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
〔宋〕 1019 - 1086 年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起柔兆阉茂四月,尽强圉大渊献六月,凡一年有奇。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上之下天成元年(丙戌,公元九二六年)
夏,四月,丁亥朔,严办将发,骑兵陈于宣仁门外,步兵陈于五凤门外。
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不知睦王存乂已死,欲奉之以作乱,帅所部兵自营中露刃大呼,与黄甲两军攻兴教门。
帝方食,闻变,帅诸王及近卫骑兵击之,逐乱兵出门,时蕃汉马步使硃守殷将骑兵在外,帝遣中使急召之,欲与同击贼;守殷不至,引兵憩于北邙茂林之下。
乱兵焚兴教门,缘城而入,近臣宿将皆释甲潜遁,独散员都指挥使李彦卿及宿卫军校何福进、王全斌等十馀人力战。
俄而帝为流矢所中,鹰坊人善友扶帝自门楼下,至绛霄庑下,抽矢,渴懑求水,皇后不自省视,遣宦者进酪,须臾,帝殂。
李彦卿等恸哭而去,左右皆散,善友敛庑下乐器覆帝尸而焚之。
彦卿,存审之子;福进、全斌放皆太原人也。
刘后囊金宝系马鞍,与申王存屋及李绍荣引七百骑,焚喜庆殿,自师子门出走。
通王存确、雅王存纪奔南山。
宫人多逃散,硃守殷入宫,选宫人三十馀人,各令自取乐器珍玩,内于其家。
于是诸军大掠都城。
是日,李嗣源至罂子谷,闻之,恸哭,谓诸将曰:“主上素得士心,正为群小蔽惑至此,今吾将安归乎!”戊子,硃守殷遣使驰白嗣源,以“京城大乱,诸军焚掠不已,愿亟来救之!”乙丑,嗣源入洛阳,止于私第,禁焚掠,拾庄宗骨于灰烬之中而殡之。
嗣源之入鄴也,前直指挥使平遥侯益脱身归洛阳,庄宗抚之流涕。
至是,益自缚请罪;嗣源曰:“乐为臣尽节,又何罪也!”使复其职。
嗣源谓硃守殷曰:“公善巡徼,以待魏王。
淑妃、德妃在宫,供给尤宜丰备。
吾俟山陵毕,社稷有奉,则归籓为国家扞御北方耳。
”是日,豆卢革帅百官上笺劝进,嗣源面谕之曰:“吾奉诏讨贼,不幸部曲叛散;欲入朝自诉,又为绍荣所隔,披猖至此。
吾本无他心,诸群遽尔见推,殊非相悉,愿勿言也!”革等固请,嗣源不许。
李绍荣欲奔河中就永王存霸,从兵稍散;庚寅,至平陆,止馀数骑,为人所执,折足送洛阳。
存霸亦帅众千人弃镇奔晋阳。
辛卯,魏王继岌至兴平,闻洛阳乱,复引兵而西,谋保据凤翔。
向延嗣至凤翔,以庄宗之命诛李绍琛。
初,庄宗命吕、郑二内养在晋阳,一监兵,一监仓库,自留守张宪以以下皆承应不暇。
及鄴都有变,又命汾州刺史李彦超为北都巡检。
彦超,彦卿之兄也。
庄宗既殂,推官河间张昭远劝张宪奉表劝进,宪曰:“吾一书生,自布衣至服金紫,皆出先帝之恩,岂可偷生而不自愧乎!”昭远泣曰:“此古人所行,
起上章摄提格,尽玄黓执徐六月,凡二年有奇。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中之下长兴元年(庚寅,公元九三零年)
春,正月,董璋遣兵筑七寨于剑门。
辛巳,孟知祥遣赵季良如梓州修好。
鸿胪少卿郭在徽奏请铸当五千、三千、一千大钱;朝廷以其指虚为实,无识妄言,左迁卫尉少卿、同正。
吴徙平原王澈为德化王。
二月,乙未朔,赵季良还成都,谓孟知祥曰:“董公贪残好胜,志大谋短,终为西川之患。
”都指挥使李仁罕、张业欲置宴召知祥;先二日,有尼告二将谋以宴日害知祥;知祥诘之,无状,丁酉,推始言者军校都延昌、王行本,腰斩之。
戊戌,就宴,尽去左右,独诣仁罕第;仁罕叩头流涕曰:“老兵惟尽死以报德。
”由是诸将皆亲附而服之。
壬子,孟知祥、董璋同上表言:“两川闻朝廷于阆中建节,绵、遂益兵,无不忧恐。
”上以诏书慰谕之。
乙卯,上祀圆丘,大赦,改元。
凤翔节度使兼中书令李从严入朝陪祀,三月,壬申,制徙从严为宣武节度使。
癸酉,吴主立江都王琏为太子。
丙子,以宣徽使硃弘照为凤翔节度使。
康福奏克保静镇,斩李匡宾。
复以安义为昭义军。
帝将立曹淑妃为后,淑妃谓王德妃曰:“吾素病中烦,倦于接对,妹代我为之。
”德妃曰:“中宫敌偶至尊,谁敢干之!”庚寅,立淑妃为皇后。
德妃事后恭谨,后亦怜之。
初,王德妃因安重诲得进,常德之。
帝性俭约,及在位久,宫中用度稍侈,重诲每规谏。
妃取外库锦造地衣,重诲切谏,引刘后为戒;妃由是怨之。
高从诲遣使奉表诣吴,告以坟墓在中国,恐为唐所讨,吴兵援之不及,谢绝之。
吴遣兵击之,不克。
董璋恐绵州刺史武虔裕窥其所为,夏,四月,甲午朔,表兼行军司马,囚之府廷。
宣武节度使符习,自恃宿将,论议多抗安重诲,重诲求其过失,奏之,丁酉,诏习以太子太师致仕。
戊戌,加孟知祥兼中书令,夏鲁奇同平章事。
初,帝在真定,李从珂与安重诲饮酒争言,从珂殴重诲,重诲走免;既醒,悔谢,重诲终衔之。
至是,重诲用事,自皇子从荣、从厚皆敬事不暇。
时从珂为河中节度使、同平章事,重诲屡短之于帝,帝不听。
重诲乃矫以帝命谕河东牙内指挥使杨彦温使逐之。
是日,从珂出城阅马,彦温勒兵闭门拒之,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将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
请公入朝。
”从珂止于虞乡,遣使以状闻。
使者至,壬寅,帝问重诲曰:“彦温安得此言?”对曰:“此奸人妄言耳,宜速讨之。
”帝疑之,欲诱致彦温讯其事,除彦温绛州刺史。
重诲固请发兵击之,乃
柔兆涒滩,一年。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上之上天福元年(丙申,公元九三六年)
春,正月,吴徐知诰始建大元帅府,以幕职分判吏、户、礼、兵、刑、工部及盐铁。
丁未,唐主立子重美为雍王。
癸丑,唐主以千春节置酒,晋国长公主上寿毕,辞归晋阳。
帝醉,曰:“何不且留?遽归,欲与石郎反邪!”石敬瑭闻之,益惧。
三月,丙午,以翰林学士、礼部侍郎马胤孙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胤孙性谨儒,中书事多凝滞,又罕接宾客,时人目为“三不开”,谓口、印、门也。
石敬瑭尽收其货之在洛阳及诸道者归晋阳,托言以助军费,人皆知其有异志。
唐主夜与近臣从容语曰:“石郎于朕至亲,无可疑者;但流言不息,万一失欢,何以解之?”皆不对。
端明殿学士、给事中李崧退谓同僚吕琦曰:“吾辈受恩深厚,岂得自同众人,一概观望邪!计将安出?”琦曰:“河东若有异谋,必结契丹为援。
契丹母以赞华在中国,屡求和亲,但求荝剌等未获,故和未成耳。
今诚归荝刺等与之和,岁以礼币约直十馀万缗遗之,彼必欢然承命。
如此,则河东虽欲陆梁,无能为矣。
”崧曰:“此吾志也。
然钱谷皆出三司,宜更与张相谋之。
”遂告张延朗,延朗曰:“如学士计,不惟可以制河东,亦省边费之什九,计无便于此者。
若主上听从,但责办于老夫,请于军财之外捃拾以供之,他夕,二人密言于帝,帝大喜,称其忠,二人私草《遗契丹书》以俟命。
久之,帝以其谋告枢密直学士薛文遇,文遇对曰:“以天子之尊,屈身奉夷狄,不亦辱乎!又,虏若循故事求尚公主,何以拒之?”因诵戎昱《昭君诗》曰:“安危托妇人。
”帝意遂变。
一日,急召崧、琦至后楼,盛怒,责之曰:“卿辈皆知古今,欲佐人主致太平;今乃为谋如是!朕一女尚乳臭,卿欲弃之沙漠邪?且欲以养士之财输之虏庭,其意安在?”二人惧,汗流浃背,曰:“臣等志在竭愚以报国,非为虏计也,愿陛下察之。
”拜谢无数,帝诟责不已。
吕琦气竭,拜少止,帝曰:“吕琦强项,肯视朕为人主邪!”琦曰:“臣等为谋不臧,愿陛下治其罪,多拜可为!”帝怒稍解,止其拜,各赐卮酒罢之,自是群臣不敢复言和亲之策。
丁巳,以琦为御史中丞,盖疏之也。
吴徐知诰以其子副都统景通为太尉、副元帅,都统判官宋齐丘、行军司马徐玠为元帅府左、右司马。
闽主昶改元通文,立贤妃李氏为皇后,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
静江节度使、同平章事马希杲有善政,监军裴仁照谮之于楚王希范,言其收众心,希范疑之。
夏,四月,汉将孙德威侵蒙、桂二州,希范命其弟武安节度副
起阏逢敦牂二月,尽旃蒙协洽,凡一年有奇。
潞王下清泰元年(甲午,公元九三四年)
二月,癸酉,蜀主以武泰节度使赵季良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领节度使如故。
吴人多不欲迁都者,都押牙周宗言于徐知诰曰:“主上西迁,公复须东行,不惟劳费甚大,且违众心。
”丙子,吴主遣宋齐丘如金陵,谕知诰罢迁都。
先是,知诰久有传禅之志,以吴主无失德,恐众心不悦,欲待嗣君;宋齐丘亦以为然。
一旦,知诰临镜镊白髭,叹曰:“国家安而吾老矣,奈何?”周宗知其意,请如江都,微以传禅讽吴主,且告齐丘。
齐丘以宗先己,心疾之,遣使驰诣金陵,手书切谏,以为天时人事未可;知诰愕然。
后数日,齐丘至,请斩宗以谢吴主,乃黜宗为池州副使。
久之,节度副使李建勋、行军司马徐玠等屡陈知诰功业,宜早从民望,召宗复为都押牙。
知诰由是疏齐丘。
硃弘昭、冯赟不欲石敬瑭久在太原,且欲召孟汉琼,己卯,徙成德节度使范延光为天雄节度使,代汉琼;徙潞王从珂为河东节度使,兼北都留守;徙石敬瑭为成德节度使。
皆不降制书,但各遣使臣持宣监送赴镇。
吴主诏徐知诰还府舍。
甲申,金陵大火;乙酉,又火。
知诰疑有变,勒兵自卫。
己丑,复入府舍。
潞王既与朝廷猜阻,朝廷又命洋王从璋权知凤翔。
从璋性粗率乐祸,前代安重诲镇河中,欲杀之;潞王闻其来,尤恶之,欲拒命则兵弱粮少,不知所为,谋于将佐,皆曰:“主上富于春秋,政事出于硃、冯,大王功名震主,离镇必无全理,不可受也。
”王问观察判官滴河马胤孙曰:“今道过京师,当何向为便?”对曰:“君命召,不俟驾。
临丧赴镇,又何疑焉!诸人凶谋,不可从也。
”众哂之。
王乃移檄邻道,言“硃弘昭等乘先帝疾亟,杀长立少,专制朝权,别疏骨肉,动摇籓垣,惧倾覆社稷。
今从珂将入朝以清君侧之恶,而力不能独办,愿乞灵邻籓以济之。
”潞王以西都留守王思同当东出之道,尤欲与之相结,遣推官赧诩、押牙硃廷乂等相继诣长安,说以利害,饵以美妓,不从则令就图之。
思同谓将吏曰:“吾受明宗大恩,今与凤翔同反,借使事成而荣,犹为一时之叛臣,况事败而辱,流千古之丑迹乎!”遂执诩等,以状闻。
时潞王使者多为邻道所执,不则依阿操两端,惟陇州防御使相里金倾心附之,遣判官薛文遇往来计事。
金,并州人也。
朝廷议讨凤翔。
康义诚不欲出外,恐失军权,请以王思同为统帅,以羽林都指挥使侯益为行营马步军都虞侯。
益知军情将变,辞疾不行。
执政怒之,出为商州刺史。
辛卯,以王思同为西面行营马步军都部署,前静难节度
起屠维大渊献,尽重光赤奋若,凡三年。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中天福四年(己亥,公元九三九年)
春,正月,辛亥,以澶州防御使太原张从恩为枢密副使。
朔方节度使张希崇卒,羌胡寇钞,无复畏惮。
甲寅,以义成节度使冯晖为朔方节度使。
党项酋长拓跋彦超最为强大,晖至,彦超入贺,晖厚遇之,因为于城中治第,丰其服玩,留之不遣,封内遂安。
唐群臣江王知证等累表请唐主复姓李,立唐宗庙,乙丑,唐主许之。
群臣又请上尊号,唐主曰:“尊号虚美,且非古。
”遂不受。
其后子孙皆踵其法,不受尊号,又不以外戚辅政,宦者不得预事,皆他国所不及也。
二月,乙亥,改太祖庙号曰义祖。
己卯,唐主为李氏考妣发哀,与皇后斩衰居庐,如初丧礼,朝夕临凡五十四日。
江王知证、饶王知谔请亦服斩衰;不许。
李建勋之妻广德长公主假衰绖,入哭尽哀,如父母之丧。
辛巳,诏国事委齐王璟详决,惟军旅以闻。
庚寅,唐主更名昪。
诏百官议二祚合享礼。
辛卯,宋齐丘等议以义祖居七室之东。
唐主命居高祖于西室,太宗次之,义祖又次之,皆为不祧之主。
群臣言:“义祖诸侯,不宜与高祖、太宗同享,请于太庙正殿后别建庙祀之。
”帝曰:“吾自幼托身义祖,向非义祖有功于吴,朕安能启此中兴之业?”群臣乃不敢言。
唐主欲祖吴王恪,或曰:“恪诛死,不若祖郑王无懿。
”唐主命有司考二王苗裔,以吴王孙祎有功,祎子岘为宰相,遂祖吴王,云自岘五世至父荣。
其名率皆有司所撰。
唐主又以历十九帝、三百年,疑十世太少。
有司曰:“三十年为世,陛下生于文德,已五十年矣。
”遂从之。
卢损至福州,闽主称疾不见,命弟继恭主之。
遗其礼部员外郎郑元弼奉继恭表随损入贡。
闽主不礼于损,有士人林省邹私谓损曰:“吾主不事其君,不爱其亲,不恤其民,不敬其神,不睦其邻,不礼其宾,其能久乎!余将僧服而北逃,会相见于上国耳。

三月,庚戌,唐主追尊吴王恪为定宗孝静皇帝,自曾祖以下皆追尊庙号及谥。
己未,诏归德节度使刘知远、忠武节度使杜重威并加同平章事。
知远自以有佐命功,重威起于外戚,无大功,耻与之同制。
制下数日,杜门四表辞不受。
帝怒,谓赵莹曰:“重威,朕之妹夫,知远虽有功,何得坚拒制命!可落军权,令归私第!”莹拜请曰:“陛下昔在晋阳,兵不过五千,为唐兵十馀万所攻,危于朝露,非知远心如铁石,岂能成大业!奈何以小过弃之,窃恐此语外闻,非所以彰人君之大度也。
”帝意乃解,命端明殿学士和凝诣知远第谕旨,知远惶恐,起受命。
寻州戌将王彦忠据怀远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1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