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夢憶 · 卷一 · 奔雲石
南屏石,無出奔雲右者
奔雲得其情,未得其理
石如滇茶一朵,風雨落之,半入泥土,花瓣棱棱,三四層折
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無須不綴也
黃寓庸先生讀書其中,四方弟子千餘人,門如市
余幼從大父訪先生
先生面黧黑,多髭鬚,毛頰,河目海口,眉棱鼻樑,張口多笑
交際酬酢,八面應之
耳聆客言,目睹來牘,手書回札,口囑傒奴,雜沓於前,未嘗少錯
客至,無貴賤,便肉、便飯食之,夜即與同榻
余一書記往,頗穢惡,先生寢食之不異也,余深服之
丙寅至武林,亭榭傾圮,堂中窀先生遺蛻,不勝人琴之感
余見奔雲黝潤,色澤不減,謂客曰:“願假此一室,以石磥門,坐臥其下,可十年不出也
”客曰:“有盜
”餘曰:“布衣褐被,身外長物則瓶粟與殘書數本而已
王弇州不曰:‘盜亦有道也’哉?”
奔雲得其情,未得其理
石如滇茶一朵,風雨落之,半入泥土,花瓣棱棱,三四層折
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無須不綴也
黃寓庸先生讀書其中,四方弟子千餘人,門如市
余幼從大父訪先生
先生面黧黑,多髭鬚,毛頰,河目海口,眉棱鼻樑,張口多笑
交際酬酢,八面應之
耳聆客言,目睹來牘,手書回札,口囑傒奴,雜沓於前,未嘗少錯
客至,無貴賤,便肉、便飯食之,夜即與同榻
余一書記往,頗穢惡,先生寢食之不異也,余深服之
丙寅至武林,亭榭傾圮,堂中窀先生遺蛻,不勝人琴之感
余見奔雲黝潤,色澤不減,謂客曰:“願假此一室,以石磥門,坐臥其下,可十年不出也
”客曰:“有盜
”餘曰:“布衣褐被,身外長物則瓶粟與殘書數本而已
王弇州不曰:‘盜亦有道也’哉?”
世事變化無常,昔日讓人尊敬的黃先生已作古多年,而奔雲石成色不減,讓作者不禁晞噓連連,觸發物是人非之慨。
暫無
南屏山的石頭沒有一塊能比得過奔雲石。奔雲石的名氣是因爲它的情致,而不是因爲它的紋路。奔雲石如同一朵被風雨吹落的滇茶花,有一半陷入泥土,花瓣如有三四層棱,重疊有致,人走在其中,就像蝴蝶飛入花蕊之中,沒有一根花須不仔細品味的。黃寓庸先生在奔雲石屋中讀書,各地來求學的弟子有一千多人,門庭若市。我年幼時就曾經跟隨祖父拜訪黃先生,先生面色駒黑,鬍鬚濃密,面頰兩邊生有角,眼睛是細長的,嘴巴也很大,眉骨和鼻樑一樣高聳,張口必笑。待人接物遊刃有餘。他耳朵聆聽客人說話,眼睛看着手中書信寫回信,口中吩咐家奴,同時處理眼前那麼多雜事,從沒有出過一點差錯。無論來拜訪的客人身份貴,一律平等對待,都會拿出酒肉招待,夜晚就與客人同梮而眠。我有一個十分邋遢的書記員去他那裏,先生和他同吃同住,並沒有將他與別人區別對待,我對先生的人品深感佩服。
天啓六年(1626年)我到杭州時,看到黃先生的宅院已經頹敗倒塌,堂中埋葬着先生的遺體,對先生的逝世感到深切悲痛。我見奔雲石仍然黝黑溼潤,便對客人說:“希望能夠藉此石屋,用石頭把門壘起來,可以待在裏面十年不出去。”客人說:“會有強盜。我說:“我穿的是粗布,蓋的是粗布,身外之物也只有一甕米和幾本破書罷了。王世貞不是說盜亦有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