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醪有妙理賦
酒勿嫌濁,人當取醇
失憂心於昨夢,信妙理之凝神
渾盎盎以無聲,始從味入
杳冥冥其似道,徑得天真
伊人之生,以酒爲命
常因既醉之適,方識此心之正
稻米無知,豈解窮理?曲捏糱有毒,安能發性?乃知神物之自然,蓋與天工而相併
得時行道,我則師齊相之飲醇
遠害全身,我則學徐公之中聖
湛若秋露,穆如春風
疑宿雲之解駁,漏朝日之暾紅
初體粟之失去,旋眼花之掃空
酷愛孟生,知其中之有趣
猶嫌白老,不頌德而言功
兀爾坐忘,浩然天縱
如如不動而體無礙,了了常知而心不用
座中客滿,惟憂百咳榼之空
身後名輕,但覺一杯之重
今夫明月之珠,不可以襦
夜光之壁,不可以鋪
芻換豢飽我,而不我覺
布帛襖燠我,而我不娛
惟此君獨遊萬物之表,蓋天下不可一日而無
在醉常醒,孰是狂人之藥?得意忘味,始知至道之腴
又何必一石亦醉,罔閒州閭
五斗解酲,不問妻妾
結襪庭中,觀廷尉之度量
脫靴殿上,誇謫仙之敏捷
陽醉逖地,常陋王式之褊
歌嗚仰天,每譏楊惲之狹
我欲眠而君且去,有客何嫌?人借而我不聞,其誰敢接?殊不知人之齊聖,匪昏之如
古者晤語,必旅之於
獨醒者汨羅之道也,屢舞者高陽之徒歟!惡蔣濟而射木人,又何狷淺?
殺王敦而取金印,亦自狂疏
故我內全其天,外寓於酒
濁者以飲吾僕,清者以酌吾友
吾方耕於渺莽之野,而汲於清冷之淵
以釀此醪,然後舉窪樽而屬予口
《濁醪有妙理賦》系東坡晚年所作,據學者考據大約寫於邵聖四年(1097)過海途中。此賦在當世流傳甚廣,對後世影響很大。這篇律賦的標題借用杜甫《晦日尋崔戢李封》詩句:「濁醪有妙理,庶用慰沈浮」。杜甫詩中說:酒的好處在於可以使人暫時陶醉,以忘卻塵世間的名利得失。本賦限韻「神聖功用無捷於酒」,此八字又是全篇的綱目。 蘇東坡獨特的飲酒觀是飲酒不求酒量,但求酒趣。他反對泥醉,而主張「半酣」:「我飲不盡器,半酣味尤長」,「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東坡自言酒量微淺,少飲輒醉,卻樂此不疲,尤喜見人飲酒,是真得酒中趣者也。坡翁嗜酒只是在為了追求一種境界,因為那種屬於微醺的境界,是最可以使得人們的詩意生發的。東坡在《濁醪有妙理賦》中借酒言道,否定了執著於功名的仕宦人生,表達了超然的情懷。
醪(láo):汁滓混合的酒,今稱甜酒、米酒或醒糟,濁醪就是濁酒,呈乳白色,不透明。 妙理:奧妙深微的理論。丁福保編《佛學大辭典》解釋為「深妙之道理也」。百度百科解釋為「精微的道理」。 適:安閒、自在之意。 心之正:天性純正之意。 神物:神奇之物,此處指酒。 自然:意為不可勉強。酒具有天然的悅人之性。 天工:為自然形成之意。飲酒中體味與天工相並的人生價值。 如如:佛家語指永恆存在的真如。《金剛經》:「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體無礙:肉體不感到束縛、妨害。了了:明白、清楚。坡翁在這裡說:飲酒達到「了了常知而心不用」的禪境。 榼(kē):酒杯。 惟憂百榼之空:只耽心杯中無酒。此典出自《後漢書·孔融傳》卷七十:「(孔融)常嘆曰:‘坐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無憂矣。’」 至道:最善的道理。 腴(yú):肉食肥美的味道。此句意為:可以達到至道,因而只要能達到於此,便可以縱情任意而飲,飲出自己的率真性格,真正領略飲酒的妙理。
暫無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