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妝眞態,不作鉛華御。
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
黃昏院落,無處着清香,風細細,雪垂垂,何況江頭路。
月邊疎影,夢到消魂處。
結子欲黃時,又須作廉纖細雨。
孤芳一世,供斷有情愁,消瘦損,東陽也,試問花知否?
德也狂生耳。
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
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
君不見,月如水。
共君此夜須沉醉。
且由他、蛾眉謠諑,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
尋思起、從頭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裏。
然諾重,君須記。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
治則復經,兩疑則惑矣。
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
今諸侯異政,百家異説,則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亂。
亂國之君,亂家之人,此其誠心,莫不求正而以自爲也。
妒繆於道,而人誘其所迨也。
私其所積,唯恐聞其惡也。
倚其所私,以觀異術,唯恐聞其美也。
是以與治雖走,而是己不輟也。
豈不蔽於一曲,而失正求也哉!心不使焉,則白黑在前而目不見,雷鼓在側而耳不聞,況於使者乎?德道之人,亂國之君非之上,亂家之人非之下,豈不哀哉!
故爲蔽:欲爲蔽,惡爲蔽,始爲蔽,終爲蔽,遠爲蔽,近爲蔽,博爲蔽,淺爲蔽,古爲蔽,今爲蔽。
凡萬物異則莫不相爲蔽,此心術之公患也。
昔人君之蔽者,夏桀殷紂是也。
桀蔽於末喜斯觀,而不知關龍逢,以惑其心,而亂其行。
紂蔽於妲己、飛廉,而不知微子啟,以惑其心,而亂其行。
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賢良退處而隱逃,此其所以喪九牧之地,而虛宗廟之國也。
桀死於鬲山,紂縣於赤旆。
身不先知,人又莫之諫,此蔽塞之禍也。
成湯監於夏桀,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長用伊尹,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夏王而受九有也。
文王監於殷紂,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長用呂望,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
遠方莫不致其珍;故目視備色,耳聽備聲,口食備味,形居備宮,名受備號,生則天下歌,死則四海哭。
夫是之謂至盛。
詩曰:「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
有鳳有凰,樂帝之心。」此不蔽之福也。
昔人臣之蔽者,唐鞅奚齊是也。
唐鞅蔽於欲權而逐載子,奚齊蔽於欲國而罪申生;唐鞅戮於宋,奚齊戮於晉。
逐賢相而罪孝兄,身爲刑戮,然而不知,此蔽塞之禍也。
故以貪鄙、背叛、爭權而不危辱滅亡者,自古及今,未嘗有之也。
鮑叔、甯戚、隰朋仁知且不蔽,故能持管仲,而名利福祿與管仲齊。
召公、呂望仁知且不蔽,故能持周公而名利福祿與周公齊。
傳曰:「知賢之爲明,輔賢之謂能,勉之彊之,其福必長。」此之謂也。
此不蔽之福也。
昔賓孟之蔽者,亂家是也。
墨子蔽於用而不知文。
宋子蔽於欲而不知得。
慎子蔽於法而不知賢。
申子蔽於埶而不知知。
惠子蔽於辭而不知實。
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
故由用謂之道,盡利矣。
由欲謂之道,盡嗛矣。
由法謂之道,盡數矣。
由埶謂之道,盡便矣。
由辭謂之道,盡論矣。
由天謂之道,盡因矣。
此數具者,皆道之一隅也。
夫道者體常而盡變,一隅不足以舉之。
曲知之人,觀於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識也。
故以爲足而飾之,內以自亂,外以惑人,上以蔽下,下
燕臺一望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侵胡月,海畔雲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聖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
一團團、逐對成毬。
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
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
嘆今生、誰拾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之子于歸,遠送於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飛,頡之頏之。
之子于歸,遠於將之。
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
之子于歸,遠送於南。
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淵。
終溫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9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