鼂錯
〔漢〕 前200 - 前154 年
漢潁川(今河南禹縣)人。漢文帝時,任太常掌故,後歷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後,任爲內史,後遷至御史大夫。漢景帝四年(西元前一五四年),以吳王劉濞爲首的七國諸侯以「請誅鼂錯,以清君側」爲名,舉兵反叛。景帝聽從袁盎之計,腰斬鼂錯於東市。鼂錯發展了「重農抑商」政策,主張納粟受爵,增加農業生產,振興經濟;又主「移民實邊」以禦匈奴。其政論文「疏直激切,盡所欲言」,魯迅稱爲「西漢鴻文,沾溉後人,其澤甚遠」。代表作有《言兵事疏》、《守邊勸農疏》、《論貴粟疏》、《賢良對策》等。
聖王在上,而民不凍飢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爲開其資財之道也
故堯、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
今海內爲一,土地人民之衆不避湯、禹,加以亡天災數年之水旱,而畜積未及者,何也?地有遺利,民有餘力,生穀之土未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也,遊食之民未盡歸農也
民貧,則奸邪生
貧生於不足,不足生於不農,不農則不地著,不地著則離鄉輕家,民如鳥獸
雖有高城深池,嚴法重刑,猶不能禁也
夫寒之於衣,不待輕暖;飢之於食,不待甘旨;飢寒至身,不顧廉恥
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飢,終歲不製衣則寒
夫腹飢不得食,膚寒不得衣,雖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務民於農桑,薄賦斂,廣畜積,以實倉廩,備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趨利如水走下,四方無擇也
夫珠玉金銀,飢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衆貴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其爲物輕微易藏,在於把握,可以周海內而無飢寒之患
此令臣輕背其主,而民易去其鄉,盜賊有所勸,亡逃者得輕資也
粟米布帛生於地,長於時,聚於力,非可一日成也
數石之重,中人弗勝,不爲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飢寒至
是故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
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百石
春耕,夏耘,秋獲,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署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無日休息
又私自送往迎來,弔死問疾,養孤長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覆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虐,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
當具有者半賈而賣,無者取倍稱之息;於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債者矣
而商賈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坐列販賣,操其奇贏,日遊都市,乘上之急,所賣必倍
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蠶織,衣必文采,食必粱肉;無農夫之苦,有阡陌之得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過吏勢,以利相傾;千里遊遨,冠蓋相望,乘堅策肥,履絲曳縞
此商人所以兼併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
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
故俗之所貴,主之所賤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上下相反,好惡乖迕,而欲國富法立,不可得也
方今之務,莫若使民務農而已矣
欲民務農,在於貴粟;貴粟之道,在於使民以粟爲賞罰
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如此,富人有爵,農民有錢,粟有所渫
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餘者也
取於有餘,以供上用,則貧民之賦可損,所謂損有餘、補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
順於民心,所補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賦少,三曰勸農功
今令民有車騎馬一匹者,復卒三人
車騎者,天下武備也,故爲復卒
神農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無粟,弗能守也
”以是觀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務
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一人耳,此其與騎馬之功相去遠矣
爵者,上之所擅,出於口而無窮;粟者,民之所種,生於地而不乏
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
使天下人入粟於邊,以受爵免罪,不過三歲,塞下之粟必多矣
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
竊竊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
邊食足以支五歲,可令入粟郡縣矣;足支一歲以上,可時赦,勿收農民租
如此,德澤加於萬民,民俞勤農
時有軍役,若遭水旱,民不睏乏,天下安寧;歲孰且美,則民大富樂矣
臣聞漢興以來,胡虜數入邊地,小入則小利,大入則大利;高後時再入隴西,攻城屠邑,驅略畜產;其後復入隴西,殺吏卒,大寇盜
竊聞戰勝之威,民氣百倍;敗兵之卒,沒世不復
自高後以來,隴西三困於匈奴矣,民氣破傷,無有勝意
今茲隴西之吏,賴社稷之神靈,奉陛下之明詔,和輯士卒,砥礪其節,起破傷之民以當乘勝之匈奴,用少擊衆,殺一王、敗其衆而大有利
非隴西之民有勇怯,乃將吏之制巧拙異也
故兵法曰:“有必勝之將,無必勝之民
”由此觀之,安邊境,立功名,在於良將,不可不擇也
臣又聞用兵,臨戰合刃之急者三:一曰得地形,二日卒服習,三曰器用利
兵法曰:
丈五之溝,漸車之水,山林積石,經川丘阜,草木所在,此步兵之地也,車騎二不當一
土山丘陵,曼衍相屬,平原廣野,此車騎之地,步兵十不當一
平陵相遠,川穀居間,仰高臨下,此弓弩之地也,短兵百不當一
兩陣相近,平地淺草,可前可後,此長戟之地也,劍盾三不當一
萑葦竹蕭,草木蒙蘢,支葉茂接,此矛鋌之地也,長戟二不當一
曲道相伏,險隘相薄,此劍盾之地也,弓弩三不當一
士不選練,卒不服習,起居不精,動靜不集,趨利弗及,避難不畢,前擊後懈,與金鼓之指相失,此不習勒卒之過也,百不當十
兵不完利,與空手同;甲不堅密,與袒裼同;弩不可以及遠,與短兵同;射不能中,與無矢同;中不能入,與無鏃同;此將不省兵之禍也,五不當一
故兵法曰: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敵也;卒不可用,以其將予敵也;將不知兵,以其主予敵也;君不擇將,以其國予敵也
四者,兵之至要也
臣又聞小大異形,強弱異勢,險易異備
夫卑身以事強,小國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敵國之形也;以蠻夷攻蠻夷,中國之形也
今匈奴地形技藝與中國異
上下山阪,出入溪澗,中國之馬弗與也;險道傾仄,且馳且射,中國之騎弗與也;風雨疲勞,飢渴不困,中國之人弗與也,此匈奴之長技也
若夫平原易地,輕車突騎,則匈奴之衆易撓亂也;勁弩長戟射疏及遠,則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堅甲利刃,長短相雜,遊弩往來,什伍俱前,則匈奴之兵弗能當也;材官騶發,矢道同的,則匈奴之革笥木薦弗能支也;下馬地鬥,劍戟相接,去就相薄,則匈奴之足弗能給也,此中國之長技也
以此觀之,匈奴之長技三,中國之長技五
陛下又興數十萬之衆,以誅數萬之匈奴,衆寡之計,以十擊一之術也
雖然,兵,兇器;戰,危事也
以大爲小,以強爲弱,在俯之間耳
夫以人之死爭勝,跌而不振,則悔之無及也
帝王之道,出於萬全
今降胡義渠蠻夷之屬來歸誼者,其衆數千,飲食長技與匈奴同,可賜之堅甲絮衣,勁弓利矢,益以邊郡之良騎
令明將能知其習俗和輯其心者
以陛下之明約將之
即有險阻,以此當之;平地通道,則以輕車材官制之
兩軍相爲表裏,各用其長技,橫加之以衆,此萬全之術也
胡虜:指匈奴
高後:漢高祖劉邦之妻呂雉,實際掌權十六年
隴西郡:在今甘肅省西部
驅略,驅趕掠奪
沒世:永世,長期
合刃:交戰
卒服習:士兵經過精熟訓練
漸:浸溼
經川:常流之水
丘:丘陵
阜:土山
曼衍:綿延
屬:連接
萑:蘆葦的一種
蕭:蒿草
蒙蘢:互相掩隱、覆蔽的樣子
鋌:短矛
伏:隱蔽
相薄:互相重疊
不精:動作不熟練
集:齊
金鼓之指:鳴金擊鼓的命令
古時作戰,擊鼓以示前進,鳴金以示收兵
勒:嚴格要求
袒裼:露出上半身,也稱肉袒
鏃:箭頭
省兵:檢驗兵器
險易:險要之地與不險要之地
敵國之形:勢均力敵之國的形勢
弗與:不如
傾仄:傾斜狹窄
格:抵禦
什伍:古時軍隊編制,五人爲伍,二伍爲什
材官騶發:能用強弩的騎射之官
騶:通“驟”
革:皮
笥:鎧甲
木薦:木做的盾牌
薄:逼近
俯昂:同“俯仰”
義渠:當時居於我國西北部的一個少數民族
歸誼者:歸降的人
臣聞秦時北攻胡貉,築塞河上,南攻楊粵,置戍卒焉
其起兵而攻胡、粵者,非以衛邊地而救民死也,貪戾而欲廣大也,故功未立而天下亂
且夫起兵而不知其勢,戰則爲人禽,屯則卒積死
夫胡貉之地,積陰之處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食肉而飲酪,其人密理,鳥獸毳毛,其性能寒
楊粵之地少陰多陽,其人疏理,鳥獸希毛,其性能暑
秦之戍卒不能其水土,戍者死於邊,輸者僨於道
秦民見行,如往棄市,因以謫發之,名曰「謫戍」
先發吏有謫及贅婿、賈人,後以嘗有市籍者,又後以大父母、父母嘗有市籍者,後入閭,取其左
發之不順,行者深恐,有背畔之心
凡民守戰至死而不降北者,以計爲之也
故戰勝守固則有拜爵之賞,攻城屠邑則得其財滷以富家室,故能使其衆蒙矢石,赴湯火,視死如生
今秦之發卒也,有萬死之害,而亡銖兩之報,死事之後不得一算之復,天下明知禍烈及已也
陳勝行戍,至於大澤,爲天下先倡,天下從之如流水者,秦以威劫而行之之敝也
胡人衣食之業不著於地,其勢易以擾亂邊境
何以明之?胡人食肉飲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歸居,如飛鳥走獸於廣野,美草甘水則止,草盡水竭則移
以是觀之,往來轉徙,時至時去,此胡人之生業,而中國之所以離南畝也
今使胡人數處轉牧行獵於塞下,或當燕、代,或當上郡、北地、隴西,以候備塞之卒,卒少則入
陛下不救,則邊民絕望而有降敵之心;救之,少發則不足,多發,遠縣纔至,則胡又已去
聚而不罷,爲費甚大;罷之,則胡復入
如此連年,則中國貧苦而民不安矣
陛下幸憂邊境,遣將吏發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然令遠方之卒守塞,一歲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選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備之
以便爲之高城深塹,具藺石,布渠答,復爲一城其內,城間百五十歲
要害之處,通川之道,調立城邑,毋下千家,爲中周虎落
先爲室屋,具田器,乃募罪人及免徒復作令居之;不足,募以丁奴婢贖罪及輸奴婢欲以拜爵者;不足,乃募民之慾往者
皆賜高爵,復其家
予冬夏衣,廩食,能自給而止
郡縣之民得買其爵,以自增至卿
其亡夫若妻者,縣官買與之
人情非有匹敵,不能久安其處
塞下之民,祿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難之地
胡人入驅而能止其所驅者,以其半予之,縣官爲贖其民
如是,則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
非以德上也,欲全親戚而利其財也
此與東方之戍卒不習地勢而心畏胡者,功相萬也
以陛下之時,徙民實邊,使遠方亡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亡系虜之患,利施後世,名稱聖明,其與秦之行怨民,相去遠矣
  • 1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3.57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