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炯
〔唐〕 650 - ? 年
楊炯,華州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唐代詩人。唐初文壇“四傑”之一。他自幼聰明好學,博涉經傳,尤愛學詩詞。唐高宗顯慶四年(659),他10歲應神童試登第,待制弘文館。上元三年(676),再應制舉試及第,補授校書郎。永淳元年(682),中書侍郎薛元超推薦他爲弘文館學士,後遷太子詹事司直。684年,武則天連廢中宗、睿宗,自己臨朝稱制。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楊炯的堂弟楊神讓跟隨徐敬業討伐武則天執政,結果兵敗被殺。楊炯由此事受到牽連,大約在685年被貶爲梓州司法參軍。秩滿後,於天授元年回到洛陽,在司藝館任教。天授三年(692)七月十五日,洛陽宮中拿出盂蘭盆分送佛寺,武則天與羣臣在洛陽城門樓上觀賞,楊炯立即寫成《盂蘭盆賦》一篇,進獻給武則天,極力歌頌武則天的周王朝,並希望武則天“任賢相,淳風俗,遠佞人,措刑獄,省遊宴,披圖策,捐珠璣,寶菽粟”等成爲帝王的風範。大約當年,楊炯調任盈川縣令。他在盈川大約三年多時間,卒於任所。後歸葬於洛陽。705年,中宗復位,曾追贈他爲著作郎。因此後人稱他爲“楊盈川”。
帝堯平百姓,高祖宅三秦
子弟分河嶽,衣冠動縉紳
盛名恆不隕,歷代幾相因
街巷塗山曲,門閭洛水濱
五龍金作友,一子玉爲人
寶劍豐城氣,明珠魏國珍
風標自落落,文質且彬彬
共許刁元亮,同推周伯仁
石城俯天闕,鍾阜對江津
驥足方遐騁,狼心獨未馴
鼓鼙鳴九域,風火集重闉
城勢餘三板,兵威乏四鄰
居然混玉石,直置保鬆筠
耿介酬天子,危言數賊臣
鍾儀琴未奏,蘇武節猶新
受祿寧辭死,揚名不顧身
精誠動天地,忠義感明神
怪鳥俄垂翼,修蛇竟暴鱗
來朝拜休命,述職下樑岷
善政馳金馬,嘉聲繞玉輪
三荊忽有贈,四海更相親
宮徵諧鳴石,光輝掩燭銀
山川遙滿目,零露坐沾巾
友愛光天下,恩波浹後塵
懦夫仰高節,下里繼陽春
幽蘭生矣,於彼朝陽
含雨露之津潤,吸日月之休光
美人愁思兮,採芙蓉於南浦;公子忘憂兮,樹萱草於北堂
雖處幽林與窮谷,不以無人而不芳
甲乙遇災年,周隋送上弦
妖星六丈出,沴氣七重懸
赤縣空無主,蒼生欲問天
龜龍開寶命,雲火昭靈慶
萬物睹真人,千秋逢聖政
祖宗玄澤遠,文武休光盛
大號域中平,皇威天下驚
參辰昭文物,宇宙浹聲名
漢後三章令,周王五伐兵
匈奴窮地角,本自遠正朔
驕子起天街,由來虧禮樂
一衣掃風雨,再戰夷屯剝
清明日月旦,蕭索煙雲渙
寒暑既平分,陰陽復貞觀
惟神諧妙物,乃聖符幽贊
下武發禎祥,平階屬會昌
金泥封日觀,璧水匝明堂
業盛勳華德,興包天地皇
孝思義罔極,易禮光前式
天煥三辰輝,靈書五雲色
敬時窮髮斂,卜代盈千億
五緯聚華軒,重光入望園
公卿論至道,天子拜昌言
雷解初開出,星空即便元
瑤臺涼景薦,銀闕秋陰遍
百戲騁魚龍,千門壯宮殿
深仁洽蠻徼,愷樂周寰縣
宣室召羣臣,明庭禮百神
仰德還符日,沾恩更似春
襄城非牧豎,楚國有巴人
廣溪三峽首,曠望兼川陸
山路繞羊腸,江城鎮魚腹
喬林百丈偃,飛水千尋瀑
驚浪回高天,盤渦轉深谷
漢氏昔雲季,中原爭逐鹿
天下有英雄,襄陽有龍伏
常山集軍旅,永安興版築
池臺忽已傾,邦家遽淪覆
庸才若劉禪,忠佐爲心腹
設險猶可存,當無賈生哭
三峽七百里,唯言巫峽長
重巖窅不極,疊嶂凌蒼蒼
絕壁橫天險,莓苔爛錦章
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傷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呂梁
美人今何在?靈芝徒有芳
山空夜猿嘯,徵客淚沾裳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43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