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 把酒长亭说
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
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
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长夜笛,莫吹裂。
作者与陈亮的友情在历史上传为佳话。
这首词寄托了作者对他们带湖相聚又分别的悲伤。
开篇盛赞陈亮出淤泥而不染,随即以冬景写南宋山河的破碎。
几点残梅,透露希望,令人感动。
作者追赶友人却失望而归,暗示了他仕途不顺。
那“铸刀之错”是他们的友情深厚,更是南宋统治者不思北征而铸成的国家大错。
结尾以悲痛之语收住。
完善了全词沉郁顿挫的特色。
陈同父:陈亮(公元1143年—公元1194年),字同父(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才气超迈,曾三上书孝宗,反对议和。
光宗策进士,擢第一,授签书建康府判官,未赴任卒。
有《龙川集》行世。
《宋史·卷四百三十六·儒林》有传
东阳:即今浙江金华。
来:访问、探望。
鹅湖:在江西铅(yán)山县东北,山上有湖,原名荷湖,因东晋龚氏居山养鹅,更名鹅湖。
《铅(yán)山县志》:“鹅湖山在县东北,周回四十馀里。
其影入于县南西湖。
诸峰联络,若狮象犀猊,最高者峰顶三峰挺秀。
《鄱阳志》云:‘山上有湖多生荷,故名荷湖。
’东晋人龚氏居山蓄鹅,其双鹅育子数百,羽翮成乃去,更名鹅湖。
”宋淳熙二年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兄弟讲学鹅湖寺,后人立为四贤堂。
淳祐中赐额“文宗书院”,明正德中徙于山巅,改名“鹅湖书院”。
朱晦庵:朱熹,字元晦,号晦庵,父松官福建,因家焉。
晚年筑舍武夷山,讲学其中。
为南宋理学宗师。
《宋史·卷四百二十九·道学》有传。
紫溪:镇名,在江西铅(yán)山县南四十里,路通瓯闽,居民麇(qún)集,为建阳、上饶的必经之道。
《朱文公文集·戊申与陈同甫书》有“承见访于兰溪,甚幸”等语,兰溪疑为紫溪之别称。
既别之明日:别后的第二天。
追路:追随、追赶。
鹭(lù)鹚(cí)林:未详所在。
南宋·韩淲《涧泉集》及南宋·俞德邻《佩韦斋文集》均有《咏鹭鹚林》诗。
查《常山县志》载有鹭鹚山,谓在县治文笔峰西麓。
常山县为信州入浙之道,疑鹭鹚林即在鹭鹚山之附近也。
方村:《常山县志》载有芳村溪,谓在县东北四十里,不知与此为一为二。
怅然:失望的样子。
不遂:没有成功。
吴氏泉湖四望楼:未详。
吴氏泉湖,四卷本乙集作“泉湖吴氏”。
邻笛悲甚:西晋·向秀《思旧赋序》,谓经行嵇康、吕安竹林旧居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
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乳燕飞》:《贺新郎》的别名,因苏轼《贺新郎》有“乳燕飞华屋”句而得名。
四卷本作“贺新郎”。
见意:表达意见。
索词:要我写词。
心所同然:两人内心所共同想到的。
长亭:古时在城外道路旁每隔十里设立的亭子,供行旅休息,或饯别亲友。
看渊明:《阳春白雪》作“爱渊明”。
渊明:陶渊明,这里指陈同父。
陈同父没有做过官,所以辛稼轩把他比作躬耕柴桑的陶渊明。
风流:高洁宏远的风度和志趣。
酷似:非常相似。
卧龙诸葛:未出山前的诸葛亮。
这里是称赞陈同父,说他和诸葛亮一样,有杰出的政治才能。
卧龙,比喻才能杰出的隐士。
蹙(cù)踏:踩踏。
残雪:四卷本作“微雪”。
剩水残山: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五》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剩水残山谓穿池垒石,指园林之人工山水。
无态度:不成样子。
宋·陈与义《陪粹翁举酒于君子亭下海棠方开》诗:“去国衣冠无态度。

料理:点缀、装饰。
风月:泛指风光、景色。
萧瑟:冷落,凄凉。
佳人:美好的人,指君子贤人、好友。
这里指陈亮。
重约:重视约定。
五年前,陈同父约访辛稼轩,因被诬下狱未能践约,此次方践旧约。
轻别:轻易地分别。
冰合:冰封住了江面。
路断车轮生四角:谓道路泥泞,车轮像长了角一样,不能转动,无法前进。
唐·陆龟蒙《古意》:“君心莫淡薄,妾意正栖托。
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

销骨:极度伤心。
唐·孟东野《答韩愈李观因献张徐州》诗:“富别愁在颜,贫别愁销骨。

愁绝:极端哀愁。
“铸就而今相思错”句:《资治通鉴·卷二六五·唐纪》:“(朱)全忠留魏半岁,罗绍威供亿,所杀牛羊豕近七十万,资粮称是,所赂遗又近百万,比去,蓄积为之一空。
绍威虽去其逼,而魏兵自是衰弱。
绍威悔之,谓人曰:‘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按:北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四》:“中和中,魏博帅罗弘信初为本军步射小校,掌牧圉之事。
曾宿于魏州观音院门外,其地有神祠,俗号曰:‘白须翁’。
巫有宋迁者,忽诣弘信谓曰:‘夜来神忽有语君不久为此地主。
’弘信怒曰:‘欲危我耶!’他日复以此言来告弘信,弘信因令密之。
不期岁,果有军变,推弘信为帅。
弘信状貌丰伟,多力善射,虽声名未振,众已服之,累加至太尉,封临淮王。
弘信卒,子绍威继之,与梁祖通欢结亲,情分甚至。
先是,本府有牙军八千人,丰其衣粮,动要姑息。
时人云:‘长安天子,魏府牙军。
’主使频遭斥逐,由此益骄。
绍威不平,有意剪灭,因与汴人计会,诈令役夫肩笼内藏器甲,扬言汴帅葬罗氏之女。
绍威密令人于兵仗库断弓弦共甲襻,夜会汴人,擐甲持戈攻杀牙军。
牙军觉之,排闼入库而弓甲无所施勇也,全营杀尽,仍破其家。
人谓牙军久盛,宜其死矣。
绍威虽豁素心,而纪纲无有,渐为梁祖陵制,竭其帑藏以奉之。
忽患脚疮,痛不可忍,意其牙军为祟,乃谓亲吏曰:‘聚六州四十三县铁打一个错。
’不成也,绍威卒。
其子周翰继之,俄而移镇滑台,罗氏大去其国矣。
”此言没留住陈同父是个错误。
费尽人间铁:用尽了人世上所有的铁。
这里是用誇张的笔法,写友谊的深厚坚实。
“长夜笛,莫吹裂。
”句:唐代著名笛师李谟在宴会遇见善吹笛的独孤生,就把自己的长笛拿出来请他吹奏。
独孤生说此笛吹至乐曲“入破”处必裂,一试果然。
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二〇四·〈乐·笛·李谟〉》引《逸史》:“谟,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近代无比。
有故,自教坊请假至越州,公私更宴,以观其妙。
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皆有资业,乃醵(jù)二千文同会镜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想其风韵,尤敬人神。
以费多人少,遂相约各召一客。
会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记得,不遑(huáng)他请。
其邻居有独孤生者,年老,久处田野,人事不知,茅屋数间,尝呼为独孤丈。
至是遂以应命。
到会所,澄波万顷,景物皆奇。
李生拂笛,渐移舟于湖心。
时轻云朦胧,微风拂流,波澜陡起。
李生捧笛,其声始发之后,昏曀(yì)齐开,水木森然,彷佛如有神鬼之来。
坐客皆更赞咏之,以为钧天之乐不如也。
独孤生乃无一言,会者皆怒。
李生为轻己,意甚忿之。
良久,又静思作一曲,更加妙绝,无不赏骇。
独孤生又无言。
邻居召至者甚惭悔,白于众曰:‘独孤村落幽处,城郭稀至。
音乐之类,率所不通。
’会客同诮责之,独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
李生曰:‘公如是,是轻薄为明抄本“为”作“技”?复是好手?’独孤生乃徐曰:‘公安知仆不会也?’坐客皆为李生改容谢之。
独孤曰:‘公试吹《凉州》。
’至曲终,独孤生曰:‘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李生大骇,起拜曰:‘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本师实龟兹之人也。
’又曰:‘第十三叠误入水调,足下知之乎?’李生曰:‘某顽蒙,实不觉。
’独孤生乃取吹之。
李生更有一笛,拂试以进。
独孤视之曰:‘此都不堪取,执者粗通耳。
’乃换之,曰:‘此至入破,必裂,得无吝惜否?’李生曰:‘不敢。
’遂吹。
声发入云,四座震况,李生蹙踖(jí)不敢动。
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
及入破,笛遂败裂,不复终曲。
李生再拜。
众皆贴息,乃散。
明旦,李生并会客皆往候之,至则唯茅舍尚存,独孤生不见矣。
越人知者皆访之,竟不知其所去。
”这里用此典关合题序“闻邻笛悲甚”之意,希望他不要把笛子吹裂,自己实在受不了笛声之悲。
手持酒杯与你在长亭话别,你安贫乐道的品格恰似陶靖节,俊逸杰出的才干又像那卧龙诸葛。
不知何处飞来的林间鹊鸟,踢踏下松枝上的残雪。
好像要让我们俩的破帽上,增添上许多花白的头发。
草木枯萎,山水凋残,冬日的景物都失去了光烨。
全靠那稀疏的梅花点缀,才算有几分生机令人欣悦。
横空飞过的两三只大雁,也显得那样孤寂萧瑟。
你是那样看重信用来鹅湖相会,才相逢又轻易地匆匆离别。
遗憾的是天寒水深江面封冻不能渡,无法追上你,令人怅恨郁结。
车轮也如同生出了四角不能转动,这地方真让惜别的行人神伤惨切。
试问,谁使我如此烦恼愁绝?放你东归已经後悔莫及,好比铸成的大错用尽了人间铁。
长夜难眠又传来邻人悲凄的笛声,但愿那笛音止歇,不要让长笛迸裂。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7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