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穆之,字道和,小字道民,東莞莒人,漢齊悼惠王肥後也,世居京口。
少好《書》、《傳》,博覽多通,爲濟陽江敳所知。
敳爲建武將軍、琅邪內史,以爲府主簿。
初,穆之嘗夢與高祖俱泛海,忽值大風,驚懼。
俯視船下,見有二白龍夾舫。
既而至一山,峯崿聳秀,林樹繁密,意甚悅之。
及高祖克京城,問何無忌曰“急須一府主簿,何由得之”無忌曰“無過劉道民”高祖曰“吾亦識之”即馳信召焉。
時穆之聞京城有叫噪之聲,晨起出陌頭,屬與信會。
穆之直視不言者久之。
既而反室,壞布裳爲絝,往見高祖。
高祖謂之曰“我始舉大義,方造艱難,須一軍吏甚急,卿謂誰堪其選”穆之曰“貴府始建,軍吏實須其才,倉卒之際,當略無見逾者”高祖笑曰“卿能自屈,吾事濟矣”即於坐受署。
從平京邑,高祖始至,諸大處分,皆倉卒立定,並穆之所建也。
遂委以腹心之任,動止諮焉。
穆之亦竭節盡誠,無所遺隱。
時晉綱寬弛,威禁不行,盛族豪右,負勢陵縱,小民窮蹙,自立無所。
重以司馬元顯政令違舛,桓玄科條繁密。
穆之斟酌時宜,隨方矯正,不盈旬日,風俗頓改。
遷尚書祠部郎,復爲府主簿,記室錄事參軍,領堂邑太守。
以平桓玄功,封西華縣五等子。
義熙三年,揚州刺史王謐薨。
高祖次應入輔,劉毅等不欲高祖入,議以中領軍謝混爲揚州。
或欲令高祖於丹徒領州,以內事付尚書僕射孟昶。
遣尚書右丞皮沈以二議諮高祖。
沈先見穆之,具說朝議。
穆之僞起如廁,即密疏白高祖曰“皮沈始至,其言不可從”高祖既見沈,且令出外,呼穆之問曰“卿雲沈言不可從,其意何也”穆之曰“昔晉朝失政,非復一日,加以桓玄篡奪,天命已移。
公興復皇祚,勳高萬古。
既有大功,便有大位。
位大勳高,非可持久。
公今日形勢,豈得居謙自弱,遂爲守藩之將邪。
劉、孟諸公,與公俱起布衣,共立大義,本欲匡主成勳,以取富貴耳。
事有前後,故一時推功,非爲委體心服,宿定臣主之分也。
力敵勢均,終相吞咀。
揚州根本所繫,不可假人。
前者以授王謐,事出權道,豈是始終大計必宜若此而已哉。
今若復以他授,便應受制於人。
一失權柄,無由可得。
而公功高勳重,不可直置,疑畏交加,異端互起,將來之危難,可不熟念。
今朝議如此,宜相酧答,必雲在我,厝辭又難。
唯應雲神州治本,宰輔崇要,興喪所階,宜加詳擇。
此事既大,非可懸論,便暫入朝,共盡同異。
公至京,彼必不敢越公更授餘人,明矣”高祖從其言,由是入輔。
從徵廣固,還拒盧循,常居幕中畫策,決斷衆事。
劉毅等疾穆之見親,每從容言其權重,高祖愈信
少好《書》、《傳》,博覽多通,爲濟陽江敳所知。
敳爲建武將軍、琅邪內史,以爲府主簿。
初,穆之嘗夢與高祖俱泛海,忽值大風,驚懼。
俯視船下,見有二白龍夾舫。
既而至一山,峯崿聳秀,林樹繁密,意甚悅之。
及高祖克京城,問何無忌曰“急須一府主簿,何由得之”無忌曰“無過劉道民”高祖曰“吾亦識之”即馳信召焉。
時穆之聞京城有叫噪之聲,晨起出陌頭,屬與信會。
穆之直視不言者久之。
既而反室,壞布裳爲絝,往見高祖。
高祖謂之曰“我始舉大義,方造艱難,須一軍吏甚急,卿謂誰堪其選”穆之曰“貴府始建,軍吏實須其才,倉卒之際,當略無見逾者”高祖笑曰“卿能自屈,吾事濟矣”即於坐受署。
從平京邑,高祖始至,諸大處分,皆倉卒立定,並穆之所建也。
遂委以腹心之任,動止諮焉。
穆之亦竭節盡誠,無所遺隱。
時晉綱寬弛,威禁不行,盛族豪右,負勢陵縱,小民窮蹙,自立無所。
重以司馬元顯政令違舛,桓玄科條繁密。
穆之斟酌時宜,隨方矯正,不盈旬日,風俗頓改。
遷尚書祠部郎,復爲府主簿,記室錄事參軍,領堂邑太守。
以平桓玄功,封西華縣五等子。
義熙三年,揚州刺史王謐薨。
高祖次應入輔,劉毅等不欲高祖入,議以中領軍謝混爲揚州。
或欲令高祖於丹徒領州,以內事付尚書僕射孟昶。
遣尚書右丞皮沈以二議諮高祖。
沈先見穆之,具說朝議。
穆之僞起如廁,即密疏白高祖曰“皮沈始至,其言不可從”高祖既見沈,且令出外,呼穆之問曰“卿雲沈言不可從,其意何也”穆之曰“昔晉朝失政,非復一日,加以桓玄篡奪,天命已移。
公興復皇祚,勳高萬古。
既有大功,便有大位。
位大勳高,非可持久。
公今日形勢,豈得居謙自弱,遂爲守藩之將邪。
劉、孟諸公,與公俱起布衣,共立大義,本欲匡主成勳,以取富貴耳。
事有前後,故一時推功,非爲委體心服,宿定臣主之分也。
力敵勢均,終相吞咀。
揚州根本所繫,不可假人。
前者以授王謐,事出權道,豈是始終大計必宜若此而已哉。
今若復以他授,便應受制於人。
一失權柄,無由可得。
而公功高勳重,不可直置,疑畏交加,異端互起,將來之危難,可不熟念。
今朝議如此,宜相酧答,必雲在我,厝辭又難。
唯應雲神州治本,宰輔崇要,興喪所階,宜加詳擇。
此事既大,非可懸論,便暫入朝,共盡同異。
公至京,彼必不敢越公更授餘人,明矣”高祖從其言,由是入輔。
從徵廣固,還拒盧循,常居幕中畫策,決斷衆事。
劉毅等疾穆之見親,每從容言其權重,高祖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