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御书题天下放生池碑额表并御书批答(放生池帖)
【乞御书题天下放生池碑额表并御书批答】
臣真卿言:臣闻帝王之德,莫大于生成;臣子之心,敢忘于赞述?臣冬任升州刺史日,属左骁卫左郎将史元琮、中使张庭玉等奉宣恩命,于天下州县临江带郭处?各置于生池
始于洋州兴道,迄于升州江宁秦淮太平桥,凡八十一所,恩沾动植,泽及昆虫,发自皇心,遍于天下
历选列辟,未之前闻,海隅苍生,孰不欣喜?臣时不揆愚昧,辄述《天下放生池碑铭》一章
又以俸钱于当州采石,兼力拙自书
盖欲使天下元元,知陛下有好生之德
因令微臣获广昔贤善颂之义,遂绢写一本,附史元琮奉进,兼乞御书题额,以光扬不朽
缘前书点画稍细,恐不堪经久
臣今谨据石擘窠大书一本,随表奉进,庶以竭臣下屡屡之诚,特乞圣恩俯遂前请,则天下幸甚,岂惟愚臣?昔秦始皇暴虐之君,李斯邪诌之臣,犹刻金石,垂于后代
魏文帝外禅之主,钟繇偏方之佐,亦于繁昌,立表颂德
况陛下以巍巍功业,而无纪述,则臣窃耻之
谨昧死以闻,伏增战越
臣真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谨言
上元元年七月十七日,银青光禄大夫行尚书刑部侍郎柱国丹杨县开国侯臣颜真卿上表
【乞御书题额恩敕批答碑阴记】
金紫光禄大夫行湖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撰并书
肃宗皇帝恩许,既有斯答
御札垂下,而真卿以疏拙蒙谴
粤若来八月既望,贬授蓬州长史
洎今上即位,宝应元年夏五月,拜利州刺史
属羌贼围城,不得入
恩敕追赴上都,为今尚书前相国彭城公刘公晏所让,授尚书户部侍郎
二年春三月,改吏部
广德元年秋八月,拜江陵尹兼御史大夫,充荆南节度观察处置等使
未行,受代,转尚书右丞
春正月,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朔方行营汾晋等六州宣慰使,以招谕太师中书令仆固怀恩,不行,遂知省事
永泰二年春二月,贬峡州别驾,旬余移贬吉州
大历三年夏五月,蒙除抚州刺史,六年闰三月代
到秋八月,至上元,尔来十有六年,困于疏愚,累蒙窜谪
其所采碑石,迄今委诸岩麓之际,未遑崇树
七年秋九月,归自东京,起家蒙除湖州刺史,来年春正月至任
州东有苕、霅两溪,溪左有放生池焉,即我宝应元圣文武皇帝所置也
州西有白鹤山,山多砾石
于是采而斫之,命吏干磨砻之,家僮镌刻之,建于州之骆驼桥东
盖以抒臣下追远之诚,昭先帝生成之德
额既未立,追思莫远
客或请先帝所赐敕书批答,答中诸事,以缉而勒之,真卿从焉
勒愿斯毕,瞻慕不足,遂志诸碑阴
庶乎乾象昭回,与宇宙而终始;天文焕发,将日月而齐晖
时则有唐大历九年青龙甲寅之岁,孟春甲子之日也
臣真卿言:臣闻帝王之德,莫大于生成;臣子之心,敢忘于赞述?臣冬任升州刺史日,属左骁卫左郎将史元琮、中使张庭玉等奉宣恩命,于天下州县临江带郭处?各置于生池
始于洋州兴道,迄于升州江宁秦淮太平桥,凡八十一所,恩沾动植,泽及昆虫,发自皇心,遍于天下
历选列辟,未之前闻,海隅苍生,孰不欣喜?臣时不揆愚昧,辄述《天下放生池碑铭》一章
又以俸钱于当州采石,兼力拙自书
盖欲使天下元元,知陛下有好生之德
因令微臣获广昔贤善颂之义,遂绢写一本,附史元琮奉进,兼乞御书题额,以光扬不朽
缘前书点画稍细,恐不堪经久
臣今谨据石擘窠大书一本,随表奉进,庶以竭臣下屡屡之诚,特乞圣恩俯遂前请,则天下幸甚,岂惟愚臣?昔秦始皇暴虐之君,李斯邪诌之臣,犹刻金石,垂于后代
魏文帝外禅之主,钟繇偏方之佐,亦于繁昌,立表颂德
况陛下以巍巍功业,而无纪述,则臣窃耻之
谨昧死以闻,伏增战越
臣真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谨言
上元元年七月十七日,银青光禄大夫行尚书刑部侍郎柱国丹杨县开国侯臣颜真卿上表
【乞御书题额恩敕批答碑阴记】
金紫光禄大夫行湖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撰并书
肃宗皇帝恩许,既有斯答
御札垂下,而真卿以疏拙蒙谴
粤若来八月既望,贬授蓬州长史
洎今上即位,宝应元年夏五月,拜利州刺史
属羌贼围城,不得入
恩敕追赴上都,为今尚书前相国彭城公刘公晏所让,授尚书户部侍郎
二年春三月,改吏部
广德元年秋八月,拜江陵尹兼御史大夫,充荆南节度观察处置等使
未行,受代,转尚书右丞
春正月,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朔方行营汾晋等六州宣慰使,以招谕太师中书令仆固怀恩,不行,遂知省事
永泰二年春二月,贬峡州别驾,旬余移贬吉州
大历三年夏五月,蒙除抚州刺史,六年闰三月代
到秋八月,至上元,尔来十有六年,困于疏愚,累蒙窜谪
其所采碑石,迄今委诸岩麓之际,未遑崇树
七年秋九月,归自东京,起家蒙除湖州刺史,来年春正月至任
州东有苕、霅两溪,溪左有放生池焉,即我宝应元圣文武皇帝所置也
州西有白鹤山,山多砾石
于是采而斫之,命吏干磨砻之,家僮镌刻之,建于州之骆驼桥东
盖以抒臣下追远之诚,昭先帝生成之德
额既未立,追思莫远
客或请先帝所赐敕书批答,答中诸事,以缉而勒之,真卿从焉
勒愿斯毕,瞻慕不足,遂志诸碑阴
庶乎乾象昭回,与宇宙而终始;天文焕发,将日月而齐晖
时则有唐大历九年青龙甲寅之岁,孟春甲子之日也
自署立于大历九年(774年)七月二十七日。刻帖。楷书,表记一篇,一篇。35.6×16.5厘米。凡190行,行2至5字不等。浙江省博物馆藏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本。据《颜鲁公集》、《居士传》校订。
著录首见宋苏轼《苏轼文集》。据宋王象之《舆地碑目》称:“此碑旧在湖州文宣王庙,后移入鲁公祠。原刻已佚,现存留元刚《忠义堂帖》者,仅《乞御书天下放生池碑额表》及《乞御题恩敕批答碑阴记》二帖。”
《放生池碑铭》,颜真卿撰于乾元二年(759年)冬,时51岁。颜真卿《乞御书天下放生池碑额表》记:乾元二年(759年)冬月,颜真卿升州(今江苏南京)刺史任上,肃宗命左骁卫右郎将史元琮、中使张庭玉诏,于天下州县临江带郭处各置放生池,始于洋州兴道县,终于升州江宁秦淮太平桥,凡81所。自书绢写碑铭一本。上元元年(760年)七月,任刑部侍郎时,又上表奏乞。考虑前书“点画稍细,恐不堪经久”,又“擘窠大书一本”。至大历八年(773年)在湖州追立时,颜真卿已经三书其文。至大历9年7月27日又书铭《乞御书天下放生池碑额表》及《乞御书题恩敕批答碑阴记》,并立于骆驼桥东,时年66岁。
宝应元年:762年。
广德元年:763年。
永泰二年:766年。
大历三年:768年。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