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 · 豳風 · 伐柯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則不遠。
我覯之子,籩豆有踐。
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則不遠。
我覯之子,籩豆有踐。
《國風·豳風·伐柯》是《詩經》中的一首詩,爲西周時期的山歌,全詩二章,每章四句,描述了詩人見到一位中意的女子,就央告媒人去說項,終於姻緣得定,安排了隆重的迎親禮,把女子娶了過來的故事。
此詩就是一首樸素的生活交響曲,通過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以樸素的畫面再現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在藝術上,首先是起興的運用,因事借物,爲詩歌創造出自然深厚、含蓄蘊藉的藝術魅力;其次是全篇爲四言句式,簡單而琅琅上口,同時運用復沓章節的結構,使之容易歌唱記誦,有利於突出主題。
此詩就是一首樸素的生活交響曲,通過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以樸素的畫面再現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在藝術上,首先是起興的運用,因事借物,爲詩歌創造出自然深厚、含蓄蘊藉的藝術魅力;其次是全篇爲四言句式,簡單而琅琅上口,同時運用復沓章節的結構,使之容易歌唱記誦,有利於突出主題。
伐柯:砍取做斧柄的木料。
《說文解字》:柯,斧柄也;伐,擊也,從人,持戈。
匪:同“非”。
克:能。
取:通“娶”。
則:原則、方法。
此處指按一定方法才能砍伐到斧子柄。
覯(gòu):通“遘”,遇見。
籩(biān)豆有踐:在古時家庭或社會舉辦盛大喜慶活動時,用籩豆等器皿,放滿食品,整齊地排列於活動場所,叫做籩豆有踐。
此處指迎親禮儀有條不紊。
籩,竹編禮器,盛果脯用。
豆,木製、金屬製或陶製的器皿,盛放醃製食物、醬類。
《說文解字》:柯,斧柄也;伐,擊也,從人,持戈。
匪:同“非”。
克:能。
取:通“娶”。
則:原則、方法。
此處指按一定方法才能砍伐到斧子柄。
覯(gòu):通“遘”,遇見。
籩(biān)豆有踐:在古時家庭或社會舉辦盛大喜慶活動時,用籩豆等器皿,放滿食品,整齊地排列於活動場所,叫做籩豆有踐。
此處指迎親禮儀有條不紊。
籩,竹編禮器,盛果脯用。
豆,木製、金屬製或陶製的器皿,盛放醃製食物、醬類。
怎麼砍伐斧子柄?沒有斧子砍不成。
怎麼迎娶那妻子?沒有媒人娶不成。
砍斧柄啊砍斧柄,這個規則在近前。
要想見那姑娘面,擺好食具設酒宴。
怎麼迎娶那妻子?沒有媒人娶不成。
砍斧柄啊砍斧柄,這個規則在近前。
要想見那姑娘面,擺好食具設酒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