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白水書付過
紹聖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遊白水佛迹院,浴於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爲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濺雷怒,可喜可畏
水崖有巨人迹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至江山月出,擊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復與過飲酒,食餘甘煮菜
顧影頽然,不復甚寐
書以付過
東坡翁
《遊白水書付過》是北宋文學家蘇東坡創作的一篇散文。與《記遊松風亭》作於同時同地。記敍東坡與幼子蘇斜川遊覽白水山佛迹院所見到的美麗景色,表達了東坡清素的閑情逸致,以及隨遇而安、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此文敍次井然,寥寥數語,描景物如畫,詳略得當,情景交融。 文章開篇簡潔交代了遊覽的時間和地點後即展開具體的描寫。首先寫白天遊覽所見,主要寫了温泉、懸瀑和佛迹三景,描寫時抓住了三景各自的特色。寫温泉,著眼於水温之髙:「熱甚,其源殆可熟物。」因爲二人均在其中洗過澡,故體會甚爲眞切。寫懸瀑,著眼於它的形態,由於瀑布髙達百仞,懸瀑下的山巖有八九層凹曲,每箇凹曲處都形成一箇水潭,而「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通過深潭的描寫進一步顯示了懸瀑水衝擊力之大;最後寫懸瀑傾瀉時「雪濺雷怒,可愛可畏」,雖然衹用了八箇字,但把懸瀑的形態、顔色、聲勢和遊人的感受都寫到了,精練至極寫佛迹,著眼於它的數量之多:「水崖有巨人迹數十,所謂佛迹也。」 接著寫夜遊所見,主要寫山燒和到江心劃船的情景。寫山燒雖衹用了「火甚」二字,但那火光熊熊的景象寫的十分逼眞:寫「擊汰中流」的情景雖衹用了「掬弄珠璧」四箇字,但那江月倒映水中的美麗姿態和父子二人捧水弄影的幽雅情趣皆盎然於紙上。 最後簡寫回家後飲酒、進食、醉態、失眠和寫作本文的情況,作爲文章的結束。 這篇遊記,全文不過一百四十字左右,卻把白水山一帶主要的景觀和這些景觀的特色都逼眞地寫了出來,還記了一整天的遊覽過程,寫出了遊人的情趣,十分精練喜人,由此可以看出東坡文字技巧的嫻熟髙明。
紹聖元年:西元一〇九四年。紹聖,宋哲宗的年號。 白水:東北白水山,一名白水巖,在今廣東增城東。由於山巓有瀑布如白練,所以叫白水山。 湯池:即湯泉。 殆:(dài)大槪,差不多。 少北:稍嚮北。 懸水:懸於山之泉水,大則謂瀑布。 百仞(rèn):這是夸張的説法;仞,古時以八尺或七尺爲一仞。 折:這裏是彎轉的意思。 縋(zhuì)石:用繩繫著石頭向下。 倒(dào)行:順來路回去。 擊汰(tài):擊水。汰,水波。 掬(jū):用雙手捧取。 二鼓:二更(大約晚上九點至十一點)。 餘甘:指餘甘子。 《齊民要術·餘甘》:「《異物志》曰:『餘甘大小如彈丸,視之理如定陶瓜。初入口苦澀,咽之口中,乃更甜美足味。鹽蒸之尤美。可多食。』」 頽然:衰老皃。
紹聖元年十月十二日,我與小兒子蘇過遊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熱,它的源頭大槪能把東西煮熟。 沿著山路向東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髙七八十丈。山路有八九箇彎道,每箇彎道處都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繩子拴住石頭從上往下送入五丈,還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飛濺,聲音如雷鳴般轟響,令人又驚又喜。水邊的懸崖上有幾十處巨大的腳印,這就是人們所説的佛跡。 傍晚時我們順來路返回,欣賞山上的火燒雲,十分的壯觀。一會兒上山,一會兒下山走過幾條山谷。到了江邊,此時月亮從山後面出來,在江心划船,用手撥弄水中玉碧明珠似的月影。 回到家已是二更時分,我與蘇過再次飲酒,喫著橄欖菜。回頭看自己的影子,凄凉之感涌上心頭,就再難安眠。寫下這些文字交給過兒。東坡翁記。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