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 · 中元夜有感
手写香台金字经,惟愿结来生。
莲花漏转,杨枝露滴,想鉴微诚。
欲知奉倩神伤极,凭诉与秋擎。
西风不管,一池萍水,几点荷灯。
莲花漏转,杨枝露滴,想鉴微诚。
欲知奉倩神伤极,凭诉与秋擎。
西风不管,一池萍水,几点荷灯。
《眼儿媚·中元夜有感》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在中元节创作的一首词。
词之上阕,纳兰想尽种种办法,想让自己的精诚感动神明。
词之下阕,从沉溺转入惑溺,从内景转人到外景。
该词反映的是比生离更痛苦的死别,词人通过写景及用典,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卢氏的怀念之情。
词之上阕,纳兰想尽种种办法,想让自己的精诚感动神明。
词之下阕,从沉溺转入惑溺,从内景转人到外景。
该词反映的是比生离更痛苦的死别,词人通过写景及用典,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卢氏的怀念之情。
眼儿媚:词牌名,又名《秋波媚》。
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中元:指农历七月十五日。
旧俗民间于此日有祭祀亡故亲人的活动,是日于水上放荷灯,以奠亡灵。
中元:指农历七月十五日。
旧俗民间于此日有祭祀亡故亲人的活动,是日于水上放荷灯,以奠亡灵。
道观作斋醮,僧寺作盂兰盆会,唐·韩鄂《岁华纪丽·中元》:“道门宝盖,献在中元。
释氏兰盆,盛于此日。
”
香台:佛殿之别称,即烧香之台。
《维摩诘经》:“有国名众香,悉以香作亭台楼榭。
”
金字经:佛经。
《南史·何敬容传》:“大同元年三月,武帝幸同泰寺,讲金字三惠经。
”唐·元稹《清都夜境》:“闲开蕊珠殿,暗阅金字经。
”
“手写香台金字经,惟愿结来生。
”句:谓亲手写佛经,为的是乞求与亡故的爱妻再结来生。
莲花漏:古代一种计时器。
唐·李肇《唐国史补》:“初,惠远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铜叶制器,状如莲花,置盆水之上,底孔漏水,半之则沉。
每昼夜十二沉,为行道之节,虽冬夏短长,云阴月黑,亦无差也。
”
杨枝:杨柳之枝条。
又,指佛语“扬枝水”,即喻指能使万物复苏的甘露。
《晋书·佛图澄传》谓石勒“爱子斌暴病死,……乃告澄。
澄取杨枝沾水,洒而咒之,就执斌手曰:‘可起矣!’因此遂苏。
”
鉴:审察、辨明。
“莲花漏转,杨枝露滴,想鉴微诚。
”句:意谓想默数着漏滴、露滴来表明我的心意是否真诚。
凭诉:即凭说,辨明之证据。
秋擎:指所放之荷灯。
“欲知奉倩神伤极,凭诉与秋擎。
”句:意谓想要知道我供奉神明,又伤心至极的心情,惟有这秋日里的荷灯可以证明了。
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中元:指农历七月十五日。
旧俗民间于此日有祭祀亡故亲人的活动,是日于水上放荷灯,以奠亡灵。
中元:指农历七月十五日。
旧俗民间于此日有祭祀亡故亲人的活动,是日于水上放荷灯,以奠亡灵。
道观作斋醮,僧寺作盂兰盆会,唐·韩鄂《岁华纪丽·中元》:“道门宝盖,献在中元。
释氏兰盆,盛于此日。
”
香台:佛殿之别称,即烧香之台。
《维摩诘经》:“有国名众香,悉以香作亭台楼榭。
”
金字经:佛经。
《南史·何敬容传》:“大同元年三月,武帝幸同泰寺,讲金字三惠经。
”唐·元稹《清都夜境》:“闲开蕊珠殿,暗阅金字经。
”
“手写香台金字经,惟愿结来生。
”句:谓亲手写佛经,为的是乞求与亡故的爱妻再结来生。
莲花漏:古代一种计时器。
唐·李肇《唐国史补》:“初,惠远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铜叶制器,状如莲花,置盆水之上,底孔漏水,半之则沉。
每昼夜十二沉,为行道之节,虽冬夏短长,云阴月黑,亦无差也。
”
杨枝:杨柳之枝条。
又,指佛语“扬枝水”,即喻指能使万物复苏的甘露。
《晋书·佛图澄传》谓石勒“爱子斌暴病死,……乃告澄。
澄取杨枝沾水,洒而咒之,就执斌手曰:‘可起矣!’因此遂苏。
”
鉴:审察、辨明。
“莲花漏转,杨枝露滴,想鉴微诚。
”句:意谓想默数着漏滴、露滴来表明我的心意是否真诚。
凭诉:即凭说,辨明之证据。
秋擎:指所放之荷灯。
“欲知奉倩神伤极,凭诉与秋擎。
”句:意谓想要知道我供奉神明,又伤心至极的心情,惟有这秋日里的荷灯可以证明了。
我亲手用金泥抄写佛经,祈祷来生能再与你结缘。
莲花形的更漏转动着,时间就这样一点点过去,夜已将尽,杨柳枝滴落冰凉的露水。
我又抄写了一夜的经文,佛祖应该知晓我的诚意了吧。
我为你伤心已极,而这些伤心,唯有说给自己听。
水面上孤单单漂着浮萍与几盏荷花灯,西风却毫不怜惜地吹了过去。
莲花形的更漏转动着,时间就这样一点点过去,夜已将尽,杨柳枝滴落冰凉的露水。
我又抄写了一夜的经文,佛祖应该知晓我的诚意了吧。
我为你伤心已极,而这些伤心,唯有说给自己听。
水面上孤单单漂着浮萍与几盏荷花灯,西风却毫不怜惜地吹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