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脂粉塘空遍绿苔,掠泥营垒燕相催。
妒他飞去却飞回。
一骑近从梅里过,片帆遥自藕溪来。
博山香烬未全灰。
妒他飞去却飞回。
一骑近从梅里过,片帆遥自藕溪来。
博山香烬未全灰。
《浣溪沙·脂粉塘空遍绿苔》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
上片写燕子衔泥来去的实景,借以表达离情凄凉。
下片写对于恋人归来场景的想象,表现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最后之句既是景句又是情语,香未燃烬也意味着心犹未泯的内蕴,含婉凄清之至。
全词清新淡雅、静穆闲适,颇具有美妙的情趣。
上片写燕子衔泥来去的实景,借以表达离情凄凉。
下片写对于恋人归来场景的想象,表现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最后之句既是景句又是情语,香未燃烬也意味着心犹未泯的内蕴,含婉凄清之至。
全词清新淡雅、静穆闲适,颇具有美妙的情趣。
浣溪沙:词牌名,小令,又名《满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
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三句,两平韵。
脂粉塘:江南溪名,传说为春秋时西施沐浴之溪塘。
南朝梁任舫《述异记》:“吴故宫有香水溪,俗云西施浴处,又呼为脂粉塘。
吴王宫人灌妆于此溪上源,至今馨香。
”这里指闺阁之外的溪塘。
营垒(yíng):营建巢穴。
梅里:江南地名,传说为吴国始祖太伯的居处。
片帆:孤舟,一只船。
藕(ǒu)溪:在江苏无锡西北。
博山:古香炉名,因炉盖上的造型似传闻中的海中名山博山而得名。
香烬(jìn),谓炉中的香已烧完。
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三句,两平韵。
脂粉塘:江南溪名,传说为春秋时西施沐浴之溪塘。
南朝梁任舫《述异记》:“吴故宫有香水溪,俗云西施浴处,又呼为脂粉塘。
吴王宫人灌妆于此溪上源,至今馨香。
”这里指闺阁之外的溪塘。
营垒(yíng):营建巢穴。
梅里:江南地名,传说为吴国始祖太伯的居处。
片帆:孤舟,一只船。
藕(ǒu)溪:在江苏无锡西北。
博山:古香炉名,因炉盖上的造型似传闻中的海中名山博山而得名。
香烬(jìn),谓炉中的香已烧完。
闺中女子思念自己的心上人,脂粉塘已长满了绿苔,但见小燕子飞来飞去衔泥建巢,心生忌妒。
想自己的心上人却不能归来,她多么想自己的爱人能飞回到她的身边。
于是想象着,自己的爱人骑着骏马从近处的梅里出或是驾一片白帆从遥远的藕花深处而来。
那是多么浪漫多么令惊喜的事情呀。
可惜这仅有的一点愿望只是想像罢了。
只能对着那博山炉中似尽非尽的香烬发呆。
想自己的心上人却不能归来,她多么想自己的爱人能飞回到她的身边。
于是想象着,自己的爱人骑着骏马从近处的梅里出或是驾一片白帆从遥远的藕花深处而来。
那是多么浪漫多么令惊喜的事情呀。
可惜这仅有的一点愿望只是想像罢了。
只能对着那博山炉中似尽非尽的香烬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