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 · 西湖席上,代諸妓送陳述古
娟娟缺月西南落,相思撥斷琵琶索
枕淚夢魂中,覺來眉暈重
華堂堆燭淚,長笛吹《新水》
醉客各西東,應思陳孟公
枕淚夢魂中,覺來眉暈重
華堂堆燭淚,長笛吹《新水》
醉客各西東,應思陳孟公
暫無
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後用爲詞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薩鬘》,《宋史·樂志》:「女弟子舞隊名。」《宋史·樂志》、《尊前集》、《金奩集》幷入「中呂宮」,《張子野詞》作「中呂調」,《正音譜》注「正宮」。唐蘇德祥《杜陽雜編·巻下》:「大中初,女蠻國貢雙龍犀,有二龍,鱗鬛(liè)爪角悉備。明霞錦,云鍊水香麻以爲之也,光耀芬馥着人,五色相間,而美麗於中國之錦。其國人危髻金冠,瓔珞被體,故謂之菩薩蠻。當時倡優遂製《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北宋·孫孟文《北夢瑣言·巻四·温李齊名》:「温庭雲,字飛卿,或云作『筠』字,舊名岐,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曰『温李』。才思艷麗,工於小賦,毎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多爲鄰鋪假手,號曰救數人也。而士行有缺,縉紳簿之。李義山謂曰:『近得一聯句云「遠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輔」,未得偶句。』温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書」。』宣宗嘗賦詩,上句有『金歩搖』,未能對,遣未第進士對之。庭雲乃以『玉條脫』續也,宣宗賞焉。又藥名有『白頭翁』,温以『蒼耳子』爲對,他皆此類也。宣宗愛唱《菩薩蠻》詞,令狐相國假其新撰密進之,戒令勿他泄。而遽言於人,由是疎之。温亦有言云:『中書堂内坐將軍。』譏相國無學也。」宋·王頤堂《碧鷄漫志·巻五·〈菩薩蠻〉》云:「《菩薩蠻》,《南部新書》及《杜陽雜編》云:『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蠻隊』,遂製此曲。當時倡優李可及作菩薩蠻隊舞,文士亦往往聲其詞。』大中迺宣宗紀號也。《北夢瑣言》云:『宣宗愛唱《菩薩蠻》詞,令狐相國假温飛卿新撰密進之,戒以勿泄,而遽言於人,由是疎之。』温詞十四首,載《花間集》,今曲是也。李可及所製蓋止此,則其舞隊,不過如近世傳踏之類耳。」按温詞有「小山重疊金明滅」句,名《重疊金》。南唐李後主詞名《子夜歌》,一名《菩薩鬘》。韓澗泉詞有「新聲休寫花間意」句,名《花間意》。又有「風前覓得梅花」句,名《梅花句》。有「山城望斷花溪碧」句,名《花溪碧》。有「晩雲烘日南枝北」句,名《晩雲烘(hōng)日》。此調爲雙調小令,以五七言組成,四十四字。用韻兩句一換,凡四易韻,平仄遞轉,以繁音促節表現深沉而起伏之情感,歴來名作極多。
「西湖席上,代諸妓送陳述古」:傅注本作「述古席上」。毛本作「代妓送陳述古」。元延祐本「靈璧寄彭門故人」,朱刻因之,編入己未。察詞中情意,似與代妓送述古較合,玆從明·田豫陽《西湖遊覽志餘·巻十六》,改編甲寅。
代諸妓送陳述古:明·田豫陽《西湖遊覽志餘·巻十六》:「唐宋間郡守新到,營妓皆出境而迎。旣出,猶得以鱗鴻往返,靦(miǎn)不爲異。白樂天《湖上醉中代諸妓寄嚴郎中》詩云:『笙歌盃酒正歡娯,忽憶仙郎望帝都。借問連宵直南省,何如盡日醉西湖。蛾眉久别心知否,鷄舌含多口厭無。還有些些惆悵事,春來山路見蘼蕪。』又《聞歌妓唱嚴郎中詩,因以絶句寄之》詩云:『已留舊政布中和,又付新詞與艷歌。但是人家有遺愛,就中蘓小感恩多。』蘓子瞻送杭妓往蘓州迎新守《菩薩蠻》詞云:『玉童西迓浮丘伯,洞天冷落秋蕭瑟。不用許飛瓊,瑶臺空月明。 淸香凝夜燕,借與韋郎看。莫便過姑蘓,扁舟下五湖。』又《西湖席上代諸妓送陳述古》詞云:『娟娟缺月西南落,相思撥斷琵琶索。枕淚夢魂中,覺來眉暈重。 華堂堆燭淚,長笛吹《新水》。醉客各西東,應思陳孟公。』」此亦足覘一時風氣矣。
述古:陳襄,宋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字述古,因家在古靈村,人稱古靈先生。宋仁宗、宋神宗時名臣。倡理學,與陳季甫、周希孟、鄭穆友稱「海濱四先生」。宋仁宗慶暦二年(西元一〇四二年)進士。初仕浦城主簿,歷知仙居、河陽、濛陽諸縣。嘉祐二年(西元一〇五七年),入爲祕閣校理、判祠部事。嘉祐六年(西元一〇六一年),出知常州。宋英宗治平初,復爲開封府推官、三司鹽鐵判官。宋神宗卽位,出知明州。熙寧二年(西元一〇六九年),同修起居注,知諫院、改知制誥。尋直學士院。熙寧四年(西元一〇七一年),因與王介甫政見不合,論靑苗法不便,出知陳州。熙寧五年(西元一〇七二年),知杭州。熙寧七年(西元一〇七四年),復知陳州。熙寧八年(西元一〇七五年),召還,知通進、銀臺司兼侍讀,判尚書都省。元豐三年(西元一〇八〇年)卒,年六十四。嘗薦司馬溫公、蘇東坡等三十三人。有《古靈先生文集》。事見宋·陳曄《古靈先生年譜》(《永樂大典·巻三一四二》),《宋史·巻三百二十一·陳襄傳》。
「相思撥斷琵琶索」句:傅子立注引宋·陶秀實《春光好》詞:「琵琶撥斷相思調。」劉尚榮按:「詞見北宋·釋文瑩《玉壺淸話·巻四》、《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巻二十四》,調名作《春光好》,鄭仲賢《南唐近事》、曾至遊《類説·巻五十五》、宋·龍袞《江南野史》題作《風光好》。《全唐五代詞》收此詞。」
華堂:《二妙集》本、茅維《蘇集》本、毛本作「畫堂」。
《新水》:傅子立注:「樂府有中呂《新水曲》。」劉尚榮按:「《宋史·巻一百三十一·樂志六》:『《新水調》者,華聲而用胡樂之節奏。』又,宋·王頤堂《碧鷄漫志·巻四·〈水調歌〉》:『今世所唱中呂調《水調歌》,迺是以俗呼音調異名者名曲,雖首尾亦各有五言兩句,決非樂天所聞之曲。』」
「長笛吹《新水》」句:《樂府詩集·巻七十九·〈水調〉歌》:「唐又有新《水調》,亦商調曲也。……(第二疊歌辭)『……笛倚新翻《水調歌》。』」又馮正中《采桑子》詞:「《水調》何人吹笛聲?」
陳孟公:傅子立注:「漢陳遵,字孟公,好客。毎大宴,賓客滿堂則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劉尚榮按:「事詳《漢書·巻九十二·〈游俠傳·陳遵傳〉》:『陳遵字孟公,杜陵人也。……居長安中,列侯、近臣、貴戚皆貴重之。牧守當之官,及郡國豪傑至京師者,莫不相因到遵門。遵嗜酒,毎大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