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下坤上,明夷,利艱貞。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
君子於行,三日不食。
”有攸往,主人有言。
六二:明夷,夷於左股,用拯馬壯。
吉。
九三:明夷於南狩,得其大首。
不可疾貞。
六四:入於左腹,獲得夷之心,於出門庭。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上六:不明,晦。
初登於天,後入於地。
乾上巽下,女壯,勿用取女。
初六,繫於金柅,貞吉。
有攸往,見兇,羸豕孚蹢躅。
九二,包有魚,無咎,不利賓。
九三,臀無膚,其行次且,厲,無大咎。
九四,包無魚,起兇。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隕自天。
上九,姤其角,吝,無咎。
兌上離下,已日乃孚。
元亨。
利貞,悔亡。
初九,鞏用黃牛之革。
六二,巳日乃革之,徵吉,無咎。
九三,徵兇。
貞厲。
革言三就,有孚。
九四,悔亡。
有孚改命,吉。
九五,大人虎變,未佔有孚。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徵兇,居貞吉。
巽上兌下,豚魚,吉。
利涉大川,利貞。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九二,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
六四,月幾望,馬匹亡,無咎。
九五,有孚攣如,無咎。
上九,翰音登於天,貞兇。
震上艮下,亨。
利貞。
可小事,不可大事。
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初六,飛鳥以兇。
六二,過其祖,遇其妣。
不及其君,遇其臣。
無咎。
九三,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兇。
九四,無咎。
弗過遇之,往厲必戒,勿用永貞。
六五,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公弋取彼在穴。
上六,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兇,是謂災眚。
兌上坤下,亨,王假有廟。
利見大人。
亨,利貞,用大牲吉。
利有攸往。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爲笑,勿恤,往無咎。
六二,引吉,無咎,孚乃利用禴。
六三,萃如嗟如,無攸利,往無咎,小吝。
九四,大吉無咎。
九五,萃有位,無咎。
匪孚,元永貞,悔亡。
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衆;就賢體遠,足以動衆,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爲先。
《兌命》曰:「念終始典於學。」其此之謂乎!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
比年入學,中年考校。
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羣,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
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
《記》曰:「蛾子時術之。」其此之謂乎!
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學鼓篋,孫其業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視學,遊其志也;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倫也。
《記》曰:「凡學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謂乎!
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
學,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
故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遊焉。
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
《兌命》曰:「敬孫務時敏,厥修乃來。」其此之謂乎!
今之教者,呻其佔畢,多其訊,言及於數,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
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發然後禁,則捍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闢廢其學。
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爲人師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
其言也約而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
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
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穀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
’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悲時俗之近阨兮,願輕舉而遠遊。
質菲薄而無因兮,焉托乘而上浮?
遭沈濁而污穢兮,獨鬱結其誰語!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營營而至曙。
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
往者余弗及兮,來者吾不聞,
步徙倚而遙思兮,怊惝怳而乖懷。
意荒忽而流蕩兮,心愁淒而增悲。
神倏忽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獨留。
內惟省以端操兮,還應正氣之所由。
漠虛靜以恬愉兮,澹無爲而自得。
聞赤松之清塵兮,願承風乎遺則。
貴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
與化去而不風兮,名聲著而日延。
奇傅說之托辰星兮,羨韓眾之得一。
形穆穆以浸遠兮,離人群而遁逸。
因氣變而遂曾舉兮,忽神奔而鬼怪。
時彷彿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超氛埃而淑郵兮,終不反其故都。
免眾患而不懼兮,世莫知其所如。
恐天時之代序兮,耀靈曄而西征。
微霜降而下淪兮,悼芳草之先零。
聊仿佯而逍遙兮,永歷年而無成。
誰可與玩斯遺芳兮?長向風而舒情。
高陽邈以遠兮,余將焉所程?
重曰:
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
軒轅不可攀援兮,吾將從王喬而娛戲。
餐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含朝霞。
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氣入而粗穢除。
順凱風以從游兮,至南巢而一息。
見王子而宿之兮,審一氣之和德。
曰:「道可受兮,不可傳;
其小無內兮,其大夫垠;
毋滑而魂兮,彼將自然;
一氣孔神兮,於中夜存;
虛以待之存,無以爲先;
庶類以成兮,此德之門。」
聞至貴而遂徂兮,忽乎吾將行。
仍羽人於丹丘,留不死之舊鄉。
朝濯發於湯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陽。
吸飛泉之微液兮,懷琬琰之華英。
玉色頩以脕顏兮,精醇粹而始壯。
質銷鑠以汋約兮,神要眇以淫放。
嘉南州之炎德兮,麗桂樹之冬榮;
山蕭條而無獸兮,野寂漠其無人。
載營魄而登霞兮,掩浮雲而上征。
命天閽其開關兮,排閶闔而望予。
如豐隆使先導兮,問太微之所居。
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
朝發軔於太儀兮,夕始臨乎於微閭。
屯余車之萬乘兮,紛容與而並馳。
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旗之逶蛇。
建雄虹之采旄兮,五色雜而炫耀。
服偃蹇以低昂兮,驂連蜷以驕驁。
騎膠葛以雜亂兮,斑漫衍而方行。
撰余轡而正策兮,吾將過乎句芒。
歷太皓以右轉兮,前飛廉以啟路。
陽杲杲其未光兮,凌天地以徑度。
風伯爲作先驅兮,氛埃辟而清涼。
鳳凰翼其承旗兮,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9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