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閼逢攝提格,盡屠維協洽七月,凡五年有奇。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下
◎大曆九年甲寅,公元七七四年
春,正月,壬寅,田神功薨於京師。
澧朗鎮遏使楊猷自澧州沿江而下,擅出境至鄂州,詔聽入朝。
猷遂溯漢江而上,復州、郢州皆閉城自守,山南東道節度使樑崇義發兵備之。
二月,辛未,徐州軍亂,刺史樑乘逾城走。
諫議大夫吳損使吐蕃,留之累年,竟病死虜中。
庚辰,汴宋兵防秋者千五百人,盜庫財潰歸,田神功薨故也。
己丑,以神功弟神玉知汴宋留後。
癸巳,郭子儀入朝,上言:“朔方,國之北門,中間戰士耗散,什纔有一。
今吐蕃兼河、隴之地,雜羌、渾之衆,勢強十倍。
願更於諸道各發精卒,成四、五萬人,則制勝之道必矣。

三月,戊申,以皇女永樂公主許妻魏博節度使田承嗣之子華。
上意欲固結其心,而承嗣益驕慢。
戊午,以澧朗鎮遏使楊猷爲洮州刺史、隴右節度兵馬使。
夏,四月,甲申,郭子儀辭還邠州,復爲上言邊事,至涕泗交流。
壬辰,赦天下。
五月,丙午,楊猷自澧州入朝。
涇原節度使馬璘入朝,諷將士爲己表求平章事。
丙寅,以璘爲左僕射。
六月,盧龍節度使硃泚遣弟滔奉表請入朝,且請自將步騎五千防秋;上許之,仍爲之先築大第於京師以待之。
癸未,興善寺胡僧不空卒,贈開府儀同三司、司空,賜爵肅國公,諡曰大辯正廣智不空三藏和尚。
京師旱,京兆尹黎幹作土龍祈雨,自與巫覡更舞。
彌月不雨,又禱於文宣王。
上聞之,命撤土龍,減膳節用。
秋,七月,戊午,雨。
硃泚入朝,至蔚州,有疾,諸將請還,俟間而行。
泚曰:“死則輿尸而前!”諸將不敢復言。
九月,庚子,至京師,士民觀者如堵。
辛丑,宴泚及將士於延英殿,犒賞之盛,近時未有。
壬寅,回紇擅出鴻臚寺,白晝殺人,有司擒之;上釋不問。
甲辰,命郭子儀、李抱玉、馬璘、硃泚分統諸道防秋之兵。
冬,十月,壬申,信王瑝薨。
乙亥,樑王璿薨。
魏博節度使田承嗣誘昭義將吏使作亂。
◎大曆十年乙卯,公元七七五年
春,正月,丁酉,昭義兵馬使裴志清逐留後薛萼,帥其衆歸承嗣。
承嗣聲言救援,引兵襲相州,取之。
崿奔洺州,上表請入朝,許之。
辛丑,郭子儀入朝。
壬寅,壽王瑁薨。
乙巳,硃泚表請留闕下,以弟滔知幽州、盧龍留後,許之。
昭義裨將薛擇爲相州刺史,薛雄爲衛州刺史,薛堅爲洺州刺史,皆薛嵩之族也。
戊申,上命內侍孫知古如魏州諭田承嗣,使各守封疆;承嗣不奉詔,癸丑,遣大將盧子期取洺州,楊
起昭陽大淵獻十一月,盡閼逢困敦正月,不滿一年。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四
◎建中四年癸亥,公元七八三年
十一月,丁亥,以隴州爲奉義軍,擢皋爲節度使。
泚又使中使劉海廣許皋鳳翔節度使。
皋斬之。
靈武留後杜希全、鹽州刺史戴休顏、夏州刺史時常春會渭北節度使李建徽,合兵萬人入援,將至奉天,上召將相議道所從出。
關播、渾瑊曰:“漠穀道險狹,恐爲賊所邀。
不若自乾陵北過,附柏城而行,營於城東北雞子堆,與城中掎角相應,且分賊勢。
”盧杞曰:“漠谷路近,若爲賊所邀,則城中出兵應接可也。
倘出乾陵,恐驚陵寢。
”瑊曰:“自泚圍城,斬乾陵松柏,以夜繼晝,其驚多矣。
今城中危急,諸道救兵未至,惟希全等來,所繫非輕,若得營據要地,則泚可破也。
”杞曰:“陛下行師,豈比逆賊!若令希全等過之,是自驚陵寢。
”上乃命希全等自漠谷進。
丙子,希全等軍至漠谷,果爲賊所邀,乘高以大弩、巨石擊之,死傷甚衆。
城中出兵應接,爲賊所敗。
是夕,四軍潰,退保邠州。
泚閱其輜重於城下,從官相視失色。
休顏,夏州人也。
泚攻城益急,穿塹環之。
泚移帳於乾陵,下視城中,動靜皆見之。
時遣使環城招誘士民,笑其不識天命。
神策河北行營節度使李晟疾愈,聞上幸奉天,帥衆將奔命。
張孝忠迫於硃滔、王武俊,倚晟爲援,不欲晟行,數沮止之。
晟乃留其子憑,使娶孝忠女爲婦,又解玉帶賂孝忠親信,使說之。
孝忠乃聽晟西歸,遣大將楊榮國將銳兵六百與晟俱。
晟引兵出飛狐道,晝夜兼行,至代州。
丁丑,加晟神策行營節度使。
王武俊、馬寔攻趙州不克。
辛巳,寔歸瀛州,武俊送之五里,犒贈甚厚。
武俊亦歸恆州。
上之出幸奉天也,陝虢觀察使姚明易攵以軍事委都防禦副使張勸,去詣行在。
勸募兵得數萬人。
甲申,以勸爲陝虢節度使。
硃泚攻圍奉天經月,城中資糧俱盡。
上嘗遣健步出城覘賊,其人懇以苦寒爲辭,跪奏乞一襦袴誇。
上爲之尋求不獲,竟憫默而遣之。
時供御纔有糲米二斛,每伺賊之休息,夜,縋人於城外,採蕪菁根而進之。
上召公卿將吏謂曰:“朕以不德,自陷危亡,固其宜也。
公輩無罪,宜早降,以救室家。
”羣臣皆頓首流涕,期盡死力,故將士雖困急而銳氣不衰。
上之幸奉天也,糧料使崔縱勸李懷光令入援,懷光從之。
縱悉斂軍資與懷光皆來。
懷光晝夜倍道,至河中,力疲,休兵三日。
河中尹李齊運傾力犒宴,軍士尚欲遷延。
崔縱先輦貨財渡河,謂衆曰:“至河西,悉以分賜。
”衆利之,西屯蒲城,有衆五萬。
齊運,惲之孫也。
李晟行且收兵,亦自蒲津濟,
起閼逢困敦二月,盡四月,不滿一年。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五
◎興元元年甲子,公元七八四年
二月,戊申,詔贈段秀實太尉,諡曰忠烈,厚恤其家。
時賈隱林已卒,贈左僕射,賞其能直言也。
李希烈將兵五萬圍寧陵,引水灌之。
濮州刺史劉昌以三千人守之。
滑州刺史李澄密遣使請降,上許以澄爲汴滑節度使。
澄猶外事希烈。
希烈疑之,遣養子六百人戍白馬,召澄共攻寧陵。
澄至石柱,使其衆陽驚,燒營而遁。
又諷養子令剽掠,澄悉收斬之,以白希烈,希烈無以罪也。
劉昌守寧陵,凡四十五日不釋甲。
韓滉遣其將王棲曜將兵助劉洽拒希烈,棲曜以強弩數千遊汴水,夜,入寧陵城。
明日,從城上射希烈,及其坐幄。
希烈驚曰:“宣、潤弩手至矣!”遂解圍去。
硃泚既自奉天敗歸,李晟謀取長安。
劉德信與晟俱屯東渭橋,不受晟節制。
晟因德信至營中,數以滬澗之敗及所過剽掠之罪,斬之。
因以數騎馳入德信軍,勞其衆,無敢動者,遂並將之,軍勢益振。
李懷光既脅朝廷逐盧杞等,內不自安,遂有異志。
又惡李晟獨當一面,恐其成功,奏請與晟合軍。
詔許之。
晟與懷光會於咸陽西陳濤斜,築壘未畢,泚衆大至,晟謂懷光曰:“賊若固守宮苑,或曠日持久,未易攻取。
今去其巢穴,敢出求戰,此天以賊賜明公,不可失也!”懷光曰:“軍適至,馬未秣,士未飯,豈可遽戰邪!”晟不得已乃就壁。
晟每與懷光同出軍,懷光軍士多掠人牛馬,晟軍秋毫不犯。
懷光軍士惡其異己,分所獲與之,晟軍終不敢受。
懷光屯咸陽累月,逗留不進。
上屢遣中使趣之,辭以士卒疲弊,且當休息觀釁。
諸將數勸之攻長安,懷光不從,密與硃泚通謀,事蹟頗露。
李晟屢奏,恐其有變,爲所並,請移軍東渭橋。
上猶冀懷光革心,收其力用,寢晟奏不下。
懷光欲緩戰期,且激怒諸軍,奏言:“諸軍糧賜薄,神策獨厚,厚薄不均,難以進戰。
”上以財用方窘,若糧賜皆比神策,則無以給之,不然,又逆懷光意,恐諸軍觖望。
乃遣陸贄詣懷光營宣慰,因召李晟參議其事。
懷光意欲晟自乞減損,使失士心,沮敗其功,乃曰:“將士戰鬥同而糧賜異,何以使之協力!”贄未有言,數顧晟。
晟曰:“公爲元帥,得專號令;晟將一軍,受指蹤而已。
至於增減衣食,公當裁之。
”懷光默然,又不欲自減之,遂止。
時上遣崔漢衡詣吐蕃發兵,吐蕃相尚結贊言:“蕃法發兵,以主兵大臣爲信。
今制書無懷光署名,故不敢進。
”上命陸贄諭懷光,懷光固執以爲不可,曰:“若克京城,吐蕃必縱兵焚掠,誰能遏之!此一害也。
前有敕旨,募士卒克城者人賞百緡,彼發兵五萬
起旃蒙赤奮若八月,盡強圉單閼七月,凡二年。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七
◎貞元元年乙丑,公元七八五年
八月,甲子,詔凡不急之費及人冗食者皆罷之。
馬燧至行營,與諸將謀曰:“長春宮不下,則懷光不可得。
長春宮守備甚嚴,攻之曠日持久,我當身往諭之。
”遂徑造城下,呼懷光守將徐庭光,庭光帥將士羅拜城上。
燧知其心屈,徐謂之曰:“我自朝廷來,可西向受命。
”庭光等復西向拜。
燧曰:“汝曹自祿山已來,徇國立功四十餘年,何忽爲滅族之計!從吾言,非止免禍,富貴可圖也。
”衆不對。
燧披襟曰:“汝不信吾言,何不射我!”將士皆伏泣。
燧曰:“此皆懷光所爲,汝曹無罪。
第堅守勿出。
”皆曰:“諾。

壬申,燧與渾瑊、韓遊瑰軍逼河中,至焦籬堡。
守將尉珪以七百人降。
是夕,懷光舉火,諸營不應。
駱元光在長春宮下,使人招徐庭光。
庭光素輕元光,遣卒罵之,又爲優胡於城上以侮之,且曰:“我降漢將耳!”元光使白燧,燧還至城下,庭光開門降。
燧以數騎入城慰撫,其衆大呼曰:“吾輩復爲王人矣!”渾瑊謂僚佐曰:“始吾謂馬公用兵不吾遠也,今乃知吾不逮多矣!”詔以庭光試殿中監兼御史大夫。
甲戌,燧帥諸軍至河西,河中軍士自相驚曰:“西城擐甲矣!”又曰:“東城娖隊矣!”須臾,軍中皆易其號爲“太平”字。
懷光不知所爲,乃縊而死。
初,懷光之解奉天圍也,上以其子璀爲監察御史,寵待甚厚。
及懷光屯咸陽不進,璀密言於上曰:“臣父必負陛下,願早爲之備。
臣聞君、父一也,但今日之勢,陛下未能誅臣父,而臣父足以危陛下。
陛下待臣厚,臣胡人,性直,故不忍不言耳。
”上驚曰:“知卿大臣愛子,當爲朕委曲彌縫,而密奏之!”對曰:“臣父非不愛臣,臣非不愛其父與宗族也;顧臣力竭,不能回耳。
”上曰:“然則卿以何策自免?”對曰:“臣之進言,非苟求生,臣父敗,則臣與之俱死矣,復有何策哉!使臣賣父求生,陛下亦安用之!”上曰:“卿勿死,爲朕更至咸陽諭卿父,使君臣父子俱全,不亦善乎!”璀至咸陽而還,曰:“無益也,願陛下備之,勿信人言。
臣今往,說諭萬方,臣父言:‘汝小子何知!主上無信,吾非貪寶貴也,直畏死耳,汝豈可陷吾入死地邪!’”及李泌赴陝,上謂之曰:“朕所以再三欲全懷光者,誠惜璀也。
卿至,試爲朕招之。
”對曰:“陛下未幸樑、洋,懷光猶可降也。
今則不然,豈有人臣迫逐其君,而可復立於其朝乎!縱彼顏厚無慚,陛下每視朝,何心見之!臣得入陝,借使懷光請降,臣不敢受,況招之乎!李璀固賢者,必與父俱死矣,
起重光大荒落,盡旃蒙作噩,凡五年。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十一
◎貞元十七年辛巳,公元八零一年
春,正月,甲寅,韓全義至長安,竇文場爲掩其敗跡,上禮遇甚厚。
全義稱足疾,不任朝謁,遣司馬崔放入對。
放爲全義引咎,謝無功,上曰:“全義爲招討使,能招來少誠,其功大矣,何必殺人然後爲功邪!”閏月,甲戌,歸夏州。
韋士宗既入黔州,妄殺將吏,人心大擾。
士宗懼,三月,脫身亡走。
夏,四月,辛亥,以右諫議大夫裴佶爲黔州觀察使。
五月,壬戌朔,日有食之。
朔方邠、寧,慶節度使楊朝晟防秋於寧州,乙酉,薨。
初,渾瑊遣兵馬使李朝寀將兵戌定平。
瑊薨,朝寀請以其衆隸神策軍;詔許之。
楊朝晟疾亟,召僚佐謂曰:“朝晟必不起,朔方命帥多自本軍,雖徇衆情,殊非國體。
寧州刺史劉南金,練習軍旅,宜使攝行軍,且知軍事,比朝遷擇帥,必無虞矣。
”又以手書授監軍劉英倩,英倩以聞。
軍士私議曰:“朝廷命帥,吾納之,即命劉君,吾事之;若命帥於它軍,彼必以其麾下來,吾屬被斥矣,必拒之。

己丑,上遣中使往察軍情,軍中多與南金。
辛卯,上覆遺高品薛盈珍齎詔詣寧州。
六月,甲午,盈珍至軍,宣詔曰:“朝寀所將本朔方軍,今將並之,以壯軍勢,威戎狄,以李朝寀爲使,南金副之,軍中以爲何如?”諸將皆奉詔。
丙申,都虞候史經言於衆曰:“李公命收弓刀而送甲冑二千。
”軍士皆曰:“李公欲內麾下二千爲腹心,吾輩妻子其可保乎!”夜,造劉南金,欲奉以爲帥,南金曰:“節度使固我所欲,然非天子之命則不可,軍中豈無它將乎!衆曰:“弓刀皆爲官所收,惟軍事府尚有甲兵,欲因以集事。
南金曰:“諸君不願朝寀爲帥,宜以情告敕使。
若操甲兵,乃拒詔也。
”命閉門不內。
軍士去,詣兵馬使高固,固逃匿,搜得之。
固曰:“諸君能用吾命則可。
”衆曰:“惟命。
”固曰:“毋殺人,毋掠金帛。
”衆曰:“諾。
”乃共詣監軍,請奏之。
衆曰:“劉君既得朝旨爲副帥,必撓吾事。
”詐稱監軍命,召計事,至而殺之。
戊戌,制以李朝寀爲邠寧節度使。
是日,寧州告變者至,上追還制書,復遣薛盈珍往詗軍情。
壬寅,至軍,軍中以高固爲請,盈珍即以上旨命固知軍事。
或傳戊戌制書至邠州,邠軍惑,不知所從。
奸人乘之,且爲變。
留後孟子周悉內精甲於府廷,日饗士卒,內以悅衆心,外以威奸黨。
邠軍無變,子周之謀也。
李釒奇既執天下利權,以貢獻固主恩,以饋遺結權貴,恃此驕縱,無所忌憚,盜取縣官財,所部官屬無罪受戮者相繼。
浙西布衣崔善貞詣闕上封事
起閼逢閹茂六月,盡上章執徐,凡六年有奇。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十
◎貞元十年甲戌,公元七九四年
六月,壬寅朔,昭義節度使李抱真薨。
其子殿中侍御史緘與抱真從甥元仲經謀,祕不發喪,詐爲抱真表,求以職事授緘。
又詐爲其父書,遣裨將陳榮詣王武俊假貨財。
武俊怒曰:“吾與乃公厚善,欲同獎王室耳,豈與汝同惡邪!聞乃公已亡,乃敢不俟朝命而自立,又敢告我,況有求也!”使榮歸,寄聲質責緘。
昭義步軍都虞候王延貴,汝州樑人也,素以義勇聞。
上知抱真已薨,遣中使第五守進往觀變,且以軍事委王延貴。
守進至上黨,緘稱抱真有疾不能見。
三日,緘乃嚴兵詣守進,守進謂之曰:“朝廷已知相公捐館,令王延貴權知軍事。
侍御宜發喪行服。
”緘愕然,出,謂諸將曰:“朝廷不許緘掌事,諸君意如何?”莫對。
緘懼,乃歸發喪,以使印及管鑰授監軍。
守進召延貴,宣口詔令視事,趣緘赴東都。
元仲經出走,延貴悉歸罪於仲經,捕斬之。
詔以延貴權知昭義軍事。
雲南王異牟尋遣其弟湊羅楝獻地圖、土貢及吐蕃所給金印,請復號南詔。
癸丑,以祠部郎中袁滋爲冊南詔使,賜銀窠金印,文曰:“貞元冊南詔印”。
滋至其國,異牟尋北面跪受冊印,稽首再拜,因與使者宴,出玄宗所賜銀平脫馬頭盤二以示滋。
又指老笛工、歌女曰:“皇帝所賜《龜茲樂》,唯二人在耳。
”滋曰:“南詔當深思祖考,子子孫孫盡忠於唐。
”異牟尋拜曰:“敢不謹承使者之命!”
賜義武節度使張升雲名茂昭。
御史中丞穆贊按度支吏贓罪,裴延齡欲出之,贊不從。
延齡譖之,貶饒州別駕,朝士畏延齡側目。
贊,寧之子也。
韋皋奏破吐蕃於峨和城。
秋,七月,壬申朔,以王延貴爲昭義留後,賜名虔休。
昭義行軍司馬、攝洺州刺史元誼聞虔休爲留後,意不平,表請在以磁、邢、洺別爲一鎮。
昭義精兵多在山東,誼厚賚以悅之。
上屢遣中使諭之,不從。
臨洺守將夏侯仲宣以城歸虔休,虔休遣磁州刺史馬正卿督裨將石定蕃等將兵五千擊洺州。
定蕃帥其衆二千叛歸誼,正卿退還。
詔以誼爲饒州刺史,誼不行。
虔休自將兵攻之,引洺水以灌城。
黃少卿陷欽、橫、潯、貴等州,攻孫公器於邕州。
九月,王虔休破元誼兵,進拔雞澤。
裴延齡奏管官吏太多,自今缺員請且勿補,收其俸以實府庫。
上欲修神龍寺,須五十尺鬆,不可得。
延齡曰:“臣近見同州一谷,木數千株,皆可八十尺。
”上曰:“開元、天寶間求美材於近畿猶不可得,今安得有之?”對曰:“天生珍材,固待聖君乃出,開元、天寶何從得之!”延齡奏:“左藏
起強圉閼八月,盡重光協洽,凡四年有奇。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八
◎貞元三年丁卯,公元七八七年
八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吐蕃尚結贊遣五騎送崔漢衡歸,且上表求和。
至潘原,李觀語之以“有詔不納吐蕃使者”,受其表而卻其人。
初,兵部侍郎、同平章事柳渾與張延賞俱爲相,渾議事數異同,延賞使所親謂曰:“相公舊德,但節言於廟堂,則重位可久。
”渾曰:“爲吾謝張公,柳渾頭可斷,舌不可禁!”由是交惡。
上好文雅縕藉,而渾質直輕侻,無威儀,於上前時發俚語。
上不悅,欲黜爲王府長史,李泌言:“渾褊直無他。
故事,罷相無爲長史者。
”又欲以爲王傅,泌請以爲常侍,上曰:“苟得罷之,無不可者。
”己丑,渾罷爲左散騎常侍。
初,郜國大長公主適駙馬都尉蕭升。
升,復之從兄弟也。
公主不謹,詹事李升、蜀州別駕蕭鼎、彭州司馬李萬、豐陽令韋恪,皆出入主第。
主女爲太子妃,始者上恩禮甚厚,主常直乘肩輿抵東宮。
宗戚皆疾之。
或告主淫亂,且爲厭禱。
上大怒,幽主于禁中,切責太子。
太子不知所對,請與蕭妃離婚。
上召李泌告之,且曰:“舒王近已長立,孝友溫仁。
”泌曰:“何至於是!陛下惟有一子,奈何一旦疑之,欲廢之而立侄,得無失計乎!”上勃然怒曰:“卿何得間人父子!誰語卿舒王爲侄者?”對曰:“陛下自言之。
大曆初,陛下語臣,‘今日得數子’。
臣請其故,陛下言‘昭靖諸子,主上令吾子之。
’今陛下所生之子猶疑之,何有於侄!舒王雖孝,自今陛下宜努力,勿復望其孝矣!”上曰:“卿不愛家族乎?”對曰:“臣惟愛家族,故不敢不盡言。
若畏陛下盛怒而爲曲從,陛下明日悔之,必尤臣雲:‘吾獨任汝爲相,不力諫,使至此,必復殺而子。
’臣老矣,餘年不足惜,若冤殺臣子,使臣以侄爲嗣,臣未知得歆其祀乎!”因嗚咽流涕。
上亦泣曰:“事已如此,使朕如何而可?”對曰:“此大事,願陛下審圖之。
臣始謂陛下聖德,當使海外蠻夷皆戴之如父母,豈謂自有子而疑之至此乎!臣今盡言,不敢避忌諱。
自古父子相疑,未有不亡國覆家者。
陛下記昔在彭原,建寧何故而誅?”上曰:“建寧叔實冤,肅宗性急,譖之者深耳!”泌曰:“臣昔以建寧之故,固辭官爵,誓不近天子左右。
不幸今日復爲陛下相,又睹茲事。
臣在彭原,承恩無比,竟不敢言建寧之冤,及臨辭乃言之,肅宗亦悔而泣。
先帝自建寧之死,常懷危懼,臣亦爲先帝誦《黃臺瓜辭》以防讒構之端。
”上曰:“朕固知之。
”意色稍解,乃曰:“貞觀、開元皆易太子,何故不亡?”對曰:“臣方欲言之。
昔承乾
起玄黓涒灘,盡閼逢閹茂五月,凡二年有奇。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九
◎貞元八年壬申,公元七九二年
春,二月,壬寅,執夢衝,數其罪而斬之。
雲南之路始通。
三月,丁丑,山南東道節度使曹成王皋薨。
宣武節度使劉玄佐有威略,每李納使至,玄佐厚結之,故常得其陰事,先爲之備。
納憚之。
其母雖貴,日織絹一匹,謂玄佐曰:“汝本寒微,天子富貴汝至此,必以死報之!”故玄佐始終不失臣節。
庚午,玄佐薨。
山南東道節度判官李實知留後事,性刻薄,裁損軍士衣食。
鼓角將楊清潭帥衆作亂。
夜焚掠城中,獨不犯曹王皋家。
實逾城走免。
明旦,都將徐誠縋城而入,號令禁遏,然後止。
收清潭等六人斬之。
實歸京師,以爲司農少卿。
實,元慶之玄孫也。
丙子,以荊南節度使樊澤爲山南東道節度使。
初,竇參爲度支轉運使,班宏副之。
參許宏,俟一歲以使職歸之。
歲餘,參無歸意,宏怒。
司農少卿張滂,宏所薦也,參欲使滂分主江、淮鹽鐵,宏不可。
滂知之,亦怨宏。
及參爲上所疏,乃讓度支使於宏,又不欲利權專歸於宏,乃薦滂於上。
以宏判度支,以滂爲戶部侍郎、鹽鐵轉運使,仍隸於宏以悅之。
竇參陰狡而愎,恃權而貪,每遷除,多與族子給事中申議之。
申招權受賂,時人謂之“喜鵲”。
上頗聞之,謂參曰:“申必爲卿累,宜出之以息物議。
”參再三保其無他,申亦不悛。
左金吾大將軍虢王則之,巨之子也,與申善,左諫議大夫、知制誥吳通玄與陸贄不葉,竇申恐贄進用,陰與通玄、則之作謗書以傾贄。
上皆察知其狀。
夏,四月,丁亥,貶則之昭州司馬,通玄泉州司馬,申道州司馬。
尋賜通玄死。
劉玄佐之喪,將佐匿之,稱疾請代,上亦爲之隱,遣使即軍中問:“以陝虢觀察使吳氵奏爲代可乎?”監軍孟介、行軍司馬盧瑗皆以爲便,然後除之。
氵奏行至汜水,玄佐之柩將發,軍中請備儀仗,瑗不許,又令留器用以俟新使。
將士怒。
玄佐之婿及親兵皆被甲,擁玄佐之子士寧釋縗絰,登重榻,自爲留後。
執城將曹金岸、浚儀令李邁,曰:“爾皆請吳湊者!”遂咼之。
盧瑗逃免。
士寧以財賞將士,劫孟介以請於朝。
上以問宰相,竇參曰:“今汴人指李納以邀制命,不許,將合於納。
”庚寅,以士寧爲宣武節度使。
士寧疑宋州刺史崔良佐不附己,託言巡撫,至宋州,以都知兵馬使劉逸準代之。
逸準,正臣之子也。
乙未,貶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竇參爲郴州別駕,貶竇申錦州司戶。
以尚書左丞趙憬、兵部侍郎陸贄併爲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憬,仁本之曾孫也。
張滂請鹽鐵舊簿於班宏,宏不與。
滂與宏
起昭陽單閼,盡著雍涒灘,凡六年。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下
◎長慶三年癸卯,公元八二三年
春,正月,癸未,賜兩軍中尉以下錢。
二月,辛卯,賜統軍、軍使等綿彩、銀器各有差。
戶部侍郎牛僧孺,素爲上所厚。
初,韓弘之子右驍衛將軍公武爲其父謀,以財結中外。
及公武卒,弘繼薨,稚孫紹宗嗣,主藏奴與吏訟於御史府。
上憐之,盡取弘財簿自閱視,凡中外主權,多納弘貨,獨硃句細字曰:“某年月日,送戶部牛侍郎錢千萬,不納。
”上大喜,以示左右曰:“果然,吾不繆知人!”三月,壬戌,以僧孺爲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時僧孺與李德裕皆有入相之望。
德裕出爲浙西觀察使,八年不遷。
以爲李逢吉排己,引僧孺爲相,由是牛、李之怨愈深。
夏,四月,甲午,安南奏陸州獠攻掠州縣。
丙申,賜宣徽院供奉官錢,紫衣者百二十緡,下至承旨各有差。
初,翼城人鄭注,眇小,目下視,而巧譎傾諂,善揣人意,以醫遊四方,羈貧甚。
嘗以藥術幹徐州牙將,牙將悅之,薦於節度使李愬。
愬餌其藥頗驗,遂有寵,署爲牙推,浸預軍政,妄作威福,軍府患之。
監軍王守澄以衆情白愬,請去之,愬曰:“注雖如是,然奇才也,將軍試與之語,苟無可取,去之未晚。
”乃使注往謁守澄,守澄初有難色,不得已見之。
坐語未久,守澄大喜,延之中堂,促膝笑語,恨相見之晚。
明日,謂愬曰:“鄭生誠如公言。
”自是又有寵於守澄,權勢益張,愬署爲巡官,列於賓席。
注既用事,恐牙將薦己者泄其本末,密以它愬,愬殺之。
及守澄入知樞密,挈注以西,爲立居宅,贍給之。
遂薦於上,上亦厚遇之。
自上有疾,守澄專制國事,勢傾中外。
注日夜出入其家,與之謀議,語必通夕,關通賂遺,人莫能突擊其跡。
始則有微賤巧宦之士,或因以求進,數年之後,達官車馬滿其門矣。
工部尚書鄭權,家多姬妾,祿薄不能贍,因注通於守澄以求節鎮。
己酉,以權爲嶺南節度使。
五月,壬申,以尚書左丞柳公綽爲山南東道節度使。
公綽過鄧縣,有二吏,一犯贓,一舞文,衆謂公綽必殺犯贓者。
公綽判曰:“贓吏犯法,法在;奸吏亂法,法亡。
”竟誅舞文者。
丙子,以晉、慈二州爲保義軍,以觀察使李寰爲節度使。
六月,己丑,以吏部侍郎韓愈爲京兆尹。
六軍不敢犯法,私相謂曰:“是尚欲燒佛骨,何可犯也!”
秋,七月,癸亥,嶺南奏黃洞蠻寇邕州,破左江鎮。
丙寅,邕州奏黃洞蠻破欽州千金鎮,刺史楊嶼奔石南砦。
南詔勸利卒,國人請立其弟豐祐。
豐祐勇敢,善用其衆,始慕中國,不與父連名。
八月,癸已,邕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1.88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