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
〔晋〕 233 - 297 年
陈寿,字承祚。
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
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
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
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
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
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
元康七年(297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10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全书共65卷,36.7万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也。
初为州郡吏,有容貌计略,善于应对。
从孙坚征伐,讨黄巾于宛、邓,破董卓于阳人,攻城野战,身被创夷。
坚薨,复随孙策在淮南,从攻庐江,拔之,还俱东渡。
策到横江、当利,破张英、于麋等。
转下秣陵、湖孰、句容、曲阿,普皆有功,增兵二千,骑五十匹。
进破乌程、石木、波门、陵传、余杭,普功为多。
策入会稽,以普为吴郡都尉,治钱唐。
后徙丹扬都尉,居石城。
复讨宣城、泾、安吴、陵阳、春谷诸贼,皆破之。
策尝攻祖郎,大为所围,普与一骑共蔽扦策,驱马疾呼,以矛突贼,贼披,策因随出。
后拜荡寇中郎将,领零陵太守,从讨刘勋于寻阳,进攻黄祖于沙羡,还镇石城。
策薨,与张昭等共辅孙权,遂周旋三郡,平讨不服。
又从征江夏,还过豫章,别讨乐安。
乐安平定,代太史慈备海昏,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于乌林,又进攻南郡,走曹仁。
拜裨将军,领江夏太守,治沙羡,食四县。
先出诸将,普最年长,时人皆呼程公。
性好施与,喜士大夫。
周瑜卒,代领南郡太守。
权分荆州与刘备,普复还领江夏,迁荡寇将军,卒。
权称尊号,追论普功,封子咨为亭候。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
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
孙坚举义兵,盖从之。
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坚薨,盖随策及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
石城县吏,特难检御,盖乃署两掾,分主诸曹。
教曰:“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
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谬误。
两掾所署,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宜各尽心,无为众先。
”初皆怖威,夙夜恭职。
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
盖亦嫌外懈怠,时有所省,各得两掾不奉法数事。
乃悉请诸掾吏,赐酒食,因出事诘问。
两掾辞屈,皆叩头谢罪。
盖曰:“前已相敕,终不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
”遂杀之。
县中震栗。
后转春谷长,寻阳令。
凡守九县,所在平定。
迁丹杨都尉,抑强扶弱,山越怀附。
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
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
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
拜武锋中郎将。
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
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
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
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
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邃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
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
加偏将军
杜微字国辅,锌潼涪人也。
少受学于广汉任安。
刘障辟为从事,以疾去官。
及先主定蜀,微常称聋,闭门不出。
建兴二年,丞相亮领益州牧。
选迎皆妙简旧德,以秦宓为别驾,五梁为功曹,微为主簿。
微固辞,举而致之。
既致,亮引见微,微自陈谢。
亮以微不闻人语,于坐上与书曰:“服闻德行,饥渴历时,清浊异流,无缘咨觏。
王元泰、李伯仁、王文仪、杨季休、丁君干、李永南兄弟、文仲宝等,每叹高志,未见如旧。
猥以空虚,统领贵州,德薄任重,惨惨忧虑、朝廷主公今年始十八,天姿仁敏,爱德下士。
天下之人思慕汉室,欲与君因天顺民,辅此明主,以隆季兴之功,着勋于竹帛也。
以谓贤愚下相为谋,故自割绝,守劳而已,不图自屈也。
”微自乞老病求归,亮又与书答曰:“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欲与群贤因其邪伪,以正道灭之。
怪君未有相诲,便欲求还于山野。
丕又大兴劳役,以向吴、楚。
今因丕多务,且以闭境勤农,育养民物,并治甲兵,以待其挫,然后伐之,可使兵不战民不劳而天下定也。
君但当以德辅时耳,不责君军事,何为汲汲欲求去乎!”其敬微如此,拜为谏议大夫,以从其志。
五梁者,字德山,犍为南安人也,以儒学节操称。
从议郎迁谏义大夫、五官中朗将。
周群字仲直,巴西阆中人也。
父舒,字叔布,少学术于广汉杨厚,名亚董扶、任安。
数被征,终不诣。
时人有问:“《春秋谶》曰‘代汉者当涂高’,此何谓也?”舒曰:“当涂高者,魏也。
乡党学者私传其语,群少受学于舒,专心候业。
于庭中做小楼,家富多奴,常令奴更直于楼上视天灾,才见一气,即白群,群自上楼观之,不避晨夜,故凡有气候,无不见之者,是以所言多中。
州牧刘璋辟以为师友从事。
先主定蜀,署儒林校尉。
先主欲曹公争汉中,问群,群对曰:”当得其地,不得其民也,若出偏军,必不利,当戒慎之!“时州后部司马蜀郡张裕亦晓占候,而天才过群,谏先主曰:”不可争汉中,军必不利。
“先主竟不用裕言,果得地而不得民也。
遣将军吴兰、雷铜等入成都,皆没不还,悉如群言。
于是举群茂才。
裕又私语人曰:“岁在庚子,天下当易代,刘氏祚尽矣。
主公得益州,九年之后,寅卯之间当失之。
”入密白其言。
初,先主与刘璋会涪,时裕为璋从事,侍坐,其人饶须,先主嘲之曰:“昔吾居涿县,特多毛姓,东西南北皆诸毛也,涿令称曰‘诸毛绕涿居乎’!”裕即答曰:“昔有作上党潞长,迁为涿令者,去官还家,时人与书,欲署潞则失涿,欲署涿则失潞,乃署曰:”潞涿君‘。
先主无须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
本名议,世江东大族。
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
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
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
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
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
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
时吴、会稽、丹杨多有伏匿,逊陈便宜,乞与幕焉。
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
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余人。
鄱阳贼帅尤突作乱,复往讨之,拜定威校尉,军屯利浦。
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
逊建议曰:“方今英雄棋跱,豺狼规望,克敌宁乱。
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
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

权纳其策,以为帐下右部督。
会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扇动山越,为作内应,权遣逊讨栈。
栈支党多而往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
遂部伍东三郡,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宿恶荡除,所过肃清,还屯芜湖。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
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
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
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
”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吕蒙称疾诣建业,逊往见之。
谓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当可忧也?”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
”逊曰:“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
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有相闻病,必益无备。
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
下见至尊,宜好为计。
”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为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
”蒙至都,权问:“谁可代卿者?”蒙对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
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
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
”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部督代蒙。
逊至陆口,书与羽曰:“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拊节,想遂席卷,共奖王纲。
近以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廪良规。
”又曰:“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兹。
闻徐晃等少骑驻旌,窥望麾葆。
“操猾虏也,忿不思难,恐潜增众,以逞其心。
虽云师老,犹有骁悍。
且战捷之后,常苦轻敌,古人杖术,军胜弥警,愿将军广为方计,以全独克。
仆书生疏迟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
兄笃于乡里合部曲数百人,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摄其众。
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
先主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
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
”帛乃退去。
后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余人由阆水上,攻围攻峻,且一年,不能下。
峻城中兵才数百人,伺其怠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即斩存首。
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
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
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爵。
”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子弋,字绍先,行主末年为太子舍人。
后主践阼,除谒者。
丞相诸葛亮北驻汉中,请为记室,使与子乔共周旋游处。
亮卒,为黄门侍郎。
后主立太子璿,以弋为中庶子,璿好骑射,出入无度,弋援引古义,尽言规谏,甚得切磋之体。
后为参军庲降屯副贰都督,又转护军,统事如前。
时永昌郡夷獠恃险不宾,数为寇害,乃以弋领永昌太守,率偏军讨之,遂斩其豪帅,破坏邑落,郡界宁静。
迁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还统南郡事。
景耀六年,进号安南将军。
是岁,蜀并于魏,弋与巴东领军襄阳罗宪各保全一方,举以内附,咸因仍前任,宠待有加。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
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
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不强逼也。
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
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刘干,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
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盐府如故。
建兴元年,拜屯骑校尉,领丞相长史,封平阳亭侯。
时南方诸郡不宾,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疠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
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
会连卒。
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
向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也。
荆州牧刘表以为临沮长。
表卒,归先主。
先主定江南,使朗督秭归、夷道、巫(山)、夷陵四县军民事。
蜀既平,以朗为巴西太守,顷之转任牂牁,又徒房陵。
后主践阼,为步兵校尉,代王连领丞相长史。
丞相亮南征,朗留统后事。
五年,随亮汉中。
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数年,为光禄勋,亮卒后徒左将军,追论旧功,封显明亭侯,位特进。
初,朗少时虽涉猎文学,然不治素检,以吏能称。
自去长史,优游无事垂三十年,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
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惧知名。
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
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
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
”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
琬见推之后,夜梦有—牛头在门前,流血滂沱,意甚恶之,呼问占梦赵直。
直曰:“夫见血者,事分明也。
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必当至公,大吉之征也。
”顷之,为什邡令。
先主为汉中王,琬人为尚书郎。
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
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亮教答曰:“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众人既不隐于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
”迁为参军。
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
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
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
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
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
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
延熙元年,诏琬曰:“寇难未弭,曹睿骄凶,辽东三郡劳其暴虐,遂相纠结,与之离隔。
睿大兴众役,还相攻伐。
囊秦之亡,胜、广首难,今有此变,斯乃天时。
君其治严,总帅诸军屯任汉中,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畔。
”又命琬开府,明年就加为大司马。
东曹掾杨戏索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
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
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

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
”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
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
”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
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
复何问邪?”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
琬心无适莫,得免重罪。
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琬以为昔诸葛亮数窥秦川,道险运艰,竞不能克,不若乘水东下。
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
会旧疾连动,未时得行。
而众论咸谓如不克捷,还路甚难,非长策也。
于是遣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等喻指。
琬承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7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