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賦
余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
夫放言遣辭,良多變矣,妍蚩好惡,可得而言。
每自屬文,尤見其情,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
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佗日殆可謂曲盡其妙。
至於操斧伐柯,雖取則不遠,若夫隨手之變,良難以辭逮,蓋所能言者,具於此云。
佇中區以玄覽,頤情志於典墳。
遵四時以歎逝,瞻萬物而思紛。
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心懍懍以懷霜,志眇眇而臨雲。
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
遊文章之林府,嘉麗藻之彬彬。
慨投篇而援筆,聊宣之乎斯文。
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騖八極,心遊萬仞。
其致也,情曈曨而彌鮮,物昭晰而互進。
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
浮天淵以安流,濯下泉而潛浸。
於是沈辭怫悅,若遊魚銜鉤,而出重淵之深;浮藻聯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雲之峻。
收百世之闕文,採千載之遺韻。
謝朝華於已披,啟夕秀於未振。
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
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
抱暑者咸叩,懷響者畢彈。
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
或本隱以之顯,或求易而得難。
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瀾。
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
罊澄心以凝思,眇衆慮而爲言。
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
始躑躅於燥吻,終流離於濡翰。
理扶質以立幹,文垂條而結繁。
信情貌之不差,故每變而在顏。
思涉樂其必笑,方言哀而已歎。
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
伊茲事之可樂,固聖賢之所欽。
課虛無以責有,叩寂寞而求音。
函綿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
言恢之而彌廣,思按之而逾深。
播芳蕤之馥馥,發青條之森森。
粲風飛而猋豎,鬱雲起乎翰林。
體有萬殊,物無一量。
紛紜揮霍,形難爲狀。
辭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爲匠。
在有無而僶俛,當淺深而不讓。
雖離方而遯員,期窮形而盡相。
故夫夸目者尚奢,愜心者貴當。
言窮者無隘,論達者唯曠。
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
碑披文以相質,誄纏綿而悽愴。
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
頌優遊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
奏平徹以閑雅,說煒曄而譎誑。
雖區分之在茲,亦禁邪而制放。
要辭達而理舉,故無取乎冗長。
其爲物也多姿,其爲體也屢遷。
其會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貴妍。
暨音聲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
雖逝止之無常,固崎錡而難便。
苟達變而識次,猶開流以納泉。
如失機而後會,恒操末以續顛。
謬玄黃之袟敘,故淟涊而不鮮。
或仰逼於先條,或俯侵於後章。
或辭害而理比,或言順而義妨。
離之則雙美,合之則兩傷。
考殿最於錙銖,定去留於毫芒。
苟銓衡之所裁,固應繩其必當。
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適。
極無兩致,盡不可益。
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雖衆辭之有條,必待茲而效績。
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
或藻思綺合,清麗千眠。
炳若縟繡,悽若繁絃。
必所擬之不殊,乃闇合乎曩篇。
雖杼軸於予懷,怵佗人之我先。
苟傷廉而愆義,亦雖愛而必捐。
或苕發穎豎,離衆絕致。
形不可逐,響難爲係。
塊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緯。
心牢落而無偶,意徘徊而不能揥。
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
彼榛楛之勿翦,亦蒙榮於集翠。
綴下里於白雪,吾亦濟夫所偉。
或託言於短韻,對窮跡而孤興。
俯寂寞而無友,仰寥廓而莫承。
譬偏絃之獨張,含清唱而靡應。
或寄辭於瘁音,徒靡言而弗華。
混妍蚩而成體,累良質而爲瑕。
象下管之偏疾,故雖應而不和。
或遺理以存異,徒尋虛以逐微。
言寡情而鮮愛,辭浮漂而不歸。
猶絃么而徽急,故雖和而不悲。
或奔放以諧合,務嘈囋而妖冶。
徒悅目而偶俗,固高聲而曲下。
寤防露與桑間,又雖悲而不雅。
或清虛以婉約,每除煩而去濫。
闕大羹之遺味,同朱絃之清汜。
雖一唱而三歎,固既雅而不豔。
若夫豐約之裁,俯仰之形。
因宜適變,曲有微情。
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朴而辭輕。
或襲故而彌新,或沿濁而更清。
或覽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後精。
譬猶舞者赴節以投袂,歌者應絃而遣聲。
是蓋輪扁所不得言,故亦非華說之所能精。
普辭條與文律,良余膺之所服。
練世情之常尤,識前脩之所淑。
雖濬發於巧心,或受㰞於拙目。
彼瓊敷與玉藻,若中原之有菽。
同橐籥之罔窮,與天地乎並育。
雖紛藹於此世,嗟不盈於予掬。
患挈缾之屢空,病昌言之難屬。
故踸踔於短垣,放庸音以足曲。
恒遺恨以終篇,豈懷盈而自足。
懼蒙塵於叩缶,顧取笑乎鳴玉。
若夫應感之會,通塞之紀。
來不可遏,去不可止。
藏若景滅,行猶響起。
方天機之駿利,夫何紛而不理。
思風發於胸臆,言泉流於脣齒。
紛威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擬。
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
及其六情底滯,志往神留。
兀若枯木,豁若涸流。
攬營魂以探賾,頓精爽於自求。
理翳翳而愈伏,思乙乙其若抽。
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
雖茲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
故時撫空懷而自惋,吾未識夫開塞之所由。
伊茲文之爲用,固衆理之所因。
恢萬里而無閡,通億載而爲津。
俯貽則於來葉,仰觀象乎古人。
濟文武於將墜,宣風聲於不泯。
塗無遠而不彌,理無微而弗綸。
配霑潤於雲雨,象變化乎鬼神。
被金石而德廣,流管絃而日新。
《文賦》是晉代陸機的文藝理論作品。
該賦序言説明創作緣由和意圖,指出“意不稱物,文不逮意”的困惑,認爲對寫作的認識,雖然可以藉覽前人的經驗,但主要靠個人在實踐中摸索。
“意物文”與“知能”的各自關係,是寫作應處理的兩大難題。
接著敍述創作前的準備以及寫進入寫作過程後,要保持精神意念的高度集中,排除任何雜擾,全心投入構思,充分運用想象和聯想,而獲得形象準确的語言,極爲艱難,要發掘昔日積累,尋求充分表達情志的新穎文辭。
然後論創作立意,幷從思想、語辭兩方面,説明寫作的樂趣,又論述文體多樣性的成因,分析十種文種特徵,論作文時注意處理的四個問題,説明創作的艱難,最後論藝術靈感及文章的作用。
才士:卽文章之士。
作:作文。
竊:私意。
用心:構思。
放言:運用語言。
遣辭:修飾詞語。
良:實在。
姸:好。
蚩:通「媸」,卽醜。
好惡(hào wù):喜好和厭惡,指興趣。
屬文:綴文。
意:構思之意。
稱物:適合外物。
逮意:表達思想。
知:指通曉作文之理。
能:指個人實際寫作。
盛藻:美文。
利害:關鍵。
殆:或者。
曲盡其妙:窮盡文章寫作的奧妙。
操斧伐柯:指借鑑前人創作經驗。
隨手之變:指具體作文的靈活變化。
云爾:句尾助詞。
佇:久立。
中區:天地間。
玄覽:深刻的觀察
頤:陶冶。
典墳:古典。
懍懍:危懼貌。
眇眇:高遠貌。
懷霜、臨云:言高潔也。
世德:世代相傳的德行。
駿烈:豐功偉績。
清:節操。
芬:芳名。
林府:林海,指眾多的文章。
嘉:贊美。
麗藻:美麗的語言。
慨:有所感受。
投篇:進入寫作。
宣:表達。
其始:構思開始。
收視反聽:不視不聽。
耽思傍訊:深思博采。
精:精神。
騖:奔馳。
八極:喩遠,萬仞,喩高。
其致:文思到來。
曈曨:天蒙蒙亮。
昭晣:明顯。
互進:紛至沓來。
傾:傾注。
群言:眾説。
瀝液、芳潤:指精華。
漱:咀嚼。
天淵:星名。
安流:平靜流動。
濯:洗滌。
潛浸:沉浸。
沉辭怫悅:吐辭艱澀。
聯翩:聯綿不斷。
翰鳥:卽山雞。
纓:中箭。
繳:生絲縷。
曾:通層。
闕文:古籍脫文。
遺韻:佚詩之類。
謝:棄去。
華:通花。
披:指開過。
秀:以喩文。
振:發生。
撫:引申爲搜索。
選義:按照內容。
按部、就班:安排位置。
考辭:提煉語言。
「或本隱以之顯,或求易而得難」句:言或本之於隱而遂之顯,或求之於易而便得難。
虎變:虎毛色更新,斑斕生色。
擾:馴服。
見:通現。
瀾:散。
妥帖:恰當。
岨峿:不相合。
罄:盡。
澄心:潛心。
眇:精。
兩句言細緻思索,深思熟慮。
籠:囊括。
形內:胸中。
挫:折服。
躑躅:徘徊不前。
流離:轉徙。
濡(rú):漬。
理:文義。
立幹:樹立根本。
信:眞。
情貌之不差:指辭與義相合。
觚(gū):方形的木簡。
率爾:不經意。
藐然:渺茫。
伊:發語辭。
茲事:謂文。
欽:敬佩。
函:含也。
綿邈:長久不絶。
尺素:徑尺的生絹。
滂沛:盛大。
恢:擴大。
按:抑按。
言思慮一發:愈深恢大。
蕤(ruí):草木華垂貌。
馥馥:芳香。
森森:樹木茂盛。
粲:鮮明。
猋(biāo):暴風。
鬱雲:濃雲。
翰林:文士薈萃之處。
「體有萬殊,物無一量」句:文章之體,有萬變之殊;
形難爲狀:眾物之形,無一定之量也。
紛紜:雜亂。
揮霍:疾速。
程:展示。
效伎:表現技巧。
司:主。
契:指意思相合。
夸目:炫耀。
奢:浮夸。
愜:快意。
當:恰到好處。
緣情:因情。
綺靡:艷麗。
體物:狀物。
瀏亮:清明。
博約:事博文約。
銘以題勒示後,故博約温潤;箴以譏刺得失,故頓挫清壯。
禁邪:禁止邪説。
制放:制止荒誕。
辭達:語言通暢。
理舉:理合。
多姿:萬物萬形,故曰多姿。
會意:立意。
遣言:運用語言。
音聲迭代:指文辭更替,而成文章,若五色相宣而爲繡。
逝止:去畱,指語辭取捨。
無常:無窮。
崎錡:艱險不安。
難便:不適合。
達變:通曉變化之理。
識次:識別事物的次第。
納泉:容納。
失機:失去機會。
操末以續顛:指始末顛倒。
秩敍:次序。
淟涊(niǎn):垢濁。
殿最:次第的等級,上者爲最,下者爲最。
指適:恰當。
藻思:文情。
綺合:文彩合於情思。
千眠:光色盛貌。
縟繡:彩色繽紛。
繁弦:曲調複雜。
杼軸:以織喩。
雖出自己情,懼佗人先己也。
苕(tiáo):草苕。
穎:禾穗。
言作文利害,理難俱美,或有一句同乎苕發穎竪,離於眾辭,絶於致思。
牢落:猶遼落。
言思心牢落:而無偶揥之意,徘徊而未能也。
揥:去。
榛(zhēn):小慄。
楛(kǔ):作箭之木。
榛楛:庸音。
珠玉旣存,榛楛亦美。
短韻:小文,卽詩。
言文小而事寡,故曰窮迹;迹窮而無偶,故曰孤興。
象:類。
其音旣瘁,其言徒靡,類乎下管,其聲偏疾,昇歌與之間奏,雖復相應而不和諧。
漂:猶流。
不歸:不歸於實。
幺:小。
鼓琴循弦謂之徽,悲雅俱有,所以成樂,直雅而無悲則不成。
嘈囋(zá):聲貌。
防露:未詳。
桑間濮(pú)上之音,亡國之音。
約:儉也。
適:之。
微:妙。
襲:因。
沿:因述。
袂:衣袖。
遣:發。
華説:巧言。
淑:善。
常尤:纏子,董無心曰,罕得事君子,不識世情尤非也。
受㰞:蚩欠,笑。
瓊敷、玉藻:喩文。
菽:藿(huò)也。
橐(tuó):排橐,冶鑄者用以吹火使炎熾。
鑰:樂器。
説文曰,橐,囊也。
嗟不盈於予掬:毛詩曰:「終朝采綠,不盈一掬。」毛萇曰:「綠,王芻。
兩手曰掬。」
挈甁:喩小智之人,以注在上。
屬:續。
踸踔(chuō):無常,謂腳長短。
國語曰:「有短垣,君不逾。」
庸:常。
缶:瓦器而不鳴,更蒙之以塵,故取笑乎玉之鳴聲。
紀:綱紀也。
遏:止。
天機:自然。
天機:言萬物轉動,各有天性,任之自然,不知所由然。
威蕤:盛貌。
馺遝(sà tà):連續不斷,引申爲盛多貌。
毫:筆。
纂文曰:書縑曰素。
底:著也。
滯:廢也。
枯木:取其寂漠無情。
涸:竭。
翳:奄。
乙:抽,難出之貌。
物:事也。
戮:幷。
言文之不來,非予力之所幷。
開:謂天機駿利。
塞:謂六情底滯。
茲文:泛指文章。
貽:傳。
象:取法。
文武:文王、武王之道。
泯:滅。
塗:通途。
彌:不止,引申爲到達。
綸:知。
「配沾潤於雲雨,象變化乎鬼神」:山大雲多,沾潤天下,喩文有雲雨之智,似鬼神般變化多端。
被:覆蓋。
金:鍾鼎。
石:碑碣。
流:譜。
管弦:樂器。
我每次閲讀那些有才氣作家的作品,對他們創作時所有的心思自己都有體會。
誠然,作家行文變化無窮,但文章的美醜,好壞還是可以分辨幷加以評論的。
每當自己寫作時,尤其能體會到別人寫作的甘苦。
作者經常感到苦惱的是,意念有能下确反映事物,語言不能完全表達思想。
大槪這箇問題,不是難以認識,而是難以解決。
因此作《文賦》藉評前人的優秀作品,闡述怎樣寫有利,怎樣寫有害的道理。
或許可以説,前人的優秀之作,已把爲文的奧妙委婉曲折也體現了出來。
至於前人的寫作決竅,則如同比著斧子做斧柄,雖然樣式就在眼前,但那介心應手的熟練技巧,卻難以用語言表達詳盡,大凡能用語言説明的我都在這篇《文賦》裏了。
久立天地之間,深入觀察萬物;博覽三墳五典,以此陶冶性靈。
隨四季變化感嘆光陰易逝,目睹萬物盛衰引起思緒紛紛。
臨肅秋因草木凋零而傷悲,處芳春由楊柳依依而歡欣。
心意肅然臺胸懷霜雪,情志高遠似上靑雲。
歌頌前賢的豐功偉業,贊詠古聖的嘉行。
漫步書林欣賞文質幷茂的佳作,慨然有感有感投書提筆寫成文。
開始創作,精心構思。
潛心思索,旁搜博尋。
神飛八極之外,心遊萬刃高空。
文思到來,如日初昇,開始朦朧,逐漸鮮明。
此時物象,清晰互涌。
子史精華,奔注如傾。
六藝辭采,薈萃筆鋒。
馳騁想象,上下翻騰。
忽而漂浮天池之上,忽而潛入地泉之中。
有是吐辭艱澀,如銜鈎之魚從淵釣出;有時出語輕快,似中箭之鳥墜於高空。
博取百代未述之意,廣采千載不用之辭。
前人已用辭意,如早晨綻開的花朵謝而去之;前人未用辭意,象傍晚含苞的蓓蕾啓而開之。
整箇構思過程,想象貫穿始終。
片刻之間通觀古今,眨眼之時天下巡行。
完成構思,布局謀篇。
選辭精當,事理井然,有形之物盡繪其形,含聲之物盡現其者。
葳者層層闡述,由隱至顯或者步步深入,從易到難,有時綱舉目張,如猛虎在山百獸馴伏,有時偶遇奇句,似蛟龍出水海鳥驚散。
有時信手拈來辭意貼切,有時煞費苦心辭意不合,這時要排除雜念專心思考,整理思訴諸語言,將天地槪括爲形象,把萬物融會於筆端,開始好象話在乾唇難以出口,最後酣暢淋灕瀉於文翰。
事理如樹木的主體,要突出使之成爲骨幹,文辭象樹木析枝條,幹壯才能葉茂校繁。
情貌的确非常一致,情緒變化貌有表現。
內心喜悅面露笑容,説到感傷不禁長。
有時提筆一揮而就,有時握筆心理感到茫然。
寫作充滿著樂取,一向爲聖賢們推尊。
它在虛無中搜求形象,在無聲中尋找聲音。
有限篇幅容納無限事理,宏大思想出自小小寸心。
言中之意愈擴愈廣,所含內容越挖越深像花朵芳香四溢,象柳條鬱鬱成蔭。
光燦燦如旋風拔地而起,沉甸甸如積支筆下生文。
文章體式千差萬別,客觀事物多種多樣,事物繁多變化無窮,圓滿此很難描摹形象。
辭采如同爭獻技藝的能工,文意好比掌握藍圖的巧匠,文辭當不當用他要仔細斟酌,文章或深或淺他都分毫不讓。
即或違反寫作常規,也要極力描繪形象。
因此喜歡渲染的人,崇尙華麗詞藻;樂於達理的人,重視語言精當。
言辭過於簡約,文章格局不大論述充分暢達,文章氣勢曠放。
詩用以抒發感情,要辭采華美感情細膩,賦用以鋪陳事物。
要條理清晰,語言清朗。
碑用以刻記功德,務必文質相當,誄用以哀悼死者,情調應該纏綿凄愴。
銘用以記載功勞,要言簡意深,温和順暢。
箴用以諷諫得失,抑楊頓挫,文理清壯。
頌用以歌功傾德,從容舒緩,繁采華彰,論用以評述是非功過,精辟縝密,語言流暢。
奏對上陳敍事,平和透徹,得體適當。
説明以論辨説理,奇詭誘人,辭彩有光,文體區分大致如此,共同要求禁止邪放。
辭義暢達説理全面,但要切記不能冗長。
客觀事物千姿百態,文章體式也常變遷。
爲文立意崇尙冷氣巧,運用文辭貴在華姸、音調高低錯落有致,好象五色配合鮮艷。
雖説取捨本無定律,文辭安排很難合適;但要通曉變化的規律、次序,就象開泉納流吻自然。
假如錯過變化時機再去凑合,猶如以尾續首,顛倒混亂。
如果顔色配搭不當,就會混濁不清色澤有艷。
有時下文對上文有損害,有時上文對下文影響。
有時語言不順而事理連貫,有時語言連貫而事有妨。
把它分開兩全齊美,合在一起互相損傷。
所用辭意嚴格考較,去留取捨他細衡量。
如用法度加以權衡,絲毫不差合乎詞章。
有時辭藻繁多義理豐富,欲達之意卻不清楚。
文章主題衹有一箇,意思説盡不再贅述。
關鍵地方簡要幾句,突出中心這是警語。
盡管講得條條有理,藉助警句纔更有力。
文章果能利多弊少,就該滿足不再改易。
有時組織詞義如編彩繪,嚴密漂亮光澤鮮艷。
辭采富麗象斑爛錦秀,情調凄婉如樂器和弦。
果眞自己沒有獨創,恐怕就要雷同前賢。
雖出自個人錦心繡口,也怕別人用於我先。
假如确能有傷品譽,雖然心愛一定削删。
有時箇別句子出類撥萃,象蘆葦開花禾苗秀穩。
如聲不可拴,影不可追,佳句孤零零超然獨立,絶非庸言能够相配。
心茫然很難再尋佳句,猶豫徘徊又不忍將客觀存它捨棄。
文有奇就象石中藏玉使山嶺坐輝,又象水中含珠令河川秀媚。
未經整枝的灌木踢然不美,招來翠鳥也會爲它增加。
文章作用很大,許多道理藉它傳揚。
道傳萬里暢通無阻,溝通億載它是橋梁。
往能挽救文武之道使之不至衰落,它能宏揚教化使其免於泯滅。
人生道路多麽廣遠它都能指明,世間哲理多麽精微客觀存在都能囊括。
它的作用同雨露滋潤萬物本比,它的手法幽微簡直與鬼神相似。
文章刻於金石美德傳遍天下,文章播於管弦更能日新月異。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5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