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
〔唐〕 六五九 - 七〇〇 年
唐梓州射洪(今屬四川射洪)人,字伯玉。陳元敬子。曾任右拾遺,後人因稱「陳拾遺」。出身豪族,少任俠,成年後發憤攻讀。唐睿宗文明元年(西元六八四年)登進士第(此據趙儋《故右拾遺陳公旌德碑》。按《唐才子傳·巻一·陳子昂傳》云陳拾遺登第在髙宗開耀二年,誤),上書言建唐髙宗陵墓於洛陽,受武則天賞,拜麟臺祕書省正字。武后垂拱二年(西元六八六年)從軍北征,歸朝,補右衞胄曹參軍,遷右拾遺。萬歳通天元年(西元六九六年),從武攸宜北擊契丹,表掌書記,軍中文翰皆委之。立志許國,然不爲所用,貶署軍曹。聖暦元年(西元六九八年),以父老辭官還鄕,旋居父喪。後爲射洪縣令段簡構陷繫獄,憂憤而卒。陳拾遺於襲六朝餘波之初唐詩壇深表不滿,慨嘆「漢魏風骨,晉宋莫傳」,故欲革「采麗競繁」之齊梁詩風,以承建安、正始之詩重比興寄托之傳統(《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陳詩與其詩論相合,代表作爲《感遇》三十八首,反映武周時代之社會現實甚爲廣泛,抨擊時弊亦較深刻,抒寫胸臆之作則慷慨深沉,風格近於阮歩兵《詠懷》。另有《登幽州臺歌》雖僅四句,然爲歴來傳誦之名篇。陳拾遺爲詩主「漢魏風骨」、「興寄」,所爲書疎,亦全用散體,爲唐詩革新先驅,甚得李杜諸人推崇,韓昌黎云:「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髙蹈。」(《薦士》)金元遺山云:「論功若準平呉例,合著黃金鑄子昂。」(《論詩絶句》)其詩文集以四部叢刊本《陳伯玉文集》十巻爲通行,今人徐鵬校點之《陳子昂集》最完備。詩注本有今人彭慶生《陳子昂詩注》。《全唐詩》存詩二巻。《全唐詩外編》補詩一首。生平見唐·盧子潛《陳氏別傳》,《舊唐書·巻一百九十中·〈文苑列傳·陳子昂傳〉》、《新唐書·巻一百〇七·陳子昂傳》。
曉霽望嵩丘,白雲半巖足
氛氳涵翠微,宛如嬴臺曲
故人昔所尚,幽琴歌斷續
變化竟無常,人琴遂兩亡
白雲失處所,夢想曖容光
疇昔疑緣業,儒道兩相妨
前期許幽報,迨此尚茫茫
晤言既已失,感嘆情何一
始憶攜手期,雲臺與峨眉
達兼濟天下,窮獨善其時
諸君推管樂,之子慕巢夷
奈何蒼生望,卒爲黃綬欺
銘鼎功未立,山林事亦微
撫孤一流慟,懷舊日暌違
盧子尚高節,終南臥鬆雪
宋侯逢聖君,驂馭遊青雲
而我獨蹭蹬,語默道猶屯
征戍在遼陽,蹉跎草再黃
丹丘恨不及,白露已蒼蒼
遠聞山陽賦,感涕下沾裳
平生聞高義,書劍百夫雄
言登青雲去,非此白頭翁
胡兵屯塞下,漢騎屬雲中
君爲白馬將,腰佩騂角弓
單于不敢射,天子佇深功
蜀山餘方隱,良會何時同
東山宿昔意,北征非我心
孤負平生願,感涕下沾襟
暮登薊樓上,永望燕山岑
遼海方漫漫,胡沙飛且深
峨眉杳如夢,仙子曷由尋
擊劍起嘆息,白日忽西沈
聞君洛陽使,因子寄南音
四十九變化,一十三死生
翕忽玄黃裏,驅馳風雨情
是非紛妄作,寵辱坐相驚
至人獨幽鑑,窈窕隨昏明
咫尺山河道,軒窗日月庭
別離焉足問,悲樂固能並
我輩何爲爾,棲皇猶未平
金臺可攀陟,寶界絕將迎
戶牖觀天地,階基上杳冥
自超三界樂,安知萬里徵
中國要荒內,人寰宇宙榮
弦望如朝夕,寧嗟蜀道行
幽寂曠日遙,林園轉清密
疲痾澹無豫,獨坐泛瑤瑟
懷挾萬古情,憂虞百年疾
綿綿多滯念,忽忽每如失
緬想赤松遊,高尋白雲逸
榮吝始都喪,幽人遂貞吉
圖書紛滿牀,山水藹盈室
宿昔心所尚,平生自茲畢
願言誰見知,梵筵有同術
八月高秋晚,涼風正蕭瑟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2.32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