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意
夫字以神爲精魄,神若不知,則字無態度也;以心爲筋骨,心若不堅,則字無勁健也;以副毛爲皮膚,副若不圓,則字無溫潤也
所資心副相參用,神氣沖和爲妙
今比重明輕,用指腕不如鋒鋩,用鋒鋩不如沖和之氣,自然手腕輕虛,則鋒含沉靜
夫心合於氣,氣合於心;神,心之用也,心必靜而已矣
虞安吉雲:夫未解書意者,一點一畫皆求象本,乃轉自取拙,豈是書邪?縱放類本,體樣奪真,可圖其字形,未可稱解筆意,此乃類乎效顰未入西施之奧室也
故其始學得其粗,未得其精
太緩者滯而無筋,太急者病而無骨,橫毫側管則鈍慢而肉多,豎管直鋒則乾枯而露骨
及其悟也,心動而手均,圓者中規,方者中矩,粗而能銳,細而能壯,長者不爲有餘,短者不爲不足,思與神會,同乎自然,不知所以然而然矣
“骨力”來自於“心堅”,“心堅”依賴於“神和”。“思與神會,同乎自然,不知所以然而然矣。”這個“自然”,就是書家的自然之惰,自然之意,自然之念。表達於自然的態度,就是對書法本體的迴歸了。 書法逐漸擺脫實用而獨立爲一門藝術,至唐臻於成熟。這可在唐太宗的言論中找到證明。由於他推崇王羲之,主張“重意尚韻”,能宏觀地看書法,學書所悟的文章對後世影響深遠,書法藝術更加大放光彩,日益成爲中國藝術之林中的參天大樹。從這個角度說,唐太宗功不可沒。
暫無
字以神采爲靈魂,若無神采,字就沒有姿態風度;以主毫表現字的筋骨,主毫若沒有彈性,字就不能勁健有力;以副毫表現字的“皮膚”,副毫如不圓順,字就不光澤溫潤。主毫與副毫相互合用,萬毫聚力,“神”與“氣”相沖和最爲奇妙。 比較一下輕重,運用指腕不如運用筆鋒,運用筆鋒不如氣性沖和,這樣才能手腕輕虛,筆鋒也就自然沉靜。寫字時意念與氣韻相融合,心神互用,只要心意沉着冷靜就可以了。 虞安吉說:不懂得書法意趣的人,雖然一筆一畫都像臨本,這是自取其拙,怎麼能叫書法呢?即使寫得和範本一模一樣,也只能是學得形似,還不算明白其筆意,這就像東施效顰一樣,根本不知道西施美在何處。所以初學書法僅學其外表,得其粗略,根本未學到其精髓。 書寫太慢則滯濁少筋,太快又病弱無骨。橫用鋒側執筆會因爲運行遲緩而字跡臃腫,豎筆直鋒運行又會使字形乾枯而筋骨裸露。等到有所領悟的時候,手自然會隨心而動,揮運自如,該圓的圓,該方的方,方圓都合規矩,粗處能夠細挺,細處能夠勁健,長短合宜,沒有顯得太過或不足之處。意態與神韻自然融合,渾然一體,就達到了隨心所欲、不期然而然的書寫境界了。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