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秦娥 · 龍潭口
山重疊,懸崖一綫天疑裂
天疑裂,斷碑題字,苔痕橫嚙
風聲雷動鳴金鐵,陰森潭底蛟龍窟
蛟龍窟,興亡滿眼,舊時明月
天疑裂,斷碑題字,苔痕橫嚙
風聲雷動鳴金鐵,陰森潭底蛟龍窟
蛟龍窟,興亡滿眼,舊時明月
《憶秦娥·龍潭口》是清代詞人納蘭容若於康熙二十一年(西元一六八二年)春扈從康熙帝東巡,望祭長白山,途經龍潭口所作。
上片描繪了黑龍潭的景色,十分到位。「山重疊,懸崖一綫天疑裂」,似乎閉上眼睛就可以看到那割裂一綫的天空,兩邊懸崖峭立,斷碑上生滿了苔蘚和模糊不清的碑文。秀麗的景色間不經意地流露出了一絲蒼凉。兩邊峭立著的懸崖遮攩了整箇天空,衹留下如同裂開的一條綫,在此處運用了夸張的手法,將景物描寫推到了極致。「天疑裂,斷碑題字,古苔橫嚙」,「斷碑」、「古苔」,面對此情此景,納蘭頓生悲凄,而就像金戈鐵矛撞擊聲一樣的風聲更令納蘭將這種悲凄推至一个制高點。
下片由眼前之景生出興亡之嘆。「風聲雷動鳴金鐵,陰森潭底蛟龍窟。」納蘭的詞中極少有這樣的句子,不但令人體會到了龍潭口的險峻,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心中的蒼凉。然而納蘭終究是一位敏感的詞人,最後他無奈地發出了感慨:「蛟龍窟,興亡滿眼,舊時明月。」明月仍然是那輪明月,可世上有不少事是不斷地興亡交替。此句令人心中頓生物是人非的感覺。黑龍潭的山色浸染了納蘭尙未塵封的心靈,更激發了他胸中那點自由浪漫的天性。遙想古人,可以仗劍走天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看自己喜歡看的風景,容若忍不住也躍躍欲試。
全詞蒼凉慷慨,寄思遙深,是詞人的興亡之嘆和惆悵之情的和鳴,深緻綿緲,感人之至。
龍潭口:龍潭山口,在清吉林府伊通州西南,今吉林省吉林市東郊龍潭山。
層層的山巒重疊掩映,從懸崖下往上看,天空衹露一綫,好像要斷裂開來一樣。斷裂的石碑上長滿了蒼苔,那陳年蒼苔好像啃齩著碑文。
風聲如同雷鳴一樣大作,發出了如同金鉦戈矛撞擊的聲音,那陰森森的潭底應該是蛟龍的洞府吧。舊時的明月仍在,照耀過多少時代的興亡與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