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二十五
又曰:“此道至简至易的,亦至精至微的
孔子曰:‘其如示诸掌乎
’且人于掌何日不见?及至问他掌中多少文理,却便不知
即如我‘良知’二字,一讲便明,谁不知得?若欲的见良知,却谁能见得?”
问曰:“此知恐是无方体的,最离捉摸

先生曰:“良知知即是‘易’
‘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此知如何捉摸得?见得透时,便是圣人
暂无
的见,见而中的。 无方体,出自《易经·系辞上》第四章:“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易经系辞下》第八章:“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先生又说:“我的学说是至简至易的,也是至精至微的。孔子说:‘就像手掌一样。’人哪天不看见手掌?至于自己手掌有多少纹理,却是不知道的。这就像我说良知二字,一讲大家都觉得知道,如果真要见到良知,又有谁又能见到呢?” 学生问:“恐怕是因为良知没有具体形状,所以最难捉摸吧?” 先生说:“良知就是‘易’中说的‘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这个良知怎么捉摸得透呢?能看透的人便是圣人。”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