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海帖
軾將渡海,宿澄邁,承令子見訪,知從者未歸
又云,恐已到桂府
若果爾,庶幾得於海康相遇;不爾,則未知後會之期也
區區無他禱,惟晚景宜倍萬自愛耳
匆匆留此紙令子處,更下重封,不罪不罪
軾頓首,夢得祕校閣下
六月十三日
(封囊:)手啓,夢得祕校
軾封
又云,恐已到桂府
若果爾,庶幾得於海康相遇;不爾,則未知後會之期也
區區無他禱,惟晚景宜倍萬自愛耳
匆匆留此紙令子處,更下重封,不罪不罪
軾頓首,夢得祕校閣下
六月十三日
(封囊:)手啓,夢得祕校
軾封
蘇軾《渡海帖》,行書,元豐三年(1100),紙本,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為信札一則。凡12行,封囊一行,計98字。28.6釐米×40.2釐米。封囊—行,4.2釐米×28釐米。此帖又名《致夢得秘校尺牘》。
東坡《峻靈乇廟碑》:「紹聖四年七月,瓊州別駕蘇軾,以罪譴於儋,至元符三年五月,有詔徙廉州。」於足,東坡辭別與之生活了幾年的儋州父老友朋,啓程經澄邁,到瓊州渡海到廉州,於址行《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一詩。此帖署人川十二日,其時正在澄邁,有《澄巡驛迪潮閣二首》等詩。因之,編年應在元符二年。
帖中「夢得秘校」乃趙夢得。宋周必大《二老堂詩話》:「廣西有趙夢得,處於海上,東坡謫儋耳時,為致中州家問。坡嘗題其澄邁所居二亭曰「清斯」,曰「舞琴」。仍錄陶淵明、杜子美詩及舊作數十紙與之。夢得以綾絹求,東坡答云:「幣帛不為服章,而以圭曰字,上帝所禁。」東坡又有《致趙夢得一札》:「舊藏龍焙,請來共嘗。蓋飲非其人,茶有語;閉門獨啜,心有愧。」趙夢得曾為蘇軾奔走中州探望家屬,蘇軾有好茶則非請趙夢得會飲不可。趙夢得對流落海南幾年的東坡關照必多,東坡對之很感激,作書相送,有茶招飲,可謂相知。東坡離開海南,路過澄邁時,適趙夢得北行未歸,很遺憾,便留下此札交付其子,盼望能在渡海以後相見,「不爾,未知後會之期也。」流露出對這位患難中幫助過自己的友人的思念。
暫無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