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衷情·眉意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
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
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
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這首詞寫一位歌女的生活片斷。
上片寫清晨梳妝。
“輕霜”、“呵手”,點明秋冬結霜季節。
從“梅妝”、“遠山”之麗妝看,可知這位梳妝者是位容貌秀麗的年輕女子。
此詞女子因愛侶或夫婿遠去,滿腹離恨而刻意“試梅妝”,“畫遠山”,這種反常舉動既表現出她珍惜青春的愛美心理,也表現出她作爲歌女的生活習慣,聊借梳妝美容慰藉孤獨、寂寞的相思情。
下片寫歌女的悲愁心理。
“往事”、“流芳”,寫她對往昔青春愛悅的回憶與惋惜,而今成爲心靈悲傷的根源。
“擬歌”、“欲笑”兩個細節極細微地刻畫了歌女在歌筵上歡笑歌唱,那種欲獻歌呈笑卻斂顰悲愁的矛盾心態。
此詞用白描手法,側重寫人的動作與情態,透露歌女特定的離恨別傷,儘管這傷離感舊之情,只是淡薄的、委婉的,可是留給我們的印象,卻是深刻而難忘的。
上片寫清晨梳妝。
“輕霜”、“呵手”,點明秋冬結霜季節。
從“梅妝”、“遠山”之麗妝看,可知這位梳妝者是位容貌秀麗的年輕女子。
此詞女子因愛侶或夫婿遠去,滿腹離恨而刻意“試梅妝”,“畫遠山”,這種反常舉動既表現出她珍惜青春的愛美心理,也表現出她作爲歌女的生活習慣,聊借梳妝美容慰藉孤獨、寂寞的相思情。
下片寫歌女的悲愁心理。
“往事”、“流芳”,寫她對往昔青春愛悅的回憶與惋惜,而今成爲心靈悲傷的根源。
“擬歌”、“欲笑”兩個細節極細微地刻畫了歌女在歌筵上歡笑歌唱,那種欲獻歌呈笑卻斂顰悲愁的矛盾心態。
此詞用白描手法,側重寫人的動作與情態,透露歌女特定的離恨別傷,儘管這傷離感舊之情,只是淡薄的、委婉的,可是留給我們的印象,卻是深刻而難忘的。
訴衷情令:原為唐教坊曲名《訴衷情》,後演化為詞牌名。
唐溫庭筠取《離騷》「眾不可戶說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創制此調。
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輕霜:薄霜,表明時節已是初秋。
試梅妝:謂試着描畫梅花妝。
梅妝,“梅花妝”的省稱。
梅花妝是一種美妝,始於南朝宋壽陽公主。
《太平御覽》卷三十《時序部》引《雜五行書》:“宋武帝女陽壽公主一日臥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頭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皇后留之,看得幾日,三日後洗落。
宮女奇異竟仿,今日梅妝是也。
”
緣:因爲。
離恨:因別離而產生的愁苦。
南朝梁吳均《陌上桑》詩:“故人寧知此,離恨煎人腸。
”
遠山:指遠山眉。
形容把眉毛畫得又細又長,有如水墨珈的遠山形狀。
比喻離恨的深長。
流芳:流逝的年華。
斂(liǎn):收斂表情。
顰(pín):皺眉,憂愁的樣子。
斷人腸:悲痛之極,謂之斷腸。
唐溫庭筠取《離騷》「眾不可戶說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創制此調。
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輕霜:薄霜,表明時節已是初秋。
試梅妝:謂試着描畫梅花妝。
梅妝,“梅花妝”的省稱。
梅花妝是一種美妝,始於南朝宋壽陽公主。
《太平御覽》卷三十《時序部》引《雜五行書》:“宋武帝女陽壽公主一日臥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頭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皇后留之,看得幾日,三日後洗落。
宮女奇異竟仿,今日梅妝是也。
”
緣:因爲。
離恨:因別離而產生的愁苦。
南朝梁吳均《陌上桑》詩:“故人寧知此,離恨煎人腸。
”
遠山:指遠山眉。
形容把眉毛畫得又細又長,有如水墨珈的遠山形狀。
比喻離恨的深長。
流芳:流逝的年華。
斂(liǎn):收斂表情。
顰(pín):皺眉,憂愁的樣子。
斷人腸:悲痛之極,謂之斷腸。
清晨捲起結着清霜的幕簾,呵暖雙手試梳新式梅花妝。
都因爲內心有太多離愁別恨,所以把雙眉塗得像遠山那麼長。
回想那如煙往事,痛惜流逝的年華,更容易使人感傷。
想唱歌又斂容,想歡笑眉頭卻緊皺,這日子最令人痛斷肝腸。
都因爲內心有太多離愁別恨,所以把雙眉塗得像遠山那麼長。
回想那如煙往事,痛惜流逝的年華,更容易使人感傷。
想唱歌又斂容,想歡笑眉頭卻緊皺,這日子最令人痛斷肝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