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
〔汉〕 前179 - 前104 年
董仲舒,广川(河北省景县西南部,景县、故城、枣强三县交界处)人,西汉哲学家。后人称董子、董夫子。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汉武帝尊重。 董仲舒一生历经三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呜呼嗟乎,遐哉邈矣
时来曷迟,去之速矣
屈意从人,悲吾族矣
正身俟时,将就木矣
悠悠偕时,岂能觉矣
心之忧欤,不期禄矣
遑遑匪宁,只增辱矣
努力触藩,徒摧角矣
不出户庭,庶无过矣
重曰:“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而丁三季之末俗
以辩诈而期通兮,贞士耿介而自束,虽日三省于吾身,繇怀进退之惟谷
彼寔繁之有徒兮,指其白以为黑
目信嫮而言眇兮,口信辩而言讷
鬼神不能正人事之变戾兮,圣贤亦不能开愚夫之违惑
出门则不可与偕往兮,藏器又蚩其不容
退洗心而内讼兮,亦未知其所从也
观上古之清浊兮,廉士亦焭焭而靡归
殷汤有卞随与务光兮,周武有伯夷与叔齐
卞随务光遁迹于深渊兮,伯夷、叔齐登山而采薇
使彼圣贤其繇周遑兮,矧举世而同迷
若伍员与屈原兮,固亦无所复顾
亦不能同彼数子兮,将远游而终慕
于吾侪之云远兮,疑荒涂而难践
惮君子之于行兮,诫三日而不饭
嗟天下之偕违兮,怅无与之偕返
孰若返身于素业兮,莫随世而输转
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
纷既迫而后动兮,岂云禀性之惟褊
昭同人而大有兮,明谦光而务展
遵幽昧于默足兮,岂舒采而蕲显
苟肝胆之可同兮,奚须发之足辨也
  • 1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3.78s
Copyright ©2022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