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簌簌衣巾落枣花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半依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半依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这组《浣溪沙》词是苏东坡四十三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
元丰元年(1078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东坡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
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
东坡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这是第四首。
作品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
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
这组词文风朴实,格调清新,不取艳辞,不采僻典,以诗的句法入词,是这组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它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农村词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文风。
辛稼轩农村词便直受到东坡词影响。
这组词将农村题材带入北宋词坛,给词坛带来了朴素清新的乡土气息,对词的题材,有开拓意义。
用形象生动的笔触描写农村风光。
反映农民的情绪,为农民的喜悦而欣慰,对农民的痛苦寄以同情,这些在中国词史上东坡是第一个卓有成绩的。
同时,在艺术描写上也很有特色,很好地做到了情景交融。
善于抓住特定情况下的景。
抒发此时此地的情。
善于运用平常的景表现朴素而又丰富深厚的情。
在语言上也清丽自然,洗尽华靡见真淳。
元丰元年(1078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东坡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
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
东坡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这是第四首。
作品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
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
这组词文风朴实,格调清新,不取艳辞,不采僻典,以诗的句法入词,是这组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它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农村词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文风。
辛稼轩农村词便直受到东坡词影响。
这组词将农村题材带入北宋词坛,给词坛带来了朴素清新的乡土气息,对词的题材,有开拓意义。
用形象生动的笔触描写农村风光。
反映农民的情绪,为农民的喜悦而欣慰,对农民的痛苦寄以同情,这些在中国词史上东坡是第一个卓有成绩的。
同时,在艺术描写上也很有特色,很好地做到了情景交融。
善于抓住特定情况下的景。
抒发此时此地的情。
善于运用平常的景表现朴素而又丰富深厚的情。
在语言上也清丽自然,洗尽华靡见真淳。
浣溪沙:词牌名。
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
唐声诗唐代配乐之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
从字义上来看,“浣”,洗涤、漂洗也;“沙”,古通“纱”,故所“浣”者,“纱”也。
敦煌出土之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及五代后蜀赵崇祚《花间集》所录毛平圭、阎处士、毛熙震、李德润词,调名均题为“浣纱溪”。
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
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
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的苧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右军所书“浣纱”二字,即所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子浣纱处。
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若耶溪。
总之,调名“浣纱溪”的本意即咏西子浣纱之溪。
又,近人梁启勋《词学·调名》云:“《浣纱溪》,杜少陵诗‘移船先生庙,洗药浣纱溪’。
”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绝句三首》诗有“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之句。
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无浣纱溪,况且梁启勋所引诗句,其中的“生”“纱”二字尚有异文,故梁说仅备参考。
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
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
另有仄韵体,始于南唐后主。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
张子澄词有“露浓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韩涧泉词有“芍药酴縻满院春”句,名《满院春》;有“东风拂栏露犹寒”句,名《东风寒》;有“一曲西风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后黄花菊自开”句,名《霜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广寒枝》;有“春风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风里绿荫初”句,名《清和风》;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调注:《全宋词》修订本编者案:“此首别又误入吴梦窗《梦窗词集》。
”《全宋词》梦窗名下该词存目。
簌簌(sùsù):明吴讷钞本作“簌簌”,也有作“蔌蔌”。
按,二者皆通,状花貌。
缫(sāo)车:傅子立注:“即缫丝车也。
”刘尚荣按引唐·王仲初《田家行》:“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缫车鸣。
”异体作“缲”,龙榆生笺:“‘缲’与‘缫’通,音‘骚’。
《说文》:‘绎茧为丝也。
’”
半依:傅注本作“牛依”,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龙本作“牛衣”。
刘尚荣按:“宋曾艇斋《艇斋诗话》:‘东坡在徐州作长短句云:“半依古柳卖黄瓜。
”今印本作“牛衣古柳卖黄瓜”,非是。
予尝见东坡墨迹作“半依”,乃知“牛”字误也。
’又,宋龚养正《芥隐笔记·东坡真迹》云:‘予见孙昌符家坡朱陈词真迹云:“半依古柳卖黄瓜”,今印本多作“牛依”,或迁就为“牛衣”矣。
’录以备考。
”龙榆生笺引《汉书·卷七十六·王章传》颜师古注:“牛衣,编乱麻为之。
”又引《艇斋诗话》:“东坡在徐州作长短句云:‘半依古柳卖黄瓜。
’今印本作‘牛衣古柳卖黄瓜’,非是。
予尝见东坡墨迹作‘半依’,乃知‘牛’字误也。
”
漫思茶:龙本作“漫思茶”。
一作“谩思茶”。
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
唐声诗唐代配乐之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
从字义上来看,“浣”,洗涤、漂洗也;“沙”,古通“纱”,故所“浣”者,“纱”也。
敦煌出土之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及五代后蜀赵崇祚《花间集》所录毛平圭、阎处士、毛熙震、李德润词,调名均题为“浣纱溪”。
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
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
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的苧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右军所书“浣纱”二字,即所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子浣纱处。
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若耶溪。
总之,调名“浣纱溪”的本意即咏西子浣纱之溪。
又,近人梁启勋《词学·调名》云:“《浣纱溪》,杜少陵诗‘移船先生庙,洗药浣纱溪’。
”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绝句三首》诗有“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之句。
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无浣纱溪,况且梁启勋所引诗句,其中的“生”“纱”二字尚有异文,故梁说仅备参考。
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
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
另有仄韵体,始于南唐后主。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
张子澄词有“露浓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韩涧泉词有“芍药酴縻满院春”句,名《满院春》;有“东风拂栏露犹寒”句,名《东风寒》;有“一曲西风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后黄花菊自开”句,名《霜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广寒枝》;有“春风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风里绿荫初”句,名《清和风》;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调注:《全宋词》修订本编者案:“此首别又误入吴梦窗《梦窗词集》。
”《全宋词》梦窗名下该词存目。
簌簌(sùsù):明吴讷钞本作“簌簌”,也有作“蔌蔌”。
按,二者皆通,状花貌。
缫(sāo)车:傅子立注:“即缫丝车也。
”刘尚荣按引唐·王仲初《田家行》:“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缫车鸣。
”异体作“缲”,龙榆生笺:“‘缲’与‘缫’通,音‘骚’。
《说文》:‘绎茧为丝也。
’”
半依:傅注本作“牛依”,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龙本作“牛衣”。
刘尚荣按:“宋曾艇斋《艇斋诗话》:‘东坡在徐州作长短句云:“半依古柳卖黄瓜。
”今印本作“牛衣古柳卖黄瓜”,非是。
予尝见东坡墨迹作“半依”,乃知“牛”字误也。
’又,宋龚养正《芥隐笔记·东坡真迹》云:‘予见孙昌符家坡朱陈词真迹云:“半依古柳卖黄瓜”,今印本多作“牛依”,或迁就为“牛衣”矣。
’录以备考。
”龙榆生笺引《汉书·卷七十六·王章传》颜师古注:“牛衣,编乱麻为之。
”又引《艇斋诗话》:“东坡在徐州作长短句云:‘半依古柳卖黄瓜。
’今印本作‘牛衣古柳卖黄瓜’,非是。
予尝见东坡墨迹作‘半依’,乃知‘牛’字误也。
”
漫思茶:龙本作“漫思茶”。
一作“谩思茶”。
枣花纷纷落在行人的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倚着一个农民在叫卖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太阳正高人倦口渴好想喝些茶水解渴。
于是敲开野外村民家,问可否给碗茶?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太阳正高人倦口渴好想喝些茶水解渴。
于是敲开野外村民家,问可否给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