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頌 · 有瞽
有瞽有瞽,
在周之庭。
設業設虡,
崇牙樹羽。
應田縣鼓,
鞉磬柷圉。
既備乃奏,
簫管備舉。
喤喤厥聲,
肅雝和鳴,
先祖是聽。
我客戾止,
永觀厥成。
在周之庭。
設業設虡,
崇牙樹羽。
應田縣鼓,
鞉磬柷圉。
既備乃奏,
簫管備舉。
喤喤厥聲,
肅雝和鳴,
先祖是聽。
我客戾止,
永觀厥成。
《周頌·有瞽》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
這是周天子在宗廟祭祀先祖的樂歌,寫在周王朝宗廟的大庭上,排列着很多樂器,當樂器齊備、樂師到齊的時候就開始合奏,聲音洪亮和諧,先祖神靈前來欣賞,參祭的貴客聆聽了全部演奏。
全詩一章,共十三句,詩中詳細描述了樂隊的組成,樂器的安排,樂聲描繪得形象生動,場面描寫得盛大恢宏。
這是周天子在宗廟祭祀先祖的樂歌,寫在周王朝宗廟的大庭上,排列着很多樂器,當樂器齊備、樂師到齊的時候就開始合奏,聲音洪亮和諧,先祖神靈前來欣賞,參祭的貴客聆聽了全部演奏。
全詩一章,共十三句,詩中詳細描述了樂隊的組成,樂器的安排,樂聲描繪得形象生動,場面描寫得盛大恢宏。
瞽(gǔ):盲人。
這裏指周代的盲人樂師。
庭:指宗廟的前庭。
業:懸掛樂器的橫木上的大板,爲鋸齒狀。
虡(jù):懸掛編鐘編磬等樂器的直木架,上有業。
崇牙:古代樂器架橫木上刻的鋸齒,用以懸掛樂器。
樹羽:在崇牙上裝飾的五彩鳥羽。
樹,插。
應:小鼓。
田:大鼓。
縣(xuán):“懸”的本字。
鞉(táo):一種立鼓。
一說爲一柄兩耳的搖鼓。
磬(qìng):玉石制的板狀打擊樂器。
柷(zhù):木製的打擊樂器,狀如漆桶。
音樂開始時擊柷。
圉(yǔ):即“敔”,打擊樂器,狀如伏虎,背上有鋸齒。
以木尺刮之發聲,用以止樂。
備:安排就緒。
簫:古簫如今之排簫,是以小竹管排編成的。
管:管樂器,即笛子之類的樂器。
喤(huáng)喤:樂聲大而和諧。
肅雝(yōng):聲音和諧舒緩。
戾(lì):到達,到來。
永:終,一直。
成:指一曲終了。
或解爲樂之一闋。
一說此指祭禮完畢。
這裏指周代的盲人樂師。
庭:指宗廟的前庭。
業:懸掛樂器的橫木上的大板,爲鋸齒狀。
虡(jù):懸掛編鐘編磬等樂器的直木架,上有業。
崇牙:古代樂器架橫木上刻的鋸齒,用以懸掛樂器。
樹羽:在崇牙上裝飾的五彩鳥羽。
樹,插。
應:小鼓。
田:大鼓。
縣(xuán):“懸”的本字。
鞉(táo):一種立鼓。
一說爲一柄兩耳的搖鼓。
磬(qìng):玉石制的板狀打擊樂器。
柷(zhù):木製的打擊樂器,狀如漆桶。
音樂開始時擊柷。
圉(yǔ):即“敔”,打擊樂器,狀如伏虎,背上有鋸齒。
以木尺刮之發聲,用以止樂。
備:安排就緒。
簫:古簫如今之排簫,是以小竹管排編成的。
管:管樂器,即笛子之類的樂器。
喤(huáng)喤:樂聲大而和諧。
肅雝(yōng):聲音和諧舒緩。
戾(lì):到達,到來。
永:終,一直。
成:指一曲終了。
或解爲樂之一闋。
一說此指祭禮完畢。
盲人樂師排成行,
聚集周廟前庭上。
鍾架鼓架擺設好,
五彩羽毛架上裝。
既有小鼓和大鼓,
鞉磬柷敔列停當。
樂器齊備就演奏,
簫管一齊都奏響。
衆樂交響聲洪亮,
肅穆和諧聲悠揚,
先祖神靈來欣賞。
諸位賓客都來到,
樂曲奏完齊讚賞。
聚集周廟前庭上。
鍾架鼓架擺設好,
五彩羽毛架上裝。
既有小鼓和大鼓,
鞉磬柷敔列停當。
樂器齊備就演奏,
簫管一齊都奏響。
衆樂交響聲洪亮,
肅穆和諧聲悠揚,
先祖神靈來欣賞。
諸位賓客都來到,
樂曲奏完齊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