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著雍敦牂,尽旃蒙赤奋若,凡八年。
烈祖明皇帝下景初二年(戊午,公元二三八年)
春,正月,帝召司马懿于长安,使将兵四万讨辽东。
议臣或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
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也。
”帝谓懿曰:“公孙渊将何计以待君?”对曰:“渊弃城豫走,上计也;据辽东拒大军,其次也;坐守襄平,此成禽耳。
”帝曰:“然则三者何出?”对曰:“唯明智能审量彼我,乃豫有所割弃。
此既非渊所及,又谓今往孤远,不能支久,必先拒辽水,后守襄平也。
”帝曰:“还往几日?”对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如此,一年足矣。

公孙渊闻之,复遣使称臣,求救于吴。
吴人欲戮其使,羊道曰:“不可,是肆匹夫之怒而捐霸王之计也,不如因而厚之,遣奇兵潜往以要其成。
若魏伐不克,而我军远赴,是恩结遐夷,义形万里;若兵连不解,首尾离隔,则我虏其傍郡,驱略而归,亦足以致天之罚,报雪曩事矣。
”吴主曰:“善!”乃大勒兵谓渊使曰:“请俟后问,当从简书,必与弟同休戚。
”又曰:司马懿所向无前,深为弟忧之。
”帝问于护军将军蒋济曰:“孙权其救辽东乎?”济曰:“彼知官备已固,利不可得,深入则非力所及,浅入则劳而无获;权虽子弟在危,犹将不动,况异域之人,兼以往者之辱乎!今所以外扬此声者,谲其行人,疑之于我,我之不克,冀其折节事己耳。
然沓渚之间,去渊尚远,若大军相守,事不速决,则权之浅规,或得轻兵掩袭,未可测也。

帝问吏部尚书卢毓:“谁可为司徒者?”毓荐处士管宁。
帝不能用,更问其次,对曰:“敦笃至行,则太中大夫韩暨;亮直清方,则司隶校尉崔林;贞固纯粹,则太常常林。
”二月,癸卯,以韩暨为司徒。
汉主立皇后张氏,前后之妹也。
立王贵人子璿为皇太子,瑶为安定王。
大司农河南孟光问太子读书及情性好尚于秘书郎郤正,正曰:“奉亲虔恭,夙夜匪解,有古世子之风;接待群僚,举动出于仁恕。
”光曰:“如君所道,皆家户所有耳;吾今所问,欲知其权略智调何如也。
”正曰:“世子之道,在于承志竭欢,既不得妄有施为,智调藏于胸怀,权略应时而发,此之有无,焉可豫知也!”光知正慎宜,不为放谈,乃曰:“吾好直言,无所回避。
今天下未定,智意为先,智意自然,不可力强致也。
储君读书,宁当效吾等竭力博识以待访问,如博士探策讲试以求爵位邪!当务其急者。
”正深谓光言为然。
正,俭之孙也。
吴人铸当千大钱。
夏,四月,庚子,南乡恭侯韩暨卒。
庚戌,大赦。
六月
起昭阳作噩,尽旃蒙大渊献,凡三年。
邵陵厉公下嘉平五年(癸酉,公元二五三年)
春,正月,朔,蜀大将军费祎与诸将大会于汉寿,郭修在坐;祎欢饮沉醉,修起刺祎,杀之。
祎资性泛爱,不疑于人。
越巂太守张嶷尝以书戒之日:“昔岑彭率师,来歙杖节,咸见害于刺客。
今明将军位尊权重,待信新附太过,宜鉴前事,少以为警。
”祎不从,故及祸。
诏追封郭循为长乐乡侯,使其子袭爵。
王昶、毌丘俭闻东军败,各烧屯走。
朝议欲贬黜诸将,大将军师曰:“我不听公休,以至于此。
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悉宥之。
师弟安东将军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而已。
以诸葛诞为镇南将军,都督豫州;毌丘俭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
是岁,雍州刺史陈泰求敕并州并力讨胡,师从之。
未集,而雁门、新兴二郡胡以远役,遂惊反。
师又谢朝士曰:“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是以人皆愧悦。
习凿齿论曰:司马大将军引二败以为己过,过消而业隆,可谓智矣。
若乃讳败推过,归咎万物,常执其功而隐其丧,上下离心,贤愚解体,谬之甚矣!君人者,苟统斯理而以御国,行失而名扬,兵挫而战胜,虽百败可也,况于再乎!
光禄大夫张缉言于师曰:“恪虽克捷,见诛不久。
”师曰:“何故?”缉曰:“威震其主,功盖一国,求不得死乎!”
二月,吴军还自东兴。
进封太傅恪阳都侯,加荆、扬州牧,督中外诸军事。
恪遂有轻敌之心,复欲出军。
诸大臣以为数出罢劳,同辞谏恪,恪不听。
中散大夫蒋延固争,恪命扶出。
因著论以谕众曰:“凡敌国欲相吞,即仇雠欲相除也。
有仇而长之,祸不在己,则在后人,不可不为远虑也。
昔秦但得关西耳,尚以并吞六国。
今以魏比古之秦,土地数倍;以吴与蜀,比古六国,不能半也。
然今所以能敌之者,但以操时兵众,于今适尽,而后生者未及长大,正是贼衰少未盛之时。
加司马懿先诛王凌,续自陨毙,其子幼弱而专彼大任,虽有智计之士,未得施用。
当今伐之,是其厄会。
圣人急于趋时,诚谓今日。
若顺众人之情,怀偷安之计,以为长江之险可以传世,不论魏之终始而以今日遂轻其后,此吾所以长叹息者也!今闻众人或以百姓尚贫,欲务闲息,此不知虑其大危而爱其小勤者也。
昔汉祖幸已自有三秦之地,何不闭关守险以自娱乐,空出攻楚,身被创痍,介胄生虮虱,将士厌困苦,岂甘锋刃而忘安宁哉?虑于长久不得两存者耳。
每览荆邯说公孙述以进取之图,近见家叔父表陈与贼争竞之计,未尝不喟然叹息也!夙夜反侧,所虑如此,故聊疏愚言,以达二、三君子之末。
若一朝陨没,志画不立,贵令
起昭阳大荒落,尽屠维大渊献,凡七年。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泰始九年(癸巳,公元二七三年)
春,正月,辛酉,密陵元侯郑袤卒。
二月,癸巳,乐陵武公石苞卒。
三月,立皇子只为东海王。
吴以陆抗为大司马、荆州牧。
夏,四月,戊辰朔,日有食之。
初,邓艾之死,人皆冤之,而朝廷无为之辨者。
及帝即位,议郎敦煌段灼上疏曰:“邓艾心怀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三族之诛。
艾性刚急,矜功伐善,不能协同朋类,故莫肯理之。
臣窃以为艾本屯田掌犊人,宠位已极,功名已成,七十老公,复何所求!正以刘禅初降,远郡未附,矫令承制,权安社稷。
钟会有悖逆之心。
畏艾威名,因其疑似,构成其事。
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诚自知奉见先帝,必无当死之理也。
会受诛之后,艾官属将吏,愚戆相聚,自共追艾,破坏槛车,解其囚执。
艾在困地,狼狈失据,未尝与腹心之人有平素之谋,独受腹背之诛,岂不哀哉!陛下龙兴,阐弘大度,谓可听艾归葬旧墓,还其田宅,以平蜀之功继封其后,使艾阖棺定谥,死无所恨,则天下徇名之士,思立功之臣,必投汤火,乐为陛下死矣!”帝善其言而未能从。
会帝问给事中樊建以诸葛亮之治蜀,曰:“吾独不得如亮者而臣之乎?”建稽首曰:“陛下知邓艾之冤而不能直,虽得亮,得无如冯唐之言乎!”帝笑曰:“卿言起我意。
”乃以艾孙朗为郎中。
吴人多言祥瑞者,吴主以问侍中韦昭,昭曰:“此家人筐箧中物耳!”昭领左国史,吴主欲为其父作纪,昭曰:“文皇不登帝位,当为传,不当为纪。
”吴主不悦,渐见责怒。
昭忧惧,自陈衰老,求去侍、史二官,不听。
时有疾病,医药监护,持之益急。
吴主饮群臣酒,不问能否,率以七升为限。
至昭,独以茶代之,后更见逼强。
又酒后常使侍臣嘲弄公卿,发摘私短以为欢;时有愆失,辄见收缚,至于诛戮。
昭以为外相毁伤,内长尤恨,使群臣不睦,不为佳事,故但难问经义而已。
吴主以为不奉诏命,意不忠尽,积前后嫌忿,遂收昭付狱。
昭因狱吏上辞,献所著书,冀以此求免。
而吴主怪其书垢故,更被诘责,遂诛昭,徙其家于零陵。
五月,以何曾领司徒。
六月,乙未,东海王祗卒。
秋,七月,丁酉朔,日有食之。
诏选公卿以下女备六宫,有蔽匿者以不敬论。
采择未毕,权禁天下嫁娶。
帝使杨后择之,后惟取洁白长大而舍其美者。
帝爱卞氏女,欲留之。
后曰:“卞氏三世后族,不可屈以卑位。
”帝怒,乃自择之,中选者以绛纱系臂,公卿之女为三夫人、九嫔、二千石、将、校女补良人以下。
起柔兆困敦,尽重光大荒落,凡六年。
高贵乡公下甘露元年(丙子,公元二五六年)
春,正月,汉姜维进位大将军。
二月,丙辰,帝宴群臣于太极东堂,与诸儒论夏少康、汉高祖优劣,以少康为优。
夏,四月,庚戌,赐大将军昭衮冕之服,赤舄副焉。
丙辰,帝幸太学,与诸儒论《书》、《易》及《礼》,诸儒莫能及。
帝常与中护军司马望、侍中王沈、散骑常侍裴秀、黄门侍郎钟会等讲宴于东堂,并属文论,特加礼异,谓秀为儒林丈人,沈为文籍先生。
帝性急,请召欲速,以望职在外,特给追锋车、虎贲五人,每有集会,辄奔驰而至。
秀,潜之子也。
六月,丙午,改元。
姜维在钟提,议者多以为维力已竭,未能更出。
安西将军邓艾曰:“洮西之败,非小失也,士卒雕残,仓廪空虚,百姓流离。
今以策言之,彼有乘胜之势,我有虚弱之实,一也。
彼上下相习,五兵犀利,我将易兵新,器仗未复,二也。
彼以船行,吾以陆军,劳逸不同,三也。
狄道、陇西、南安、祁山各当有守,彼专为一,我分为四,四也。
从南安、陇西因食羌谷,若趣祁山,熟麦千顷,为之外仓,五也。
贼有黠计,其来必矣。

秋,七月,姜维复率众出祁山,闻邓艾已有备,乃回,从董亭趣南安;艾据武城山以拒之。
维与艾争险不克,其夜,渡渭东行,缘山趣上邽。
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
以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
维与其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期,不至,故败,士卒星散,死者甚众,蜀人由是怨维。
维上书谢,求自贬黜;乃以卫将军行大将军事。
八月,庚午,诏司马昭加号大都督,奏事不名,假黄钺。
癸酉,以太尉司马孚为太傅。
九月,以司徒高柔为太尉。
文钦说吴人以伐魏之利,孙峻使钦与骠骑将军吕扰及车骑将军刘纂、镇南将军硃异、前将军唐咨自江都入淮、泗,以图青、徐。
峻饯之于石头,遇暴疾,以后事付从父弟偏将军纟林。
丁亥,峻卒。
吴人以纟林为侍中、武卫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召吕据等还。
己丑,吴大司马吕岱卒,年九十六。
始岱亲近吴郡徐原,慷慨有才志,岱知其可成,赐巾褠,与共言论,后遂荐拔,官至侍御史。
原性忠壮,好直言。
岱时有得失,原辄谏争,又公论之。
人或以告岱,岱叹曰:“是我所以贵德渊者也!”及原死,岱哭之甚哀,曰:“徐德渊,吕岱之益友,今不幸,岱复于何闻过!”谈者美之。
吕据闻孙纟林代孙峻辅政,大怒,与诸督将连名共表荐滕胤为丞相;纟林更以胤为大司马,代吕岱驻武昌。
据引兵还,使人报胤,欲共废纟林。
冬,十月,丁未,纟林遣从兄宪将兵逆据于江都
起重光大渊献,尽阏逢摄提格,凡四年。
烈祖明皇帝中之上太和五年(辛亥,公元二三一年)
春,二月,吴主假太常潘濬节,使与吕岱督诸军五万人讨五溪蛮。
濬姨史蒋琬为诸葛亮长史,武陵太守卫旍奏濬遣密使与琬相闻,欲有自托之计。
吴主曰:“承明不为此也。
”即封旍表以示濬,而召旍还,免官。
卫温、诸葛直军行经岁,士卒疾疫死者什八九,亶洲绝远,卒不可得至,得夷洲数千人还。
温、直坐无功,诛。
汉丞相亮命李严以中都护署府事。
严更名平。
亮帅诸军入寇,围祁山,以木牛运。
于是大司马曹真有疾,帝命司马懿西屯长安,督将军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以御之。
三月,邵陵元侯曹真卒。
自十月不雨,至于十月。
司马懿使费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馀众悉出,西救祁山。
张郃欲分兵驻雍、郿,懿曰:“料前军能独当之者,将军言是也。
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
”遂进。
亮分兵留攻祁山,自逆懿于上邽。
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邽之东。
懿敛军依险,兵不得交,亮引还。
懿等寻亮后至于卤城。
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不在战,欲以长计制之也。
且祁山知大军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
今亮孤军食少,亦行去矣。
”懿不从,故寻亮。
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
贾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懿病之。
诸将咸请战。
夏,五月,辛已,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
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着三千,懿还保营。
六月,亮以粮尽退军,司马懿遣张郃追之。
郃进至木门,与亮战,蜀人乘高布伏,弓弩乱发,飞矢中郃右膝而卒。
秋,七月,乙酉,皇子殷生,大赦。
黄初以来,诸侯王法禁严切。
吏察之急,至于亲姻皆不敢相通问。
东阿王植上疏曰:“尧之为教,先亲后疏,自近及远。
周文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伏惟陛下资帝唐钦明之德,体文王翼翼之仁,惠洽椒房,恩昭九族,群后百寮,番休递上,执政不废于公朝,下情得展示私室,亲理之路通,庆吊之情展,诚可谓恕己治人,推惠施恩者矣。
至于臣者,人道绝绪,禁锢明时,臣窃自伤也。
不敢乃望交气类,修人事,叙人伦。
近且婚媾不通,兄弟乖绝,吉凶之问塞,庆吊之礼废。
恩纪之违,甚于路人;隔阂之异,殊于胡越。
今臣以一切之制,永无朝觐之望,至于注心皇极,结情紫闼,神明知之矣。
然天实为之,谓之何哉!退惟诸王
起昭阳单阏,尽强图协洽,凡五年。
世祖文皇帝下黄初四年(癸卯,公元二二三年)
春,正月,曹真使张郃击破吴兵,遂夺据江陵中洲。
二月,诸葛亮至永安。
曹仁以步骑数万向濡须,先扬声欲东攻羡溪,硃桓分兵赴之。
既行,仁以大军径进。
桓闻之,追还羡溪兵,兵未到而仁奄至。
时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才五千人,诸将业业各有惧心,桓喻之曰:“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
诸君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谓俱在平原无城隍之守,又谓士卒勇怯齐等故耳。
今仁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
桓与诸君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邪!”桓乃偃旗鼓,外示虚弱以诱致仁。
仁遣其子泰攻濡须城,分遣将军常雕、王双等乘油船别袭中洲。
中洲者,桓部曲妻子所在也。
蒋济曰:“贼据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中,是为自内地狱,危亡之道也。
”仁不从,自将万人留橐皋,为泰等后援。
桓遣别将击雕等而身自拒泰,泰烧营退。
桓遂斩常雕,生虏王双,临陈杀溺死者千馀人。
初,吕蒙病笃,吴王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硃然胆守有馀,愚以为可任。
”硃然者,九真太守硃治姊子也;本姓施氏,治养以为子,时为昭武将军。
蒙卒,吴王假然节,镇江陵。
及曹真等围江陵,破孙盛,吴王遣诸葛瑾等将兵往解围,夏侯尚击却之。
江陵中外断绝,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
真等起土山,凿地道,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隙,攻破魏两屯。
魏兵围然凡六月,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而杀之。
时江水浅狭,夏侯尚欲乘船将步骑入渚中安屯,作浮桥,南北往来,议者多以为城必可拔。
董昭上疏曰:“武皇帝智勇过人,而用兵畏敌,不敢轻之若此也。
夫兵好进恶退,常然之数。
平地无险,犹尚艰难,就当深入,还道宜利,兵有进退,不可如意。
今屯渚中,至深也;浮桥而济,至危也;一道而行,至狭也。
三者,兵家所忌,而今行之,贼频攻桥,误有漏失,渚中精锐非魏之有,将转化为吴矣。
臣私戚之,忘寝与食,而议者怡然不以为忧,岂不惑哉!加江水向长,一旦暴增,何以防御!就不破贼,尚当自完,奈何乘危,不以为惧!惟陛下察之。
”帝即诏尚等促出,吴人两头并前,魏兵一道引去,不时得泄,仅而获济。
吴将潘璋已作荻筏,欲以烧浮桥,会尚退而止。
后旬日,江水
起玄黓敦牂,尽瘀逢涒滩,凡三年。
元皇帝下景元三年(壬午,公元二六二年)
秋,八月,乙酉,吴主立皇后硃氏,硃公主之女也。
戊子,立子л为太子。
汉大将军姜维将出军,右车骑将军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
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将何以存!”冬,十月,维入寇洮阳,邓艾与战于侯和,破之,维退住沓中。
初,维以羁旅依汉,身受重任,兴兵累年,功绩不立。
黄皓用事于中,与右大将军阎宇亲善,阴欲废维树宇。
维知之,言于汉主曰:“皓奸巧专恣,将败国家,请杀之!”汉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每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维见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汉主敕皓诣维陈谢。
维由是自疑惧,返自洮阳,因求种麦沓中,不敢归成都。
吴主以濮阳兴为丞相,廷尉丁密、光禄勋孟宗为左右御史大夫。
初,兴为会稽太守,吴主在会稽,兴遇之厚;左将军张布尝为会稽王左右督将,故吴主即位,二人皆贵宠用事;布典宫省,兴关军国,以佞巧更相表里,吴人失望。
吴主喜读书,欲与博士祭酒韦昭、博士盛冲讲论,张布以昭、冲切直,恐其入侍,言己阴过,固谏止之。
吴主曰:“孤之涉学,群书略遍,但欲与昭等讲习旧闻,亦何所损!君特当恐昭等道臣下奸慝,故不欲令入耳。
如此之事,孤已自备之,不须昭等然后乃解也。
”布惶恐陈谢,且言惧妨政事。
吴主曰:“王务、学业,其流各异,不相妨也。
此无所为非,而君以为不宜,是以孤有所及耳。
不图君今日在事更行此于孤也,良甚不取!”布拜表叩头。
吴主曰:“聊相开悟耳,何至叩头乎!如君之忠诚,远近所知,吾今日之巍巍,皆君之功也。
《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终之实难,君其终之!”然吴主恐布疑惧,卒如布意,废其讲业,不复使昭等入。
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与陈留阮籍、籍兄子咸、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特相友善,号竹林七贤。
皆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
阮籍为步兵校尉,其母卒,籍方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毁瘠骨立。
居丧,饮酒无异平日。
司隶校尉何曾恶之,面质籍于司马昭座曰:“卿纵情、背礼、败俗之人,今忠贤执政、综核名实,若卿之曹,不可长也!”因谓昭曰:“公方以孝治天下,而听阮籍以重哀饮酒食肉于公座,何以训人!宜摈之四裔,无令污染华夏。
”昭爱籍才,常拥护之。
曾,夔之子也。
阮咸素幸姑婢;姑将婢去,咸方对客,遽借客马而追之,累骑而还
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踊跃,得未曾有。
所以者何。
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授记作佛,而我等不与斯事,甚自感伤、失于如来无量知见。
世尊,我常独处山林树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
所以者何。
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脱。
然我等不解方便随宜所说,初闻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证。
世尊,我从昔来,终日竟夜、每自克责。
而今从佛,闻所未闻、未曾有法,断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隐。
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闻是法音, 得所未曾有, 心怀大欢喜, 疑网皆已除。
  昔来蒙佛教, 不失于大乘, 佛音甚稀有, 能除众生恼,
  我已得漏尽, 闻亦除忧恼。
我处于山谷, 或在树林下,
  若坐若经行, 常思惟是事, 呜呼深自责, 云何而自欺。
  我等亦佛子, 同入无漏法, 不能于未来、 演说无上道。
  金色三十二, 十力诸解脱, 同共一法中, 而不得此事,
  八十种妙好, 十八不共法, 如是等功德, 而我皆已失,
  我独经行时, 见佛在大众, 名闻满十方, 广饶益众生。
  自惟失此利, 我为自欺诳。
我常于日夜, 每思惟是事,
  欲以问世尊, 为失为不失, 我常见世尊, 称赞诸菩萨,
  以是于日夜, 筹量此是事。
今闻佛音声, 随宜而说法,
  无漏难思议, 令众至道场。
我本著邪见, 为诸梵志师,
  世尊知我心, 拔邪说涅槃。
我悉除邪见, 于空法得证,
  尔时心自谓, 得至于灭度。
而今乃自觉, 非是实灭度,
  若得作佛时, 具三十二相, 天人夜叉众、 龙神等恭敬,
  是时乃可谓, 永尽灭无余。
佛于大众中, 说我当作佛,
  闻如是法音, 疑悔悉已除。
初闻佛所说, 心中大惊疑,
  将非魔作佛, 恼乱我心耶。
佛以种种缘、 譬喻巧言说,
  其心安如海, 我闻疑网断。
佛说过去世、 无量灭度佛,
  安住方便中, 亦皆说是法。
现在未来佛, 其数无有量,
  亦以诸方便, 演说如是法。
如今者世尊, 从生及出家、
  得道转法錀, 亦以方便说。
世尊说实道, 波旬无此事,
  以是我定知、 非是魔作佛。
起旃蒙作噩,尽玄黓执徐,凡八年。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泰始元年(乙酉,公元二六五年)
春,三月,吴主使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洪璆与徐绍、孙彧偕来报聘。
绍行至濡须,有言绍誉中国之美者,吴主怒,追还,杀之。
夏,四月,吴改元甘露。
五月,魏帝加文王殊礼,进王妃曰后,世子曰太子。
癸未,大赦。
秋,七月,吴主逼杀景皇后,迁景帝四子于吴;寻又杀其长者二人。
八月,辛卯,文王卒,太子嗣为相国、晋王。
九月,乙未,大赦。
戊子,以魏司徒何曾为晋丞相;癸亥,以骠骑将军司马望为司徒。
乙亥,葬文王于崇阳陵。
冬,吴西陵督步阐表请吴主徙都武昌;吴主从之,使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诸葛靓守建业。
阐,骘之子也。
十二月,壬戌,魏帝禅位于晋;甲子,出舍于金墉城。
太傅司马孚拜辞,执帝手,流涕歔欷不自胜,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
”丙寅,王即皇帝位,大赦,改元。
丁卯,奉魏帝为陈留王,即宫于鄴;优崇之礼,皆仿魏初故事。
魏氏诸王皆降为候。
追尊宣王为宣皇帝,景王为景皇帝,文王为文皇帝。
尊王太后曰皇太后。
封皇叔祖父孚为安平王,叔父干为平原王、亮为扶风王、伷为东莞王、骏为汝阴王、肜为梁王、伦为琅邪王,弟攸为齐王、鉴为乐安王、机为燕王,又封群从司徒望等十七人皆为王。
以石苞为大司马,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何曾为太尉,贾充为车骑将军,王沈为骠骑将军。
其馀文武增位进爵有差。
乙亥,以安平王孚为太宰,都督中外诸军事。
未几,又以车骑将军陈骞为大将军,与司徒义阳王望、司空荀顗,凡八公,同时并置。
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又招诸王皆得自选国中长吏;卫将军齐王攸独不敢,皆令上请。
诏除魏宗室禁锢,罢部曲将及长吏纳质任。
帝承魏氏刻薄奢侈之后,欲矫以仁俭,太常丞许奇,允之子也,帝将有事于太庙,朝议以奇父受诛,不宜接近左右,请出为外官;帝乃追述允之夙望,称奇之才,擢为祠部郎。
有司言御牛青丝纼断,诏以青麻代之。
初置谏官,以散骑常侍傅玄、皇甫陶为之。
玄,干之子也。
玄以魏末士风颓敝,上疏曰:“臣闻先王之御天下,教化隆于上,清议行于下。
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其后纲维不摄,放诞盈朝,遂使天下无复清议。
陛下龙兴受禅,弘尧、舜之化,惟未举清远有礼之臣以敦风节,未退虚鄙之士以惩不恪,臣是以犹敢有言。
”上嘉纳其言,使玄草诏进之,然亦不能革也。
初,汉征西将军司马钧生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1.46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