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 師唱誰家曲
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
借君拍板與門槌,我也逢塲作戲、莫相疑
溪女方偸眼,山僧莫皺眉
卻愁彌勒下生遲,不見老婆三五、少年時
暫無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隋唐以來曲多以「子」名,「子」有小的含義,大體屬小曲。調名本自漢張平子《南都賦》:「坐南歌兮起鄭舞」句,取淳于棼事。《金奩集》入「仙呂宮」。此詞有單調、雙調二體。單調者始自温飛卿詞,因詞有「恨春宵」句,名《春宵曲》。張子澄詞本此添字,因詞有「髙捲水晶簾額」句,名《水晶簾》,又有「驚破碧窗殘夢」句,名《碧窗夢》。鄭子聃有《我愛沂陽好》詞十首,更名《十愛詞》。以温飛卿《南歌子·手裏金鸚鵡》爲正體,單調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韻。另有單調二十六字,五句三平韻。雙調者有平韻、仄韻兩體。平韻者始自毛熙震詞,周美成、楊無咎、仲殊五十四字體,無名氏五十三字體,倶本此添字。仄韻者始自《樂府雅詞》,惟石次仲詞最爲諧婉。周美成詞名《南柯子》,程正伯詞名《望秦川》,田不伐詞有「簾風不動蝶交飛」句,名《風蝶令》。雙調五十二字,前後闋各四句三平韻;雙調五十四字,前後闋各四句三平韻等變體。 題注:傅子立注:「《冷齋夜話》:『東坡鎭錢塘,無日不在西湖。嘗攜妓謁大通禪師,大通慍形於色。東坡作長短句,令妓歌之。』」劉尚榮按:「此條題注原在調名下,今按本書體例移詞末。事見《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巻五十七·戲詞》轉引,別見宋皇都風月主人《緑窗新話·巻下》。又『鎭』字,明呉訥鈔本、《蘇長公二妙集》本、毛本作『守』;『形』,元延祐本、毛本缺。」 「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句:傅子立注:「《傳燈録》:『關南道吾和尚,因見巫師樂神,打鼓作舞,云:「還識神也!」師於此大悟。後往德山申其悟旨。德山乃印可,師往後毎至昇座時,著緋衣,執木簡作禮。僧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云:「打動關南鼓,唱起德山歌。」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云:「禪牀作女人。」拜云:「謝子遠來,無可相待。」』」劉尚榮按:「《景德傳燈録·巻十一·關南道吾禪師》及《五燈會元·巻四·關南道吾和尚》記載此事,與傅注大同小異。」 拍板與門槌:傅子立注:「梁武帝請志公和尚講經,志公對曰:『自有大士,見在漁行,善能講唱。』帝乃召大士入内,問曰:『用何髙座?』大士對曰:『不用髙座,衹用拍板一具。』大士得板,遂乃唱經,並四十九頌,唱畢而去。大士乃傅大士也。又,武帝嘗一夕焚章而召諸法師齋,人莫有知之者。大士詰朝卽手持一鐵槌,徑往以叩梁之端門,而先赴召。時若婁約法師這猶或後至,若雲先法師等,終不知所召矣。」劉尚榮按:「《景德傳燈録·巻二十七·善慧大師》。」 逢塲作戲:傅子立注:「《傳燈録》:『僧鄧隱峰云:「竿木隨身,逢塲作戲。」』」劉尚榮按:「詳見《景德傳燈録·巻六·江西道一禪師》。」 莫相疑:《冷齋夜話》引此詞作「不須疑」。 莫皺眉:明呉訥鈔本、《蘇長公二妙集》本、毛本作「莫眨眉」。 彌勒下生:傅子立注:「釋氏有當來下生彌勒佛,言百千萬億劫後,閻浮世界復散爲虛空,則彌勒佛乃當下生時也。」劉尚榮按:「見《彌勒下生經》。」 卻愁:《冷齋夜話》引此詞作「卻嫌」。 老婆三五:傅子立注:「《摭言集》:『唐薛逢嘗策羸以赴朝,値新進士榜下,綴行。導曰:「廻避新郎君!」逢囅然,卽遣一介語之曰:「報道莫貧相!阿婆三五少年時,也會東塗西抹來。」』」劉尚榮按:「事詳《唐摭言·巻三·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記》,文句小異。」老婆,《冷齋夜話》引此詞作「阿婆」。
暫無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