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
〔清〕 1655年 - 1685年 年
清代政治人物、著名詞人、學者,葉赫納蘭氏(明末海西女眞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爲性德,字容若,號飲水、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康熙時期重臣納蘭明珠長子。 納蘭容若生於清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曾祖父葉赫部貝勒金台石,曾姑祖母孟古哲哲(金台石妹、清太祖努爾哈赤妃),姑表祖父清太宗皇太極(孟古哲哲子)。母英親王阿濟格(多爾袞親兄)之女愛新覺羅氏,父納蘭明珠歷任內務府總管、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納蘭容若十七歲進太學,十八歲中舉,十九歲會試中試,因患寒疾,沒有參加殿試。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時二十二歲補殿試,中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康熙帝愛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與皇室沾親,與康熙長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親戚關係,所以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予三等侍衛的官職,後晉升爲一等侍衛,多次隨康熙出巡,並奉旨出使梭龍(其方位學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邊情況。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二),死後葬於京西皂甲屯納蘭祖墳(今北京海淀區上莊皂甲屯)。《清史稿》有傳。 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在詞壇佔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於滿漢融合的時期,其貴族家庭之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他雖侍從帝王,卻嚮往平淡的經歷。這一特殊的生活環境與背景,加之他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的創作呈現獨特的個性特徵和鮮明的藝術風格。
荔粉初裝,桃符欲換,懷人擬賦然脂
喜螺江雙鯉,忽展新詞
稠疊頻年離恨,匆匆裏、一紙難題
分明見、臨緘重發,欲寄遲遲
心知
梅花佳句,待粉郎香令,再結相思
記畫屏今夕,曾共題詩
獨客料應無睡,慈恩夢、那值微之
重來日,梧桐夜雨,卻話秋池
長安一夜雨,便添了、幾分秋色
奈此際蕭條,無端又聽,渭城風笛
咫尺層城留不住,久相忘、到此偏相憶
依依白露丹楓,漸行漸遠,天涯南北
凄寂
黔婁當日事,總名士、如何消得
只皂帽蹇驢,西風殘照,倦遊蹤迹
廿載江南猶落拓,嘆一人、知己終難覓
君須愛酒能詩,鑑湖無恙,一蓑一笠
何處金衣客,棲棲翠幕中
有心驚曉夢,無計囀春風
漫逐樑間燕,誰巢井上桐
空將雲路翼,緘恨在雕籠
鶴生本自野,終歲不見人
朝飲碧溪水,暮宿滄江濱
忽然被繒繳,矯首盼青雲
僕亦本狂士,富貴鴻毛輕
欲隱道無由,幡然逐華纓
動止類循牆,戢身避高名
憐君是知己,習俗苦不更
安得從君去,心同流水清
湘簾卷處,甚離披翠影,繞檐遮住
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掩映繡牀金縷
芳心一束渾難展,清淚裹、隔年愁聚
更夜深、細聽空階雨滴,夢迴無據
正是秋來寂寞,偏聲聲點點,助人難緒
纈被初寒,宿酒全醒,攪碎亂蛩雙杵
西風落盡庭梧葉,還剩得、綠陰如許
想玉人、和露折來,曾寫斷腸句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3.51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