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入
日出入安窮,時世不與人同。
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
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泊如四海之池,遍觀是邪謂何?
吾知所樂,獨樂六龍。
六龍之調,使我心若。
訾,黃其何不徠下!
《日出入》是漢代的一首樂府詩,是祠祀天地諸神的樂歌《郊祀歌》(又稱《十九章之歌》)的第九章,是祭祀日神的歌謠。
此詩描述人們祭祀日神時的悠邈情思,面對日神出入變化,春秋冬夏周而復始,感到“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進而希望自己像日神一樣乘龍御天,泛遊四海的情思心境。
全詩運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讚美日神生命之無限,慨嘆人世今生之短暫,展現出強烈的願求永恆而不得的生命意識與乘龍以遨遊的“天樂”情懷。
安窮:何有窮盡。
安,何。
窮,盡。
時世:猶時代。
《荀子·堯問》:“時世不同。
”一說指自然界之時序變化,與社會人事變化相對。
泊如:猶“泊然”,飄泊而無所附着的樣子。
四海之池,即謂四海。
《史記·日者列傳》:“地不足東南,以四海爲池。

是:此。
邪:語助詞。
謂何:還說什麼呢。
知:一說疑作“私”。
六龍:古代傳說日車以六龍(龍馬)爲駕,巡行天下。
日出日入,即爲日神駕六龍巡天,以成晝夜。
調:發。
一說協調之意,指龍馬步伐配合協調。
若:順,此有愉悅之意。
一說疑爲“苦”字之訛,“以‘苦’與末句‘下’(古音虎)相葉,‘若’字則不葉”(鄭文《漢詩選箋》)。
訾(zī):嗟嘆之詞。
黃:指乘黃,傳說中龍翼馬身之神馬名。
《漢書》應劭注:“乘黃,龍翼馬身,黃帝乘之而上仙者。
”按:此即前所謂“六龍”。
徠(lái):同‘來’。
一說“訾黃”當連讀,同紫黃,即乘黃。
日出日落,何時才終窮?時光歲月不與人的壽命齊同。
所以春天並非我想要的春,夏天並非我想象中的夏,
秋天並非我期盼的秋,冬天也並非我中意的冬。
時間像遼闊的四海,人的壽命好比一個小池,遍觀物象後才知道生命的無奈。
我瞭解怎樣才能快樂,只有獨自駕馭六龍上天。
六龍的協調步伐,使我的心胸頓時爽暢。
唉,乘黃,怎麼還不下降把我帶上仙界。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