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
〔清〕 1655年 - 1685年 年
清代政治人物、著名詞人、學者,葉赫納蘭氏(明末海西女眞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爲性德,字容若,號飲水、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康熙時期重臣納蘭明珠長子。 納蘭容若生於清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曾祖父葉赫部貝勒金台石,曾姑祖母孟古哲哲(金台石妹、清太祖努爾哈赤妃),姑表祖父清太宗皇太極(孟古哲哲子)。母英親王阿濟格(多爾袞親兄)之女愛新覺羅氏,父納蘭明珠歷任內務府總管、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納蘭容若十七歲進太學,十八歲中舉,十九歲會試中試,因患寒疾,沒有參加殿試。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時二十二歲補殿試,中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康熙帝愛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與皇室沾親,與康熙長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親戚關係,所以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予三等侍衛的官職,後晉升爲一等侍衛,多次隨康熙出巡,並奉旨出使梭龍(其方位學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邊情況。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二),死後葬於京西皂甲屯納蘭祖墳(今北京海淀區上莊皂甲屯)。《清史稿》有傳。 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在詞壇佔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於滿漢融合的時期,其貴族家庭之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他雖侍從帝王,卻嚮往平淡的經歷。這一特殊的生活環境與背景,加之他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的創作呈現獨特的個性特徵和鮮明的藝術風格。
鞭影落春堤,綠錦鄣泥卷
脈脈逗菱絲,嫩水吳姬眼
齧膝帶香歸,誰整櫻桃宴
蠟淚惱東風,舊壘眠新燕
鉛華不御,看道家妝就
問取旁人入時否
爲孤情淡韻、判不宜春,矜標格、開向晚秋時候
無端輕薄雨,滴損檀心,小疊宮羅鎮長皺
何必訴悽清,爲愛秋光,被幾日、西風吹瘦
便零落、蜂黃也休嫌,且對依斜陽,勝偎紅袖
騷屑西風弄晚寒,翠袖倚闌干
霞綃裹處,櫻脣微綻,靺鞨紅殷
故宮事往憑誰問,無恙是朱顏
玉墀爭採,玉釵爭插,至正年間
木落吳江矣,正蕭條、西風南鴈,碧雲千里
落魄江湖還載酒,一種悲凉滋味
重回首、莫彈酸淚
不是天公教棄置,是南華、誤卻方城尉
飄泊處,誰相慰
別來我亦傷孤寄
更那堪、冰霜摧折,壯懷都廢
天遠難窮勞望眼,欲上高樓還已
君莫恨、埋愁無地
秋雨秋花關塞冷,且殷勤、好作加餐計
人豈得,長無謂
重檐淡月渾如水
浸寒香,一片小窗裏
雙魚凍合,似相伴,個人無寐
橫眸處,索笑而今已矣
與誰更擁燈前髻
乍橫斜,疏影疑飛墜
銅甁小注,休教近,麝爐煙氣
酬伊也,幾點夜深清淚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5.17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