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
〔清〕 1655年 - 1685年 年
清代政治人物、著名詞人、學者,葉赫納蘭氏(明末海西女眞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爲性德,字容若,號飲水、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康熙時期重臣納蘭明珠長子。 納蘭容若生於清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曾祖父葉赫部貝勒金台石,曾姑祖母孟古哲哲(金台石妹、清太祖努爾哈赤妃),姑表祖父清太宗皇太極(孟古哲哲子)。母英親王阿濟格(多爾袞親兄)之女愛新覺羅氏,父納蘭明珠歷任內務府總管、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納蘭容若十七歲進太學,十八歲中舉,十九歲會試中試,因患寒疾,沒有參加殿試。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時二十二歲補殿試,中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康熙帝愛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與皇室沾親,與康熙長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親戚關係,所以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予三等侍衛的官職,後晉升爲一等侍衛,多次隨康熙出巡,並奉旨出使梭龍(其方位學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邊情況。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二),死後葬於京西皂甲屯納蘭祖墳(今北京海淀區上莊皂甲屯)。《清史稿》有傳。 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在詞壇佔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於滿漢融合的時期,其貴族家庭之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他雖侍從帝王,卻嚮往平淡的經歷。這一特殊的生活環境與背景,加之他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的創作呈現獨特的個性特徵和鮮明的藝術風格。
人生能幾?總不如休惹、情條恨葉
剛是尊前同一笑,又到別離時節
燈灺挑殘,爐煙爇盡,無語空凝咽
一天涼露,芳魂此夜偷接
怕見人去樓空,柳枝無恙,猶掃窗間月
無分暗香深處住,悔把蘭襟親結
尚暖檀痕,猶寒翠影,觸緒添悲切
愁多成病,此愁知向誰說?
誰道破愁須仗酒,酒醒後,心翻醉
正香銷翠被,隔簾驚聽,那又是、點點絲絲和淚
憶剪燭幽窗小憩,嬌夢垂成,頻喚覺一眶秋水
依舊亂蛩聲裏,短檠明滅,怎教人睡
想幾年蹤跡,過頭風浪,只消受、一段橫波花底
向擁髻燈前提起
甚日還來,同領略、夜雨空階滋味
盼銀河迢遞,驚入夜,轉清商
乍西園蝴蝶,輕翻麝粉,暗惹蜂黃
炎涼
等閒瞥眼,甚絲絲、點點攪柔腸
應是登臨送客,別離滋味重嘗
疑將
水墨畫疏窗,孤影淡瀟湘
倩一葉高梧,半條殘燭、做盡商量
荷裳
被風暗剪,問今宵、誰與蓋鴛鴦
從此羈愁萬疊,夢迴分付啼螿
涼月轉雕闌,蕭蕭木葉聲乾
銀燈飄落瑣窗閒,枕屏幾疊秋山
朔風吹透青縑被,藥爐火暖初沸
清漏沉沉無寐,爲伊判得憔悴
收取閒心冷處濃,舞裙猶憶柘枝紅
誰家刻燭待春風
竹葉樽空翻採燕,九枝燈灺顫金蟲
風流端合倚天公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2.81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