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赋
赋者古诗之流也。
始草创于荀宋⑴,渐恢张于贾马⑵。
冰生乎水,初变本于典坟⑶;青出于蓝,复增华于风雅。
而后谐四声⑷,祛八病⑸,信斯文之美者。
我国家恐文道浸衰,颂声凌迟。
乃举多士,命有司。
酌遗风于三代,明变雅于一时。
全取其名,则号之为赋;杂用其体,亦不出乎诗。
四始尽在⑹,六义无遗⑺。
是谓艺文之敬策,述作之元龟⑻。
观夫义类错综,词采舒布。
文谐宫律,言中章句。
华而不艳,美而有度。
雅音浏亮,必先体物以成章;逸思飘飖⑼,不独登高而能赋。
其工者,究笔精,穷旨趣,何惭《两京》于班固;其妙者,抽秘思,骋妍词,岂谢《三都》于左思。
掩黄绢之丽藻,吐白凤之奇姿。
振金声于寰海,增纸价于京师。
则《长杨》《羽猎》之徒⑽,胡为比也;《景福》《灵光》之作⑾,未足多之。
所谓立意为先,能文为主。
炳如绘素,铿若钟鼓。
郁郁哉溢目之黼黻⑿,洋洋乎盈耳之韶濩⒀。
信可以凌轹风骚⒁,超轶今古者也。
今吾君网罗六艺,淘汰九流。
微才无忽,片善是求。
况赋者雅之列,颂之俦。
可以润色鸿业,可以发挥皇猷⒂,客有自谓握灵蛇之珠者⒃,岂可弃之而不收?
始草创于荀宋⑴,渐恢张于贾马⑵。
冰生乎水,初变本于典坟⑶;青出于蓝,复增华于风雅。
而后谐四声⑷,祛八病⑸,信斯文之美者。
我国家恐文道浸衰,颂声凌迟。
乃举多士,命有司。
酌遗风于三代,明变雅于一时。
全取其名,则号之为赋;杂用其体,亦不出乎诗。
四始尽在⑹,六义无遗⑺。
是谓艺文之敬策,述作之元龟⑻。
观夫义类错综,词采舒布。
文谐宫律,言中章句。
华而不艳,美而有度。
雅音浏亮,必先体物以成章;逸思飘飖⑼,不独登高而能赋。
其工者,究笔精,穷旨趣,何惭《两京》于班固;其妙者,抽秘思,骋妍词,岂谢《三都》于左思。
掩黄绢之丽藻,吐白凤之奇姿。
振金声于寰海,增纸价于京师。
则《长杨》《羽猎》之徒⑽,胡为比也;《景福》《灵光》之作⑾,未足多之。
所谓立意为先,能文为主。
炳如绘素,铿若钟鼓。
郁郁哉溢目之黼黻⑿,洋洋乎盈耳之韶濩⒀。
信可以凌轹风骚⒁,超轶今古者也。
今吾君网罗六艺,淘汰九流。
微才无忽,片善是求。
况赋者雅之列,颂之俦。
可以润色鸿业,可以发挥皇猷⒂,客有自谓握灵蛇之珠者⒃,岂可弃之而不收?
《赋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篇赋。
这是一篇以赋论赋之作,是对作者之前辞赋创作的特点和规律的总结,亦体现了白居易一贯坚持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
文章论述了赋的起源与发展,认为赋是古诗之流,并对律赋的辞藻、文风进行探讨,主张“华而不艳,美而有度”,强调“立意为先,能文为主”。
此赋论点鲜明,结构完整,文字朴素,句式灵动,音律和谐,既有律赋之味,亦兼古体之风。
这是一篇以赋论赋之作,是对作者之前辞赋创作的特点和规律的总结,亦体现了白居易一贯坚持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
文章论述了赋的起源与发展,认为赋是古诗之流,并对律赋的辞藻、文风进行探讨,主张“华而不艳,美而有度”,强调“立意为先,能文为主”。
此赋论点鲜明,结构完整,文字朴素,句式灵动,音律和谐,既有律赋之味,亦兼古体之风。
⑴荀宋:荀子、宋玉。
⑵贾马:贾谊、司马相如。
⑶典坟:“三坟五典”的省称,传说中中国最古的典籍,已失传。
⑷四声:古代汉语的平、上、去、入四个声调。
⑸八病:古谓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等八种声病。
⑹四始:指《诗经》中,《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⑺六义:指《诗经》体裁之风、雅、颂,手法之赋、比、兴。
⑻元龟:警戒、准则。
⑼飘飖(yáo):形容想象奔放不羁。
⑽《长杨》《羽猎》:指汉代扬雄的《长杨赋》和《羽猎赋》。
⑾《景福》《灵光》:指三国何晏的《景福殿赋》和东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
⑿黼黻(fǔfú):原指古服黑白或黑青相间之花纹,此指辞赋文彩。
⒀韶濩(hù):相传为商汤时的乐舞。
此指辞赋声韵。
⒁凌轹(lì):欺压倾轧。
此指压倒超过。
⒂猷(yóu):计划,谋划。
⒃灵蛇之珠:即“隋珠”,旧时比喻非凡的才能。
⑵贾马:贾谊、司马相如。
⑶典坟:“三坟五典”的省称,传说中中国最古的典籍,已失传。
⑷四声:古代汉语的平、上、去、入四个声调。
⑸八病:古谓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等八种声病。
⑹四始:指《诗经》中,《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⑺六义:指《诗经》体裁之风、雅、颂,手法之赋、比、兴。
⑻元龟:警戒、准则。
⑼飘飖(yáo):形容想象奔放不羁。
⑽《长杨》《羽猎》:指汉代扬雄的《长杨赋》和《羽猎赋》。
⑾《景福》《灵光》:指三国何晏的《景福殿赋》和东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
⑿黼黻(fǔfú):原指古服黑白或黑青相间之花纹,此指辞赋文彩。
⒀韶濩(hù):相传为商汤时的乐舞。
此指辞赋声韵。
⒁凌轹(lì):欺压倾轧。
此指压倒超过。
⒂猷(yóu):计划,谋划。
⒃灵蛇之珠:即“隋珠”,旧时比喻非凡的才能。
赋是古诗的支流。
初创始于荀子、宋玉,渐发扬光大于贾谊、司马相如。
冰由水生,赋开始在典籍的基础上有所变化,青出自靛蓝,赋在文采上又胜过国风、二雅。
后又谐合四声,祛除八病,这种文体已确实臻于完美。
我朝恐作文之道衰废,雅颂之声灭绝,于是举荐众多贤才,命令主管官员,汲取夏商周三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明辨国政衰废时出现的作品,全取其名,称之为赋。
虽杂用各种赋体,终不超出《诗》的范围,四始尽在其中,六义亦无遗漏,这确是艺术、文章中的精练之作,著作中可资借鉴的作品。
其义类纵横交错,辞藻舒练铺陈,文辞合于宫律,言辞与章句相符,华丽而不淫艳,逸美而有法度。
正音明朗清新,必以具体写物为先而成其篇,想象飘逸奔放,不只是登高才能作赋。
那些文笔精巧工致的作者,运笔精绝,高深的旨趣何惭于班固的《两都赋》;构思精妙的赋家,想象奔放,言辞美妙岂逊于左思《三都赋》,《景福》《灵光》等赋,何足赞美!正如所说的以构思为首事,以文辞为主体,鲜明如白绢,铿锵如钟鼓。
繁盛啊,满目的文采;美盛啊,充耳的韶濩音乐。
的确可以压倒风骚,超越今古。
当今圣主广搜六艺,整治九流,微小的才能不被忽视,极少的善德也要追求,何况赋,与雅颂同列,可以美化帝王之大业,弘扬圣上之谋划。
倘若那位自称是有卓绝之才的客人,难道可以弃而不用吗?
初创始于荀子、宋玉,渐发扬光大于贾谊、司马相如。
冰由水生,赋开始在典籍的基础上有所变化,青出自靛蓝,赋在文采上又胜过国风、二雅。
后又谐合四声,祛除八病,这种文体已确实臻于完美。
我朝恐作文之道衰废,雅颂之声灭绝,于是举荐众多贤才,命令主管官员,汲取夏商周三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明辨国政衰废时出现的作品,全取其名,称之为赋。
虽杂用各种赋体,终不超出《诗》的范围,四始尽在其中,六义亦无遗漏,这确是艺术、文章中的精练之作,著作中可资借鉴的作品。
其义类纵横交错,辞藻舒练铺陈,文辞合于宫律,言辞与章句相符,华丽而不淫艳,逸美而有法度。
正音明朗清新,必以具体写物为先而成其篇,想象飘逸奔放,不只是登高才能作赋。
那些文笔精巧工致的作者,运笔精绝,高深的旨趣何惭于班固的《两都赋》;构思精妙的赋家,想象奔放,言辞美妙岂逊于左思《三都赋》,《景福》《灵光》等赋,何足赞美!正如所说的以构思为首事,以文辞为主体,鲜明如白绢,铿锵如钟鼓。
繁盛啊,满目的文采;美盛啊,充耳的韶濩音乐。
的确可以压倒风骚,超越今古。
当今圣主广搜六艺,整治九流,微小的才能不被忽视,极少的善德也要追求,何况赋,与雅颂同列,可以美化帝王之大业,弘扬圣上之谋划。
倘若那位自称是有卓绝之才的客人,难道可以弃而不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