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
〔漢〕 32 - 92 年
東漢扶風安陵人,字孟堅。班彪子。博學能文,續父所著《史記後傳》未竟之業,被誣私修國史,下獄。弟班超上書力辯,乃獲釋。明帝重其學,除蘭臺令史,遷爲郎,典校祕書,奉詔續成其父書。潛心二十餘年,至章帝建初中修成《漢書》,當世重之。遷玄武司馬,撰《白虎通德論》。和帝永元元年,隨竇憲徵匈奴,爲中護軍。憲敗,受牽連,死獄中。善辭賦,有《兩都賦》、《幽通賦》、《典引》等。後人輯有《班蘭臺集》。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母曰薄姬
高祖十一年,誅陳豨,定代地,立爲代王,都中都
十七年秋,高後崩,諸呂謀爲亂,欲危劉氏
丞相陳平、太尉周勃、朱虛侯劉章等共誅之,謀立代王
語在《高後紀》、《高五王傳》
大臣遂使人迎代王
郎中令張武等議,皆曰:“漢大臣皆故高帝時將,習兵事,多謀詐,其屬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呂太后威耳
今已誅諸呂,新喋血京師,以迎大王爲名,實不可信
願稱疾無往,以觀其變
”中尉宋昌進曰:“羣臣之議皆非也
夫秦失其政,豪傑並起,人人自以爲得之者以萬數,然卒踐天子位者,劉氏也,天下絕望,一矣
高帝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所謂盤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強,二矣
漢興,除秦煩苛,約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難動搖,三矣
夫以呂太后之嚴,立諸呂爲三王,擅權專制,然而太尉以一節入北軍,一呼士皆袒左,爲劉氏,畔諸呂,卒以滅之
此乃天授,非人力也
今大臣雖欲爲變,百姓弗爲使,其黨寧能專一邪?內有朱虛、東牟之親,外畏吳、楚、淮南、琅邪、齊、代之強
方今高帝子獨淮南王與大王,大王又長,賢聖仁孝聞於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
”代王報太后,計猶豫未定
卜之,兆得大橫
佔曰:“大橫庚庚,餘爲天王,夏啓以光
”代王曰:“寡人固已爲王,又何王乎?”卜人曰:“所謂天王者,乃天子也
”於是代王乃遣太后弟薄昭見太尉勃,勃等具言所以迎立王者
昭還報曰:“信矣,無可疑者
”代王笑謂宋昌曰:“果如公言
”乃令宋昌驂乘,張武等六人乘六乘傳,詣長安,至高陵止,而使宋昌先之長安觀變
昌至渭橋,丞相已下皆迎
昌還報,代王乃進至渭橋
羣臣拜謁稱臣,代王下拜
太尉勃進曰:“願請間
”宋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無私
”太尉勃乃跪上天子璽
代王謝曰:“至邸而議之
”
閏月己酉,入代邸
羣臣從至,上議曰:“丞相臣平、太尉臣勃、大將軍臣武、御史大夫臣蒼、宗正臣郢、朱虛侯臣章、東牟侯臣興居、典客臣揭再拜言大王足下:子弘等皆非孝惠皇帝子,不當奉宗廟
臣謹請陰安侯、頃王后、琅邪王、列侯、吏二千石議,大王高皇帝子,宜爲嗣,願大王即天子位
”代王曰:“奉高帝宗廟,重事也
寡人不佞,不足以稱
願請楚王計宜者,寡人弗敢當
”羣臣皆伏,固請
代王西鄉讓者三,南鄉讓者再
丞相平等皆曰:“臣伏計之,大王奉高祖宗廟最宜稱,雖天下諸侯萬民皆以爲宜
臣等爲宗廟、社稷計,不敢忽
願大王幸聽臣等
臣謹奉天子璽、符再拜上
”代王曰:“宗室、將、相、王、列侯以爲莫宜寡人,寡人不敢辭
”遂即天子位
羣臣以次侍
使太僕嬰、東牟侯興居先清宮,奉天子法駕迎代邸
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宮
夜拜宋昌爲衛將軍,領南、北軍,張武爲郎中令,行殿中
還坐前殿,下詔曰:“制詔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間者諸呂用事擅權,謀爲大逆,欲危劉氏宗廟,賴將、相、列侯、宗室、大臣誅之,皆伏其辜
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酺五日
”
元年冬十月辛亥,皇帝見於高廟
遣車騎將軍薄昭迎皇太后於代
詔曰:“前昌產自置爲相國,呂祿爲上將軍,擅遣將軍灌嬰將兵擊齊,欲代劉氏
嬰留滎陽,與諸侯合謀以誅呂氏
呂產欲爲不善,丞相平與太尉勃等謀奪產等軍
朱虛侯章首先捕斬產
太尉勃身率襄平侯通持節承詔入北軍
典客揭奪呂祿印
其益封太尉勃邑萬戶,賜金五千斤
丞相平、將軍嬰邑各三千戶,金二千斤
朱虛侯章、襄平侯通邑各二千戶,金千斤
封典客揭爲陽信侯,賜金千斤
”
十二月,立趙幽王子遂爲趙王,徙琅邪王澤爲燕王
呂氏所奪齊、楚地皆歸之
盡除收帑相坐律令
正月,有司請蚤建太子,所以尊宗廟也
詔曰:“朕既不德,上帝神明未歆饗也,天下人民未有愜志
今縱不能博求天下賢聖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謂天下何?其安之
”有司曰:“豫建太子,所以重宗廟、社稷,不忘天下也
”上曰:“楚王,季父也,春秋高,閱天下之義理多矣,明於國家之體
吳王於朕,兄也;淮南王,弟也:皆秉德以陪朕,豈爲不豫哉!諸侯王、宗室昆弟有功臣,多賢及有德義者,若舉有德以陪朕之不能終,是社稷之靈,天下之福也
今不選舉焉,而曰必子,人其以朕爲忘賢有德者而專於子,非所以憂天下也
朕甚不取
”有司固請曰:“古者殷、周有國,治安皆且千歲,有天下者莫長焉,用此道也
立嗣必子,所從來遠矣
高帝始平天下,建諸侯,爲帝者太祖
諸侯王、列侯始受國者亦皆爲其國祖
子孫繼嗣,世世不絕,天下之大義也
故高帝設之以撫海內
今釋宜建而更選於諸侯宗室,非高帝之志也
更議不宜
子啓最長,敦厚慈仁,請建以爲太子
”上乃許之
因賜天下民當爲父後者爵一級
封將軍薄昭爲軹侯
三月,有司請立皇后
皇太后曰:“立太子母竇氏爲皇后
”
詔曰:“方春和時,草木羣生之物皆有以自樂,而吾百姓鰥、寡、孤、獨、窮困之人或阽於死亡,而莫之省憂
爲憫父母將何如?其議所以振貸之
”又曰:“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飽
今歲首,不時使人存問長老,又無布帛酒肉之賜,將何以佐天下子孫孝養其親?今聞吏稟當受鬻者,或以陳粟,豈稱養老之意哉!具爲令
”有司請令縣道,年八十已上,賜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
其九十已上,又賜帛人二匹,絮三斤
賜物及當稟鬻米者,長吏閱視,丞若尉致
不滿九十,嗇夫、令史致
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稱者督之
刑者及有罪耐以上,不用此令
楚元王交薨
四月,齊、楚地震,二十九山同日崩,大水潰出
六月,令郡國無來獻
施惠天下,諸侯、四夷,遠近歡洽
乃修代來功
詔曰:“方大臣誅諸呂迎朕,朕狐疑,皆止朕,唯中尉宋昌勸朕,朕已得保宗廟
以尊昌爲衛將軍,其封昌爲壯武侯
諸從朕六人,官皆至九卿
”又曰:“列侯從高帝入蜀、漢者六十八人益邑各三百戶,吏二千石以上從高帝穎川守尊等十人食邑六百戶,淮陽守申屠嘉等十人五百戶,衛尉足等十人四百戶
”封淮南王舅趙兼爲周陽侯,齊王舅駟鈞爲靖郭侯,故常山丞相蔡兼爲樊侯
二年冬十月,丞相陳平薨
詔曰:“朕聞古者諸侯建國千餘,各守其地,以時入貢,民不勞苦,上下歡欣,靡有違德
今列侯多居長安,邑遠,吏卒給輸費苦,而列侯亦無由教訓其民
其令列侯之國,爲吏及詔所止者,遣太子
”
十一月癸卯晦,日有食之
詔曰:“朕聞之,天生民,爲之置君以養治之
人主不德,佈政不均,則天示之災以戒不治
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適見於天,災孰大焉!朕獲保宗廟,以微眇之身託於士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亂,在予一人,唯二三執政猶吾股肱也
朕下不能治育羣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
令至,其悉思朕之過失,及知見之所不及,以啓告朕
及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
因各敕以職任,務省徭費以便民
朕既不能遠德,故然念外人之有非,是以設備未息
今縱不能罷邊屯戍,又飭兵厚衛,其罷衛將軍軍
太僕見馬遺財足,餘皆以給傳置
”
春正月丁亥,詔曰:“夫農,天下之本也,其開籍田,朕親率耕,以給宗廟粢盛
民謫作縣官及貸種食未入、入未備者,皆赦之
”
三月,有司請立皇子爲諸侯王
詔曰:“前趙幽王幽死,朕甚憐之,已立其太子遂爲趙王
遂弟闢強及齊悼惠王子朱虛侯章、東牟侯興居有功,可王
”乃立闢強爲河間王,章爲城陽王,興居爲濟北王
因立皇子武爲代王,參爲太原王,揖爲樑王
五月,詔曰:“古之治天下,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所以通治道而來諫者也,今法有誹謗、訞言之罪,是使衆臣不敢盡情,而上無由聞過失也
將何以來遠方之賢良?其除之
民或祝詛上,以相約而後相謾,吏以爲大逆,其有他言,吏又以爲誹謗
此細民之愚無知抵死,朕甚不取
自今以來,有犯此者勿聽治
”
九月,初與郡守爲銅虎符、竹使符
詔曰:“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務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朕憂其然,故今茲親率羣臣農以勸之
其賜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
三年冬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
十一月丁卯晦,日有蝕之
詔曰:“前日詔遣列侯之國,辭未行
丞相朕之所重,其爲朕率列侯之國
”遂免丞相勃,遣就國
十二月,太尉穎陰侯灌嬰爲丞相
罷太尉官,屬丞相
夏四月,城陽王章薨
淮南王長殺闢陽侯審食其
五月,匈奴入居北地、河南爲寇
上幸甘泉,遣丞相灌嬰擊匈奴,匈奴去
發中尉材官屬衛將軍,軍長安
上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見故羣臣,皆賜之
舉功行賞,諸民裏賜牛酒
復晉陽、中都民三歲租
留遊太原十餘日
濟北王興居聞帝之代欲自擊匈奴,乃反,發兵欲襲滎陽
於是詔罷丞相兵,以棘蒲侯柴武爲大將軍,將四將軍十萬衆擊之
祁侯繒賀爲將軍,軍滎陽
秋七月,上自太原至長安
詔曰:“濟北王背德反上,詿誤吏民,爲大逆
濟北吏民,兵未至先自定及以軍、城邑降者,皆赦之,復官爵
與王興居居,去來者,亦赦之
”八月,虜濟北王興居,自殺
赦諸與興居反者
四年冬十二月,丞相灌嬰薨
夏五月,復諸劉有屬籍,家無所與
賜諸侯王子邑各二千戶
秋九月,封齊悼惠王子七人爲列侯
絳侯周勃有罪,逮詣廷尉詔獄
作顧成廟
五月春二月,地震
夏四月,除盜鑄錢令
更造四銖錢
六年冬十月,桃、李華
十一月,淮南王長謀反,廢遷蜀嚴重,死雍
七年冬十月,令列侯太夫人、夫人、諸侯王子及吏二千石無得擅徵捕
夏四月,赦天下
六月癸酉,未央宮東闕罘罳災
八年夏,封淮南厲王長子四人爲列侯
有長星出於東方
九年春,大旱
十年冬,行幸甘泉
將軍薄昭死
十一年冬十一月,行幸代
春正月,上自代還
夏六月,樑王揖薨
匈奴寇狄道
十二年冬十二月,河決東郡
春正月,賜諸侯王女邑各二千戶
二月,出孝惠皇帝后宮美人,令得嫁
三月,除關,無用傳
詔曰:“道民之路,在於務本
朕親率天下農,十年於今,而野不加闢
歲一不登,民有飢色,是從事焉尚寡,而吏未加務也
吾詔書數下,歲勸民種樹,而功未興,是吏奉吾詔不勤,而勸民不明也
且吾農民甚苦,而吏莫之省,將何以勸焉?其賜農民今年租稅之半
”
又曰:“孝悌,天下之大順也;力田,爲生之本也;三老,衆民之師也;廉吏,民之表也
朕甚嘉此二三大夫之行
今萬家之縣,雲無應令,豈實人情?是吏舉賢之道未備也
其遣謁者勞賜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廉吏二百石以上率百石者三匹
及問民所不便安,而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
”
十三年春二月甲寅,詔曰:“朕親率天下農耕以供粢盛,皇后親桑以奉祭服,其具禮儀
”
夏,除祕祝,語在《郊祀志》
五月,除肉刑法,語在《刑法志》
六月,詔曰:“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
今廑身從事,而有租稅之賦,是謂本末者無以異也,其於勸農之道未備
其除田之租稅
賜天下孤寡布、帛、絮各有數
”
十四年冬,匈奴寇邊,殺北地都尉卯
遣三將軍軍隴西、北地、上郡,中尉周舍爲衛將軍,郎中令張武爲車騎將軍,軍渭北,車千乘,騎卒十萬人
上親勞軍,勒兵,申教令,賜吏卒
自欲徵匈奴,羣臣諫,不聽
皇太后固要上,乃止
於是以東陽侯張相如爲大將軍,建成侯董赫、內史欒布皆爲將軍,擊匈奴,匈奴走
春,詔曰:“朕獲執犧牲、珪幣以事上帝宗廟,十四年於今
歷日彌長,以不敏不明而久撫臨天下,朕甚自愧
其廣增諸祀壇場、珪幣
昔先王遠施不求其報,望祀不祈其福,右賢左戚,先民後己,至明之極也
今吾聞祠官祝釐,皆歸福於朕躬,不爲百姓,朕甚愧之
夫以朕之不德,而專鄉獨美其福,百姓不與焉,是重吾不德也
其令祠官致敬,無有所祈
”
十五年春,黃龍見於成紀
上乃下詔議郊祀
公孫臣明服色,新垣平設五廟,語在《郊祀志》
夏四月,上幸雍,始郊見五帝,赦天下
脩名山大川嘗祀而絕者,有司以歲時致禮
九月,詔諸侯王、公卿、郡守舉賢良能直言極諫者,上親策之,傅納以言,語在《晁錯傳》
十六年夏四月,上郊祀五帝於渭陽
五月,立齊悼惠王子六人、淮南厲王子三人皆爲王
秋九月,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壽”
令天下大酺,明年改元
後元年冬十月,新垣平詐覺,謀反,夷三族
春三月,孝惠皇后張氏薨
詔曰:“間者數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災,朕甚憂之
愚而不明,未達其咎
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過與?乃天道有不順,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廢不享與?何以致此?將百官之奉養或費,無用之事或多與?何其民食之寡乏也!夫度田非益寡,而計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於古猶有餘,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無乃百姓之從事於末以害農者蕃,爲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衆與?細大之義,吾未能得其中
其與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議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遠思,無有所隱也
”
二年夏,行幸雍棫陽宮
六月,代王參薨
匈奴和親
詔曰:“朕既不明,不能遠德,使方外之國或不寧息
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封圻之內勤勞不處,二者之咎,皆自於朕之德薄而不能達遠也
間者累年,匈奴並暴邊境,多殺吏民,邊臣兵吏又不能諭其內志,以重吾不德
夫久結難連兵,中外之國將何以自寧?今朕夙興夜寐,勤勞天下,憂苦萬民,爲之惻怛不安,未嘗一日忘於心,故遣使者冠蓋相望,結徹於道,以諭朕志於單于
今單于反古之道,計社稷之安,便萬民之利,新與朕俱棄細過,偕之大道,結兄弟之義,以全天下元元之民
和親以定,始於今年
”
三年春二月,行幸代
四年夏四月丙寅晦,日有蝕之
五月,赦天下
免官奴婢爲庶人
行幸雍
五年春正月,行幸隴西
三月,行幸雍
秋七月,行幸代
六年冬,匈奴三萬騎入上郡,三萬騎入雲中
以中大夫令免爲車騎將軍,屯飛狐;故楚相蘇意爲將軍,屯句注;將軍張武屯北地;河內太守周亞夫爲將軍,次細柳;宗正劉禮爲將軍,次霸上;祝茲侯徐厲爲將軍,次棘門,以備胡
夏四月,大旱,蝗
令諸侯無人貢,弛山澤,減諸服御,損郎吏員,發倉庚以振民,民得賣爵
七年夏,六月己亥,帝崩於未央宮
遺詔曰:“朕聞之: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當今之世,鹹嘉生而惡死,厚葬以破業,重服以傷生,吾甚不取
且朕既不德,無以佐百姓
今崩,又使重服久臨,以罹寒暑之數,哀人父子;傷長老之志,損其飲食,絕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謂天下何!朕獲保宗廟,以眇眇之身託於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餘年矣
賴天之靈
社稷之福,方內安寧,靡有兵革
朕既不敏,常畏過行,以羞先帝之遺德;惟年之久長,懼於不終
今乃幸以天年得復供養於高廟,朕之不明與嘉之,其奚哀念之有!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臨三日,皆釋服
無禁取婦、嫁女、祠祀、飲酒、食肉
自當給喪事服臨者,皆無踐
絰帶無過三寸
無布車及兵器
無發民哭臨宮殿中
殿中當臨者,皆以旦夕各十五舉音,禮皆罷
非旦夕臨時,禁無得擅哭臨
以下,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纖七日,釋服
它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類從事
佈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霸陵山川因其故,無有所改
歸夫人以下至少使
”令中尉亞夫爲車騎將軍,屬國悍爲將屯將軍,郎中令張武爲復士將軍,發近縣卒萬六千人,發內史卒萬五千人,臧郭、穿、復土屬將軍武
賜諸侯王以下至孝悌、力田金、錢、帛各有數
乙巳,葬霸陵
贊曰: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
有不便,輒弛以利民
嘗欲作露臺,召匠計之,直百金
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產也
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以臺爲!”身衣弋綈,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帳無文繡,以示敦樸,爲天下先
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爲飾,因其山,不起墳
南越尉佗自立爲帝,召貴佗兄弟,以德懷之,佗遂稱臣
與匈奴結和親,後而背約入盜,令邊備守,不發兵深入,恐煩百姓
吳王詐病不朝,賜以几杖
羣臣袁盎等諫說雖切,常假借納用焉
張武等受賂金錢,覺,更加賞賜,以愧其心
專務以德化民,是以海內殷富,興於禮義,斷獄數百,幾致刑措
嗚呼,仁哉!
高祖十一年,誅陳豨,定代地,立爲代王,都中都
十七年秋,高後崩,諸呂謀爲亂,欲危劉氏
丞相陳平、太尉周勃、朱虛侯劉章等共誅之,謀立代王
語在《高後紀》、《高五王傳》
大臣遂使人迎代王
郎中令張武等議,皆曰:“漢大臣皆故高帝時將,習兵事,多謀詐,其屬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呂太后威耳
今已誅諸呂,新喋血京師,以迎大王爲名,實不可信
願稱疾無往,以觀其變
”中尉宋昌進曰:“羣臣之議皆非也
夫秦失其政,豪傑並起,人人自以爲得之者以萬數,然卒踐天子位者,劉氏也,天下絕望,一矣
高帝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所謂盤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強,二矣
漢興,除秦煩苛,約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難動搖,三矣
夫以呂太后之嚴,立諸呂爲三王,擅權專制,然而太尉以一節入北軍,一呼士皆袒左,爲劉氏,畔諸呂,卒以滅之
此乃天授,非人力也
今大臣雖欲爲變,百姓弗爲使,其黨寧能專一邪?內有朱虛、東牟之親,外畏吳、楚、淮南、琅邪、齊、代之強
方今高帝子獨淮南王與大王,大王又長,賢聖仁孝聞於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
”代王報太后,計猶豫未定
卜之,兆得大橫
佔曰:“大橫庚庚,餘爲天王,夏啓以光
”代王曰:“寡人固已爲王,又何王乎?”卜人曰:“所謂天王者,乃天子也
”於是代王乃遣太后弟薄昭見太尉勃,勃等具言所以迎立王者
昭還報曰:“信矣,無可疑者
”代王笑謂宋昌曰:“果如公言
”乃令宋昌驂乘,張武等六人乘六乘傳,詣長安,至高陵止,而使宋昌先之長安觀變
昌至渭橋,丞相已下皆迎
昌還報,代王乃進至渭橋
羣臣拜謁稱臣,代王下拜
太尉勃進曰:“願請間
”宋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無私
”太尉勃乃跪上天子璽
代王謝曰:“至邸而議之
”
閏月己酉,入代邸
羣臣從至,上議曰:“丞相臣平、太尉臣勃、大將軍臣武、御史大夫臣蒼、宗正臣郢、朱虛侯臣章、東牟侯臣興居、典客臣揭再拜言大王足下:子弘等皆非孝惠皇帝子,不當奉宗廟
臣謹請陰安侯、頃王后、琅邪王、列侯、吏二千石議,大王高皇帝子,宜爲嗣,願大王即天子位
”代王曰:“奉高帝宗廟,重事也
寡人不佞,不足以稱
願請楚王計宜者,寡人弗敢當
”羣臣皆伏,固請
代王西鄉讓者三,南鄉讓者再
丞相平等皆曰:“臣伏計之,大王奉高祖宗廟最宜稱,雖天下諸侯萬民皆以爲宜
臣等爲宗廟、社稷計,不敢忽
願大王幸聽臣等
臣謹奉天子璽、符再拜上
”代王曰:“宗室、將、相、王、列侯以爲莫宜寡人,寡人不敢辭
”遂即天子位
羣臣以次侍
使太僕嬰、東牟侯興居先清宮,奉天子法駕迎代邸
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宮
夜拜宋昌爲衛將軍,領南、北軍,張武爲郎中令,行殿中
還坐前殿,下詔曰:“制詔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間者諸呂用事擅權,謀爲大逆,欲危劉氏宗廟,賴將、相、列侯、宗室、大臣誅之,皆伏其辜
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酺五日
”
元年冬十月辛亥,皇帝見於高廟
遣車騎將軍薄昭迎皇太后於代
詔曰:“前昌產自置爲相國,呂祿爲上將軍,擅遣將軍灌嬰將兵擊齊,欲代劉氏
嬰留滎陽,與諸侯合謀以誅呂氏
呂產欲爲不善,丞相平與太尉勃等謀奪產等軍
朱虛侯章首先捕斬產
太尉勃身率襄平侯通持節承詔入北軍
典客揭奪呂祿印
其益封太尉勃邑萬戶,賜金五千斤
丞相平、將軍嬰邑各三千戶,金二千斤
朱虛侯章、襄平侯通邑各二千戶,金千斤
封典客揭爲陽信侯,賜金千斤
”
十二月,立趙幽王子遂爲趙王,徙琅邪王澤爲燕王
呂氏所奪齊、楚地皆歸之
盡除收帑相坐律令
正月,有司請蚤建太子,所以尊宗廟也
詔曰:“朕既不德,上帝神明未歆饗也,天下人民未有愜志
今縱不能博求天下賢聖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謂天下何?其安之
”有司曰:“豫建太子,所以重宗廟、社稷,不忘天下也
”上曰:“楚王,季父也,春秋高,閱天下之義理多矣,明於國家之體
吳王於朕,兄也;淮南王,弟也:皆秉德以陪朕,豈爲不豫哉!諸侯王、宗室昆弟有功臣,多賢及有德義者,若舉有德以陪朕之不能終,是社稷之靈,天下之福也
今不選舉焉,而曰必子,人其以朕爲忘賢有德者而專於子,非所以憂天下也
朕甚不取
”有司固請曰:“古者殷、周有國,治安皆且千歲,有天下者莫長焉,用此道也
立嗣必子,所從來遠矣
高帝始平天下,建諸侯,爲帝者太祖
諸侯王、列侯始受國者亦皆爲其國祖
子孫繼嗣,世世不絕,天下之大義也
故高帝設之以撫海內
今釋宜建而更選於諸侯宗室,非高帝之志也
更議不宜
子啓最長,敦厚慈仁,請建以爲太子
”上乃許之
因賜天下民當爲父後者爵一級
封將軍薄昭爲軹侯
三月,有司請立皇后
皇太后曰:“立太子母竇氏爲皇后
”
詔曰:“方春和時,草木羣生之物皆有以自樂,而吾百姓鰥、寡、孤、獨、窮困之人或阽於死亡,而莫之省憂
爲憫父母將何如?其議所以振貸之
”又曰:“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飽
今歲首,不時使人存問長老,又無布帛酒肉之賜,將何以佐天下子孫孝養其親?今聞吏稟當受鬻者,或以陳粟,豈稱養老之意哉!具爲令
”有司請令縣道,年八十已上,賜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
其九十已上,又賜帛人二匹,絮三斤
賜物及當稟鬻米者,長吏閱視,丞若尉致
不滿九十,嗇夫、令史致
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稱者督之
刑者及有罪耐以上,不用此令
楚元王交薨
四月,齊、楚地震,二十九山同日崩,大水潰出
六月,令郡國無來獻
施惠天下,諸侯、四夷,遠近歡洽
乃修代來功
詔曰:“方大臣誅諸呂迎朕,朕狐疑,皆止朕,唯中尉宋昌勸朕,朕已得保宗廟
以尊昌爲衛將軍,其封昌爲壯武侯
諸從朕六人,官皆至九卿
”又曰:“列侯從高帝入蜀、漢者六十八人益邑各三百戶,吏二千石以上從高帝穎川守尊等十人食邑六百戶,淮陽守申屠嘉等十人五百戶,衛尉足等十人四百戶
”封淮南王舅趙兼爲周陽侯,齊王舅駟鈞爲靖郭侯,故常山丞相蔡兼爲樊侯
二年冬十月,丞相陳平薨
詔曰:“朕聞古者諸侯建國千餘,各守其地,以時入貢,民不勞苦,上下歡欣,靡有違德
今列侯多居長安,邑遠,吏卒給輸費苦,而列侯亦無由教訓其民
其令列侯之國,爲吏及詔所止者,遣太子
”
十一月癸卯晦,日有食之
詔曰:“朕聞之,天生民,爲之置君以養治之
人主不德,佈政不均,則天示之災以戒不治
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適見於天,災孰大焉!朕獲保宗廟,以微眇之身託於士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亂,在予一人,唯二三執政猶吾股肱也
朕下不能治育羣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
令至,其悉思朕之過失,及知見之所不及,以啓告朕
及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
因各敕以職任,務省徭費以便民
朕既不能遠德,故然念外人之有非,是以設備未息
今縱不能罷邊屯戍,又飭兵厚衛,其罷衛將軍軍
太僕見馬遺財足,餘皆以給傳置
”
春正月丁亥,詔曰:“夫農,天下之本也,其開籍田,朕親率耕,以給宗廟粢盛
民謫作縣官及貸種食未入、入未備者,皆赦之
”
三月,有司請立皇子爲諸侯王
詔曰:“前趙幽王幽死,朕甚憐之,已立其太子遂爲趙王
遂弟闢強及齊悼惠王子朱虛侯章、東牟侯興居有功,可王
”乃立闢強爲河間王,章爲城陽王,興居爲濟北王
因立皇子武爲代王,參爲太原王,揖爲樑王
五月,詔曰:“古之治天下,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所以通治道而來諫者也,今法有誹謗、訞言之罪,是使衆臣不敢盡情,而上無由聞過失也
將何以來遠方之賢良?其除之
民或祝詛上,以相約而後相謾,吏以爲大逆,其有他言,吏又以爲誹謗
此細民之愚無知抵死,朕甚不取
自今以來,有犯此者勿聽治
”
九月,初與郡守爲銅虎符、竹使符
詔曰:“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務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朕憂其然,故今茲親率羣臣農以勸之
其賜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
三年冬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
十一月丁卯晦,日有蝕之
詔曰:“前日詔遣列侯之國,辭未行
丞相朕之所重,其爲朕率列侯之國
”遂免丞相勃,遣就國
十二月,太尉穎陰侯灌嬰爲丞相
罷太尉官,屬丞相
夏四月,城陽王章薨
淮南王長殺闢陽侯審食其
五月,匈奴入居北地、河南爲寇
上幸甘泉,遣丞相灌嬰擊匈奴,匈奴去
發中尉材官屬衛將軍,軍長安
上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見故羣臣,皆賜之
舉功行賞,諸民裏賜牛酒
復晉陽、中都民三歲租
留遊太原十餘日
濟北王興居聞帝之代欲自擊匈奴,乃反,發兵欲襲滎陽
於是詔罷丞相兵,以棘蒲侯柴武爲大將軍,將四將軍十萬衆擊之
祁侯繒賀爲將軍,軍滎陽
秋七月,上自太原至長安
詔曰:“濟北王背德反上,詿誤吏民,爲大逆
濟北吏民,兵未至先自定及以軍、城邑降者,皆赦之,復官爵
與王興居居,去來者,亦赦之
”八月,虜濟北王興居,自殺
赦諸與興居反者
四年冬十二月,丞相灌嬰薨
夏五月,復諸劉有屬籍,家無所與
賜諸侯王子邑各二千戶
秋九月,封齊悼惠王子七人爲列侯
絳侯周勃有罪,逮詣廷尉詔獄
作顧成廟
五月春二月,地震
夏四月,除盜鑄錢令
更造四銖錢
六年冬十月,桃、李華
十一月,淮南王長謀反,廢遷蜀嚴重,死雍
七年冬十月,令列侯太夫人、夫人、諸侯王子及吏二千石無得擅徵捕
夏四月,赦天下
六月癸酉,未央宮東闕罘罳災
八年夏,封淮南厲王長子四人爲列侯
有長星出於東方
九年春,大旱
十年冬,行幸甘泉
將軍薄昭死
十一年冬十一月,行幸代
春正月,上自代還
夏六月,樑王揖薨
匈奴寇狄道
十二年冬十二月,河決東郡
春正月,賜諸侯王女邑各二千戶
二月,出孝惠皇帝后宮美人,令得嫁
三月,除關,無用傳
詔曰:“道民之路,在於務本
朕親率天下農,十年於今,而野不加闢
歲一不登,民有飢色,是從事焉尚寡,而吏未加務也
吾詔書數下,歲勸民種樹,而功未興,是吏奉吾詔不勤,而勸民不明也
且吾農民甚苦,而吏莫之省,將何以勸焉?其賜農民今年租稅之半
”
又曰:“孝悌,天下之大順也;力田,爲生之本也;三老,衆民之師也;廉吏,民之表也
朕甚嘉此二三大夫之行
今萬家之縣,雲無應令,豈實人情?是吏舉賢之道未備也
其遣謁者勞賜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廉吏二百石以上率百石者三匹
及問民所不便安,而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
”
十三年春二月甲寅,詔曰:“朕親率天下農耕以供粢盛,皇后親桑以奉祭服,其具禮儀
”
夏,除祕祝,語在《郊祀志》
五月,除肉刑法,語在《刑法志》
六月,詔曰:“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
今廑身從事,而有租稅之賦,是謂本末者無以異也,其於勸農之道未備
其除田之租稅
賜天下孤寡布、帛、絮各有數
”
十四年冬,匈奴寇邊,殺北地都尉卯
遣三將軍軍隴西、北地、上郡,中尉周舍爲衛將軍,郎中令張武爲車騎將軍,軍渭北,車千乘,騎卒十萬人
上親勞軍,勒兵,申教令,賜吏卒
自欲徵匈奴,羣臣諫,不聽
皇太后固要上,乃止
於是以東陽侯張相如爲大將軍,建成侯董赫、內史欒布皆爲將軍,擊匈奴,匈奴走
春,詔曰:“朕獲執犧牲、珪幣以事上帝宗廟,十四年於今
歷日彌長,以不敏不明而久撫臨天下,朕甚自愧
其廣增諸祀壇場、珪幣
昔先王遠施不求其報,望祀不祈其福,右賢左戚,先民後己,至明之極也
今吾聞祠官祝釐,皆歸福於朕躬,不爲百姓,朕甚愧之
夫以朕之不德,而專鄉獨美其福,百姓不與焉,是重吾不德也
其令祠官致敬,無有所祈
”
十五年春,黃龍見於成紀
上乃下詔議郊祀
公孫臣明服色,新垣平設五廟,語在《郊祀志》
夏四月,上幸雍,始郊見五帝,赦天下
脩名山大川嘗祀而絕者,有司以歲時致禮
九月,詔諸侯王、公卿、郡守舉賢良能直言極諫者,上親策之,傅納以言,語在《晁錯傳》
十六年夏四月,上郊祀五帝於渭陽
五月,立齊悼惠王子六人、淮南厲王子三人皆爲王
秋九月,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壽”
令天下大酺,明年改元
後元年冬十月,新垣平詐覺,謀反,夷三族
春三月,孝惠皇后張氏薨
詔曰:“間者數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災,朕甚憂之
愚而不明,未達其咎
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過與?乃天道有不順,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廢不享與?何以致此?將百官之奉養或費,無用之事或多與?何其民食之寡乏也!夫度田非益寡,而計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於古猶有餘,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無乃百姓之從事於末以害農者蕃,爲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衆與?細大之義,吾未能得其中
其與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議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遠思,無有所隱也
”
二年夏,行幸雍棫陽宮
六月,代王參薨
匈奴和親
詔曰:“朕既不明,不能遠德,使方外之國或不寧息
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封圻之內勤勞不處,二者之咎,皆自於朕之德薄而不能達遠也
間者累年,匈奴並暴邊境,多殺吏民,邊臣兵吏又不能諭其內志,以重吾不德
夫久結難連兵,中外之國將何以自寧?今朕夙興夜寐,勤勞天下,憂苦萬民,爲之惻怛不安,未嘗一日忘於心,故遣使者冠蓋相望,結徹於道,以諭朕志於單于
今單于反古之道,計社稷之安,便萬民之利,新與朕俱棄細過,偕之大道,結兄弟之義,以全天下元元之民
和親以定,始於今年
”
三年春二月,行幸代
四年夏四月丙寅晦,日有蝕之
五月,赦天下
免官奴婢爲庶人
行幸雍
五年春正月,行幸隴西
三月,行幸雍
秋七月,行幸代
六年冬,匈奴三萬騎入上郡,三萬騎入雲中
以中大夫令免爲車騎將軍,屯飛狐;故楚相蘇意爲將軍,屯句注;將軍張武屯北地;河內太守周亞夫爲將軍,次細柳;宗正劉禮爲將軍,次霸上;祝茲侯徐厲爲將軍,次棘門,以備胡
夏四月,大旱,蝗
令諸侯無人貢,弛山澤,減諸服御,損郎吏員,發倉庚以振民,民得賣爵
七年夏,六月己亥,帝崩於未央宮
遺詔曰:“朕聞之: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當今之世,鹹嘉生而惡死,厚葬以破業,重服以傷生,吾甚不取
且朕既不德,無以佐百姓
今崩,又使重服久臨,以罹寒暑之數,哀人父子;傷長老之志,損其飲食,絕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謂天下何!朕獲保宗廟,以眇眇之身託於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餘年矣
賴天之靈
社稷之福,方內安寧,靡有兵革
朕既不敏,常畏過行,以羞先帝之遺德;惟年之久長,懼於不終
今乃幸以天年得復供養於高廟,朕之不明與嘉之,其奚哀念之有!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臨三日,皆釋服
無禁取婦、嫁女、祠祀、飲酒、食肉
自當給喪事服臨者,皆無踐
絰帶無過三寸
無布車及兵器
無發民哭臨宮殿中
殿中當臨者,皆以旦夕各十五舉音,禮皆罷
非旦夕臨時,禁無得擅哭臨
以下,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纖七日,釋服
它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類從事
佈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霸陵山川因其故,無有所改
歸夫人以下至少使
”令中尉亞夫爲車騎將軍,屬國悍爲將屯將軍,郎中令張武爲復士將軍,發近縣卒萬六千人,發內史卒萬五千人,臧郭、穿、復土屬將軍武
賜諸侯王以下至孝悌、力田金、錢、帛各有數
乙巳,葬霸陵
贊曰: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
有不便,輒弛以利民
嘗欲作露臺,召匠計之,直百金
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產也
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以臺爲!”身衣弋綈,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帳無文繡,以示敦樸,爲天下先
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爲飾,因其山,不起墳
南越尉佗自立爲帝,召貴佗兄弟,以德懷之,佗遂稱臣
與匈奴結和親,後而背約入盜,令邊備守,不發兵深入,恐煩百姓
吳王詐病不朝,賜以几杖
羣臣袁盎等諫說雖切,常假借納用焉
張武等受賂金錢,覺,更加賞賜,以愧其心
專務以德化民,是以海內殷富,興於禮義,斷獄數百,幾致刑措
嗚呼,仁哉!
孝景皇帝,文帝太子也
母曰竇皇后
後七年六月,文帝崩
丁未,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薄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九月,有星孛於西方
元年冬十月,詔曰:“蓋聞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禮樂各有由
歌者,所以發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
高廟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
孝惠廟酎,奏《文始》、《五行》之舞
孝文皇帝臨天下,通關樑,不異遠方;除誹謗,去肉刑,賞賜長老,收恤孤獨,以遂羣生;減耆欲,不受獻,罪人不帑,不誅亡罪,不私其利也;除宮刑,出美人,重絕人之世也
朕既不敏,弗能勝識
此皆上世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親行之
德厚侔天地,利澤施四海,靡不獲福
明象乎日月,而廟樂不稱,朕甚懼焉
其爲孝文皇帝廟爲《昭德》這舞,以明休德
然後祖宗之功德,施於萬世,永永無窮,朕甚嘉之
其與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禮官具禮儀奏
”丞相臣嘉等奏曰:“陛下永思孝道,立《昭德》之舞以明孝文皇帝之盛德,皆臣嘉等愚所不及
臣謹議:世功莫大於高皇帝,德莫盛於孝文皇帝
高皇帝廟宜爲帝者太祖之廟,孝文皇帝廟宜爲帝者太宗之廟
天子宜世世獻祖宗之廟
郡國諸侯宜各爲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廟
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所獻祖宗之廟
請宣佈天下
”制曰“可”
春正月,詔曰:“間者歲比不登,民多乏食,夭絕天年,朕甚痛之
郡國或磽狹,無所農桑系畜;或地饒廣,薦草莽,水泉利,而不得徙
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
夏四月,赦天下
賜民爵一級
遣御史大夫青翟至代下與匈奴和親
五月,令田半租
秋七月,詔曰:“吏受所監臨,以飲食免,重;受財物,賤買貴賣,論輕
廷尉與丞相更議著令
”廷尉信謹與丞相議曰:“吏及諸有秩受其官屬所監、所治、所行、所將,其與飲食,計償費,勿論
它物,若買故賤,賣故貴,皆坐臧爲盜,沒入臧縣官
吏遷徙、兔、罷,受其故官屬所將、監、治送財物,奪爵爲士伍,免之
無爵,罰金二斤,令沒入所受
有能捕告,畀其所受臧
”
二年冬十二月,有星孛於西南
令天下男子年二十始傅
春三月,立皇子德爲河間王,閼爲臨江王,餘爲淮陽王,非爲汝南王,彭祖爲廣川王,發爲長沙王
夏四月壬午,太皇太后崩
六月,丞相嘉薨
封故相國蕭何孫係爲列侯
秋,與匈奴和親
三年冬十二月,詔曰:“襄平侯嘉子恢說不孝,謀反,欲以殺嘉,大逆無道
其赦嘉爲襄平侯,及妻子當坐者復故爵
論恢說及妻子如法
”
春正月,淮陽王宮正殿災
吳王濞、膠西王卬、楚王戊、趙王遂、濟南王闢光、菑川王賢、膠東王雄渠皆舉兵反
大赦天下
遣太尉亞夫、大將軍竇嬰將兵擊之
斬御史大夫晁錯以謝七國
二月壬子晦,日有蝕之
諸將破七國,斬首十餘萬級
追斬吳王濞于丹徒
膠西王卬、楚王戊、趙王遂、濟南王闢光、菑川王賢、膠東王雄渠皆自殺
夏六月,詔曰:“乃者吳王濞等爲逆,起兵相脅,詿誤吏民,吏民不得已
今濞等已滅,吏民當坐濞等及逋逃亡軍者,皆赦之
楚元王子藝等與濞等爲逆,朕不忍加法,除其籍,毋令污宗室
”立平陸侯劉禮爲楚王,續元王后
立皇子端爲膠西王,勝爲中山王
賜民爵一級
四年春,復置諸關用傳出入
夏四月己巳,立皇子榮爲皇太子,徹爲膠東王
六月,赦天下,賜民爵一級
秋七月,臨江王閼薨
十月戊戌晦,日有蝕之
五年春正月,作陽陵邑
夏,募民徙陽陵,賜錢二十萬
遣公主嫁匈奴單于
六年冬十二月,雷,霖雨
秋九月,皇后薄氏廢
七年冬十一月庚寅晦,日有蝕之
春正月,廢皇太子榮爲臨江王
二月,罷太尉官
夏四月乙巳,立皇后王氏
丁巳,立膠東王徹爲皇太子
賜民爲父後者爵一級
中元年夏四月,赦天下,賜民爵一級
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孫子爲列侯
二年春二月,令諸侯王薨、列侯初封及之國,大鴻臚奏諡、誄、策
列侯薨及諸侯太傅初除之官,大行奏諡、誄、策
王薨,遣光祿大夫吊襚、祠、賵,視喪事,因立嗣子
列侯薨,遣太中大夫吊祠,視喪事,因立嗣
其葬,國得發民挽喪、穿、復土,治墳無過三百人畢事
匈奴入燕
改磔曰棄市,勿復磔
三月,臨江王榮坐侵太宗廟地,徵詣中尉,自殺
夏四月,有星孛於西北
立皇子越爲廣川王,寄爲膠東王
秋七月,更郡守爲太守,郡尉爲都尉
九月,封故楚、趙傅、相、內史前死事者四人子皆爲列侯
甲戌晦,日有蝕之
三年冬十一月,罷諸侯御史大夫官
春正月,皇太后崩
夏,旱,禁酤酒
秋九月,蝗
有星孛於西北
戊戌晦,日有蝕之
立皇子乘爲清河王
四年春三月,起德陽宮
御史大夫綰奏禁馬高五尺九寸以上,齒未平,不得出關
夏,蝗
秋,赦徒作陽陵者死罪;欲腐者,許之
十月戊午,日有蝕之
五年夏,立皇子舜爲常山王
六月,赦天下,賜民爵一級
秋八月己酉,未央宮東闕災
更名諸侯丞相爲相
九月,詔曰:“法令度量,所以禁暴止邪也
獄,人之大命,死者不可復生
吏或不奉法令,以貨賂爲市,朋黨比周,以苛爲察,以刻爲明,令亡罪者失職,朕甚憐之
有罪者不伏罪,奸法爲暴,甚亡謂也
諸獄疑,若雖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厭者,輒讞之
”
六年冬十月,行幸雍,郊五畤
十二月,改諸官名
定鑄錢僞黃金棄市律
春三月,雨雪
夏四月,樑王薨
分樑爲五國,立孝王子五人皆爲王
五月,詔曰:“夫吏者,民之師也
車駕、衣服宜稱
吏六百石以上,皆長吏也
亡度者、或不吏服出入閭里,與民亡異
令長吏二千石車朱兩轓;千石至六百石朱左轓
車騎從者不稱其官衣服、下吏出入閭巷亡吏體者,二千石上其官屬,三輔舉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請之
”先是,吏多軍功,車、服尚輕,故爲設禁,又惟酷吏奉憲失中,乃詔有司減笞法,定棰令
語在《刑法志》
六月,匈奴入雁門,至武泉,入上郡,取苑馬
吏卒戰死者二千人
秋七月,辛亥晦,日有蝕之
後元年春正月,詔曰:“獄,重事也
人有智愚,官有上下
獄疑者讞有司,有司所不能決,移廷尉
有令讞而後不當,讞者不爲失
欲令治獄者務先寬
”
三月,赦天下,賜民爵一級,中二千石、諸侯相爵右庶長
夏,大酺五日,民得酤酒
五月,地震
秋七月乙巳晦,日有蝕之
條侯周亞夫下獄死
二年冬十月,省徹侯之國
春,匈奴入雁門,太守馮敬與戰死
發車騎材官屯
春,以歲不登,禁內郡食馬粟,沒入之
夏四月,詔曰:“雕文刻鏤,傷農事者也;錦繡纂組,害女紅者也
農事傷則飢之本也,女紅害則寒之原也
夫飢寒並至,而能亡爲非者寡矣
朕親耕,後親桑,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爲天下先;不受獻,減太官,省徭賦,欲天下務農蠶,素有畜積,以備災害
強毋攘弱,衆毋暴寡;老耆以壽終,幼孤得遂長
今,歲或不登,民食頗寡,其咎安在?或詐僞爲吏,吏以貨賂爲市,漁奪百姓,侵牟萬民
縣丞,長吏也,奸法與盜盜,甚無謂也
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職;不事官職、耗亂者,丞相以聞,請其罪
佈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
五月,詔曰:“人不患其不知,患其爲詐也;不患其不勇,患其爲暴也;不患其不富,患其亡厭也
其唯廉士,寡慾易足
今訾算十以上乃得官,廉士算不必衆
有市籍不得官,無訾又不得官,朕甚愍之
訾算四得官,亡令廉士久失職,貪夫長利
”
秋,大旱
三年春正月,詔曰:“農,天下之本也
黃金、珠玉,飢不可食,寒不可衣,以爲幣用,不識其終始
間歲或不登,意爲末者衆,農民寡也
其令郡國務勸農桑,益種樹,可得衣食物
吏發民若取庸採黃金、珠玉者,坐臧爲盜
二千石聽者,與同罪
”
皇太子冠,賜民爲父後者爵一級
甲子,帝崩於未央宮
遺詔賜諸侯王、列侯馬二駟,吏二千石黃金二斤,吏民戶百錢
出宮人歸其家,復終身
二月癸酉,葬陽陵
贊曰:孔子稱“斯民,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信哉!周、秦之敝,罔密文峻,而奸軌不勝
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
至於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於移風易俗,黎民醇厚
周雲成、康,漢言文、景,美矣!
母曰竇皇后
後七年六月,文帝崩
丁未,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薄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九月,有星孛於西方
元年冬十月,詔曰:“蓋聞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禮樂各有由
歌者,所以發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
高廟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
孝惠廟酎,奏《文始》、《五行》之舞
孝文皇帝臨天下,通關樑,不異遠方;除誹謗,去肉刑,賞賜長老,收恤孤獨,以遂羣生;減耆欲,不受獻,罪人不帑,不誅亡罪,不私其利也;除宮刑,出美人,重絕人之世也
朕既不敏,弗能勝識
此皆上世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親行之
德厚侔天地,利澤施四海,靡不獲福
明象乎日月,而廟樂不稱,朕甚懼焉
其爲孝文皇帝廟爲《昭德》這舞,以明休德
然後祖宗之功德,施於萬世,永永無窮,朕甚嘉之
其與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禮官具禮儀奏
”丞相臣嘉等奏曰:“陛下永思孝道,立《昭德》之舞以明孝文皇帝之盛德,皆臣嘉等愚所不及
臣謹議:世功莫大於高皇帝,德莫盛於孝文皇帝
高皇帝廟宜爲帝者太祖之廟,孝文皇帝廟宜爲帝者太宗之廟
天子宜世世獻祖宗之廟
郡國諸侯宜各爲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廟
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所獻祖宗之廟
請宣佈天下
”制曰“可”
春正月,詔曰:“間者歲比不登,民多乏食,夭絕天年,朕甚痛之
郡國或磽狹,無所農桑系畜;或地饒廣,薦草莽,水泉利,而不得徙
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
夏四月,赦天下
賜民爵一級
遣御史大夫青翟至代下與匈奴和親
五月,令田半租
秋七月,詔曰:“吏受所監臨,以飲食免,重;受財物,賤買貴賣,論輕
廷尉與丞相更議著令
”廷尉信謹與丞相議曰:“吏及諸有秩受其官屬所監、所治、所行、所將,其與飲食,計償費,勿論
它物,若買故賤,賣故貴,皆坐臧爲盜,沒入臧縣官
吏遷徙、兔、罷,受其故官屬所將、監、治送財物,奪爵爲士伍,免之
無爵,罰金二斤,令沒入所受
有能捕告,畀其所受臧
”
二年冬十二月,有星孛於西南
令天下男子年二十始傅
春三月,立皇子德爲河間王,閼爲臨江王,餘爲淮陽王,非爲汝南王,彭祖爲廣川王,發爲長沙王
夏四月壬午,太皇太后崩
六月,丞相嘉薨
封故相國蕭何孫係爲列侯
秋,與匈奴和親
三年冬十二月,詔曰:“襄平侯嘉子恢說不孝,謀反,欲以殺嘉,大逆無道
其赦嘉爲襄平侯,及妻子當坐者復故爵
論恢說及妻子如法
”
春正月,淮陽王宮正殿災
吳王濞、膠西王卬、楚王戊、趙王遂、濟南王闢光、菑川王賢、膠東王雄渠皆舉兵反
大赦天下
遣太尉亞夫、大將軍竇嬰將兵擊之
斬御史大夫晁錯以謝七國
二月壬子晦,日有蝕之
諸將破七國,斬首十餘萬級
追斬吳王濞于丹徒
膠西王卬、楚王戊、趙王遂、濟南王闢光、菑川王賢、膠東王雄渠皆自殺
夏六月,詔曰:“乃者吳王濞等爲逆,起兵相脅,詿誤吏民,吏民不得已
今濞等已滅,吏民當坐濞等及逋逃亡軍者,皆赦之
楚元王子藝等與濞等爲逆,朕不忍加法,除其籍,毋令污宗室
”立平陸侯劉禮爲楚王,續元王后
立皇子端爲膠西王,勝爲中山王
賜民爵一級
四年春,復置諸關用傳出入
夏四月己巳,立皇子榮爲皇太子,徹爲膠東王
六月,赦天下,賜民爵一級
秋七月,臨江王閼薨
十月戊戌晦,日有蝕之
五年春正月,作陽陵邑
夏,募民徙陽陵,賜錢二十萬
遣公主嫁匈奴單于
六年冬十二月,雷,霖雨
秋九月,皇后薄氏廢
七年冬十一月庚寅晦,日有蝕之
春正月,廢皇太子榮爲臨江王
二月,罷太尉官
夏四月乙巳,立皇后王氏
丁巳,立膠東王徹爲皇太子
賜民爲父後者爵一級
中元年夏四月,赦天下,賜民爵一級
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孫子爲列侯
二年春二月,令諸侯王薨、列侯初封及之國,大鴻臚奏諡、誄、策
列侯薨及諸侯太傅初除之官,大行奏諡、誄、策
王薨,遣光祿大夫吊襚、祠、賵,視喪事,因立嗣子
列侯薨,遣太中大夫吊祠,視喪事,因立嗣
其葬,國得發民挽喪、穿、復土,治墳無過三百人畢事
匈奴入燕
改磔曰棄市,勿復磔
三月,臨江王榮坐侵太宗廟地,徵詣中尉,自殺
夏四月,有星孛於西北
立皇子越爲廣川王,寄爲膠東王
秋七月,更郡守爲太守,郡尉爲都尉
九月,封故楚、趙傅、相、內史前死事者四人子皆爲列侯
甲戌晦,日有蝕之
三年冬十一月,罷諸侯御史大夫官
春正月,皇太后崩
夏,旱,禁酤酒
秋九月,蝗
有星孛於西北
戊戌晦,日有蝕之
立皇子乘爲清河王
四年春三月,起德陽宮
御史大夫綰奏禁馬高五尺九寸以上,齒未平,不得出關
夏,蝗
秋,赦徒作陽陵者死罪;欲腐者,許之
十月戊午,日有蝕之
五年夏,立皇子舜爲常山王
六月,赦天下,賜民爵一級
秋八月己酉,未央宮東闕災
更名諸侯丞相爲相
九月,詔曰:“法令度量,所以禁暴止邪也
獄,人之大命,死者不可復生
吏或不奉法令,以貨賂爲市,朋黨比周,以苛爲察,以刻爲明,令亡罪者失職,朕甚憐之
有罪者不伏罪,奸法爲暴,甚亡謂也
諸獄疑,若雖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厭者,輒讞之
”
六年冬十月,行幸雍,郊五畤
十二月,改諸官名
定鑄錢僞黃金棄市律
春三月,雨雪
夏四月,樑王薨
分樑爲五國,立孝王子五人皆爲王
五月,詔曰:“夫吏者,民之師也
車駕、衣服宜稱
吏六百石以上,皆長吏也
亡度者、或不吏服出入閭里,與民亡異
令長吏二千石車朱兩轓;千石至六百石朱左轓
車騎從者不稱其官衣服、下吏出入閭巷亡吏體者,二千石上其官屬,三輔舉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請之
”先是,吏多軍功,車、服尚輕,故爲設禁,又惟酷吏奉憲失中,乃詔有司減笞法,定棰令
語在《刑法志》
六月,匈奴入雁門,至武泉,入上郡,取苑馬
吏卒戰死者二千人
秋七月,辛亥晦,日有蝕之
後元年春正月,詔曰:“獄,重事也
人有智愚,官有上下
獄疑者讞有司,有司所不能決,移廷尉
有令讞而後不當,讞者不爲失
欲令治獄者務先寬
”
三月,赦天下,賜民爵一級,中二千石、諸侯相爵右庶長
夏,大酺五日,民得酤酒
五月,地震
秋七月乙巳晦,日有蝕之
條侯周亞夫下獄死
二年冬十月,省徹侯之國
春,匈奴入雁門,太守馮敬與戰死
發車騎材官屯
春,以歲不登,禁內郡食馬粟,沒入之
夏四月,詔曰:“雕文刻鏤,傷農事者也;錦繡纂組,害女紅者也
農事傷則飢之本也,女紅害則寒之原也
夫飢寒並至,而能亡爲非者寡矣
朕親耕,後親桑,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爲天下先;不受獻,減太官,省徭賦,欲天下務農蠶,素有畜積,以備災害
強毋攘弱,衆毋暴寡;老耆以壽終,幼孤得遂長
今,歲或不登,民食頗寡,其咎安在?或詐僞爲吏,吏以貨賂爲市,漁奪百姓,侵牟萬民
縣丞,長吏也,奸法與盜盜,甚無謂也
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職;不事官職、耗亂者,丞相以聞,請其罪
佈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
五月,詔曰:“人不患其不知,患其爲詐也;不患其不勇,患其爲暴也;不患其不富,患其亡厭也
其唯廉士,寡慾易足
今訾算十以上乃得官,廉士算不必衆
有市籍不得官,無訾又不得官,朕甚愍之
訾算四得官,亡令廉士久失職,貪夫長利
”
秋,大旱
三年春正月,詔曰:“農,天下之本也
黃金、珠玉,飢不可食,寒不可衣,以爲幣用,不識其終始
間歲或不登,意爲末者衆,農民寡也
其令郡國務勸農桑,益種樹,可得衣食物
吏發民若取庸採黃金、珠玉者,坐臧爲盜
二千石聽者,與同罪
”
皇太子冠,賜民爲父後者爵一級
甲子,帝崩於未央宮
遺詔賜諸侯王、列侯馬二駟,吏二千石黃金二斤,吏民戶百錢
出宮人歸其家,復終身
二月癸酉,葬陽陵
贊曰:孔子稱“斯民,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信哉!周、秦之敝,罔密文峻,而奸軌不勝
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
至於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於移風易俗,黎民醇厚
周雲成、康,漢言文、景,美矣!
孝昭皇帝,武帝少子也
母曰趙婕妤,本以有奇異得幸,及生帝,亦奇異
語在《外戚傳》
武帝末,戾太子敗,燕王旦、廣陵王胥行驕,後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爲太子,年八歲
以侍中奉車都尉霍光爲大司馬大將軍,受遺詔輔少主
明日,武帝崩
戊辰,太子即皇帝位,謁高廟
帝姊鄂邑公主益湯沐邑,爲長公主,共養省中
大將軍光秉政,領尚書事,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副焉
夏六月,赦天下
秋七月,有星孛於東方
濟北王寬有罪,自殺
賜長公主及宗室昆弟各有差
追遵趙婕妤爲皇太后,起雲陵
冬,匈奴入朔方,殺略吏民
發軍屯西河,左將軍桀行北邊
始元元年春二月,黃鵠下建章宮太液池中
公卿上壽
賜諸侯王、列侯、宗室金錢各有差
已亥,上耕於鉤盾弄田
益封燕王、廣陵王及鄂邑長公主各萬三千戶
夏,爲太后起園廟雲陵
益州廉頭、姑繒、牂柯談指、同並二十四邑皆反
遣水衡都尉呂破胡募吏民及發犍爲、蜀郡奔命擊益州,大破之
有司請河內屬冀州,河東屬幷州
秋七月,赦天下,賜民百戶牛、酒
大雨,渭橋絕
八月,齊孝王孫劉澤謀反,欲殺青州刺史雋不疑,發覺,皆伏誅
遷不疑爲京兆尹,賜錢百萬
九月丙子,車騎將軍日磾薨
閏月,遣故廷尉王平等五人持節行郡國,舉賢良,問民所疾苦、冤、失職者
冬,無冰
二年春正月,大將軍光、左將軍桀皆以前捕斬反虜重合侯馬通功封,光爲博陸侯,桀爲安陽侯
以宗室毋在位者,舉茂才劉闢強、劉長樂皆爲光祿大夫,闢強守長樂衛尉
三月,遣使者振貸貧民毋種、食者
秋八月,詔曰:“往年災害多,今年蠶、麥傷,所振貸種、食勿收責,毋令民出令年田租
”
冬,發習戰射士詣朔方,調故吏將屯田張掖郡
三年春二月,有星孛於西北
秋,募民徙雲陵,賜錢、田、宅
冬十月,鳳皇集東海,遣使者祠其處
十一月壬辰朔,日有蝕之
四年春三月甲寅,立皇后上官氏
赦天下
辭訟在後二年前,皆勿聽治
夏六月,皇后見高廟
賜長公主、丞相、將軍、列侯、中二千石以下及郎吏、宗室錢、帛各有差
徙三輔富人云陵,賜錢,戶十萬
秋七月,詔曰:“比歲不登,民匱於食,流庸未盡還,往時令民共出馬,其止勿出
諸給中都官者,且減之
”
冬,遣大鴻臚田廣明擊益州
廷尉李種坐故縱死罪棄市
五年春正月,追尊皇太后父爲順成侯
夏陽男子張延年詣北闕,自稱衛太子,誣罔,要斬
夏,罷天下亭母馬及馬弩關
六月,封皇后父驃騎將軍上官安爲桑樂侯
詔曰:“朕以眇身獲保宗廟,戰戰慄慄,夙興夜寐,修古帝王之事,誦《保傅傳》、《孝經》、《論語》、《尚書》,未雲有明
其令三輔、太常舉賢良各二人,郡國文學高第各一人
賜中二千石以下至吏、民爵,各有差
”
罷儋耳、真番郡
秋,大鴻臚廣明、軍正王平擊益州,斬首捕虜三萬餘人,獲畜產五萬餘頭
六年春正月,上耕於上林
二月,詔有司問郡國所舉賢良、文學民所疾苦
議罷鹽、鐵、榷酤
栘中監蘇武前使匈奴,留單于庭十九歲乃還,奉使全節,以武爲典屬國,賜錢百萬
夏,旱,大雩,不得舉火
秋七月,罷榷酤官,令民得以律佔租,賣酒升四錢
以邊塞闊遠,取天水、隴西、張掖郡各二縣置金城郡
詔曰:“鉤町侯毋波率其君長、人民擊反者,斬首捕虜有功
其立毋波爲鉤町王
大鴻臚廣明將率有功,賜爵關內侯,食邑
”
元鳳元年春,長公主共養勞苦,復以藍田益長公主湯沐邑
泗水戴王前甍,以毋嗣,國除
後宮有遺腹子爰,相、內史不奏言,上聞而憐之,立爰爲泗水王
相、內史皆下獄
三月,賜郡國所選有行義者涿郡韓福等五人帛,人五十匹,遣歸
詔曰:“朕閔勞以官職之事,其務修孝、弟以孝鄉里
令郡、縣常以正月賜羊、酒
有不幸者賜衣被一襲,祠以中牢
”
武都氐人反,遣執金吾馬適建、龍額侯韓增、大鴻臚廣明將三輔、太常徒,皆免刑擊之
夏六月,赦天下
秋七月乙亥晦,日有蝕之,既
八月,改始元爲元鳳
九月,鄂邑長公主、燕王旦與左將軍上官桀、桀子票騎將軍安、御史大夫桑弘羊皆謀反,伏誅
初,桀、安父子與大將軍光爭權,欲害之,詐使人爲燕王旦上書言光罪
時上年十四,覺其詐
後有譖光者,上輒怒曰:“大將軍國家忠臣,先帝所屬,敢有譖毀者,坐之
”光由是得盡忠
語在燕王、霍光《傳》
冬十月,詔曰:“左將軍安陽侯桀、票騎將軍桑樂侯安、御史大夫弘羊皆數以邪枉幹輔政,大將軍不聽,而懷怨望,與燕王通謀,置驛往來相約結
燕王遣壽西長、孫縱之等賂遺長公主、丁外人、謁者杜延年、大將軍長史公孫遺等,交通私書,共謀令長公主置酒,伏兵殺大將軍光,徵立燕王爲天子,大逆毋道
故稻田使者燕倉先發覺,以告大司農敞,敞告諫大夫延年,延年以聞
丞相徵事任宮手捕斬桀,丞相少史王壽誘將安入府門,皆已伏誅,吏民得以安
封延年、倉、宮、壽皆爲列侯
”又曰:“燕王迷惑失道,前與齊王子劉澤等爲逆,抑而不揚,望王反道自新,今乃與長公主及左將軍桀等謀危宗廟
王及公主皆自伏辜
其赦王太子建、公主子文信及宗室子與燕王、上官桀等謀反父母同產當坐者,皆免爲庶人
其吏爲桀等所詿誤,未發覺在吏者,除其罪
”
二年夏四月,上自建章宮徙未央宮,大置酒
賜郎從宮帛,及宗室子錢,人二十萬
吏民獻牛、酒者賜帛,人一匹
六月,赦天下
詔曰:“朕閔百姓未贍,前年減漕三百萬石
頗省乘輿馬及苑馬,以補邊郡三輔傳馬
其令郡國毋斂今年馬口錢,三輔、太常郡得以叔、粟當賦
”
三年春正月,泰山有大石自起立,上林有柳樹枯僵自起生
罷中牟苑賦貧民
詔曰:“乃者民被水災,頗匱於食,朕虛倉廩,使使者振睏乏
其止四年毋漕
三年以前所振貸,非丞相、御史所請,邊郡受牛者勿收責
”
夏四月,少府徐仁、廷尉王平、左馮翊賈勝胡皆坐縱反者,仁自殺,平、勝胡皆要斬
冬,遼東烏桓反,以中朗將範明友爲度遼將軍,將北邊七郡,郡二千騎擊之
四年春正月丁亥,帝加元服,見於高廟
賜諸侯王、丞相、大將軍、列侯、宗室下至吏、民金、帛、牛、酒各有差
賜中二千石以下及天下民爵
毋收四年、五年口賦
三年以前逋更賦未入者,皆勿收
令天下酺五日
甲戌,丞相千秋薨
夏四月,詔曰:“度遼將軍明友前以羌騎校尉將羌王、侯、君、長以下擊益州反虜,後復率擊武都反氐,今破烏桓,斬虜獲生,有功
其封明友爲平陵侯
平樂監傅介子持節使,誅斬樓蘭王安,歸首縣北闕,封義陽侯
”
五月丁丑,孝文廟正殿火,上及羣臣皆素服
發中二千石將五校作治,六月成
太常及廟令、丞、郎吏皆劾大不敬,會赦,太常陽侯德免爲庶人
六月,赦天下
五年春正月,廣陵王來朝,益國萬一千戶,賜錢二千萬,黃金二百斤,劍二,安車一,乘馬二駟
夏,大旱
六月,發三輔及郡國惡少年吏有告劾亡者,屯遼東
秋,罷象郡,分屬鬱林、牂
冬十一月,大雷
十二月庚戌,丞相薨
六年春正月,募郡國徒築遼東玄菟城
夏,赦天下
詔曰:“夫穀賤傷農,今三輔、太常谷減賤,其令以叔粟當今年賦
”
右將軍張安世宿衛忠謹,封富平侯
烏桓復犯塞,遣度遼將軍範明友擊之
元平元年春二月,詔曰:“天下以農、桑爲本
日者省用,罷不急官,減外徭,耕、桑者益衆,而百姓未能家給,朕甚愍焉
其減口賦錢
”有司奏請減什三,上許之
甲申晨,有流星,大如月,衆星皆隨西行
夏四月癸未,帝崩於未央宮
六月壬申,葬平陵
贊曰:昔周成以孺子繼統,而有管、蔡四國流言之變
孝昭幼年即位,亦有燕、盍、上官逆亂之謀
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時以成名,大矣哉!承孝武奢侈餘敝師旅之後,海內虛耗,戶口減半,光知時務之要,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至始元、元鳳之間,匈奴和親,百姓充實
舉賢良、文學,問民所疾苦,議鹽、鐵而罷榷酤,尊號曰“昭”,不亦宜乎!
母曰趙婕妤,本以有奇異得幸,及生帝,亦奇異
語在《外戚傳》
武帝末,戾太子敗,燕王旦、廣陵王胥行驕,後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爲太子,年八歲
以侍中奉車都尉霍光爲大司馬大將軍,受遺詔輔少主
明日,武帝崩
戊辰,太子即皇帝位,謁高廟
帝姊鄂邑公主益湯沐邑,爲長公主,共養省中
大將軍光秉政,領尚書事,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副焉
夏六月,赦天下
秋七月,有星孛於東方
濟北王寬有罪,自殺
賜長公主及宗室昆弟各有差
追遵趙婕妤爲皇太后,起雲陵
冬,匈奴入朔方,殺略吏民
發軍屯西河,左將軍桀行北邊
始元元年春二月,黃鵠下建章宮太液池中
公卿上壽
賜諸侯王、列侯、宗室金錢各有差
已亥,上耕於鉤盾弄田
益封燕王、廣陵王及鄂邑長公主各萬三千戶
夏,爲太后起園廟雲陵
益州廉頭、姑繒、牂柯談指、同並二十四邑皆反
遣水衡都尉呂破胡募吏民及發犍爲、蜀郡奔命擊益州,大破之
有司請河內屬冀州,河東屬幷州
秋七月,赦天下,賜民百戶牛、酒
大雨,渭橋絕
八月,齊孝王孫劉澤謀反,欲殺青州刺史雋不疑,發覺,皆伏誅
遷不疑爲京兆尹,賜錢百萬
九月丙子,車騎將軍日磾薨
閏月,遣故廷尉王平等五人持節行郡國,舉賢良,問民所疾苦、冤、失職者
冬,無冰
二年春正月,大將軍光、左將軍桀皆以前捕斬反虜重合侯馬通功封,光爲博陸侯,桀爲安陽侯
以宗室毋在位者,舉茂才劉闢強、劉長樂皆爲光祿大夫,闢強守長樂衛尉
三月,遣使者振貸貧民毋種、食者
秋八月,詔曰:“往年災害多,今年蠶、麥傷,所振貸種、食勿收責,毋令民出令年田租
”
冬,發習戰射士詣朔方,調故吏將屯田張掖郡
三年春二月,有星孛於西北
秋,募民徙雲陵,賜錢、田、宅
冬十月,鳳皇集東海,遣使者祠其處
十一月壬辰朔,日有蝕之
四年春三月甲寅,立皇后上官氏
赦天下
辭訟在後二年前,皆勿聽治
夏六月,皇后見高廟
賜長公主、丞相、將軍、列侯、中二千石以下及郎吏、宗室錢、帛各有差
徙三輔富人云陵,賜錢,戶十萬
秋七月,詔曰:“比歲不登,民匱於食,流庸未盡還,往時令民共出馬,其止勿出
諸給中都官者,且減之
”
冬,遣大鴻臚田廣明擊益州
廷尉李種坐故縱死罪棄市
五年春正月,追尊皇太后父爲順成侯
夏陽男子張延年詣北闕,自稱衛太子,誣罔,要斬
夏,罷天下亭母馬及馬弩關
六月,封皇后父驃騎將軍上官安爲桑樂侯
詔曰:“朕以眇身獲保宗廟,戰戰慄慄,夙興夜寐,修古帝王之事,誦《保傅傳》、《孝經》、《論語》、《尚書》,未雲有明
其令三輔、太常舉賢良各二人,郡國文學高第各一人
賜中二千石以下至吏、民爵,各有差
”
罷儋耳、真番郡
秋,大鴻臚廣明、軍正王平擊益州,斬首捕虜三萬餘人,獲畜產五萬餘頭
六年春正月,上耕於上林
二月,詔有司問郡國所舉賢良、文學民所疾苦
議罷鹽、鐵、榷酤
栘中監蘇武前使匈奴,留單于庭十九歲乃還,奉使全節,以武爲典屬國,賜錢百萬
夏,旱,大雩,不得舉火
秋七月,罷榷酤官,令民得以律佔租,賣酒升四錢
以邊塞闊遠,取天水、隴西、張掖郡各二縣置金城郡
詔曰:“鉤町侯毋波率其君長、人民擊反者,斬首捕虜有功
其立毋波爲鉤町王
大鴻臚廣明將率有功,賜爵關內侯,食邑
”
元鳳元年春,長公主共養勞苦,復以藍田益長公主湯沐邑
泗水戴王前甍,以毋嗣,國除
後宮有遺腹子爰,相、內史不奏言,上聞而憐之,立爰爲泗水王
相、內史皆下獄
三月,賜郡國所選有行義者涿郡韓福等五人帛,人五十匹,遣歸
詔曰:“朕閔勞以官職之事,其務修孝、弟以孝鄉里
令郡、縣常以正月賜羊、酒
有不幸者賜衣被一襲,祠以中牢
”
武都氐人反,遣執金吾馬適建、龍額侯韓增、大鴻臚廣明將三輔、太常徒,皆免刑擊之
夏六月,赦天下
秋七月乙亥晦,日有蝕之,既
八月,改始元爲元鳳
九月,鄂邑長公主、燕王旦與左將軍上官桀、桀子票騎將軍安、御史大夫桑弘羊皆謀反,伏誅
初,桀、安父子與大將軍光爭權,欲害之,詐使人爲燕王旦上書言光罪
時上年十四,覺其詐
後有譖光者,上輒怒曰:“大將軍國家忠臣,先帝所屬,敢有譖毀者,坐之
”光由是得盡忠
語在燕王、霍光《傳》
冬十月,詔曰:“左將軍安陽侯桀、票騎將軍桑樂侯安、御史大夫弘羊皆數以邪枉幹輔政,大將軍不聽,而懷怨望,與燕王通謀,置驛往來相約結
燕王遣壽西長、孫縱之等賂遺長公主、丁外人、謁者杜延年、大將軍長史公孫遺等,交通私書,共謀令長公主置酒,伏兵殺大將軍光,徵立燕王爲天子,大逆毋道
故稻田使者燕倉先發覺,以告大司農敞,敞告諫大夫延年,延年以聞
丞相徵事任宮手捕斬桀,丞相少史王壽誘將安入府門,皆已伏誅,吏民得以安
封延年、倉、宮、壽皆爲列侯
”又曰:“燕王迷惑失道,前與齊王子劉澤等爲逆,抑而不揚,望王反道自新,今乃與長公主及左將軍桀等謀危宗廟
王及公主皆自伏辜
其赦王太子建、公主子文信及宗室子與燕王、上官桀等謀反父母同產當坐者,皆免爲庶人
其吏爲桀等所詿誤,未發覺在吏者,除其罪
”
二年夏四月,上自建章宮徙未央宮,大置酒
賜郎從宮帛,及宗室子錢,人二十萬
吏民獻牛、酒者賜帛,人一匹
六月,赦天下
詔曰:“朕閔百姓未贍,前年減漕三百萬石
頗省乘輿馬及苑馬,以補邊郡三輔傳馬
其令郡國毋斂今年馬口錢,三輔、太常郡得以叔、粟當賦
”
三年春正月,泰山有大石自起立,上林有柳樹枯僵自起生
罷中牟苑賦貧民
詔曰:“乃者民被水災,頗匱於食,朕虛倉廩,使使者振睏乏
其止四年毋漕
三年以前所振貸,非丞相、御史所請,邊郡受牛者勿收責
”
夏四月,少府徐仁、廷尉王平、左馮翊賈勝胡皆坐縱反者,仁自殺,平、勝胡皆要斬
冬,遼東烏桓反,以中朗將範明友爲度遼將軍,將北邊七郡,郡二千騎擊之
四年春正月丁亥,帝加元服,見於高廟
賜諸侯王、丞相、大將軍、列侯、宗室下至吏、民金、帛、牛、酒各有差
賜中二千石以下及天下民爵
毋收四年、五年口賦
三年以前逋更賦未入者,皆勿收
令天下酺五日
甲戌,丞相千秋薨
夏四月,詔曰:“度遼將軍明友前以羌騎校尉將羌王、侯、君、長以下擊益州反虜,後復率擊武都反氐,今破烏桓,斬虜獲生,有功
其封明友爲平陵侯
平樂監傅介子持節使,誅斬樓蘭王安,歸首縣北闕,封義陽侯
”
五月丁丑,孝文廟正殿火,上及羣臣皆素服
發中二千石將五校作治,六月成
太常及廟令、丞、郎吏皆劾大不敬,會赦,太常陽侯德免爲庶人
六月,赦天下
五年春正月,廣陵王來朝,益國萬一千戶,賜錢二千萬,黃金二百斤,劍二,安車一,乘馬二駟
夏,大旱
六月,發三輔及郡國惡少年吏有告劾亡者,屯遼東
秋,罷象郡,分屬鬱林、牂
冬十一月,大雷
十二月庚戌,丞相薨
六年春正月,募郡國徒築遼東玄菟城
夏,赦天下
詔曰:“夫穀賤傷農,今三輔、太常谷減賤,其令以叔粟當今年賦
”
右將軍張安世宿衛忠謹,封富平侯
烏桓復犯塞,遣度遼將軍範明友擊之
元平元年春二月,詔曰:“天下以農、桑爲本
日者省用,罷不急官,減外徭,耕、桑者益衆,而百姓未能家給,朕甚愍焉
其減口賦錢
”有司奏請減什三,上許之
甲申晨,有流星,大如月,衆星皆隨西行
夏四月癸未,帝崩於未央宮
六月壬申,葬平陵
贊曰:昔周成以孺子繼統,而有管、蔡四國流言之變
孝昭幼年即位,亦有燕、盍、上官逆亂之謀
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時以成名,大矣哉!承孝武奢侈餘敝師旅之後,海內虛耗,戶口減半,光知時務之要,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至始元、元鳳之間,匈奴和親,百姓充實
舉賢良、文學,問民所疾苦,議鹽、鐵而罷榷酤,尊號曰“昭”,不亦宜乎!
孝元皇帝,宣帝太子也
母曰共哀許皇后,宣帝微時生民間
年二歲,宣帝即位
八歲,立爲太子
壯大,柔仁好儒
見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繩下,大臣楊惲、蓋寬饒等坐刺譏辭語爲罪而誅,嘗侍燕從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宣帝作色曰:“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嘆曰:“亂我家者,太子也!”由是疏太子而愛淮陽王,曰:“淮陽王明察好法,宜爲吾子
”而王母張婕妤尤幸
上有意欲用淮陽王代太子,然以少依許氏,俱從微起,故終不背焉
黃龍元年十二月,宣帝崩
癸巳,太子即皇帝位,謁高廟
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初元元年春正月辛丑,孝宣皇帝葬杜陵
賜諸侯王、公主、列侯黃金,吏二千石以下錢、帛,各有差
大赦天下
三月,封皇太后兄侍中中郎將王舜爲安平侯
丙午,立皇后王氏
以三輔、太常、郡國公田及苑可省者振業貧民,訾不滿千錢者賦貸種、食
封外祖父平恩戴侯同產弟子中常侍許嘉爲平恩侯,奉戴侯後
夏四月,詔曰:“朕承先帝之聖緒,獲奉宗宙,戰戰兢兢
間者地數動而未靜,懼於天地之戒,不知所由
方田作時,朕憂蒸庶之失業,臨遣光祿大夫褒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存問耆老、鰥、寡、孤、獨、睏乏、失職之民,延登賢俊,招顯側陋,因覽風俗之化
相、守二千石誠能正躬勞力,宣明教化,以親萬姓,則六合之內和親,庶幾虖無憂矣
《書》不云乎?‘股肱良哉,庶事康哉!’佈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又曰:“關東今年穀不登,民多睏乏
其令郡國被災害甚者毋出租賦
江、海、陂、湖、園、池屬少府者以假貧民,勿租賦
賜宗室有屬籍者馬一匹至二駟,三老、孝者帛五匹,弟者、力田三匹、鰥、寡、孤、獨二匹,吏民五十戶牛、酒
”
六月,以民疾疫,令大官損膳,減樂府員,省苑馬,以振睏乏
秋八月,上郡屬國降胡萬餘人亡入匈奴
九月,關東郡國十一大水,飢,或人相食,轉旁郡錢、谷以相救
詔曰:“間者,陰陽不調,黎民飢寒,無以保治,惟德淺薄,不足以充入舊貫之居
其令諸宮、館希御幸者勿繕治,太僕減穀食馬,水衡省肉食獸
”
二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賜雲陽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
立弟竟爲清河王
三月,立廣陵厲王太子霸爲王
詔罷黃門乘輿狗馬,水衡禁囿、宜春下苑、少府佽飛外池、嚴池田假與貧民
詔曰:“蓋聞賢聖在位,陰陽和,風雨時,日月光,星辰靜,黎庶康寧,考終厥命
今朕恭承天地,託於公侯之上,明不能燭,德不能綏,災異並臻,連年不息
乃二月戊午,地震於隴西郡,毀落太上皇廟殿壁木飾,壞敗道縣城郭官寺及民室屋,壓殺人衆
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天惟降災,震驚朕師
治有大虧,咎至於斯
夙夜兢兢,不通大變,深惟鬱悼,未知其序
間者歲數不登,元元睏乏,不勝飢寒,以陷刑辟,朕甚閔之
郡國被地動災甚者,無出租賦
赦天下
有可蠲除、減省以便萬姓者,條秦,毋有所諱
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舉茂材異等、直言極諫之士,朕將親覽焉
”
夏四月丁巳,立皇太子
賜御史大夫爵關內侯,中二千石右庶長,天下當爲父後者爵一級,列侯錢各二十萬,五大夫十萬
六月,關東飢,齊地人相食
秋七月,詔曰:“歲比災害,民有菜色,慘怛於心
已詔吏虛倉廩,開府庫振救,賜寒者衣
今秋禾麥頗傷
一年中地再動
北海水溢,流殺人民
陰陽不和,其咎安在?公卿將何以憂之?其悉意陳朕過,靡有所諱
”
冬,詔曰:“國之將興,尊師而重傅
故前將軍望之傅朕八年,道以經書,厥功茂焉
其賜爵關內侯,食邑八百戶,朝朔、望
”
十二月,中書令弘恭、石顯等譖望之,令自殺
三年春,令諸侯相位在郡守下
珠厓郡山南縣反,博謀羣臣
待詔賈捐之以爲宜棄珠厓,救民饑饉
乃罷珠厓
夏四月乙未晦,茂陵白鶴館災
”詔曰:“乃者火災降於孝武園館,朕戰慄恐懼
不燭變異,咎在朕躬
羣司又未肯極言朕過,以至於斯,將何以寤焉!百姓仍遭兇厄,無以相振,加以煩擾虖苛吏,拘牽乎微文,不得永終性命,朕甚閔焉
其赦天下
”
夏,旱
立長沙煬王弟宗爲王
封故海昏侯賀子代宗爲侯
六月,詔曰:“蓋聞安民之道,本由陰陽
間者陰陽錯謬,風雨不時
朕之不德,庶幾羣公有敢言朕之過者,今則不然
偷合苟從,未肯極言,朕甚閔焉
惟庶之飢寒,遠離父母、妻子,勞於非業之作,衛於不居之宮,恐非所以佐陰陽之道也
其罷甘泉、建章宮衛,令就農
百官各省費
條奏毋有所諱
有司勉之,毋犯四時之禁
丞相、御史舉天下明陰陽災異者各三人
”於是言事者衆,或進擢召見,人人自以得上意
四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三月,行幸河東,祠后土
赦汾陰徒
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鰥、寡、高年帛
行所過無出租賦
五年春正月,以周子南君爲周承休侯,位次諸侯王
三月,行幸雍,祠五畤
夏四月,有星孛於參
詔曰:“朕之不逮,序位不明,衆僚久曠,未得其人
元元失望,上感皇天,陰陽爲變,咎流萬民,朕甚懼之
乃者關東連遭災害
飢寒疾疫,夭不終命
《詩》不云乎,‘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其令太官毋日殺,所具各減半
乘輿秣馬,無乏正事而已
罷角抵、上林宮、館希御幸者、齊三服官、北假田官、鹽鐵官、常平倉
博士弟子毋置員,以廣學者
賜宗室子有屬籍者馬一匹至二駟,三老、孝者帛,人五匹,弟者、力田三匹,鰥、寡、孤、獨二匹,吏民五十戶牛、酒
”省刑罰七十餘事
除光祿大夫以下至郎中保父母同產之令
令從官給事宮司馬中者,得爲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
冬十二月丁未,御史大夫貢禹卒
衛司馬谷吉使匈奴,不還
永光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效泰畤
赦雲陽徒
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高年帛
行所過毋出租賦
二月,詔丞相、御史舉質樸敦厚遜讓有行者,光祿歲以此科第郎、從宮
三月,詔曰:“五帝、三王任賢使能,以登至平,而今不治者,豈斯民異哉?咎在朕之不明,亡以知賢也
是故壬人在位,而吉士雍蔽
重以周、秦之弊,民漸薄俗,去禮義,觸刑法,豈不哀哉!由此觀之,元元何辜?其赦天下,令厲精自新,各務農畝
無田者皆假之,貸種、食如貧民
賜吏六百石以上爵五大夫,勤事吏二級,民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鰥、寡、孤、獨、高年帛
”是月雨雪,隕霜傷麥稼,秋罷
二年春二月,詔曰:“蓋聞唐、虞象刑而民不犯,殷周法行而奸軌服
今朕獲承高祖之洪業,託位公侯之上,夙夜戰慄,永惟百姓之急,未嘗有忘焉
然而陰陽未調,三光晻昧
元元大困,流散道路,盜賊並興
有司又長殘賊,失牧民之術
是皆朕之不明,政有所虧
咎至於此,朕甚自恥
爲民父母,若是之薄,謂百姓何?其大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鰥、寡、孤、獨、高年、三老、孝弟、力田帛
”又賜諸侯王、公主、列侯黃金,中二千石以下至中都官長吏各有差,吏六百石以上爵五大夫,勤事吏各二級
三月壬戌朔,日有蝕之
詔曰:“朕戰戰慄慄,夙夜思過失,不敢荒寧
惟陰陽不調,未燭其咎,婁敕公卿,日望有效
至今有司執政,未得其中,施與禁切,未合民心,暴猛之俗彌長,和睦之道日衰,百姓愁苦,靡所錯躬
是以氛邪歲增,侵犯太陽,正氣湛掩,日久奪光
乃壬戌,日有蝕之,天見大異,以戒朕躬,朕甚悼焉
其令內郡國舉茂材異等、賢良、直言之士各一人
”
夏六月,詔曰:“間者連年不收,四方鹹困
元元之民,勞於耕耘,又亡成功,困於饑饉,亡以相救
朕爲民父母,德不能覆,而有其刑,甚自傷焉
其赦天下
”
秋七月,西羌反,遣右將軍馮奉世擊之
八月,以太常任千秋爲奮威將軍,別將五校並進
三年春,西羌平,軍罷
三月,立皇子康爲濟陽王
夏四月癸未,大司馬車騎將軍接薨
冬十一月,詔曰:“乃者已醜地動,中冬雨水、大霧,盜賊並起
吏何不以時禁?各悉意對
”
冬,複鹽鐵官、博士弟子員
以用度不足,民多復除,無以給中外徭役
四年春二月,詔曰:“朕承至尊之重,不能燭理百姓,婁遭兇咎
加以邊境不安,師旅在外,賦斂、轉輸,元元騷動,窮困亡聊,犯法抵罪
夫上失其道而繩下以深刑,朕甚痛之
其赦天下,所貸貧民勿收責
”
三月,行幸雍,祠五畤
夏六月甲戌,孝宣園東闕災
戊寅晦,日有蝕之
詔曰:“蓋聞明王在上,忠賢布職,則羣生和樂,方外蒙澤
今朕晻於王道,夙夜憂勞,不通其理,靡瞻不眩,靡聽不惑,是以政令多還,民心未得,邪說空進,事亡成功
此天下所著聞也
公卿大夫好惡不同,或緣奸作邪,侵削細民,元元安所歸命哉!乃六月晦,日有蝕之
《詩》不云乎?‘今此下民,亦孔之哀!’自今以來,公卿大夫其勉思天戒,慎身修永,以輔朕之不逮
直言盡意,無有所諱
”
九月戊子,罷衛思後園及戾園
冬十月乙丑,罷祖宗宙在郡國者
諸陵分屬三輔
以渭城壽陵亭部原上爲初陵
詔曰:“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願也
頃者有司緣臣子之義,奏徙郡國民以奉園陵,令百姓遠棄先祖墳墓,破業失產,親戚別離,人懷思慕之心,家有不安之意
是以東垂被虛耗之害,關中有無聊之民,非久長之策也
《詩》不云乎?‘民亦勞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今所爲初陵者,勿置縣邑,使天下鹹安土樂業,亡有動搖之心
佈告天下,令明知之
”又罷先後父母奉邑
五年春正月,行幸甘泉,效泰畤
三月,上幸河東,祠后土
秋,潁川水出,流殺人民
吏、從官縣被害者與告,士卒遣歸
冬,上幸長楊射熊館,布車騎,大獵
十二月乙酉,毀太上皇、孝惠皇帝寢廟園
建昭元年春三月,上幸雍,祠五畤
秋八月,有白蛾羣飛蔽日,從東都門至枳道
冬,河間王元有罪,廢遷房陵
罷孝文太后、孝昭太后寢園
二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三月,行幸河東,祠后土
益三河大郡太守秩
戶十二萬爲大郡
夏四月,赦天下
六月,立皇子輿爲信都王,閏月丁酉,太皇太后上官氏崩
冬十一月,齊、楚地震,大雨雪,樹折屋壞
淮陽王舅張博、魏君太守京房坐窺道諸侯王以邪意,漏泄省中語,博要斬,房棄市
三年夏,令三輔都尉、大郡都尉秩皆二千石
六月甲辰,丞相玄成薨
秋,使護西域騎都尉甘延壽、副校尉陳湯撟發戊已校尉屯田吏、士及西域胡兵攻郅支單于
冬,斬其首,傳詣京師,縣蠻夷邸門
四年春正月,以誅郅支單于告祠郊廟
赦天下
羣臣上壽
置酒,以其圖書示後宮貴人
夏四月,詔曰:“朕承先帝之休烈,夙夜慄慄,懼不克任
間者陰陽不調,五行失序,百姓饑饉
惟庶之失業,臨遣諫大夫博士賞等二十一人循行天下,存問耆老、鰥、寡、孤、獨、乏困、失職之人,舉茂材特立之士
相、將、九卿,其帥意毋怠,使朕獲觀教化之流焉
”
六月甲申,中山王竟薨
藍田地沙石雍霸水,安陵岸崩雍涇水,水逆流
五年春三月,詔曰:“蓋聞明王之治國也,明好惡而定去就,崇敬讓而民興行,故法設而民不犯,令施而民從
今朕獲保宗廟,兢兢業業,匪敢解怠,德薄明晻,教化淺微
傳不云乎?‘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其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三老、孝弟、力田帛
”又曰:“方春,農桑興,百姓戮力自盡之時也,故是月勞農勸民,無使後時
今不良之吏,覆案小罪,徵召證案,興不急之事,以妨百姓,使失一時之作,亡終歲之功,公卿其明察申敕之
”
夏六月庚申,復戾園
壬申晦,日有蝕之
秋七月庚子,復太上皇寢廟園、原廟,昭靈後、武哀王、昭哀後、衛思後園
竟寧元年春正月,匈奴乎韓邪單于來朝
詔曰:“匈奴郅支單于背叛禮義,既伏其辜,乎韓邪單于不忘恩德,鄉慕禮義,復修朝賀之禮,願保塞傳之無窮,邊垂長無兵革之事
其改元爲竟寧,賜單于待詔掖庭王檣爲閼氏
”
皇太子冠
賜列侯嗣子爵五大夫,天下爲父後者爵一級
二月,御史大夫延壽卒
三月癸未,復孝惠皇帝寢廟園、教文太后、孝昭太后寢園
夏,封騎都尉甘延壽爲列侯
賜副校尉陳湯爵關內侯、黃金百斤
五月壬辰,帝崩於未央宮
毀太上皇、孝惠、孝景皇帝廟
罷孝文、孝昭太后、昭靈後、武哀王、昭哀後寢園
秋七月丙戌,葬渭陵
贊曰:臣外祖兄弟爲元帝侍中,語臣曰:元帝多材藝,善史書
鼓琴瑟,吹洞簫,自度曲,被歌聲,分節度,窮極幼眇
少而好儒,及即位,徵用儒生,委之以政,貢、薛、韋、匡迭爲宰相
而上牽制文義,優遊不斷,孝宣之業衰焉
然寬弘盡下,出於恭儉,號令溫雅,有古之風烈
母曰共哀許皇后,宣帝微時生民間
年二歲,宣帝即位
八歲,立爲太子
壯大,柔仁好儒
見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繩下,大臣楊惲、蓋寬饒等坐刺譏辭語爲罪而誅,嘗侍燕從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宣帝作色曰:“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嘆曰:“亂我家者,太子也!”由是疏太子而愛淮陽王,曰:“淮陽王明察好法,宜爲吾子
”而王母張婕妤尤幸
上有意欲用淮陽王代太子,然以少依許氏,俱從微起,故終不背焉
黃龍元年十二月,宣帝崩
癸巳,太子即皇帝位,謁高廟
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初元元年春正月辛丑,孝宣皇帝葬杜陵
賜諸侯王、公主、列侯黃金,吏二千石以下錢、帛,各有差
大赦天下
三月,封皇太后兄侍中中郎將王舜爲安平侯
丙午,立皇后王氏
以三輔、太常、郡國公田及苑可省者振業貧民,訾不滿千錢者賦貸種、食
封外祖父平恩戴侯同產弟子中常侍許嘉爲平恩侯,奉戴侯後
夏四月,詔曰:“朕承先帝之聖緒,獲奉宗宙,戰戰兢兢
間者地數動而未靜,懼於天地之戒,不知所由
方田作時,朕憂蒸庶之失業,臨遣光祿大夫褒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存問耆老、鰥、寡、孤、獨、睏乏、失職之民,延登賢俊,招顯側陋,因覽風俗之化
相、守二千石誠能正躬勞力,宣明教化,以親萬姓,則六合之內和親,庶幾虖無憂矣
《書》不云乎?‘股肱良哉,庶事康哉!’佈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又曰:“關東今年穀不登,民多睏乏
其令郡國被災害甚者毋出租賦
江、海、陂、湖、園、池屬少府者以假貧民,勿租賦
賜宗室有屬籍者馬一匹至二駟,三老、孝者帛五匹,弟者、力田三匹、鰥、寡、孤、獨二匹,吏民五十戶牛、酒
”
六月,以民疾疫,令大官損膳,減樂府員,省苑馬,以振睏乏
秋八月,上郡屬國降胡萬餘人亡入匈奴
九月,關東郡國十一大水,飢,或人相食,轉旁郡錢、谷以相救
詔曰:“間者,陰陽不調,黎民飢寒,無以保治,惟德淺薄,不足以充入舊貫之居
其令諸宮、館希御幸者勿繕治,太僕減穀食馬,水衡省肉食獸
”
二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賜雲陽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
立弟竟爲清河王
三月,立廣陵厲王太子霸爲王
詔罷黃門乘輿狗馬,水衡禁囿、宜春下苑、少府佽飛外池、嚴池田假與貧民
詔曰:“蓋聞賢聖在位,陰陽和,風雨時,日月光,星辰靜,黎庶康寧,考終厥命
今朕恭承天地,託於公侯之上,明不能燭,德不能綏,災異並臻,連年不息
乃二月戊午,地震於隴西郡,毀落太上皇廟殿壁木飾,壞敗道縣城郭官寺及民室屋,壓殺人衆
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天惟降災,震驚朕師
治有大虧,咎至於斯
夙夜兢兢,不通大變,深惟鬱悼,未知其序
間者歲數不登,元元睏乏,不勝飢寒,以陷刑辟,朕甚閔之
郡國被地動災甚者,無出租賦
赦天下
有可蠲除、減省以便萬姓者,條秦,毋有所諱
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舉茂材異等、直言極諫之士,朕將親覽焉
”
夏四月丁巳,立皇太子
賜御史大夫爵關內侯,中二千石右庶長,天下當爲父後者爵一級,列侯錢各二十萬,五大夫十萬
六月,關東飢,齊地人相食
秋七月,詔曰:“歲比災害,民有菜色,慘怛於心
已詔吏虛倉廩,開府庫振救,賜寒者衣
今秋禾麥頗傷
一年中地再動
北海水溢,流殺人民
陰陽不和,其咎安在?公卿將何以憂之?其悉意陳朕過,靡有所諱
”
冬,詔曰:“國之將興,尊師而重傅
故前將軍望之傅朕八年,道以經書,厥功茂焉
其賜爵關內侯,食邑八百戶,朝朔、望
”
十二月,中書令弘恭、石顯等譖望之,令自殺
三年春,令諸侯相位在郡守下
珠厓郡山南縣反,博謀羣臣
待詔賈捐之以爲宜棄珠厓,救民饑饉
乃罷珠厓
夏四月乙未晦,茂陵白鶴館災
”詔曰:“乃者火災降於孝武園館,朕戰慄恐懼
不燭變異,咎在朕躬
羣司又未肯極言朕過,以至於斯,將何以寤焉!百姓仍遭兇厄,無以相振,加以煩擾虖苛吏,拘牽乎微文,不得永終性命,朕甚閔焉
其赦天下
”
夏,旱
立長沙煬王弟宗爲王
封故海昏侯賀子代宗爲侯
六月,詔曰:“蓋聞安民之道,本由陰陽
間者陰陽錯謬,風雨不時
朕之不德,庶幾羣公有敢言朕之過者,今則不然
偷合苟從,未肯極言,朕甚閔焉
惟庶之飢寒,遠離父母、妻子,勞於非業之作,衛於不居之宮,恐非所以佐陰陽之道也
其罷甘泉、建章宮衛,令就農
百官各省費
條奏毋有所諱
有司勉之,毋犯四時之禁
丞相、御史舉天下明陰陽災異者各三人
”於是言事者衆,或進擢召見,人人自以得上意
四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三月,行幸河東,祠后土
赦汾陰徒
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鰥、寡、高年帛
行所過無出租賦
五年春正月,以周子南君爲周承休侯,位次諸侯王
三月,行幸雍,祠五畤
夏四月,有星孛於參
詔曰:“朕之不逮,序位不明,衆僚久曠,未得其人
元元失望,上感皇天,陰陽爲變,咎流萬民,朕甚懼之
乃者關東連遭災害
飢寒疾疫,夭不終命
《詩》不云乎,‘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其令太官毋日殺,所具各減半
乘輿秣馬,無乏正事而已
罷角抵、上林宮、館希御幸者、齊三服官、北假田官、鹽鐵官、常平倉
博士弟子毋置員,以廣學者
賜宗室子有屬籍者馬一匹至二駟,三老、孝者帛,人五匹,弟者、力田三匹,鰥、寡、孤、獨二匹,吏民五十戶牛、酒
”省刑罰七十餘事
除光祿大夫以下至郎中保父母同產之令
令從官給事宮司馬中者,得爲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
冬十二月丁未,御史大夫貢禹卒
衛司馬谷吉使匈奴,不還
永光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效泰畤
赦雲陽徒
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高年帛
行所過毋出租賦
二月,詔丞相、御史舉質樸敦厚遜讓有行者,光祿歲以此科第郎、從宮
三月,詔曰:“五帝、三王任賢使能,以登至平,而今不治者,豈斯民異哉?咎在朕之不明,亡以知賢也
是故壬人在位,而吉士雍蔽
重以周、秦之弊,民漸薄俗,去禮義,觸刑法,豈不哀哉!由此觀之,元元何辜?其赦天下,令厲精自新,各務農畝
無田者皆假之,貸種、食如貧民
賜吏六百石以上爵五大夫,勤事吏二級,民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鰥、寡、孤、獨、高年帛
”是月雨雪,隕霜傷麥稼,秋罷
二年春二月,詔曰:“蓋聞唐、虞象刑而民不犯,殷周法行而奸軌服
今朕獲承高祖之洪業,託位公侯之上,夙夜戰慄,永惟百姓之急,未嘗有忘焉
然而陰陽未調,三光晻昧
元元大困,流散道路,盜賊並興
有司又長殘賊,失牧民之術
是皆朕之不明,政有所虧
咎至於此,朕甚自恥
爲民父母,若是之薄,謂百姓何?其大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鰥、寡、孤、獨、高年、三老、孝弟、力田帛
”又賜諸侯王、公主、列侯黃金,中二千石以下至中都官長吏各有差,吏六百石以上爵五大夫,勤事吏各二級
三月壬戌朔,日有蝕之
詔曰:“朕戰戰慄慄,夙夜思過失,不敢荒寧
惟陰陽不調,未燭其咎,婁敕公卿,日望有效
至今有司執政,未得其中,施與禁切,未合民心,暴猛之俗彌長,和睦之道日衰,百姓愁苦,靡所錯躬
是以氛邪歲增,侵犯太陽,正氣湛掩,日久奪光
乃壬戌,日有蝕之,天見大異,以戒朕躬,朕甚悼焉
其令內郡國舉茂材異等、賢良、直言之士各一人
”
夏六月,詔曰:“間者連年不收,四方鹹困
元元之民,勞於耕耘,又亡成功,困於饑饉,亡以相救
朕爲民父母,德不能覆,而有其刑,甚自傷焉
其赦天下
”
秋七月,西羌反,遣右將軍馮奉世擊之
八月,以太常任千秋爲奮威將軍,別將五校並進
三年春,西羌平,軍罷
三月,立皇子康爲濟陽王
夏四月癸未,大司馬車騎將軍接薨
冬十一月,詔曰:“乃者已醜地動,中冬雨水、大霧,盜賊並起
吏何不以時禁?各悉意對
”
冬,複鹽鐵官、博士弟子員
以用度不足,民多復除,無以給中外徭役
四年春二月,詔曰:“朕承至尊之重,不能燭理百姓,婁遭兇咎
加以邊境不安,師旅在外,賦斂、轉輸,元元騷動,窮困亡聊,犯法抵罪
夫上失其道而繩下以深刑,朕甚痛之
其赦天下,所貸貧民勿收責
”
三月,行幸雍,祠五畤
夏六月甲戌,孝宣園東闕災
戊寅晦,日有蝕之
詔曰:“蓋聞明王在上,忠賢布職,則羣生和樂,方外蒙澤
今朕晻於王道,夙夜憂勞,不通其理,靡瞻不眩,靡聽不惑,是以政令多還,民心未得,邪說空進,事亡成功
此天下所著聞也
公卿大夫好惡不同,或緣奸作邪,侵削細民,元元安所歸命哉!乃六月晦,日有蝕之
《詩》不云乎?‘今此下民,亦孔之哀!’自今以來,公卿大夫其勉思天戒,慎身修永,以輔朕之不逮
直言盡意,無有所諱
”
九月戊子,罷衛思後園及戾園
冬十月乙丑,罷祖宗宙在郡國者
諸陵分屬三輔
以渭城壽陵亭部原上爲初陵
詔曰:“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願也
頃者有司緣臣子之義,奏徙郡國民以奉園陵,令百姓遠棄先祖墳墓,破業失產,親戚別離,人懷思慕之心,家有不安之意
是以東垂被虛耗之害,關中有無聊之民,非久長之策也
《詩》不云乎?‘民亦勞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今所爲初陵者,勿置縣邑,使天下鹹安土樂業,亡有動搖之心
佈告天下,令明知之
”又罷先後父母奉邑
五年春正月,行幸甘泉,效泰畤
三月,上幸河東,祠后土
秋,潁川水出,流殺人民
吏、從官縣被害者與告,士卒遣歸
冬,上幸長楊射熊館,布車騎,大獵
十二月乙酉,毀太上皇、孝惠皇帝寢廟園
建昭元年春三月,上幸雍,祠五畤
秋八月,有白蛾羣飛蔽日,從東都門至枳道
冬,河間王元有罪,廢遷房陵
罷孝文太后、孝昭太后寢園
二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三月,行幸河東,祠后土
益三河大郡太守秩
戶十二萬爲大郡
夏四月,赦天下
六月,立皇子輿爲信都王,閏月丁酉,太皇太后上官氏崩
冬十一月,齊、楚地震,大雨雪,樹折屋壞
淮陽王舅張博、魏君太守京房坐窺道諸侯王以邪意,漏泄省中語,博要斬,房棄市
三年夏,令三輔都尉、大郡都尉秩皆二千石
六月甲辰,丞相玄成薨
秋,使護西域騎都尉甘延壽、副校尉陳湯撟發戊已校尉屯田吏、士及西域胡兵攻郅支單于
冬,斬其首,傳詣京師,縣蠻夷邸門
四年春正月,以誅郅支單于告祠郊廟
赦天下
羣臣上壽
置酒,以其圖書示後宮貴人
夏四月,詔曰:“朕承先帝之休烈,夙夜慄慄,懼不克任
間者陰陽不調,五行失序,百姓饑饉
惟庶之失業,臨遣諫大夫博士賞等二十一人循行天下,存問耆老、鰥、寡、孤、獨、乏困、失職之人,舉茂材特立之士
相、將、九卿,其帥意毋怠,使朕獲觀教化之流焉
”
六月甲申,中山王竟薨
藍田地沙石雍霸水,安陵岸崩雍涇水,水逆流
五年春三月,詔曰:“蓋聞明王之治國也,明好惡而定去就,崇敬讓而民興行,故法設而民不犯,令施而民從
今朕獲保宗廟,兢兢業業,匪敢解怠,德薄明晻,教化淺微
傳不云乎?‘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其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三老、孝弟、力田帛
”又曰:“方春,農桑興,百姓戮力自盡之時也,故是月勞農勸民,無使後時
今不良之吏,覆案小罪,徵召證案,興不急之事,以妨百姓,使失一時之作,亡終歲之功,公卿其明察申敕之
”
夏六月庚申,復戾園
壬申晦,日有蝕之
秋七月庚子,復太上皇寢廟園、原廟,昭靈後、武哀王、昭哀後、衛思後園
竟寧元年春正月,匈奴乎韓邪單于來朝
詔曰:“匈奴郅支單于背叛禮義,既伏其辜,乎韓邪單于不忘恩德,鄉慕禮義,復修朝賀之禮,願保塞傳之無窮,邊垂長無兵革之事
其改元爲竟寧,賜單于待詔掖庭王檣爲閼氏
”
皇太子冠
賜列侯嗣子爵五大夫,天下爲父後者爵一級
二月,御史大夫延壽卒
三月癸未,復孝惠皇帝寢廟園、教文太后、孝昭太后寢園
夏,封騎都尉甘延壽爲列侯
賜副校尉陳湯爵關內侯、黃金百斤
五月壬辰,帝崩於未央宮
毀太上皇、孝惠、孝景皇帝廟
罷孝文、孝昭太后、昭靈後、武哀王、昭哀後寢園
秋七月丙戌,葬渭陵
贊曰:臣外祖兄弟爲元帝侍中,語臣曰:元帝多材藝,善史書
鼓琴瑟,吹洞簫,自度曲,被歌聲,分節度,窮極幼眇
少而好儒,及即位,徵用儒生,委之以政,貢、薛、韋、匡迭爲宰相
而上牽制文義,優遊不斷,孝宣之業衰焉
然寬弘盡下,出於恭儉,號令溫雅,有古之風烈
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
母曰王皇后,元帝在太子宮生甲觀畫堂,爲世嫡皇孫
宣帝愛之,字曰太孫,常置左右
年三歳而宣帝崩,元帝即位,帝爲太子
壯好經書,寬博謹慎
初居桂宮,上嘗急召,太子出龍樓門,不敢絕馳道,西至直城門,得絕乃度,還入作室門
上遲之,問其故,以狀對
上大説,乃著令,令太子得絕馳道云
其後幸酒,樂燕樂,上不以爲能
而定陶恭王有材藝,母傅昭儀又愛幸,上以故常有意欲以恭王爲嗣
賴侍中史丹護太子家,輔助有力,上亦以先帝尤愛太子,故得無廢
竟寧元年五月,元帝崩
六月己未,太子即皇帝位,謁高廟
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以元舅侍中衛尉陽平侯王鳳爲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
乙未,有司言:「乘輿車、牛馬、禽獸皆非禮,不宜以葬
」奏可
七月,大赦天下
建始元年春正月乙丑,皇曾祖悼考廟災
立故河間王弟上郡庫令良爲王
有星孛于營室
罷上林詔獄
二月,右將軍長史姚尹等使匈奴還,去塞百餘里,暴風火發,燒殺尹等七人
賜諸侯王、丞相、將軍、列侯、王太后、公主、王主、吏二千石黃金,宗室諸官吏千石以下至二百石及宗室子有屬籍者、三老、孝弟力田、鰥寡孤獨錢帛,各有差,吏民五十戶牛酒
詔曰:「乃者火災降於祖廟,有星孛于東方,始正而虧,咎孰大焉!《書》云:『惟先假王正厥事
』群公孜孜,帥先百寮,輔朕不逮
崇寬大,長和睦,凡事恕己,毋行苛刻
其大赦天下,使得自新
」
封舅諸吏光祿大夫關內侯王崇爲安成侯
賜舅王譚、商、立、根、逢時爵關內侯
夏四月,黃霧四塞,博問公卿大夫,無有所諱
六月,有青蠅無萬數集未央宮殿中朝者坐
秋,罷上林宮館希御幸者二十五所
八月,有兩月相承,晨見東方
九月戊子,流星光燭地,長四五丈,委曲蛇形,貫紫宮
十二月,作長安南北郊,罷甘泉、汾陰祠
是日大風,拔甘泉畤中大木十韋以上
郡國被災什四以上,毋收田租
二年春正月,罷雍五畤
辛巳,上始郊祀長安南郊
詔曰:「乃者徙泰畤、后土于南郊、北郊,朕親飭躬,郊祀上帝
皇天報應,神光並見
三輔長無共張繇役之勞,赦奉郊縣長安、長陵及中都官耐罪徒
減天下賦錢,算四十
」
閏月,以渭城延陵亭部爲初陵
二月,詔三輔內郡舉賢良方正各一人
三月,北宮井水溢出
辛丑,上始祠后土于北郊
丙午,立皇后許氏
罷六廄、技巧官
夏,大旱
東平王宇有罪,削樊、亢父縣
秋,罷太子博望苑,以賜宗室朝請者
減乘輿廄馬
三年春三月,赦天下徒
賜孝弟力田爵二級
諸逋租賦所振貸勿收
秋,關內大水
七月,虒上小女陳持弓聞大水至,走入橫城門,闌入尚方掖門,至未央宮鉤盾中
吏民驚上城
九月,詔曰:「乃者郡國被水災,流殺人民,多至千數
京師無故訛言大水至,吏民驚恐,奔走乘城
殆苛暴深刻之吏未息,元元冤失職者眾
遣諫大夫林等循行天下
」
冬十二月戊申朔,日有蝕之
夜,地震未央宮殿中
詔曰:「蓋聞天生眾民,不能相治,爲之立君以統理之
君道得,則草木昆蟲咸得其所;人君不德,謫見天地,災異婁發,以告不治
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乃戊申日蝕地震,朕甚懼焉
公卿其各思朕過失,明白陳之
『女無面從,退有後言
』丞相、御史與將軍、列侯、中二千石及內郡國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之士,詣公車,朕將覽焉
」
越嶲山崩
四年春,罷中書宦官,初置尚書員五人
夏四月,雨雪
五月,中謁者丞陳臨殺司隸校尉轅豐於殿中
秋,桃李實
大水,河決東郡金隄
冬十月,御史大夫尹忠以河決不憂職,自殺
河平元年春三月,詔曰:「河決東郡,流漂二州,校尉王延世隄塞輒平,其改元爲河平
賜天下吏民爵,各有差
」
夏四月己亥晦,日有蝕之,既
詔曰:「朕獲保宗廟,戰戰栗栗,未能奉稱
傳曰:『男教不修,陽事不得,則日爲之蝕
』天著厥異,辜在朕躬
公卿大夫其勉悉心,以輔不逮
百寮各修其職,惇任仁人,退遠殘賊
陳朕過失,無有所諱
」大赦天下
六月,罷典屬國并大鴻臚
秋九月,復太上皇寢廟園
二年春正月,沛郡鐵官冶鐵飛
語在五行志
夏六月,封舅譚、商、立、根、逢時皆爲列侯
三年春二月丙戌,犍爲地震山崩,雍江水,水逆流
秋八月乙卯晦,日有蝕之
光祿大夫劉向校中祕書
謁者陳農使,使求遺書於天下
四年春正月,匈奴單于來朝
赦天下徒,賜孝弟力田爵二級,諸逋租賦所振貸勿收
二月,單于罷歸國
三月癸丑朔,日有蝕之
遣光祿大夫博士嘉等十一人行舉瀕河之郡水所毀傷困乏不能自存者,財振貸
其爲水所流壓死,不能自葬,令郡國給槥櫝葬埋
已葬者與錢,人二千
避水它郡國,在所冗食之,謹遇以文理,無令失職
舉惇厚有行能直言之士
壬申,長陵臨涇岸崩,雍涇水
夏六月庚戌,楚王囂薨
山陽火生石中,改元爲陽朔
陽朔元年
春二月丁未晦,日有蝕之
三月,赦天下徒
冬,京兆尹王章有罪,下獄死
二年春,寒
詔曰:「昔在帝堯立羲、和之官,命以四時之事,令不失其序
故《書》云『黎民於蕃時雍』,明以陰陽爲本也
今公卿大夫或不信陰陽,薄而小之,所奏請多違時政
傳以不知,周行天下,而欲望陰陽和調,豈不謬哉!其務順四時月令
」
三月,大赦天下
夏五月,除吏八百石、五百石秩
秋,關東大水,流民欲入函谷、天井、壺口、五阮關者,勿苛留
遣諫大夫博士分行視
八月甲申,定陶王康薨
九月,奉使者不稱
詔曰:「古之立太學,將以傳先王之業,流化於天下也
儒林之官,四海淵原,宜皆明於古今,溫故知新,通達國體,故謂之博士
否則學者無述焉,爲下所輕,非所以尊道德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丞相、御史其與中二千石、二千石雜舉可充博士位者,使卓然可觀
」
是歳,御史大夫張忠卒
三年春三月壬戌,隕石東郡,八
夏六月,潁川鐵官徒申屠聖等百八十人殺長吏,盜庫兵,自稱將軍,經歷九郡
遣丞相長史、御史中丞逐捕,以軍興從事,皆伏辜
秋八月丁巳,大司馬大將軍王鳳薨
四年春正月,詔曰:「夫洪範八政,以食爲首,斯誠家給刑錯之本也
先帝劭農,薄其租稅,寵其彊力,令與孝弟同科
間者,民彌惰怠,鄉本者少,趨末者眾,將何以矯之?方東作時,其令二千石勉勸農桑,出入阡陌,致勞來之
書不云乎?『服田力嗇,乃亦有秋
』其勗之哉!」
二月,赦天下
秋九月壬申,東平王宇薨
閏月壬戌,御史大夫于永卒
鴻嘉元年春二月,詔曰:「朕承天地,獲保宗廟,明有所蔽,德不能綏,刑罰不中,眾冤失職,趨闕告訴者不絕
是以陰陽錯謬,寒暑失序,日月不光,百姓蒙辜,朕甚閔焉
書不云乎?『即我御事,罔克耆壽,咎在厥躬
』方春生長時,臨遣諫大夫理等舉三輔、三河、弘農冤獄
公卿大夫、部刺史明申敕守相,稱朕意焉
其賜天下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加賜鰥寡孤獨高年帛
逋貸未入者勿收
」
壬午,行幸初陵,赦作徒
以新豐戲鄉爲昌陵縣,奉初陵,賜百戶牛酒
上始爲微行出
冬,黃龍見真定
二年春,行幸雲陽
三月,博士行飲酒禮,有雉蜚集于庭,歷階升堂而雊,後集諸府,又集承明殿
詔曰:「古之選賢,傅納以言,明試以功,故官無廢事,下無逸民,教化流行,風雨和時,百穀用成,眾庶樂業,咸以康寧
朕承鴻業十有餘年,數遭水旱疾疫之災,黎民婁困於飢寒,而望禮義之興,豈不難哉!朕既無以率道,帝王之道日以陵夷,意乃招賢選士之路鬱滯而不通與,將舉者未得其人也?其舉敦厚有行義能直言者,冀聞切言嘉謀,匡朕之不逮
」
夏,徙郡國豪傑貲五百萬以上五千戶于昌陵
賜丞相、御史、將軍、列侯、公主、中二千石冢地、第宅
六月,立中山憲王孫雲客爲廣德王
三年夏四月,赦天下
令吏民得買爵,賈級千錢
大旱
秋八月乙卯,孝景廟闕災
冬十一月甲寅,皇后許氏廢
廣漢男子鄭躬等六十餘人攻官寺,篡囚徒,盜庫兵,自稱山君
四年春正月,詔曰:「數敕有司,務行寬大,而禁苛暴,訖今不改
一人有辜,舉宗拘繫,農民失業,怨恨者眾,傷害和氣,水旱爲災,關東流冗者眾,青、幽、冀部尤劇,朕甚痛焉
未聞在位有惻然者,孰當助朕憂之!已遣使者循行郡國
被災害什四以上,民貲不滿三萬,勿出租賦
逋貸未入,皆勿收
流民欲入關,輒籍內
所之郡國,謹遇以理,務有以全活之,思稱朕意
」
秋,勃海、清河河溢,被災者振貸之
冬,廣漢鄭躬等黨與寖廣,犯歷四縣,眾且萬人
拜河東都尉趙護爲廣漢太守,發郡中及蜀郡合三萬人擊之
或相捕斬,除罪
旬月平,遷護爲執金吾,賜黃金百斤
永始元年春正月癸丑,太官凌室火
戊午,戾后園闕火
夏四月,封婕妤趙氏父臨爲成陽侯
五月,封舅曼子侍中騎都尉光祿大夫王莽爲新都侯
六月丙寅,立皇后趙氏
大赦天下
秋七月,詔曰:「朕執德不固,謀不盡下,過聽將作大匠萬年言昌陵三年可成
作治五年,中陵、司馬殿門內尚未加功
天下虛耗,百姓罷勞,客土疏惡,終不可成
朕惟其難,怛然傷心
夫『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其罷昌陵,及故陵勿徙吏民,令天下毋有動搖之心
」立城陽孝王子俚爲王
八月丁丑,太皇太后王氏崩
二年春正月己丑,大司馬車騎將軍王音薨
二月癸未夜,星隕如雨
乙酉晦,日有蝕之
詔曰:「乃者,龍見于東萊,日有蝕之
天著變異,以顯朕郵,朕甚懼焉
公卿申敕百寮,深思天誡,有可省減便安百姓者,條奏
所振貸貧民,勿收
」又曰:「關東比歳不登,吏民以義收食貧民、入穀物助縣官振贍者,已賜直,其百萬以上,加賜爵右更,欲爲吏補三百石,其吏也遷二等
三十萬以上,賜爵五大夫,吏亦遷二等,民補郎
十萬以上,家無出租賦三歳
萬錢以上,一年
」
冬十一月,行幸雍,祠五畤
十二月,詔曰:「前將作大匠萬年知昌陵卑下,不可爲萬歳居,奏請營作,建置郭邑,妄爲巧詐,積土增高,多賦斂繇役,興卒暴之作
卒徒蒙辜,死者連屬,百姓罷極,天下匱竭
常侍閎前爲大司農中丞,數奏昌陵不可成
侍中衛尉長數白宜早止,徙家反故處
朕以長言下閎章,公卿議者皆合長計
首建至策,閎典主省大費,民以康寧
閎前賜爵關內侯,黃金百斤
其賜長爵關內侯,食邑千戶,閎五百戶
萬年佞邪不忠,毒流眾庶,海內怨望,至今不息,雖蒙赦令,不宜居京師
其徙萬年敦煌郡
」
是歳,御史大夫王駿卒
三年春正月己卯晦,日有蝕之
詔曰:「天災仍重,朕甚懼焉
惟民之失職,臨遣大中大夫嘉等循行天下,存問耆老,民所疾苦
其與部刺史舉惇樸遜讓有行義者各一人
」
冬十月庚辰,皇太后詔有司復甘泉泰畤、汾陰后土、雍五畤、陳倉陳寶祠
語在郊祀志
十一月,尉氏男子樊並等十三人謀反,殺陳留太守,劫略吏民,自稱將軍
徒李譚等五人共格殺並等,皆封爲列侯
十二月,山陽鐵官徒蘇令等二百二十八人攻殺長吏,盜庫兵,自稱將軍,經歷郡國十九,殺東郡太守、汝南都尉
遣丞相長史、御史中丞持節督趣逐捕
汝南太守嚴訢捕斬令等
遷訢爲大司農,賜黃金百斤
四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神光降集紫殿
大赦天下
賜雲陽吏民爵,女子百戶牛酒,鰥寡孤獨高年帛
三月,行幸河東,祠后土,賜吏民如雲陽,行所過無出田租
夏四月癸未,長樂臨華殿、未央宮東司馬門皆災
六月甲午,霸陵園門闕災
出杜陵諸未嘗御者歸家
詔曰:「乃者,地震京師,火災婁降,朕甚懼之
有司其悉心明對厥咎,朕將親覽焉
」
又曰:「聖王明禮制以序尊卑,異車服以章有德,雖有其財,而無其尊,不得踰制,故民興行,上義而下利
方今世俗奢僭罔極,靡有厭足
公卿列侯親屬近臣,四方所則,未聞修身遵禮,同心憂國者也
或乃奢侈逸豫,務廣第宅,治園池,多畜奴婢,被服綺穀,設鐘鼓,備女樂,車服嫁娶葬埋過制
吏民慕效,娅以成俗,而欲望百姓儉節,家給人足,豈不難哉!詩不云乎?『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其申敕有司,以漸禁之
青綠民所常服,且勿止
列侯近臣,各自省改
司隸校尉察不變者
」
秋七月辛未晦,日有蝕之
元延元年春正月己亥朔,日有蝕之
三月,行幸雍,祠五畤
夏四月丁酉,無雲有雷,聲光耀耀,四面下至地,昏止
赦天下
秋七月,有星孛于東井
詔曰:「乃者,日蝕星隕,謫見于天,大異重仍
在位默然,罕有忠言
今孛星見于東井,朕甚懼焉
公卿大夫、博士、議郎其各悉心,惟思變意,明以經對,無有所諱;與內郡國舉方正能直言極諫者各一人,北邊二十二郡舉勇猛知兵法者各一人
」
封蕭相國後喜爲酇侯
冬十二月辛亥,大司馬大將軍王商薨
是歳,昭儀趙氏害後宮皇子
二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三月,行幸河東,祠后土
夏四月,立廣陵孝王子守爲王
冬,行幸長楊宮,從胡客大校獵
宿萯陽宮,賜從官
三年春正月丙寅,蜀郡岷山崩,雍江三日,江水竭
二月,封侍中衛尉淳于長爲定陵侯
三月,行幸雍,祠五畤
四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二月,罷司隸校尉官
三月,行幸河東,祠后土
甘露降京師,賜長安民牛酒
綏和元年春正月,大赦天下
二月癸丑,詔曰:「朕承太祖鴻業,奉宗廟二十五年,德不能綏理宇內,百姓怨望者眾
不蒙天祐,至今未有繼嗣,天下無所係心
觀于往古近事之戒,禍亂之萌,皆由斯焉
定陶王欣於朕爲子,慈仁孝順,可以承天序,繼祭祀
其立欣爲皇太子
封中山王舅諫大夫馮參爲宜鄉侯,益中山國三萬戶,以慰其意
賜諸侯王、列侯金,天下當爲父後者爵,三老、孝弟力田帛,各有差
」
又曰:「蓋聞王者必存二王之後,所以通三統也
昔成湯受命,列爲三代,而祭祀廢絕
考求其後,莫正孔吉
其封吉爲殷紹嘉侯
」三月,進爵爲公,及周承休侯皆爲公,地各百里
行幸雍,祠五畤
夏四月,以大司馬票騎大將軍根爲大司馬,罷將軍官
御史大夫爲大司空,封爲列侯
益大司馬、大司空奉如丞相
秋八月庚戌,中山王興薨
冬十一月,立楚孝王孫景爲定陶王
定陵侯淳于長大逆不道,下獄死
廷尉孔光使持節賜貴人許氏藥,飲藥死
十二月,罷部刺史,更置州牧,秩二千石
二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二月壬子,丞相翟方進薨
三月,行幸河東,祠后土
丙戌,帝崩于未央宮
皇太后詔有司復長安南北郊
四月己卯,葬延陵
母曰王皇后,元帝在太子宮生甲觀畫堂,爲世嫡皇孫
宣帝愛之,字曰太孫,常置左右
年三歳而宣帝崩,元帝即位,帝爲太子
壯好經書,寬博謹慎
初居桂宮,上嘗急召,太子出龍樓門,不敢絕馳道,西至直城門,得絕乃度,還入作室門
上遲之,問其故,以狀對
上大説,乃著令,令太子得絕馳道云
其後幸酒,樂燕樂,上不以爲能
而定陶恭王有材藝,母傅昭儀又愛幸,上以故常有意欲以恭王爲嗣
賴侍中史丹護太子家,輔助有力,上亦以先帝尤愛太子,故得無廢
竟寧元年五月,元帝崩
六月己未,太子即皇帝位,謁高廟
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以元舅侍中衛尉陽平侯王鳳爲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
乙未,有司言:「乘輿車、牛馬、禽獸皆非禮,不宜以葬
」奏可
七月,大赦天下
建始元年春正月乙丑,皇曾祖悼考廟災
立故河間王弟上郡庫令良爲王
有星孛于營室
罷上林詔獄
二月,右將軍長史姚尹等使匈奴還,去塞百餘里,暴風火發,燒殺尹等七人
賜諸侯王、丞相、將軍、列侯、王太后、公主、王主、吏二千石黃金,宗室諸官吏千石以下至二百石及宗室子有屬籍者、三老、孝弟力田、鰥寡孤獨錢帛,各有差,吏民五十戶牛酒
詔曰:「乃者火災降於祖廟,有星孛于東方,始正而虧,咎孰大焉!《書》云:『惟先假王正厥事
』群公孜孜,帥先百寮,輔朕不逮
崇寬大,長和睦,凡事恕己,毋行苛刻
其大赦天下,使得自新
」
封舅諸吏光祿大夫關內侯王崇爲安成侯
賜舅王譚、商、立、根、逢時爵關內侯
夏四月,黃霧四塞,博問公卿大夫,無有所諱
六月,有青蠅無萬數集未央宮殿中朝者坐
秋,罷上林宮館希御幸者二十五所
八月,有兩月相承,晨見東方
九月戊子,流星光燭地,長四五丈,委曲蛇形,貫紫宮
十二月,作長安南北郊,罷甘泉、汾陰祠
是日大風,拔甘泉畤中大木十韋以上
郡國被災什四以上,毋收田租
二年春正月,罷雍五畤
辛巳,上始郊祀長安南郊
詔曰:「乃者徙泰畤、后土于南郊、北郊,朕親飭躬,郊祀上帝
皇天報應,神光並見
三輔長無共張繇役之勞,赦奉郊縣長安、長陵及中都官耐罪徒
減天下賦錢,算四十
」
閏月,以渭城延陵亭部爲初陵
二月,詔三輔內郡舉賢良方正各一人
三月,北宮井水溢出
辛丑,上始祠后土于北郊
丙午,立皇后許氏
罷六廄、技巧官
夏,大旱
東平王宇有罪,削樊、亢父縣
秋,罷太子博望苑,以賜宗室朝請者
減乘輿廄馬
三年春三月,赦天下徒
賜孝弟力田爵二級
諸逋租賦所振貸勿收
秋,關內大水
七月,虒上小女陳持弓聞大水至,走入橫城門,闌入尚方掖門,至未央宮鉤盾中
吏民驚上城
九月,詔曰:「乃者郡國被水災,流殺人民,多至千數
京師無故訛言大水至,吏民驚恐,奔走乘城
殆苛暴深刻之吏未息,元元冤失職者眾
遣諫大夫林等循行天下
」
冬十二月戊申朔,日有蝕之
夜,地震未央宮殿中
詔曰:「蓋聞天生眾民,不能相治,爲之立君以統理之
君道得,則草木昆蟲咸得其所;人君不德,謫見天地,災異婁發,以告不治
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乃戊申日蝕地震,朕甚懼焉
公卿其各思朕過失,明白陳之
『女無面從,退有後言
』丞相、御史與將軍、列侯、中二千石及內郡國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之士,詣公車,朕將覽焉
」
越嶲山崩
四年春,罷中書宦官,初置尚書員五人
夏四月,雨雪
五月,中謁者丞陳臨殺司隸校尉轅豐於殿中
秋,桃李實
大水,河決東郡金隄
冬十月,御史大夫尹忠以河決不憂職,自殺
河平元年春三月,詔曰:「河決東郡,流漂二州,校尉王延世隄塞輒平,其改元爲河平
賜天下吏民爵,各有差
」
夏四月己亥晦,日有蝕之,既
詔曰:「朕獲保宗廟,戰戰栗栗,未能奉稱
傳曰:『男教不修,陽事不得,則日爲之蝕
』天著厥異,辜在朕躬
公卿大夫其勉悉心,以輔不逮
百寮各修其職,惇任仁人,退遠殘賊
陳朕過失,無有所諱
」大赦天下
六月,罷典屬國并大鴻臚
秋九月,復太上皇寢廟園
二年春正月,沛郡鐵官冶鐵飛
語在五行志
夏六月,封舅譚、商、立、根、逢時皆爲列侯
三年春二月丙戌,犍爲地震山崩,雍江水,水逆流
秋八月乙卯晦,日有蝕之
光祿大夫劉向校中祕書
謁者陳農使,使求遺書於天下
四年春正月,匈奴單于來朝
赦天下徒,賜孝弟力田爵二級,諸逋租賦所振貸勿收
二月,單于罷歸國
三月癸丑朔,日有蝕之
遣光祿大夫博士嘉等十一人行舉瀕河之郡水所毀傷困乏不能自存者,財振貸
其爲水所流壓死,不能自葬,令郡國給槥櫝葬埋
已葬者與錢,人二千
避水它郡國,在所冗食之,謹遇以文理,無令失職
舉惇厚有行能直言之士
壬申,長陵臨涇岸崩,雍涇水
夏六月庚戌,楚王囂薨
山陽火生石中,改元爲陽朔
陽朔元年
春二月丁未晦,日有蝕之
三月,赦天下徒
冬,京兆尹王章有罪,下獄死
二年春,寒
詔曰:「昔在帝堯立羲、和之官,命以四時之事,令不失其序
故《書》云『黎民於蕃時雍』,明以陰陽爲本也
今公卿大夫或不信陰陽,薄而小之,所奏請多違時政
傳以不知,周行天下,而欲望陰陽和調,豈不謬哉!其務順四時月令
」
三月,大赦天下
夏五月,除吏八百石、五百石秩
秋,關東大水,流民欲入函谷、天井、壺口、五阮關者,勿苛留
遣諫大夫博士分行視
八月甲申,定陶王康薨
九月,奉使者不稱
詔曰:「古之立太學,將以傳先王之業,流化於天下也
儒林之官,四海淵原,宜皆明於古今,溫故知新,通達國體,故謂之博士
否則學者無述焉,爲下所輕,非所以尊道德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丞相、御史其與中二千石、二千石雜舉可充博士位者,使卓然可觀
」
是歳,御史大夫張忠卒
三年春三月壬戌,隕石東郡,八
夏六月,潁川鐵官徒申屠聖等百八十人殺長吏,盜庫兵,自稱將軍,經歷九郡
遣丞相長史、御史中丞逐捕,以軍興從事,皆伏辜
秋八月丁巳,大司馬大將軍王鳳薨
四年春正月,詔曰:「夫洪範八政,以食爲首,斯誠家給刑錯之本也
先帝劭農,薄其租稅,寵其彊力,令與孝弟同科
間者,民彌惰怠,鄉本者少,趨末者眾,將何以矯之?方東作時,其令二千石勉勸農桑,出入阡陌,致勞來之
書不云乎?『服田力嗇,乃亦有秋
』其勗之哉!」
二月,赦天下
秋九月壬申,東平王宇薨
閏月壬戌,御史大夫于永卒
鴻嘉元年春二月,詔曰:「朕承天地,獲保宗廟,明有所蔽,德不能綏,刑罰不中,眾冤失職,趨闕告訴者不絕
是以陰陽錯謬,寒暑失序,日月不光,百姓蒙辜,朕甚閔焉
書不云乎?『即我御事,罔克耆壽,咎在厥躬
』方春生長時,臨遣諫大夫理等舉三輔、三河、弘農冤獄
公卿大夫、部刺史明申敕守相,稱朕意焉
其賜天下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加賜鰥寡孤獨高年帛
逋貸未入者勿收
」
壬午,行幸初陵,赦作徒
以新豐戲鄉爲昌陵縣,奉初陵,賜百戶牛酒
上始爲微行出
冬,黃龍見真定
二年春,行幸雲陽
三月,博士行飲酒禮,有雉蜚集于庭,歷階升堂而雊,後集諸府,又集承明殿
詔曰:「古之選賢,傅納以言,明試以功,故官無廢事,下無逸民,教化流行,風雨和時,百穀用成,眾庶樂業,咸以康寧
朕承鴻業十有餘年,數遭水旱疾疫之災,黎民婁困於飢寒,而望禮義之興,豈不難哉!朕既無以率道,帝王之道日以陵夷,意乃招賢選士之路鬱滯而不通與,將舉者未得其人也?其舉敦厚有行義能直言者,冀聞切言嘉謀,匡朕之不逮
」
夏,徙郡國豪傑貲五百萬以上五千戶于昌陵
賜丞相、御史、將軍、列侯、公主、中二千石冢地、第宅
六月,立中山憲王孫雲客爲廣德王
三年夏四月,赦天下
令吏民得買爵,賈級千錢
大旱
秋八月乙卯,孝景廟闕災
冬十一月甲寅,皇后許氏廢
廣漢男子鄭躬等六十餘人攻官寺,篡囚徒,盜庫兵,自稱山君
四年春正月,詔曰:「數敕有司,務行寬大,而禁苛暴,訖今不改
一人有辜,舉宗拘繫,農民失業,怨恨者眾,傷害和氣,水旱爲災,關東流冗者眾,青、幽、冀部尤劇,朕甚痛焉
未聞在位有惻然者,孰當助朕憂之!已遣使者循行郡國
被災害什四以上,民貲不滿三萬,勿出租賦
逋貸未入,皆勿收
流民欲入關,輒籍內
所之郡國,謹遇以理,務有以全活之,思稱朕意
」
秋,勃海、清河河溢,被災者振貸之
冬,廣漢鄭躬等黨與寖廣,犯歷四縣,眾且萬人
拜河東都尉趙護爲廣漢太守,發郡中及蜀郡合三萬人擊之
或相捕斬,除罪
旬月平,遷護爲執金吾,賜黃金百斤
永始元年春正月癸丑,太官凌室火
戊午,戾后園闕火
夏四月,封婕妤趙氏父臨爲成陽侯
五月,封舅曼子侍中騎都尉光祿大夫王莽爲新都侯
六月丙寅,立皇后趙氏
大赦天下
秋七月,詔曰:「朕執德不固,謀不盡下,過聽將作大匠萬年言昌陵三年可成
作治五年,中陵、司馬殿門內尚未加功
天下虛耗,百姓罷勞,客土疏惡,終不可成
朕惟其難,怛然傷心
夫『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其罷昌陵,及故陵勿徙吏民,令天下毋有動搖之心
」立城陽孝王子俚爲王
八月丁丑,太皇太后王氏崩
二年春正月己丑,大司馬車騎將軍王音薨
二月癸未夜,星隕如雨
乙酉晦,日有蝕之
詔曰:「乃者,龍見于東萊,日有蝕之
天著變異,以顯朕郵,朕甚懼焉
公卿申敕百寮,深思天誡,有可省減便安百姓者,條奏
所振貸貧民,勿收
」又曰:「關東比歳不登,吏民以義收食貧民、入穀物助縣官振贍者,已賜直,其百萬以上,加賜爵右更,欲爲吏補三百石,其吏也遷二等
三十萬以上,賜爵五大夫,吏亦遷二等,民補郎
十萬以上,家無出租賦三歳
萬錢以上,一年
」
冬十一月,行幸雍,祠五畤
十二月,詔曰:「前將作大匠萬年知昌陵卑下,不可爲萬歳居,奏請營作,建置郭邑,妄爲巧詐,積土增高,多賦斂繇役,興卒暴之作
卒徒蒙辜,死者連屬,百姓罷極,天下匱竭
常侍閎前爲大司農中丞,數奏昌陵不可成
侍中衛尉長數白宜早止,徙家反故處
朕以長言下閎章,公卿議者皆合長計
首建至策,閎典主省大費,民以康寧
閎前賜爵關內侯,黃金百斤
其賜長爵關內侯,食邑千戶,閎五百戶
萬年佞邪不忠,毒流眾庶,海內怨望,至今不息,雖蒙赦令,不宜居京師
其徙萬年敦煌郡
」
是歳,御史大夫王駿卒
三年春正月己卯晦,日有蝕之
詔曰:「天災仍重,朕甚懼焉
惟民之失職,臨遣大中大夫嘉等循行天下,存問耆老,民所疾苦
其與部刺史舉惇樸遜讓有行義者各一人
」
冬十月庚辰,皇太后詔有司復甘泉泰畤、汾陰后土、雍五畤、陳倉陳寶祠
語在郊祀志
十一月,尉氏男子樊並等十三人謀反,殺陳留太守,劫略吏民,自稱將軍
徒李譚等五人共格殺並等,皆封爲列侯
十二月,山陽鐵官徒蘇令等二百二十八人攻殺長吏,盜庫兵,自稱將軍,經歷郡國十九,殺東郡太守、汝南都尉
遣丞相長史、御史中丞持節督趣逐捕
汝南太守嚴訢捕斬令等
遷訢爲大司農,賜黃金百斤
四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神光降集紫殿
大赦天下
賜雲陽吏民爵,女子百戶牛酒,鰥寡孤獨高年帛
三月,行幸河東,祠后土,賜吏民如雲陽,行所過無出田租
夏四月癸未,長樂臨華殿、未央宮東司馬門皆災
六月甲午,霸陵園門闕災
出杜陵諸未嘗御者歸家
詔曰:「乃者,地震京師,火災婁降,朕甚懼之
有司其悉心明對厥咎,朕將親覽焉
」
又曰:「聖王明禮制以序尊卑,異車服以章有德,雖有其財,而無其尊,不得踰制,故民興行,上義而下利
方今世俗奢僭罔極,靡有厭足
公卿列侯親屬近臣,四方所則,未聞修身遵禮,同心憂國者也
或乃奢侈逸豫,務廣第宅,治園池,多畜奴婢,被服綺穀,設鐘鼓,備女樂,車服嫁娶葬埋過制
吏民慕效,娅以成俗,而欲望百姓儉節,家給人足,豈不難哉!詩不云乎?『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其申敕有司,以漸禁之
青綠民所常服,且勿止
列侯近臣,各自省改
司隸校尉察不變者
」
秋七月辛未晦,日有蝕之
元延元年春正月己亥朔,日有蝕之
三月,行幸雍,祠五畤
夏四月丁酉,無雲有雷,聲光耀耀,四面下至地,昏止
赦天下
秋七月,有星孛于東井
詔曰:「乃者,日蝕星隕,謫見于天,大異重仍
在位默然,罕有忠言
今孛星見于東井,朕甚懼焉
公卿大夫、博士、議郎其各悉心,惟思變意,明以經對,無有所諱;與內郡國舉方正能直言極諫者各一人,北邊二十二郡舉勇猛知兵法者各一人
」
封蕭相國後喜爲酇侯
冬十二月辛亥,大司馬大將軍王商薨
是歳,昭儀趙氏害後宮皇子
二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三月,行幸河東,祠后土
夏四月,立廣陵孝王子守爲王
冬,行幸長楊宮,從胡客大校獵
宿萯陽宮,賜從官
三年春正月丙寅,蜀郡岷山崩,雍江三日,江水竭
二月,封侍中衛尉淳于長爲定陵侯
三月,行幸雍,祠五畤
四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二月,罷司隸校尉官
三月,行幸河東,祠后土
甘露降京師,賜長安民牛酒
綏和元年春正月,大赦天下
二月癸丑,詔曰:「朕承太祖鴻業,奉宗廟二十五年,德不能綏理宇內,百姓怨望者眾
不蒙天祐,至今未有繼嗣,天下無所係心
觀于往古近事之戒,禍亂之萌,皆由斯焉
定陶王欣於朕爲子,慈仁孝順,可以承天序,繼祭祀
其立欣爲皇太子
封中山王舅諫大夫馮參爲宜鄉侯,益中山國三萬戶,以慰其意
賜諸侯王、列侯金,天下當爲父後者爵,三老、孝弟力田帛,各有差
」
又曰:「蓋聞王者必存二王之後,所以通三統也
昔成湯受命,列爲三代,而祭祀廢絕
考求其後,莫正孔吉
其封吉爲殷紹嘉侯
」三月,進爵爲公,及周承休侯皆爲公,地各百里
行幸雍,祠五畤
夏四月,以大司馬票騎大將軍根爲大司馬,罷將軍官
御史大夫爲大司空,封爲列侯
益大司馬、大司空奉如丞相
秋八月庚戌,中山王興薨
冬十一月,立楚孝王孫景爲定陶王
定陵侯淳于長大逆不道,下獄死
廷尉孔光使持節賜貴人許氏藥,飲藥死
十二月,罷部刺史,更置州牧,秩二千石
二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二月壬子,丞相翟方進薨
三月,行幸河東,祠后土
丙戌,帝崩于未央宮
皇太后詔有司復長安南北郊
四月己卯,葬延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