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省曾錄 · 四十八
先生曰:“孔子有鄙夫來問,未嘗先有知識以應之,其心只空空而已;但叩他自知的是非兩端,與之一剖決,鄙夫之心便已瞭然
鄙夫自知的是非,便是他本來天則,雖聖人聰明,如何可與增減得一毫?他只不能自信,夫子與之一剖決,便已竭盡無餘了
若夫子與鄙夫言時,留得些子知識在,便是不能竭他的良知,道體即有二了
暫無
孔子有鄙夫來問,出自《論語·子罕》第八章:“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先生說:“普通人向孔子請教有關問題,孔子事先都是沒有準備的,他的心是空空如也的;但他從普通人自己知道的是非兩方面加以分析,普通人也就明白了。普通人所自知的是非,就是他本來就有的天理準則,即便是聖人的聰明睿智,也不能增加或減少一分一毫。普通人只是自信不足,孔子幫他一分析判斷,他也就一下子明白了。如果孔子與他談話時,心中還有一些知識在,也就不能啓發出他全然的良知,而道體將一分爲二了。”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