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文房
〔元〕 ? - ? 年
辛文房,元代﹐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
能诗﹐与王执谦﹑杨载齐名。
有《披沙诗集》﹐已佚。
泰定元年(公元1324)官居省郎之职。
此书成于元成宗大德甲辰(公元1304),共收唐五代诗人传记二百七十八篇,传中附及一百二十,合计三百九十八人。
唐代许多诗人在旧史中无传可稽,辛氏广采资料,“游目简编,宅以史集,或求详累帙,因备先传,撰以成篇,斑斑有据,以悉全时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唐才子传·引》)其中一些史料,例如记载诗人登进士第年等,十分可贵;“传后附以论,多掎摭诗家利病,亦足以津逮艺林”(《四库全书总目》)。
辛氏虽为众多的唐代诗人立传,而其主旨却似乎在因人而品诗,重点在标其诗格,而不在考叙行迹,所以其中叙述诗人生平部分,杂采文集、笔记、小说等,而又缺乏必要的鉴辨,史实的疏误甚多。
相反,辛氏或摘取作家本人及他人诗文,或采择前人旧评,或在前人旧评基础上有所增饰,或自出新意,品评诗歌,则颇具启发性。
所以,“此书的主要价值与其说在提供诗人传记史料方面,倒不如说是在唐诗的品评方面。
”(陶敏、李一飞《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但它毕竟是唯一的一部唐代诗人传记,故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
牟,字贻周,贞元二年张正甫榜进士。
初,学问于江东,家居孝谨,善事继母,奇文异行,闻于京师。
舅给事中袁高,当时专重名,甄拔甚多,而牟未尝干谒,竟捷文场。
始佐六府五公,八迁至检校虞部。
元和五年,拜尚书虞部郎中,转洛阳令、都官郎中,出为泽州刺史。
仕终国子司业。
牟晚从昭义卢从史,从史浸骄,牟度不可谏,即移疾归,居东都别业。
长庆二年卒。
昌黎韩先生为之《墓志》云。
叉,河朔间人,一节士也。
少尚义行侠,傍观切齿,因被酒杀人亡命,会赦乃出。
更改志从学,能博览,工为歌诗,酷好卢仝、孟郊之体,造语幽蹇,议论多出于正。
《冰柱》、《雪车》二篇,含蓄风刺,出二公之右矣。
时樊宗师文亦尚怪,见而独拜之。
恃故时所负,自顾俯仰不能与世合,常破履穿结,筑环堵而居休焉。
闻韩吏部接天下贫士,步而归之,出入门馆无间。
时韩碑铭独唱,润笔之货盈缶,因持案上金数斤而去,曰:"此谀墓中人所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
"愈不能止。
其旷达至此。
初。
玉川子履道守正,反关著述,《春秋》之学,尤所精心,时人不得见其书,惟叉惬意,曾授之以奥旨,后无所传。
叉刚直,能面白人短长,其服义则又弥缝若亲属然。
后以争语不能下客,去游齐鲁,不知所终。
诗二十七篇,今传。
仝,范阳人。
初隐少室山,号玉川子。
家甚贫,惟图书堆积。
后卜居洛城,破屋数间而已。
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
终日苦哦,邻僧送米。
朝廷知其清介之节,凡两备礼征为谏议大夫,不起。
时韩愈为河南令,爱其操,敬待之。
尝为恶少所恐,诉于愈,方为申理,仝复虑盗憎主人,愿罢之,愈益服其度量。
元和间,月蚀,仝赋诗,意讥切当时逆党,愈极称工,余人稍恨之。
时王涯秉政,胥怨于人。
及祸起,仝偶与诸客会食涯书馆中,因留宿,吏卒掩捕,仝曰:"我卢山人也,于众无怨,何罪之有"吏曰:"既云山人,来宰相宅,容非罪乎"苍忙不能自理,竟同甘露之祸。
仝老无发,奄人于脑后加钉。
先是生子名"添丁",人以为谶云。
仝性高古介僻,所见不凡近。
唐诗体无遗,而仝之所作特异,自成一家,语尚奇谲,读者难解,识者易知。
后来仿效比拟,遂为一格宗师。
有集一卷,今传。
古诗云:"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
作书与鲂鱮,相戒慎出入。
"斯所以防前之覆辙也。
仝志怀霜雪,操拟松栢,深造括囊之高,夫何户庭之失。
噫,一蹈非地,旋踵逮殃,玉石俱烂,可不痛哉!
异,睦州人也。
兴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第二人。
少与皇甫湜同砚席,赋性高疏,词调怪涩,虽风骨棱棱,不免枯瘠。
卢仝闻之,颇合己志,愿与结交,遂立同异之论,以诗赠答,有云:"昨日仝不同,异自异,是谓大同而小异。
今日仝自同,异不异,是谓同不往而异不至。
"斯亦怪之甚也。
后不知所终。
集今传世。
系,河中人。
贞元元年进士,与韦应物同时。
有诗名,工古调,善弹琴,好游名山,希踪谢、郭,终身不言禄,禄亦不及之也。
与林栖谷隐之士往还酬酢,兴趣超然。
弟伦,诗亦清丽,有集,并传。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48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