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脂粉塘空遍綠苔,掠泥營壘燕相催。
妒他飛去卻飛回。
一騎近從梅里過,片帆遙自藕溪來。
博山香燼未全灰。
妒他飛去卻飛回。
一騎近從梅里過,片帆遙自藕溪來。
博山香燼未全灰。
《浣溪沙·脂粉塘空遍綠苔》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創作的一首詞。
上片寫燕子銜泥來去的實景,藉以表達離情淒涼。
下片寫對於戀人歸來場景的想象,表現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最後之句既是景句又是情語,香未燃燼也意味着心猶未泯的內蘊,含婉悽清之至。
全詞清新淡雅、靜穆閒適,頗具有美妙的情趣。
上片寫燕子銜泥來去的實景,藉以表達離情淒涼。
下片寫對於戀人歸來場景的想象,表現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最後之句既是景句又是情語,香未燃燼也意味着心猶未泯的內蘊,含婉悽清之至。
全詞清新淡雅、靜穆閒適,頗具有美妙的情趣。
浣溪沙:詞牌名,小令,又名《滿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紗的故事而得名。
雙調,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韻,後三句,兩平韻。
脂粉塘:江南溪名,傳說爲春秋時西施沐浴之溪塘。
南朝梁任舫《述異記》:“吳故宮有香水溪,俗雲西施浴處,又呼爲脂粉塘。
吳王宮人灌妝於此溪上源,至今馨香。
”這裏指閨閣之外的溪塘。
營壘(yíng):營建巢穴。
梅里:江南地名,傳說爲吳國始祖太伯的居處。
片帆:孤舟,一隻船。
藕(ǒu)溪:在江蘇無錫西北。
博山:古香爐名,因爐蓋上的造型似傳聞中的海中名山博山而得名。
香燼(jìn),謂爐中的香已燒完。
雙調,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韻,後三句,兩平韻。
脂粉塘:江南溪名,傳說爲春秋時西施沐浴之溪塘。
南朝梁任舫《述異記》:“吳故宮有香水溪,俗雲西施浴處,又呼爲脂粉塘。
吳王宮人灌妝於此溪上源,至今馨香。
”這裏指閨閣之外的溪塘。
營壘(yíng):營建巢穴。
梅里:江南地名,傳說爲吳國始祖太伯的居處。
片帆:孤舟,一隻船。
藕(ǒu)溪:在江蘇無錫西北。
博山:古香爐名,因爐蓋上的造型似傳聞中的海中名山博山而得名。
香燼(jìn),謂爐中的香已燒完。
閨中女子思念自己的心上人,脂粉塘已長滿了綠苔,但見小燕子飛來飛去銜泥建巢,心生忌妒。
想自己的心上人卻不能歸來,她多麼想自己的愛人能飛回到她的身邊。
於是想象着,自己的愛人騎着駿馬從近處的梅里出或是駕一片白帆從遙遠的藕花深處而來。
那是多麼浪漫多麼令驚喜的事情呀。
可惜這僅有的一點願望只是想像罷了。
只能對着那博山爐中似盡非盡的香燼發呆。
想自己的心上人卻不能歸來,她多麼想自己的愛人能飛回到她的身邊。
於是想象着,自己的愛人騎着駿馬從近處的梅里出或是駕一片白帆從遙遠的藕花深處而來。
那是多麼浪漫多麼令驚喜的事情呀。
可惜這僅有的一點願望只是想像罷了。
只能對着那博山爐中似盡非盡的香燼發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