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以方錄 · 三
先生曰:“衆人只說‘格物’要依晦翁,何曾把他的說去用?我着實曾用來
初年與錢友同論做聖賢,要格天下之物,如今安得這等大的力量?因指亭前竹子,令去格看
錢子早夜去窮格竹子的道理,竭其心思,至於三日,便致勞神成疾
當初說他這是精力不足,某因自去窮格,早夜不得其理,到七日,亦以勞思致疾
遂相與嘆聖賢是做不得的,無他大力量去格物了
及在夷中三年,頗見得此意思,乃知天下之物本無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決然以聖人爲人人可到,便自有擔當了
這裏意思,卻要說與諸公知道
暫無
暫無
先生說:“世人總說‘格物’應該遵從朱熹的話去做,可是何曾有人真正按照他的說法去實踐了呢?我倒是實踐過。當初與錢友同談論做聖賢就要去格天下的萬物,可是現今哪有這麼大的力量呢?因此我指着亭前的竹子,讓他去格。錢友同從早到晚都到庭院去格竹子的道理,但他竭盡心力,三天後竟然病倒了。我覺得他這是因爲精力不足的緣故,我因此自己去窮格,從早到晚格不出理來,到了第七天,也勞思成疾。我二人遂相互嘆息聖賢是做不來了,沒這麼大的力量去格盡萬物。後來到貴州待了三年,才恍然大悟,原來天下的事物本來就沒有可以格的;所謂的格物,只要在自心上去格。不僅是聖人可以做到,實則乃人人都可以做到,這才把格物這事整明白了。這段故事的意思,要說給大家知道。”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