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祥
〔宋〕 1132年 - 1170年 年
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字安國,別號於湖居士,漢族,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 ,生於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少年時闔家遷居蕪湖(今安徽省蕪湖市)。唐代詩人張籍之七世孫;父張祁,任直祕閣、淮南轉運判官。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張孝祥廷試,高宗(趙構)親擢爲進士第一,授承事郎,簽書鎮東軍節度判官。由於上書爲岳飛辯冤,爲權相秦檜所忌,誣陷其父張祁有反謀,幷將其父下獄。次年,秦檜死,授祕書省正字。歷任祕書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宋孝宗時,任中書舍人直學士院。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張浚出兵北伐,被任爲建康留守。又爲荆南湖北路安撫使,此外還出任過撫州,平江,靜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長官,頗有政績。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以顯謨閣直學士致仕。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於蕪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僅三十八歲。張孝祥善詩文,尤工詞,才思足敏,詞風清俊爽朗,佳處直逼東坡。史稱其「嘗慕東坡,每作爲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念奴嬌·過洞庭》見其本領。今存《於湖集》四十卷、《於湖詞》一卷。《全宋詞》輯錄其詞二百二十三闋。
萬生紛不同,宿昔有定業
哀哉彼遷民,苦事乃稠疊
纍纍庭際炊,采采澗底葉
問渠胡爲來,悲淚不盈睫
連年避胡亂,生理安可說
今年更倉皇,芻藁亦焚劫
扶持過江南,十口四五活
斗米六百錢,兼旬又風雪
前時詔書下,振廩要周浹
聖主甚哀矜,我曹空感咽
願今兵革罷,復得理歸楫
傳聞菰蒲中,相殺血新喋
本是耕田農,饑寒實敺脅
須公語縣吏,早與支米帖
我本山中人,對山輒忻然
蹉跎落世網,欲去常拘牽
蒼鷹著珠韝,側腦思高騫
青絲絡奔驥,擺脫意乃便
抑鬰不自聊,沉冥向誰宣
長懷昭亭山,積翠摩青天
下有千柱宮,突兀數百年
往者雪中游,羣峯玉回旋
飛閣出木末,下睨春無邊
堂中二老人,龍象開法筵
炯炯月在空,浩浩海納川
應庵默無言,妙處心已傳
如庵說千偈,微辭諦真詮
靜極炷爐熏,對床且安眠
更欲捐冠簪,一簞寄三椽
此志竟不遂,緇塵亂歸韉
今朝復何朝,却望山中煙
縹緲見樓觀,鍾梵聲清圓
我携九節筇,飛步雲蘿巔
佛宮昔誰營,猶挾蓋世氣
應慚割據醜,稍識苦空味
重簷隠白日,隆棟湧金地
耽耽壁間像,尚可將千騎
鄉來歌舞處,荒棘擁城雉
惟此悲願成,歷劫更興起
橫撞鍾萬石,妙響警昏醉
憶當風雪辰,茲事實經始
老僧喜成就,膜拜顙有泚
喚客饌伊蒲,齋房頗深邃
空巖才跬步,不往獨何謂
徑携雙竹杖,脚力勇難制
繡衣兩使者,風誼我所畏
相逢瘴海上,此樂豈天惠
山林與心會,風月可回施
聊乘簿書隙,拚此一日費
摩挲水邊石,勝處欲專美
不用濡漆書,公詩即行記
今時朱仲欽,文字有奇氣
潜幽覩天奧,雋永得古味
袖手閲世紛,虛心餘樂地
那持瘴野節,不從羽林騎
埋輪吾宗英,補衮五色雉
去年對延英,御坐再三起
憂民甚己溺,稽古乃心醉
天衢行日月,發軔從此始
會當紀鴻業,我筆墨先泚
相期并徵詔,禁殿直清邃
尚憶此追游,班中語相謂
我懷江湖去,初服反芰制
閑邊靜成趣,岐路險多畏
此事屬兩君,它年儻終惠
長篇起予病,妙語充法施
調高和難工,初學慚紙費
郊原春無數,風日極清美
已遣具方舟,重游更須記
吾友林少穎,讀書不計屋
抄書手生繭,照書眼如燭
往時羣玉府,上直對床宿
夜半聞吾伊,我睡已再熟
此君抱高節,雪柏映霜竹
造物乃兒戲,卧病在空谷
尚能作手書,寄我成一束
我懶更愧渠,終歲不報復
今來見江子,少穎儼在目
不必不如師,惟子肖甚速
持身嚴法律,自愛比冰玉
學官冷徹骨,三月食無肉
危坐談仁義,口吻若布穀
時能從我游,騎馬踏溪淥
定自我輩人,胸次不碌碌
惟皇開洪業,大厦非一木
豈有梁棟姿,而令久淹辱
願子益寵珍,即日馬首北
我懷山林去,掃迹混樵牧
躬耕得薄少,持用供水菽
稍遠聲利場,真勝萬鍾祿
但恨與子別,醉語成諄複
因書寄少穎,以寫我心曲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4.2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