,路由临海,熹资给发遣,得以无乏。
征拜散骑常侍,母忧去职。
顷之,讨刘毅,起为宁朔将军,从征。
事平,高祖遣朱龄石统大众伐蜀,命熹奇兵出中水,以本号领建平、巴东二郡太守。
蜀主谯纵遣大将谯抚之万余人屯牛脾,又遣谯小苟重兵塞打鼻。
熹至牛脾,抚之战败退走,追斩之。
小苟闻抚之死,即便奔散。
成都既平,熹遇疾。
义熙九年,卒于蜀郡牛脾县,时年三十九。
追赠光禄勋。
质少好鹰犬,善蒱博意钱之戏。
长六尺七寸,出面露口,秃顶拳发。
年未二十,高祖以为世子中军行参军。
永初元年,为员外散骑侍郎,从班例也。
母忧去职。
服阕,为江夏王义恭抚军,以轻薄无检,为太祖所知,徙为给事中。
会稽宣长公主每为之言,乃出为建平太守,甚得蛮楚心。
南蛮校尉刘湛还朝,称为良守。
迁宁远将军、历阳太守。
仍迁竟陵、江夏内史,复为建武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吏民便之。
质年始出三十,屡居名郡,涉猎史籍,尺牍便敏,既有气干,好言兵权。
太祖谓可大任,欲以为益州事,未行,征为使持节、都督徐兖二州诸军事、宁远将军、徐兖二州刺史。
在镇奢费,爵命无章,为有司所纠,遇赦。
与范晔、徐湛之等厚善,晔谋反,量质必与之同,会事发,复为建威将军、义兴太守。
元嘉二十六年,太祖谒京陵,质朝丹徒,与何勖、檀和之并功臣子,时共上礼。
太祖设燕尽欢,赐布千匹。
二十七年春,迁南谯王义宣司马、宁朔将军、南平内史。
未之职,会索虏大帅拓跋焘围汝南,汝南戍主陈宪固守告急。
太祖遣质轻往寿阳,即统彼军,与安蛮司马刘康祖等救宪。
虏退走,因使质伐汝南西境刀壁等山蛮,大破之,
竟陵王诞,字休文,文帝第六子也。
元嘉二十年,年十一,封广陵王,食邑二千户。
二十一年,监南兖州诸军事、北中郎将、南兖州刺史,出镇广陵。
寻以本号徙南徐州刺史。
二十六年,出为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后将军、雍州刺史。
以广陵雕弊,改封随郡王。
上欲大举北讨,以襄阳外接关、河,欲广其资力,乃罢江州军府,文武悉配雍州,湘州入台税租杂物,悉给襄阳。
及大举北伐,命诸蕃并出师,莫不奔败。
唯诞中兵参军柳元景先克弘农、关、陕三城,多获首级,关、洛震动,事在《元景传》。
会诸方并败退,故元景引还。
征诞还京师,迁都督广交二州诸军事、安南将军、广州刺史,当镇始兴,未行。
改授都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诸军事、安东将军、会稽太守,给鼓吹一部。
元凶弑立,以扬州浙江西属司隶校尉,浙江东五郡立会州,以诞为刺史。
世祖入讨,遣沈庆之兄子僧荣间报诞,又遣宁朔将军顾彬之自鲁显东入,受诞节度。
诞遣参军刘季之与彬之并势,自顿西陵,以为后继。
劭遣将华钦、庾导东讨,与彬之弟相逢于曲阿之奔牛塘,路甚狭,左右皆悉入菰封,彬之军人多赍篮屐,于菰葑中夹射之,钦等大败。
事平,征诞为持节、都督荆、湘、雍、益、宁、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
诞以位号正与浚同,恶之,请求回改。
乃进号骠骑将军,加班剑二十人,余如故。
南谯王义宣不肯就征,以诞为侍中、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开府如故。
改封竟陵王,食邑五千户。
顾彬之以奔牛之功,封阳新县侯,食邑千户,季之零阳县侯,食邑五百户。
明年,义宣举兵反,有荆、江、兖、豫四州之力,势震天下。
上即位日浅,朝野大惧。
上欲奉乘舆法物,以迎义宣,诞固执不可,然后处分。
加诞节,仗士五十人,出入六门。
上流平定,诞之力也。
初讨元凶,与上同举兵,有奔牛之捷,至是又有殊勋。
上性多猜,颇相疑惮。
而诞造立第舍,穷极工巧,园池之美,冠于一时。
多聚才力之士,实之第内,精甲利器,莫非上品,上意愈不平。
孝建二年,乃出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兖二州诸军事、太子太傅、南徐州刺史,侍中如故。
上以京口去都密迩,犹疑之。
大明元年秋,又出为都督南兖、南徐、兖、青、冀、幽六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余如故。
诞既见猜,亦潜为之备,至广陵,因索虏寇边,修治城隍,聚粮治仗。
嫌隙既著,道路常云诞反。
三年,建康民陈文绍上书曰“私门有幸,亡大姑元嘉中蒙入台六宫,薄命早亡,先朝赐赠美人,又听大姑二女
柳元景,字孝仁,河东解人也。
曾祖卓,自本郡迁于襄阳,官至汝南太守。
祖恬,西河太守。
几凭,冯翊太守。
元景少便弓马,数随父伐蛮,以勇称。
寡言有器质。
荆州刺史谢晦闻其名,要之,未及往而晦败。
雍州刺史刘道产深爱其能,元景时居父忧,未得加命。
会荆州刺史江夏王义恭召之,道产谓曰“久规相屈。
今贵王有召,难辄相留,乖意以为惘惘”服阕,补江夏王国中军将军,迁殿中将军。
复为义恭司空行参军,随府转司徒太尉城局参军,太祖见又嘉之。
先是,刘道产在雍州有惠化,远蛮悉归怀,皆出缘沔为村落,户口殷盛。
及道产死,群蛮大为寇暴。
世祖西镇襄阳,义恭以元景为将帅,即以为广威将军、随郡太守。
既至,而蛮断驿道,欲来攻郡。
郡内少粮,器杖又乏,元景设方略,得六七百人,分五百人屯驿道。
或曰“蛮将逼城,不宜分众”元景曰“蛮闻郡遣重戍,岂悟城内兵少。
且表里合攻,于计为长”会蛮垂至,乃使驿道为备,潜出其后,戒曰“火举驰进”前后俱发,蛮众惊扰,投郧水死者千余人,斩获数百,郡境肃然,无复寇抄。
朱修之讨蛮,元景又与之俱,后又副沈庆之征郧山,进克太阳。
除世祖安北府中兵参军。
随王诞镇襄阳,为后军中兵参军。
及朝廷大举北讨,使诸镇各出军。
二十七年八月,诞遣振威将军尹显祖出赀谷,奋武将军鲁方平、建武将军薛安都、略阳太守庞法起入卢氏,广威将军田义仁入鲁阳,加元景建威将军,总统群帅。
后军外兵参军庞季明年已七十三,秦之冠族,羌人多附之,求入长安,招怀关、陕。
乃自赀谷入卢氏,卢氏人赵难纳之,弘农强门先有内附意,故委季明投之。
十月,鲁方平、薛安都、庞法起进次白亭,时元景犹未发。
法起率方平、安都诸军前入,自修阳亭出熊耳山。
季明进达高门木城,值永昌王入弘农,乃回,还卢氏,据险自固。
顷之,招卢氏少年进入宜阳苟公谷,以扇动义心。
元景以其月率军继进。
闰月,法起、安都、方平诸军入卢氏,斩县令李封,以赵难为卢氏令,加奋武将军。
难驱率义徒,以为众军乡导。
法起等度铁岭山,次开方口,季明出自木城,与法起相会。
元景大军次臼口,以前锋深入,悬军无继,驰遣尹显祖入卢氏,以为军援。
元景以军食不足,难可旷日相持,乃束马悬车,引军上百丈崖,出温谷,以入卢氏。
法起诸军进次方伯堆,去弘农城五里。
贼遣兵二千余人觇候,法起纵兵夹射之,贼骑退走。
诸军造攻具,进兵城下,伪弘农太守李初古拔婴城自固,法起、安都、方平诸军鼓噪以陵城,季明、赵难并率义徒相继而进,冲车四临,数道俱攻,士
邓琬,字元琬,豫章南昌人也。
高祖混,曾祖玄,并为晋尚书吏部郎。
祖潜之,镇南长史。
父胤之,世祖征虏长史,吏部郎,彭城王义康大将军长史、豫章太守,光禄勋。
琬初为州西曹主簿,南谯王义宣征北行参军,转参军事,又随府转车骑参军,仍转府主簿,江州治中从事史。
世祖起义,版琬为辅国将军、南海太守,率军伐萧简于广州,攻围逾年,乃克。
以臧质反,为江州刺史宗悫所执,值赦原。
琬弟璩,与臧质同逆,质败从诛。
琬弟环亦坐诛。
琬在远,又有功,免死远徙,仍停广州。
久之,得还,除给事中,尚书库部郎,都水使者,丹阳丞,本州大中正。
大明七年,车驾幸历阳,追思在藩之旧,下诏曰“故光禄勋、前征虏长史邓胤之体局沈隐,累任著绩。
朕昔当藩重,首先佐务,心力款尽,弗忘于怀。
往岁息璩凶悖,自取诛剪,沿恩及琬,特免衅戮。
今可擢为给事黄门侍郎,以旌胤之宿诚”
明年,出为晋安王子勋镇军长史、寻阳内史,行江州事。
前废帝狂悖无道,以太祖、世祖并第数居三以登极位,子勋次第既同,深构嫌隙,因何迈之谋,乃遣使赍药赐子勋死。
使至,子勋典签谢道遇、斋帅潘欣之、侍书褚灵嗣等驰以告琬,泣涕请计。
琬曰“身南土寒士,蒙先殊恩,以爱子见托,岂得惜门户百口,其当以死报效。
幼主昏暴,社稷危殆,虽曰天子,事犹独夫。
今便指率文武,直造京邑,与群公卿士,废昏立明”景和元年十一月十九日,称子勋教,即日戒严。
子勋戎服出听事,集僚佐,使潘欣之口宣旨曰“少主昏狂悖戾,并是诸君所见闻。
顾命重臣,悉皆诛戮。
驱逼王公,幽辱太后。
不逞之徒,共成其衅。
京师诸王,并见囚逼,委厄虎口,思奋莫因。
身义兼家国,岂可坐视横流。
今便欲举九江之众,驰檄近远,以谋王室。
于诸君何如”四座未答,录事参军陶亮曰“少主昏狂,丑毒已积。
伊、霍行之于古,殿下当之于今。
鄙州士子,世习忠节,况属千载之会,请效死前驱”众并奉旨。
文武普进位一阶。
转亮为谘议参军事,领中兵,加宁朔将军,总统军事。
功曹张沈为谘议参军,统作舟舰。
参军事顾昭之、沈伯玉、荀道林等参管书记。
南阳太守沈怀宝、岷山太守薛常宝之郡,始至寻阳,与新蔡太守韦希直并为谘议参军,领中兵,及彭泽令陈绍宗并为将帅。
初,废帝使荆州录送前军长史、荆州行事张悦下至盆口,琬称子勋命,释其桎梏,迎以所乘之车,以为司马,加征虏将军。
加琬冠军将军,二人共掌内外众事。
遣将军俞伯奇率五百人出断大雷,禁绝商旅,及公私使命。
遣使上诸郡民丁,收敛器械。
十日之内,得甲士五千人,
《易》曰“天地闭,贤人隐”又曰“遁世无闷”又曰“高尚其事”又曰“幽人贞吉”《论语》“作者七人”,表以逸民之称。
又曰“子路遇荷蓧丈人,孔子曰:隐者也”又曰“贤者避地,其次避言”又曰“虞仲,夷逸,隐居放言”品目参差,称谓非一,请试言之:夫隐之为言,迹不外见,道不可知之谓也。
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降夷凡品。
止于全身远害,非必穴处岩栖,虽藏往得二,邻亚宗极,而举世莫窥,万物不睹。
若此人者,岂肯洗耳颍滨,皦皦然显出俗之志乎。
遁世避言,即贤人也。
夫何适非世,而有避世之因,固知义惟晦道,非曰藏身。
至于巢父之名,即是见称之号,号曰裘公,由有可传之迹。
此盖荷蓧之隐,而非贤人之隐也。
贤人之隐,义深于自晦,荷蓧之隐,事止于违人。
论迹既殊,原心亦异也。
身与运闭,无可知之情,鸡黍宿宾,示高世之美。
运闭故隐,为隐之迹不见。
违人故隐,用致隐者之目。
身隐故称隐者,道隐故曰贤人。
或曰“隐者之异乎隐,既闻其说,贤者之同于贤,未知所异”应之曰“隐身之于晦道,名同而义殊,贤人之于贤者,事穷于亚圣,以此为言,如或可辨。
若乃高尚之与作者,三避之与幽人,及逸民隐居,皆独往之称,虽复汉阴之氏不传,河上之名不显,莫不激贪厉俗,秉自异之姿,犹负揭日月,鸣建鼓而趋也”陈郡袁淑集古来无名高士,以为《真隐传》,格以斯谈,去真远矣。
贤人在世,事不可诬,今为《隐逸篇》,虚置贤隐之位,其余夷心俗表者,盖逸而非隐云。
戴颙,字仲若,谯郡铚人也。
父逵,兄勃,并隐遁有高名。
颙年十六,遭父忧,几于毁灭,因此长抱羸患。
以父不仕,复修其业。
父善琴书,颙并传之,凡诸音律,皆能挥手。
会稽剡县多名山,故世居剡下。
颙及兄勃,并受琴于父。
父没,所传之声,不忍复奏,各造新弄,勃五部,颙十五部。
颙又制长弄一部,并传于世。
中书令王绥常携宾客造之,勃等方进豆粥,绥曰“闻卿善琴,试欲一听”不答,绥恨而去。
桐庐县又多名山,兄弟复共游之,因留居止。
勃疾患,医药不给。
颙谓勃曰“颙随兄得闲,非有心于默语。
兄今疾笃,无可营疗,颙当干禄以自济耳”乃告时求海虞令,事垂行而勃卒,乃止。
桐庐僻远,难以养疾,乃出居吴下。
吴下士人共为筑室,聚石引水,植林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
乃述庄周大旨,著《逍遥论》,注《礼记•中庸》篇。
三吴将守及郡内衣冠要其同游野泽,堪行便往,不为矫介,众论以此多之。
高祖命为太尉行参军,琅邪王司马属,并不就。
宋国初建,令曰“前太尉参军
南夷、西南夷,大抵在交州之南及西南,居大海中洲上,相去或三五千里,远者二三万里,乘舶举帆,道里不可详知。
外国诸夷虽言里数,非定实也。
南夷林邑国,高祖永初二年,林邑王范阳迈遣使贡献,即加除授。
太祖元嘉初,侵暴日南、九德诸郡,交州刺史杜弘文建牙聚众欲讨之,闻有代,乃止。
七年,阳迈遣使自陈与交州不睦,求蒙恕宥。
八年,又遣楼船百余寇九德,入四会浦口,交州刺史阮弥之遣队主相道生三千人赴讨,攻区粟城不克,引还。
林邑欲伐交州,借兵于扶南王,扶南不从。
十年,阳迈遣使上表献方物,求领交州,诏答以道远,不许。
十二、十五、十六、十八年,频遣贡献,而寇盗不已,所贡亦陋薄。
太祖忿其违傲,二十三年,使龙骧将军、交州刺史檀和之伐之,遣太尉府振武将军宗悫受和之节度。
和之遣府司马萧景宪为前锋,悫仍领景宪军副。
阳迈闻将见讨,遣使上表,求还所略日南民户,奉献国珍。
太祖诏和之“阳迈果有款诚,许其归顺”其年二月,军至朱梧戍,遣府户曹参军日南太守姜仲基、前部贼曹参军蟜弘民随传诏毕愿、高精奴等宣扬恩旨,阳迈执仲基、精奴等二十八人,遣弘民反命,外言归款,猜防愈严。
景宪等乃进军向区粟城,阳迈遣大帅范扶龙大戍区粟,又遣水步军径至。
景宪破其外救,尽锐致城。
五月,克之,斩扶龙大首,获金银杂物不可胜计。
乘胜追讨,即克林邑,阳迈父子并挺身奔逃,所获珍异,皆是未名之宝。
上嘉将帅之功,诏曰“林邑介恃遐险,久稽王诛。
龙骧将军、交州刺史檀和之忠果到列,思略经济,禀命致讨,万里推锋,法命肃齐,文武毕力,洁己奉公,以身率下,故能立勋海外,震服殊俗。
宜加褒饰,参管近侍,可黄门侍郎,领越骑校尉、行建武将军。
龙骧司马萧景宪协赞军首,勤捷显著,总勒前驱,克殄巢穴,必能威服荒夷,抚怀民庶。
可持节、督交州、广州之郁林、宁浦二郡诸军事、建威将军、交州刺史。
龙骧司马童林之、九真太守傅蔚祖战死,并赠给事中”
世祖孝建二年,林邑又遣长史范龙跋奉使贡献,除龙跋扬武将军。
大明二年,林邑王范神成又遣长史范流奉表献金银器及香布诸物。
太宗泰豫元年,又遣使献方物。
初,檀和之被征至豫章,值豫章民胡诞世等反,因讨平之,并论林邑功,封云杜县子,食邑四百户。
和之,高平金乡人,檀凭子也。
太祖元嘉二十七年,自太子左卫率为世祖镇军司马、辅国将军、彭城太守。
元凶弑立,以为西中郎将、雍州刺史。
世祖入讨,加辅国将军,统豫州戍事,因出南奔。
世祖即位,以为右卫将军。
孝建二年,除辅国
昔少皞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
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颛顼嘉之,封诸汾川。
其后四国,沈、姒、蓐、黄。
沈子国,今汝南平舆沈亭是也。
春秋之时,列于盟会。
定公四年,诸侯会召陵伐楚,沈子不会,晋使蔡伐沈,灭之,以沈子嘉归。
其后,因国为氏。
自兹以降,谱谍罔存。
秦末有沈逞,征丞相,不就。
汉初逞曾孙保,封竹邑侯。
保子遵,自本国迁居九江之寿春,官至齐王太傅、敷德侯。
遵子达,骠骑将军。
达子乾,尚书令。
乾子弘,南阳太守。
弘子勖,河内守。
勖子奋,御史中丞。
奋子恪,将作大匠。
恪子谦,尚书、关内侯。
谦子靖,济阴太守。
靖子戎,字威卿,仕州为从事,说降剧贼尹良,汉光武嘉其功,封为海昏县侯,辞不受。
因避地徙居会稽乌程县之余不乡,遂世家焉。
顺帝永建元年,分会稽为吴郡,复为吴郡人。
灵帝初平五年,分乌程、余杭为永安县,吴孙皓宝鼎二年,分吴郡为吴兴郡,复为郡人,虽邦邑屡改,而筑室不迁。
晋武帝平吴后,太康二年,改永安为武康县,史臣七世祖延始居县东乡之博陆里余乌村。
王父从官京师,义熙十一年,高祖赐馆于建康都亭里之运巷。
戎子酆,字圣通,零陵太守,致黄龙芝草之瑞。
第二子浒,字仲高,安平相。
少子景,河间相,演之、庆之、昙庆、怀文其后也。
浒子鸾,字建光,少有高名,州举茂才,公府辟州别驾从事史。
时广陵太守陆稠,鸾之舅也,以义烈政绩,显名汉朝,复以女妻鸾。
年二十三,早卒。
子直,字伯平,州举茂才,亦有清名,年二十八卒。
子仪,字仲则,少有至行,兄瑜十岁,仪九岁而父亡,居丧过礼,毁瘠过于成人。
外祖会稽盛孝章,汉末名士也,深加忧伤,每扰慰之,曰“汝并黄中冲爽,终成奇器,何为逾制,自取殄灭邪”三年礼毕,殆至灭性,故兄弟并以孝著。
瑜早卒。
仪笃学有雄才,以儒素自业。
时海内大乱,兵革并起,经术道弛,士少全行,而仪淳深隐默,守道不移,风操贞坚,不妄交纳,唯与族子仲山、叔山及吴郡陆公纪友善。
州郡礼请,二府交辟,公车征,并不屈,以寿终。
子宪,字元礼,左中郎、新都都尉、定阳侯,才志显于吴朝。
子矫,字仲桓,以节气立名,仕为立武校尉、偏将军,封列侯,建威将军、新都太守。
孙皓时,有将帅之称。
吴平后,为郁林、长沙太守,并不就。
太康末卒。
子陵,字景高,太傅东海王越辟为从事。
元帝之为镇东将军,命参军事。
徐馥作乱,杀吴兴太守袁琇,陵讨平之。
子延,字思长,桓温安西参军、颍川太守。
子贺,字子宁,桓冲南中郎参军,围袁
索头虏姓托跋氏,其先汉将李陵后也。
陵降匈奴,有数百千种,各立名号,索头亦其一也。
晋初,索头种有部落数万家在云中。
惠帝末,并州刺史东嬴公司马腾于晋阳为匈奴所围,索头单于猗驰遣军助腾。
怀帝永嘉三年,驰弟卢率部落自云中入雁门,就并州刺史刘琨求楼烦等五县,琨不能制,且欲倚卢为援,乃上言“卢兄驰有救腾之功,旧勋宜录,请移五县民于新兴,以其地处之”琨又表封卢为代郡公。
愍帝初,又进卢为代王,增食常山郡。
其后卢国内大乱,卢死,子又幼弱,部落分散。
卢孙什翼鞬勇壮,众复附之,号上洛公,北有沙漠,南据阴山,众数十万。
其后为苻坚所破,执还长安,后听北归。
鞬死,子开字涉珪代立。
先是,鲜卑慕容垂僭号中山。
晋孝武太元二十一年,垂死,开率十万骑围中山。
明年四月,克之,遂王有中州,自称曰魏,号年天赐。
元年,治代郡桑干县之平城。
立学官,置尚书曹。
开颇有学问,晓天文。
其俗以四月祠天,六月末率大众至阴山,谓之却霜。
阴山去平城六百里,深远饶树木,霜雪未尝释,盖欲以暖气却寒也。
死则潜埋,无坟垄处所,至于葬送,皆虚设棺柩,立冢椁,生时车马器用皆烧之以送亡者。
开暴虐好杀,民不堪命。
先是,有神巫诫开当有暴祸,唯诛清河杀万民,乃可以免。
开乃灭清河一郡,常手自杀人,欲令其数满万。
或乘小辇,手自执剑击檐辇人脑,一人死,一人代,每一行,死者数十。
夜恒变易寝处,人莫得知,唯爱妾名万人知其处。
万人与开子清河王私通,虑事觉,欲杀开,令万人为内应。
夜伺开独处,杀之。
开临死,曰“清河、万人之言,乃汝等也”是岁,安帝义熙五年。
开次子齐王嗣字木末,执清河王,对之号哭,曰“人生所重者父,云何反逆”逼令自杀,嗣代立,谥开道武皇帝。
十三年,高祖西伐长安,嗣先娶姚兴女,乃遣十万骑屯结河北以救之,大为高祖所破,事在朱超石等传。
于是遣使求和,自是使命岁通。
高祖遣殿中将军沈范、索季孙报使,反命已至河,未济,嗣闻高祖崩问,追执范等,绝和亲。
太祖即位,方遣范等归。
永初三年十月,嗣自率众至方城,遣郑兵将军扬州刺史山阳公达奚斤、吴兵将军广州刺史苍梧公公孙表、尚书滑稽,领步骑二万余人,于滑台西南东燕县界石济南渡,辎重弱累自随。
滑台戍主、宁远将军、东郡太守王景度驰告冠军将军、司州刺史毛德祖,戍虎牢,遣司马翟广率参军庞谘、上党太守刘谈之等步骑三千拒之。
军次卷县土楼,虏徙营滑台城东二里,造攻具,日往胁城。
德祖以滑台戍人少,使翟广募军中壮士,遣宁远将军刘芳
七年正月己未,振旅于京师,改授大将军、扬州牧,给班剑二十人,本官悉如故,固辞。
凡南北征伐战亡者,并列上赙赠。
尸丧未反,遣主帅迎接,致还本土。
二月,卢循至番禺,为孙季高所破,收余众南走。
刘藩、孟怀玉斩徐道覆于始兴。
晋自中兴以来,治纲大弛,权门并兼,强弱相凌,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
桓玄颇欲厘改,竟不能行。
公既作辅,大示轨则,豪强肃然,远近知禁。
至是,会稽余姚虞亮复藏匿亡命千余人,公诛亮,免会稽内史司马休之。
天子又申前命,公固辞。
于是改授太尉、中书监,乃受命。
奉送黄钺,解冀州。
交州刺史杜慧度斩卢循,传首京师。
先是,诸州郡所遣秀才、孝廉,多非其人,公表天子,申明旧制,依旧策试。
征西将军、荆州刺史道规疾患求归。
八年四月,改授豫州刺史,以后将军、豫州刺史刘毅代之。
毅与公俱举大义,兴复晋室,自谓京城、广陵,功业足以相抗。
虽权事推公,而心不服也。
毅既有雄才大志,厚自矜许,朝士素望者多归之。
与尚书仆射谢混、丹阳尹郗僧施并深相结。
及西镇江陵,豫州旧府,多割以自随,请僧施为南蛮校尉。
既知毅不能居下,终为异端,密图之。
毅至西,称疾笃,表求从弟兖州刺史藩以为副贰,伪许焉。
九月,藩入朝,公命收藩及谢混,并于狱赐死。
自表讨毅,又假黄钺,率诸军西征。
以前镇军将军司马休之为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兖州刺史道怜镇丹徒,豫州刺史诸葛长民监太尉留府事,加太尉司马,丹阳尹刘穆之建威将军,配以实力。
壬午,发自京师。
遣参军王镇恶、龙骧将军蒯恩前袭江陵。
十月,镇恶克江陵,毅及党与皆伏诛。
十一月己卯,公至江陵,下书曰:
{夫去弊拯民,必存简恕,舍网修纲,虽烦易理。
江、荆凋残,刑政多阙。
顷年事故,绥抚未周。
遂令百姓疲匮,岁月滋甚,财伤役困,虑不幸生。
凋残之余,而不减旧,刻剥征求,不循政道。
宰莅之司,或非良干,未能菲躬俭,苟求盈给,积习生常,渐不知改。
近因戎役,来涉二州,践境亲民,愈见其瘼。
思欲振其所急,恤其所苦。
凡租税调役,悉宜以见户为正。
州郡县屯田池塞,诸非军国所资,利入守宰者,今一切除之。
州郡县吏,皆依尚书定制实户置。
台调癸卯梓材,庚子皮毛,可悉停省,别量所出。
巴陵均折度支,依旧兵运。
原五岁刑已下,凡所质录贼家余口,亦悉原放。

以荆州十郡为湘州,公乃进督,以西阳太守朱龄石为益州刺史,率众伐蜀。
进公太傅、扬州牧,加羽葆鼓吹,班剑二十人。
九年二月乙丑,公至自江陵。
初,诸葛长民贪淫骄横,为士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40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