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省曾錄 · 六十八
丁亥年九月,先生起復徵思、田,將命行時,德洪與汝中論學
汝中舉先生教言:“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
”
德洪曰:“此意如何?”
汝中曰:“此恐未是究竟話頭
若說心體是無善無惡,意亦是無善無惡的意,知亦是無善無惡的知,物是無善無惡的物矣
若說意有善惡,畢竟心體還有善惡在
”
德洪曰:“心體是天命之性,原是無善無惡的
但人有習心,意念上見有善惡在
格、致、誠、正、修,此正是復那性體功夫
若原無善惡,功夫亦不消說矣
”
是夕侍坐天泉橋,各舉請正
先生曰:“我今將行,正要你們來講破此意
二君之見,正好相資爲用,不可各執一邊
我這裏接人,原有此二種,利根之人,直從本原上悟入,人心本體原是明瑩無滯的,原是個未發之中;利根之人一悟本體即是功夫,人己內外一齊俱透了
其次不免有習心在,本體受蔽,故且教在意念上實落爲善、去惡,功夫熟後,渣滓去得盡時,本體亦明盡了
汝中之見,是我這裏接利根人的;德洪之見,是我這裏爲其次立法的
二君相取爲用,則中人上下皆可引入於道
若各執一邊,眼前便有失人,便於道體各有未盡
”
既而曰:“以後與朋友講學,切不可失了我的宗旨
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
只依我這話頭隨人指點,自沒病痛,此原是徹上徹下功夫
利根之人,世亦難遇,本體功夫,一悟盡透,此顏子、明道所不敢承當,豈可輕易望人
人有習心,不教他在良知上實用爲善、去惡功夫,只去懸空想個本體,一切事爲俱不着實,不過養成一個虛寂,此個病痛不是小小,不可不早說破
”
是日德洪、汝中俱有省
汝中舉先生教言:“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
”
德洪曰:“此意如何?”
汝中曰:“此恐未是究竟話頭
若說心體是無善無惡,意亦是無善無惡的意,知亦是無善無惡的知,物是無善無惡的物矣
若說意有善惡,畢竟心體還有善惡在
”
德洪曰:“心體是天命之性,原是無善無惡的
但人有習心,意念上見有善惡在
格、致、誠、正、修,此正是復那性體功夫
若原無善惡,功夫亦不消說矣
”
是夕侍坐天泉橋,各舉請正
先生曰:“我今將行,正要你們來講破此意
二君之見,正好相資爲用,不可各執一邊
我這裏接人,原有此二種,利根之人,直從本原上悟入,人心本體原是明瑩無滯的,原是個未發之中;利根之人一悟本體即是功夫,人己內外一齊俱透了
其次不免有習心在,本體受蔽,故且教在意念上實落爲善、去惡,功夫熟後,渣滓去得盡時,本體亦明盡了
汝中之見,是我這裏接利根人的;德洪之見,是我這裏爲其次立法的
二君相取爲用,則中人上下皆可引入於道
若各執一邊,眼前便有失人,便於道體各有未盡
”
既而曰:“以後與朋友講學,切不可失了我的宗旨
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
只依我這話頭隨人指點,自沒病痛,此原是徹上徹下功夫
利根之人,世亦難遇,本體功夫,一悟盡透,此顏子、明道所不敢承當,豈可輕易望人
人有習心,不教他在良知上實用爲善、去惡功夫,只去懸空想個本體,一切事爲俱不着實,不過養成一個虛寂,此個病痛不是小小,不可不早說破
”
是日德洪、汝中俱有省
暫無
復,是年廣西叛,先是姚鏌行徵,不克。陽明繼之,故曰復。
思,思恩,今廣西武鳴;田,田州,今廣西百色東。
嘉靖六年九月,先生受召,進剿廣西思恩和田州地區叛亂,即將起行時,錢德洪與王汝中論學。王汝中提起了先生的四句教:“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
錢德洪說:“這幾句話你覺得怎樣?”
王汝中說:“這幾句話大概沒有說完全。如果說心的本體是無善無惡的,那麼,意也該是無善無惡的意,知也是無善無惡的知,物也是無善無惡的物。如果說意有善有惡,那麼在心體上終究還有善惡存在。”
錢德洪說:“心體是天命之性,原本是無善無惡的。但人耳聞目見所得的意念上則有善惡在。格物、致知、誠心、正意、修身,其正是要恢復人性本體的功夫。如果意本無善惡,那麼,以上的功夫也就不消再說了。”
當晚,二人隨侍先生於天泉橋,各人談了自己的觀點,請先生評判。
先生說:“如今,我將要遠征,正是要講透這幾句話。你倆的見解正好相互借重,不可偏執一方。我開導人的技巧,原本有兩種,資質特高的人,讓他直接從本源上體悟,人心的本體,原是明瑩無滯的、未發之中的;這樣的人,只要稍悟本體,也就是功夫了,他人和自我、內和外一切都透徹了。另外一種人,資質較差,心不免受到沾染,本體遭矇蔽,因此需要教他們在意念上存個爲善去惡的意,待功夫純熟後,心中的渣滓去除乾淨了,本體也就通透明澈了。汝中的見解,就相當於我說的對資質特高的人採取的方法;德洪的見解,就相當於我說的對第二種人採取的方法。兩位若互爲補充借用,那麼中等資質的人都可以明道。若兩位各執一詞,在你們面前就會有人不能步入正軌,就不能窮盡道體。”
過會兒先生又說:“今後和朋友講學,千萬不可拋棄我之學說的宗旨。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你們只要根據我的話因人施教,自然不會出問題,這原本是上下貫通的功夫。資質特高的人,世上難遇,對本體功夫一悟全透,就是顏回、程顥這樣的人都不敢輕易承認,豈敢隨便指望他人?人是最容易因耳聞目見得到意念的,你不去教他在良知上做爲善去惡的功夫,只去懸空思索一個本體,一切就都落不到實處,這只不過是修養成了一個虛空靜寂的壞毛病,這個毛病不是小事情,所以,我不能不早點向你們說破。”
這一天,錢德洪和王汝中都有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