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之所載,六合之間,四海之內,照之以日月,經之以星辰,紀之以四時,要之以太歲,神靈所生,其物異形,或天或壽,唯聖人能通其道。
海外自西南陬至東南陬者。
結匈國在其西南,其爲人結匈。
南山在其東南。
自此山來,蟲爲蛇,蛇號爲魚。
一曰南山在結匈東南。
比翼鳥在其東,其爲鳥青、赤,兩鳥比翼。
一曰在南山東。
羽民國在其東南,其爲人長,身生羽。
一曰在比翼鳥東南,其爲人長頰。
有神人二八,連臂,爲帝司夜於此野。
在羽民東。
其爲小人頰赤肩。
盡十六人。
畢方鳥在其東,青水西,其爲鳥人面一腳。
一曰在二八神東。
讙頭國在其南,其爲人人面有翼,鳥喙,方捕魚。
一曰在畢方東。
或曰讙朱國。
厭火國在其國南,獸身黑色。
生火出其口中。
一曰在讙朱東。
三株樹在厭火北,生赤水上,其爲樹如柏,葉皆爲珠。
一曰其爲樹若彗。
三苗國在赤水東,其爲人相隨。
一曰三毛國。
臷國在其東,其爲人黃,能操弓射蛇。
一曰臷國在三毛東。
貫匈國在其東,其爲人匈有竅。
一曰在臷國東。
交脛國在其東,其爲大交脛。
一曰在穿匈東。
不死民在其東,其爲人黑色,壽,不死。
一曰在穿匈國東。
歧舌國在其東。
一曰在不死民東。
崑崙虛在其東,虛四方。
一曰在歧舌東,爲虛四方。
羿與鑿齒戰於壽華之野,羿射殺之。
在崑崙虛東。
羿持弓矢,鑿齒持盾。
一曰戈。
三首國在其東,其爲人一身三首。
周饒國在東,其爲人短小,冠帶。
一曰周饒國在三首東。
長臂國在其東,捕魚水中,兩手保操一魚。
一曰在周饒東,捕魚海中。
狄山,帝堯葬於陽,帝嚳葬於陰。
爰有熊、羆、文虎、蜼、豹、離朱、視肉;籲咽、文王皆葬其所。
一曰湯山。
一曰爰有熊、羆、文虎、蜼、豹、離朱、【丘鳥】久、視肉、虖交。
其範林方三百里。
南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
中山經薄山之首,曰甘棗之山,共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河。
其上多杻木。
其下有草焉,葵本而杏葉。
黃華而莢實,名曰籜,可以已懵。
有獸焉,其狀如囗鼠而文題,其名曰㔮,食之已癭。
又東二十里,曰歷兒之山,其上多囗,多杤木,是木也,方莖而員葉,黃華而毛,其實如揀,服之不忘。
又東十五里,曰渠豬之山,其上多竹,渠豬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河。
其中是多豪魚,狀如鮪,赤喙尾赤羽,可以已白癬。
又東三十五里,曰蔥聾之山,其中多大谷,是多白堊,黑、青、黃堊。
又東十五里,曰涹山,其上多赤銅,其陰多鐵。
又東七十里,曰脫扈之山。
有草焉,其狀如葵葉而赤華,莢實,實如棕莢,名曰植褚,可以已癙,食之不眯。
又東二十里,曰金星之山,多天嬰,其狀如龍骨,可以已痤。
又東七十里,曰泰威之山。
其中有谷,曰梟谷,其中多鐵。
又東十五里,曰囗谷之山。
其中多赤銅。
又東百二十里,曰吳林之山,其中多囗草。
又北三十里,曰牛首之山。
有草焉,名曰鬼草,其葉如葵而赤莖,其秀如禾,服之不憂。
勞水出焉,而西流注於囗水,是多飛魚,其狀如鮒魚,食之已痔衕。
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楮。
有獸焉,其狀如狸,而白尾有鬣,名曰朏朏,養之可以已憂。
又北五十二里,曰合谷之山,是多薝棘。
又北三十五里,曰陰山,多礪石、文石。
少水出焉,其中多雕棠,其葉如榆葉而方,其實如赤菽,食之已聾。
又東北四百里,曰鼓鐙之山,多赤銅。
有草焉,名曰榮草,其葉如柳,其本如雞卵,莨之已風。
凡薄山之首,白甘棗之山至於鼓鐙之山,凡十五山,六千六百七十里。
歷兒、冢也,其祠禮:毛,太牢之具,縣以吉玉。
其餘十三者,毛用一羊,縣嬰用桑封,瘞而不糈。
桑封者,桑主也,方其下而銳其上,而中穿之加金。
中次二經注山之首,曰輝諸之山,其上多桑,其獸多閭麋,其鳥多鶡。
又西南二百里,曰發視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礪。
即魚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伊水。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其上多金玉而無草木。
又西三百里,曰鮮山,多金玉,無草木,鮮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伊水。
其中多鳴蛇,其狀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見則其邑大旱。
又西三百里,曰陽山,多石,無草木。
陽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伊水。
其中多化蛇,其狀如人面而豺身,鳥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見其邑大水。
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銅。
有獸焉,其狀如彘而有角,其音如號,名曰蠪蚔,食之不眯。
又西百二十里,曰荔山。
荔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伊水,其上多金玉,其
北山經之首,曰單狐之山,多機木,其上多華草。
逢漨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泑水,其中多芘石文石。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玉,無草木。
滑水出焉,而西流注於諸毗之水。
其中多滑魚。
其狀如鱓,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
其中多水馬,其狀如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又北三百里,曰帶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
有獸焉,其狀如馬,一角有錯,其名曰灌疏,可以闢火。
有鳥焉,其狀如烏,五采而赤文,名曰鵸餘?,是自爲牝牡,食之不疽。
彭水出焉,而西流注於芘湖之水,中多鯈(tiao)魚,其狀如雞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鵲,食之可以已憂。
又北四百里,曰譙明之山。
譙水出焉,西流注於河。
其中多何羅之魚,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癰。
有獸焉,其狀如貆而赤毫,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兇。
是山也,無草木,多青雄黃。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涿光之山。
囂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河。
其中多<同習>々之魚,其狀如鵲而十翼,鱗皆在羽端,其音如鵲,可以御火,食之不癉。
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棕橿,其獸多{鹿霝}羊,其鳥多蕃。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
其陽多玉,其陰多鐵。
伊水出焉,西流注於河。
其獸多橐駝,其鳥多窩,狀如鼠而鳥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又北四百里,至於虢山之尾,其上多玉而無石。
魚水出焉,西流注於河,其中多文貝。
又北二百里,曰丹薰之山,其上多樗柏,其草多韭韭,多丹囗。
薰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棠水。
有獸焉,其狀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食之不?採,又可以御百毒。
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無草木,多瑤碧。
泚水出焉,西流注於河。
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白身,名曰孟極,是善伏,其鳴自呼。
又北百一十里,曰邊春之山,多蔥、葵、韭、桃、李。
槓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泑澤。
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文身,善笑,見人則臥,名曰幽鴳,其鳴自呼。
又北二百里,曰蔓聯之山,其上無草木,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馬虒,見人則呼,名曰足訾,其鳴自呼。
有鳥焉,羣居而朋飛,其毛如雌雉,名曰,其鳴自呼,食之已風。
又北八百里,曰單張之山,其上無草木。
有獸焉,其狀如豹而長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諸犍,善吒,行則銜其尾。
有鳥焉,其狀如雉,而文首、白翼、黃足,名曰白鵺,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
櫟水出焉,在而南流注於槓水。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灌題之山,其上多樗柘,其下多流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有兩黃獸守之。
有水曰寒署之水。
水西有溼山,水東有幕山。
有禹攻共工國山。
有國名曰淑士,顓頊之子。
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爲神,處慄廣之野;橫道而處。
有人名曰石夷,來風曰韋,處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長短。
有五采之鳥,有冠,名曰狂鳥。
有大澤之長山。
有白氏之國。
西北海之外,赤水東,有長脛之國。
有西周之國,姬姓,食谷。
有人方耕,名曰叔均。
帝俊生后稷,稷降以谷。
稷之曰臺璽,生叔均。
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穀,始作耕。
有赤國妻氏。
有雙山。
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樹,名曰櫃格之鬆,日月所出入也。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國,食谷,使四鳥。
有北狄之國。
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有芒山。
有桂山。
有榣山,其上有人,號曰太子長琴。
顓頊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長琴,是處榣山,始作樂風。
有五采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一曰鳳鳥。
有蟲狀如菟,胸以後者裸不見,青如猨狀。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豐沮玉門,日月所入。
有靈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
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
有沃之國,沃民是處。
沃之野,鳳鳥之卵是食,甘露是飲。
凡其所欲其味盡存。
爰有甘華、璇瑰、甘柤、瑤碧、白木、白柳、視肉、琅玕、白丹、青丹、多銀鐵。
鸞鳳自歌,鳳鳥自舞,爰有百獸,相羣是處,是謂沃之野。
有三青鳥,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曰少鵹,一名曰青鳥。
有軒轅之臺,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軒轅之臺。
大荒之中,有龍山,日月所入。
有三澤水,名曰三淖,昆吾之所食也。
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屍。
有女子之國。
有桃山。
有虻山。
有桂山。
有於土山。
有丈夫之國。
有弇州之國,五采之鳥仰天,名曰鳴鳥。
爰有百樂歌舞之鳳。
有軒轅之國。
江山之南棲爲吉。
不壽者乃八百歲。
西海郩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弇茲。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樞也。
吳姖天門,日月所入。
有神,人面無臂,兩足反屬於頭山,名曰噓。
顓頊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獻上天,令黎邛下地。
下地是生噎,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有人反臂,名曰天虞。
有女子方浴月。
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行玄丹之山。
有五色之鳥,人面有發。
爰有青鴍、黃鷔、青鳥、黃
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曰朝鮮;天毒,其人水居,偎人愛之。
西海之內,流沙之中,有國名曰壑市。
西海之內,流沙之西,有國名曰氾葉。
流沙之西,有鳥山者,三水出焉。
爰有黃金、璿瑰、丹貨、銀鐵,皆流於此中。
又有淮山,好水出焉。
流沙之東,黑水之西,有朝雲之國、司彘之國。
黃帝妻嫘祖,生昌意。
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
韓流擢首、謹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顓頊。
流沙之東,黑水之間,有山名曰有死之山。
華山青水之東,有山名曰肇山。
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於此,至於天。
西南黑水之間,有都廣之野,后稷葬焉。
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穀自生,冬夏播琴。
鸞鳥自歌,鳳鳥自儛,靈壽實華,草木所聚。
爰有百獸,相羣爰處。
此草也,冬夏不死。
南海之外,黑水青水之間,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
有禺中之國。
有列襄之國。
有靈山,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蝡蛇,木食。
有鹽長之國。
有人焉鳥首,名曰鳥氏。
有九丘,以水絡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參衛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
有木,青葉紫莖,玄華黃實,百仞無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實如麻,其葉如芒。
大皞爰過,黃帝所爲。
有窫窳,龍首,是食人。
有青獸,人面,名是曰猩猩。
西南有巴國。
大皞生鹹鳥,鹹鳥生乘釐,乘釐生後照,後照是始爲巴人。
有國名曰流黃辛氏,其域中方三百里,其出是塵土。
有巴遂山,澠水出焉。
又有硃卷之國。
有黑蛇,青首,食象。
南方有贛巨人,人面長臂,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脣蔽其面,因即逃也。
又有黑人,虎首鳥足,兩手持蛇,方啖之。
有嬴民,鳥足,有封豕。
有人曰苗民。
有神焉,人首蛇身,長如轅,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維,人主得而饗食之,伯天下。
有鸞鳥自歌,鳳鳥自舞。
鳳鳥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膺文曰“仁”,背文曰“義”,見則天下和。
又有青獸如菟,名曰菌狗,有桂山。
有翠鳥。
有孔鳥。
南海之內,有衡山,有菌山,有桂山。
有山名三天子之都。
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中。
北海之內,有蛇山者,蛇水出焉,東入於海。
有五采之鳥,飛蔽一鄉,名曰翳鳥。
又有不距之山,巧倕葬其西。
北海之內,有反縛盜械、帶戈常倍之佐,各曰相顧之屍。
伯夷父生西嶽,西嶽生先龍,先龍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
北海
粵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爲衆生之先。
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門戸,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戸。
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變化無窮,各有所歸。
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
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戸,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
夫賢、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爲以牧之。
審定有無與其實虛,隨其嗜慾以見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實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
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
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
可與不可,明審其計謀,以原其同異。
離合有守,先從其志。
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
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
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
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爲之度數,聖人因而爲之慮。
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爲之慮。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納之;闔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
捭闔者,天地之道。
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
縱橫、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捭闔者,道之大化,説之變也;必豫審其變化,吉凶大命系焉。
口者,心之門戸也;心者,神之主也。
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戸出入,故關之以捭闔,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謀也、陰也。
陰陽其和,終始其義。
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爲陽,曰「始」。
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爲陰,曰「終」。
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終其謀。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
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
可以説人,可以説家,可以説國,可以説天下。
爲小無內,爲大無外。
益損、去就、倍反,皆以陰陽御其事。
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隨而入。
陽還終始,陰極反陽。
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
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陰陽相求,由捭闔也。
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説人之法也,爲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戸」。
摩者,揣之術也。
內符者,揣之主也。
用之有道,其道必隱。
微摩之以其索欲,測而探之,內符必應;其索應也,必有爲之。
故微而去之,是謂塞匿端,隱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無患。
摩之在此,符之在彼,從而用之,事無不可。
古之善摩者,如操鉤而臨深淵,餌而投之,必得魚焉。
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勝,而人不畏也。
聖人謀之於陰,故曰神;成之於陽,故曰明,所謂主事日成者,積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
積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
主兵日勝者,常戰於不爭不費,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
平者,靜也。
正者,宜也。
喜者,悅也。
怒者,動也。
名者,發也。
行者,成也。
廉者,潔也。
信者,期也。
利者,求也。
卑者,諂也。
故聖人所以獨用者,衆人皆有之;然無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故謀莫難於周密,說莫難於悉聽,事莫難於必成;此三者唯聖人然後能任之。
故謀必欲周密;必擇其所與通者說也,故曰:或結而無隙也夫事成必合於數,故曰:道、數與時相偶者也。
說者聽,必合於情;故曰:情合者聽。
故物歸類;抱薪趨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溼者先濡;此物類相應,於事誓猶是也。
此言內符之應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類,焉有不相應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聽者。
故曰:獨行之道。
夫幾者不晚,成而不拘,久而化成。
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獸,左右有首,名曰【足術】踢。
有三青獸相併,名曰雙雙。
有阿山者。
南海之中,有泛天之山,赤水窮焉。
赤水之東,有蒼梧之野,舜與叔均之所葬也。
爰有文貝、離俞、【丘鳥】久、鷹、賈、委維、熊、羆、象、虎、豹、狼、視肉。
有榮山、榮水出焉。
黑水之南,有玄蛇,食麈。
有巫山者,西行黃鳥。
帝藥,八齋。
黃鳥於巫山,司此玄蛇。
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榮水窮焉。
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姚姓,黍食,使四鳥。
有淵四方,四隅皆送,北屬黑水,南屬大荒。
北旁名曰少和之淵,南旁名曰從淵,舜之所浴也。
又有成山,甘水窮焉。
有季禺之國,顓頊之子,食黍。
有羽民之國,其民皆生毛羽。
有卵之國,其民皆生卵。
大荒之中,有不姜之山,黑水窮焉。
又有賈山,汔水出焉。
又有言山。
又有登備之山。
有恝恝之山。
又有蒲山,澧水出焉。
又有隗山,其西有丹,其東有玉。
又南有山,漂水出焉。
有尾山。
有翠山。
有盈民之國,於姓,黍食。
又有人方食木葉。
有不死之國,阿姓,甘木是食。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去痓。
南極果,北不成,去痓果。
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兩青蛇,踐兩赤蛇,曰不廷胡餘。
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誇風曰乎民--處南極以出入風。
有襄山。
又有重陰之山。
有人食獸,曰季釐。
帝俊生季釐,故曰季釐之國。
有緡淵。
少昊生倍伐降處緡淵。
有水四方,名曰俊壇。
有臷民之國。
帝舜生無淫,降臷處,是謂巫臷民。
巫臷民盼姓,食谷,不績不經,服也;不稼不穡,食也。
愛歌舞之鳥,鸞鳥自歌,鳳鳥自舞。
爰有百獸,相羣爰處。
百穀所聚。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天,海水南入焉。
有人曰鑿齒,有蜮山者,有蜮民之國,桑姓,食黍,射蜮是食。
有人方扞弓射黃蛇,名曰蜮人。
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
有木生山上,名曰楓木。
楓木,蚩尤所棄其桎梏,是爲楓木。
有人方齒虎尾,名曰祖狀之屍。
有小人,名曰焦僥之國,幾姓,嘉穀是食。
大荒之中,有山名【朽木換歹】塗之山,青水窮焉。
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曰欒。
禹攻雲雨。
有赤石焉生欒,黃本,赤枝,青葉,羣帝焉取藥。
有國曰顓頊,生伯服,食黍。
有鼬姓之國。
有苕山。
又有宗山。
又有姓山,又有壑山。
又有陳州山,又有東州山。
又有白水山,白水出焉,而生白淵,昆吾之師所浴也。
有人名曰張宏,在海上捕魚。
海中有張宏之國,食魚,使四鳥。
有人焉,鳥喙,有翼,方捕魚於海。
大荒之
凡度權量能,所以徵遠來近。
立勢而制事,必先察同異之計,別是非之語,見內外之辭,知有無之術;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然後乃權量之。
其有隱括,乃可徵、乃可求、乃可用。
引鉤鉗之辭,飛而鉗之。
鉤鉗之語,其說辭也,乍同乍異。
其不可善者:或先徵之,而後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後毀之;或以重累爲毀;或以毀爲重累。
其用或積財貨、琦瑋、珠玉、白璧、采邑以事之,或量能立勢以鉤之,或伺候見澗而鉗之,其事用抵墟。
將欲用之於天下,必度權量能,見天時之盛衰,制地形之廣狹,阻險之難易,人民貨財之多少,諸侯之交孰親孰疏,孰愛孰憎,心意之慮懷,審其意,知其所好惡,乃就說其所重,以飛鉗之辭鉤其所好,以鉗求之。
用之於人,則量智能、權材力、料氣勢,爲之樞機以迎之隨之,以鉗和之,以意宜之,此飛鉗之綴也。
用於人,則空往而實來,綴而不失,以究其辭。
可鉗而縱,可鉗而橫;可引而東,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
雖覆,能復不失其度。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36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