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
〔清〕 1655年 - 1685年 年
清代政治人物、著名詞人、學者,葉赫納蘭氏(明末海西女眞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爲性德,字容若,號飲水、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康熙時期重臣納蘭明珠長子。 納蘭容若生於清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曾祖父葉赫部貝勒金台石,曾姑祖母孟古哲哲(金台石妹、清太祖努爾哈赤妃),姑表祖父清太宗皇太極(孟古哲哲子)。母英親王阿濟格(多爾袞親兄)之女愛新覺羅氏,父納蘭明珠歷任內務府總管、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納蘭容若十七歲進太學,十八歲中舉,十九歲會試中試,因患寒疾,沒有參加殿試。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時二十二歲補殿試,中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康熙帝愛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與皇室沾親,與康熙長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親戚關係,所以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予三等侍衛的官職,後晉升爲一等侍衛,多次隨康熙出巡,並奉旨出使梭龍(其方位學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邊情況。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二),死後葬於京西皂甲屯納蘭祖墳(今北京海淀區上莊皂甲屯)。《清史稿》有傳。 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在詞壇佔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於滿漢融合的時期,其貴族家庭之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他雖侍從帝王,卻嚮往平淡的經歷。這一特殊的生活環境與背景,加之他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的創作呈現獨特的個性特徵和鮮明的藝術風格。
長記碧紗窗外語,秋風吹送歸鴉
片帆從此寄尺涯
一燈新睡覺,思夢月初斜
便是欲歸歸未得,不如燕子還家
春雲春水帶輕霞
畫船人似月,細雨落楊花
春水鴨頭,春山鸚嘴,菸絲無力風斜倚
百花時節好逢迎,可憐人掩屏山睡
密語移燈,閒情枕臂
從教醞釀孤眠味
春鴻不解諱相思,映窗書破人人字
露下庭柯蟬響歇
紗碧如煙,煙裏玲瓏月
並著香肩無可說,櫻桃暗解丁香結
笑卷輕衫魚子纈
試撲流螢,驚起雙棲蝶
瘦斷玉腰沾粉葉,人生那不相思絕
絲雨織紅茵,苔階壓繡紋,是年年、腸斷黃昏
到眼芳菲都惹恨,那更說,塞垣春
蕭颯不堪聞,殘妝擁夜分,爲梨花、深掩重門
夢向金微山下去,才識路,又移軍
拾翠歸遲,踏春期近,香箋小迭鄰姬訊
櫻桃花謝已清明,何事綠鬟斜嚲、寶釵橫
淺黛雙彎,柔腸幾寸,不堪更惹其他恨
曉窗窺夢有流鶯,也覺個儂憔悴、可憐生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3.67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