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曲 · 中呂 · 知幾
知榮知辱牢緘口,誰是誰非暗點頭。
詩書叢裏且淹留。
閒袖手,貧煞也風流。
不因酒困因詩困,常被吟魂惱醉魂。
四時風月一閒身。
無用人,詩酒樂天真。
詩書叢裏且淹留。
閒袖手,貧煞也風流。
不因酒困因詩困,常被吟魂惱醉魂。
四時風月一閒身。
無用人,詩酒樂天真。
這兩首曲皆避世之詞,表現了白樸的處世態度和生活哲學。
作者這樣安貧樂道、寄情詩酒、不問世事、明哲保身,既是個人生活旨趣,也同社會現實相關,正是這種黑暗高壓的時代,迫使他這樣的遺民看破榮辱、淡泊名利,自然也遠離世事。
在曲中表達這種情懷的人,在元代曲家中比比皆是。
作者這樣安貧樂道、寄情詩酒、不問世事、明哲保身,既是個人生活旨趣,也同社會現實相關,正是這種黑暗高壓的時代,迫使他這樣的遺民看破榮辱、淡泊名利,自然也遠離世事。
在曲中表達這種情懷的人,在元代曲家中比比皆是。
知幾:白樸《中呂·陽春曲》以“知幾”爲題者共四首,元曲中這種聲調格律完全相同的曲詞重複填寫,稱爲“重頭”。
今選其中兩首。
知幾(jī):瞭解事物發生變化的關鍵和先兆。
《易·繫辭下》:“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
君子見機而作,不俟終日。
”幾:同“機”,預兆。
知榮:就是懂得“持盈保泰”的道理。
知辱:就是要懂得“知足不辱”的道理。
《老子·二十八章》:“知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
”緘口:閉口不言。
《說苑·敬慎》:“孔子之周,觀於太廟,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淹留:停留。
屈原《離騷》:“時繽紛其變易兮,曾何足以淹留。
”
貧煞:極其貧窮。
此句化用元好問《阮郎歸》:“詩家貧煞也風流。
”
酒困:謂飲酒過多,爲酒所困。
詩困:謂詩思枯竭,終日苦吟。
吟魂:指作詩的興致,也叫“詩魂”。
醉魂:指飲酒過度的精神狀態。
四時:一指春、夏、秋、冬四季。
風月:指清風明月等自然景物。
歐陽修《玉樓春》:“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
天真:指沒有做作和虛僞、不受世俗影響的天性。
今選其中兩首。
知幾(jī):瞭解事物發生變化的關鍵和先兆。
《易·繫辭下》:“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
君子見機而作,不俟終日。
”幾:同“機”,預兆。
知榮:就是懂得“持盈保泰”的道理。
知辱:就是要懂得“知足不辱”的道理。
《老子·二十八章》:“知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
”緘口:閉口不言。
《說苑·敬慎》:“孔子之周,觀於太廟,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淹留:停留。
屈原《離騷》:“時繽紛其變易兮,曾何足以淹留。
”
貧煞:極其貧窮。
此句化用元好問《阮郎歸》:“詩家貧煞也風流。
”
酒困:謂飲酒過多,爲酒所困。
詩困:謂詩思枯竭,終日苦吟。
吟魂:指作詩的興致,也叫“詩魂”。
醉魂:指飲酒過度的精神狀態。
四時:一指春、夏、秋、冬四季。
風月:指清風明月等自然景物。
歐陽修《玉樓春》:“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
天真:指沒有做作和虛僞、不受世俗影響的天性。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