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兒媚 · 中元夜有感
手寫香臺金字經,惟願結來生。
蓮花漏轉,楊枝露滴,想鑑微誠。
欲知奉倩神傷極,憑訴與秋擎。
西風不管,一池萍水,幾點荷燈。
蓮花漏轉,楊枝露滴,想鑑微誠。
欲知奉倩神傷極,憑訴與秋擎。
西風不管,一池萍水,幾點荷燈。
《眼兒媚·中元夜有感》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在中元節創作的一首詞。
詞之上闋,納蘭想盡種種辦法,想讓自己的精誠感動神明。
詞之下闋,從沉溺轉入惑溺,從內景轉人到外景。
該詞反映的是比生離更痛苦的死別,詞人通過寫景及用典,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對妻子盧氏的懷念之情。
詞之上闋,納蘭想盡種種辦法,想讓自己的精誠感動神明。
詞之下闋,從沉溺轉入惑溺,從內景轉人到外景。
該詞反映的是比生離更痛苦的死別,詞人通過寫景及用典,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對妻子盧氏的懷念之情。
眼兒媚:詞牌名,又名《秋波媚》。
雙調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韻,後片兩平韻。
中元:指農歷七月十五日。
舊俗民間於此日有祭祀亡故親人的活動,是日於水上放荷燈,以奠亡靈。
中元:指農歷七月十五日。
舊俗民間於此日有祭祀亡故親人的活動,是日於水上放荷燈,以奠亡靈。
道觀作齋醮,僧寺作盂蘭盆會,唐·韓鄂《歲華紀麗·中元》:「道門寶蓋,獻在中元。
釋氏蘭盆,盛於此日。」
香臺:佛殿之別稱,即燒香之臺。
《維摩詰經》:「有國名眾香,悉以香作亭臺樓榭。」
金字經:佛經。
《南史·何敬容傳》:「大同元年三月,武帝幸同泰寺,講金字三惠經。」唐·元稹《清都夜境》:「閑開蕊珠殿,暗閲金字經。」
「手寫香臺金字經,惟願結來生。」句:謂親手寫佛經,爲的是乞求與亡故的愛妻再結來生。
蓮花漏:古代一種計時器。
唐·李肇《唐國史補》:「初,惠遠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銅葉製器,狀如蓮花,置盆水之上,底孔漏水,半之則沉。
每晝夜十二沉,爲行道之節,雖冬夏短長,雲陰月黑,亦無差也。」
楊枝:楊柳之枝條。
又,指佛語「揚枝水」,即喩指能使萬物復蘇的甘露。
《晉書·佛圖澄傳》謂石勒「愛子斌暴病死,……乃告澄。
澄取楊枝沾水,灑而咒之,就執斌手曰:‘可起矣!’因此遂蘇。」
鑑:審察、辨明。
「蓮花漏轉,楊枝露滴,想鑑微誠。」句:意謂想默數著漏滴、露滴來表明我的心意是否眞誠。
憑訴:即憑説,辨明之證據。
秋擎:指所放之荷燈。
「欲知奉倩神傷極,憑訴與秋擎。」句:意謂想要知道我供奉神明,又傷心至極的心情,惟有這秋日裏的荷燈可以證明了。
雙調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韻,後片兩平韻。
中元:指農歷七月十五日。
舊俗民間於此日有祭祀亡故親人的活動,是日於水上放荷燈,以奠亡靈。
中元:指農歷七月十五日。
舊俗民間於此日有祭祀亡故親人的活動,是日於水上放荷燈,以奠亡靈。
道觀作齋醮,僧寺作盂蘭盆會,唐·韓鄂《歲華紀麗·中元》:「道門寶蓋,獻在中元。
釋氏蘭盆,盛於此日。」
香臺:佛殿之別稱,即燒香之臺。
《維摩詰經》:「有國名眾香,悉以香作亭臺樓榭。」
金字經:佛經。
《南史·何敬容傳》:「大同元年三月,武帝幸同泰寺,講金字三惠經。」唐·元稹《清都夜境》:「閑開蕊珠殿,暗閲金字經。」
「手寫香臺金字經,惟願結來生。」句:謂親手寫佛經,爲的是乞求與亡故的愛妻再結來生。
蓮花漏:古代一種計時器。
唐·李肇《唐國史補》:「初,惠遠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銅葉製器,狀如蓮花,置盆水之上,底孔漏水,半之則沉。
每晝夜十二沉,爲行道之節,雖冬夏短長,雲陰月黑,亦無差也。」
楊枝:楊柳之枝條。
又,指佛語「揚枝水」,即喩指能使萬物復蘇的甘露。
《晉書·佛圖澄傳》謂石勒「愛子斌暴病死,……乃告澄。
澄取楊枝沾水,灑而咒之,就執斌手曰:‘可起矣!’因此遂蘇。」
鑑:審察、辨明。
「蓮花漏轉,楊枝露滴,想鑑微誠。」句:意謂想默數著漏滴、露滴來表明我的心意是否眞誠。
憑訴:即憑説,辨明之證據。
秋擎:指所放之荷燈。
「欲知奉倩神傷極,憑訴與秋擎。」句:意謂想要知道我供奉神明,又傷心至極的心情,惟有這秋日裏的荷燈可以證明了。
我親手用金泥抄寫佛經,祈禱來生能再與你結緣。
蓮花形的更漏轉動著,時間就這樣一點點過去,夜已將盡,楊柳枝滴落冰凉的露水。
我又抄寫了一夜的經文,佛祖應該知曉我的誠意了吧。
我爲你傷心已極,而這些傷心,唯有説給自己聽。
水面上孤單單漂著浮萍與幾盞荷花燈,西風卻毫不憐惜地吹了過去。
蓮花形的更漏轉動著,時間就這樣一點點過去,夜已將盡,楊柳枝滴落冰凉的露水。
我又抄寫了一夜的經文,佛祖應該知曉我的誠意了吧。
我爲你傷心已極,而這些傷心,唯有説給自己聽。
水面上孤單單漂著浮萍與幾盞荷花燈,西風卻毫不憐惜地吹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